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诠释区域产业发展的模具人才培养探讨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高职教育如何建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符合区域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体系,立足地方经济为区域特色产业服务,是高职院校面临的重要课题。应通过对全国模具行业的分布特点及模具技术的发展现状的分析,从人才培养目标、技能体系、课程改革、校企合作等方面进行研究,以期为高职院校制定模具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高职;区域特色;模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技能体系
模具行业背景与技术发展状况
模具是工业生产中的重要工艺装备,模具工业是国民经济各部门发展的重要基础之一,中国模具工业历经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特别是汽车、船舶、航空工业的快速发展,模具行业呈现迅速发展的态势。2009年,全国模具行业的总销售额达到1000亿元左右,生产总量位居世界第三,模具产品正朝着更大型、更精密、更复杂的方向发展。随着模具产品技术含量的不断提高,模具设计与制造正向信息化、数字化、精细化、自动化方向发展,世界的模具生产也在向中国转移,在国内出现了广东、浙江、江苏三大模具产业基地。
自从1996年PRO/ENGINEER三维设计软件在我国开始使用以来,模具行业的三维设计与制造软件如PRO/E、UG、CATIA、SOLIDWORDS、AUTOCAD、CAXA等在我国的模具行业得到了广泛使用。虽然模具CAD/CAM技术在设计制造领域的应用缩短了模具设计制造周期,提高了制造质量,但在获得优化设计方案、保证模具的使用性能(可否成型、成型精度、成型效率等)方面,CAD/CAM技术则显得无能为力。随着模具制造精度的不断提高,CAE技术的出现为优化模具设计方案、保证模具使用性能提供了新的途径。近年来,国内的模具制造业已开始使用如MOLDFLOW、华塑CAE等模流分析软件,CAD/CAM/CAE软件的广泛使用,使模具设计制造技术向着数字化、智能化、快捷化的方向发展。
随着热流道气辅技术、快速成型与快速制模技术、激光技术、高速加工技术以及逆向工程技术、并行工程、敏捷制造等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已能单独生产精度为1~2μm、寿命达2~3亿次的多工位级进模具,单套重量达100吨的重型模具及型腔精度达到0.5μm的超精密模具,我国的模具企业在硬件和软件上都已经接近世界发达国家水平。
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随着我国模具产业的快速发展及模具技术含量的不断提高,高技能模具人才日益紧缺,一方面,全国各高职院校的模具专业毕业生找不到合适而满意的岗位,另一方面,全国各地特别是模具制造业集群地出现了“高薪难聘高技能模具人才”的现象。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大部分高职院校远离模具产业基地,不了解中国模具工业先进技术的发展现状和发展方向,也不了解模具企业急需的技能型人才种类,高职院校设置的模具专业未能与地方经济发展相协调,导致一方面企业急缺人才,一方面大学生就业因难。而在模具产业集群地广东、浙江、江苏等省的高职院校,由于教师未能及时掌握先进的模具制造技术和设计软件,知识水平和技术水平滞后于模具制造技术的发展,导致在每年的人才招聘会上,企业都无法招聘到满意的高技能人才。
模具专业的人才需求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点,国内的模具产业集群地对模具技能型人才的知识结构和技能要求是不相同的。模具设计与制造主要依靠设计软件和先进加工技术,各模具产业集群地使用的设计软件和加工系统也有明显的不同。比如,浙江、江苏的“长三角”地区各模具制造业几乎全部使用UG三维造型软件设计模具,很少有企业使用PRO/E、SOLIDWORKS、AUTOCAD等其他设计软件,广东的模具企业主要使用PRO/E三维软件,而东北地区的大型模具企业大部分使用AUTOCAD及国产CAXA软件。在加工中心的数控编程系统使用方面,广东沿海地区及“长三角”地区大部分使用FANUC系统,而内地大部分使用华中及凯恩帝系统中国论文联盟整理。在模具制造种类上,不同的省份也不一样,如“长三角”地区主要以塑料模具为主,特别是浙江的台州,主要制造汽车保险杠、仪表盘、车灯等大型汽车类模具,并且与世界二十多个国家的大型汽车公司如Valeo法雷奥、法国哈金森、哈飞汽车、丰田汽车、大众汽车等知名企业配套,在汽车模具行业享有很高的声誉。
总之,高职院校的模具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技能体系及课程结构多年来基本上都是同一模式,没有随着模具工业的发展而发展,也没有与区域模具产业基地对人才的需求相适应,已经落后于打造中国高、精、尖模具制造业的要求。因此,为了培养掌握模具先进技术的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高级技能型人才,构建一套符合中国模具产业技术发展并具有区域特色的模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迫在眉睫。
符合区域模具产业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目标的准确定位是模具专业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服务地方模具特色产业。
模具行业分为塑料模具、冲压模具、压铸模具三大类,在全国各个模具产业基地,模具生产种类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如近几年由于汽车、摩托车、电动车工业的发展,在浙江、江苏、上海等“长三角”地区的塑料模具发展突飞猛进,塑料模具行业的技能型人才日益短缺,如浙江黄岩、宁海的塑料模具占模具总产量的85%,并且已发展成为基础扎实、优势明显的地方支柱产业。通过对已从事模具行业的2009届毕业生的调查分析,90%的学生主要从事塑料模具行业,所以,对“长三角”地区高职模具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应定位于以塑料模具为重点,采取冲压模具和压铸模具平衡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培养从事产品的逆向工程及快速成型、UGNX三维造型及注塑模设计、模流分析、模具加工工艺的编制及模具数控加工设备的编程加工和特种加工设备(线切割、电火花、精雕)操作等方面的高级技能型人才。当然,不同省份的高职院校要根据所在区域模具工业的发展状况及岗位需求情况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调整,制定出符合地方模具产业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
具有区域模具产业特色的五种技能
模具专业的学生是否具备必需的职业技能,技能体系的建立是否科学合理,是否与当地模具企业的岗位需求相适应,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就业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所以,构建科学合理的具有区域模具产业特色的技能体系,必须依据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以岗位需求为导向。通过对“长三角”地区的模具行业岗位需求情况进行调研分析,模具专业的学生必须掌握职业基本技能、专业通用技能、专业核心技能、区域特色技能及跨行业技能,即在原来的技能体系基础上增加了区域特色技能和跨行业技能。
职业基本技能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过去主要看人才对职业技能掌握的程度,但随着“80后”、“90后”学生开始进入工作岗位,企业越来越重视员工的职业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通过对“长三角”地区大中型模具企业2008、2009届高职毕业生在政治表现、职业道德、行为规范、技术水平、潜在能力等五个方面的具体状况进行走访和调研,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普遍反映高职学生接触新事物的能力较强,视野开阔,知识面广,反应敏捷,但存在着工作纪律差、怕吃苦、性格浮躁、感情自私、承受挫折能力较弱、容易“跳槽”,并且经受不住上级领导的批评指正等问题。企业在招聘高职毕业生时,越来越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正如浙江凯华模具有限公司的梁正华董事长所说的,一个高职学生在校学习一共只有三年,而他的职业人生需工作三十多年,只有具备优良的职业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具有敬业精神和较强的职业能力,才能在长期的职业人生中不断发展、不断创新。因此,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应更进一步重视学生思想教育和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符合地方特色产业需要,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素质的技能型、实用型、创造型的高技能人才。
专业通用技能专业通用技能是掌握模具专业核心技能和区域特色技能的基础,所涉及的内容都是机械行业领域中最基本的问题,也是机械行业从业人员必须掌握的技能:(1)识图及制图能力。通过学习机械制图和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熟悉机械制图的国家标准和制图规范,掌握阅读机械产品图纸和模具图纸、能绘制准确的二维图纸的能力。(2)机械基础能力。通过学习金属工艺学、机械设计基础、模具材料及热处理、机械制造技术等课程,掌握常用机械产品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原材料选择、机械加工工艺的制定及通用机床的选择和使用等。(3)计算机辅助设计能力。通过学习AUTOCAD辅助设计、UGNX三维造型基础教程等课程,能利用计算机绘图软件绘制机械产品、模具产品及其运动仿真图纸。(4)电工电子基础能力。通过学习电工技术、可编程控制器原理等课程,能为学习数控机床、设备控制技术、机床的故障诊断与维护等专业技能打下基础。
专业核心技能模具专业的核心知识结构一般分成三大部分:塑料模、冷冲压模、压铸模。学习这三种模具的设计、制造设备、数控编程加工、模具制造工艺及模具热处理等课程是掌握模具专业核心技能的关键。这三种模具制造产业在全国不同的区域形成了不同的产业集群,要根据各地区模具产业的特点和模具技术发展状况制定专业核心课程。目前各高职院校普遍设置了塑料模设计与制造、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压铸成型工艺设计与制造、模具制造工艺学、冲压与塑料模具成型设备等五门课程,课程设置缺乏侧重点,千篇一律,未能与模具技术的发展相适应。因此,为了使学生掌握模具行业的前沿技术,必须增加模具快速成型、Imageware逆向造型、高速加工技术、先进制造技术(电火花、线切割、精雕)等课程。
区域模具产业特色技能由于全国各地区模具生产技术发展不平衡,发展方向不一致,因此要求模具专业的学生必须掌握区域模具产业的特色技能,如针对“长三角”地区的高职模具专业学生应开设《汽车模具设计》、《车灯模具设计》、《UGNX注塑模具设计》、《Moldflow模流分析》、《快速模具技术》、《并行工程》等课程。这些课程受到企业和学生的欢迎。从近几年的就业岗位看,学生熟练掌握这些课程的内容,可以大大拓宽其就业渠道。
跨行业技能国家鼓励大学生自行创业,因此,有些学生毕业后因各种原因没有从事模具行业的技术工作,针对这种状况,人才培养方案必须注重培养学生具备跨行业技能,并应开设《工业企业管理》、《创业实训》、《电子商务》等课程。
重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
培养具有一定模具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掌握以上五种技能的高技能人才,必须提高教学质量,注重五大环节:建设实训基地、重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培养师资队伍、创新评价方法。
为了打造高、精、尖模具制造业基地,企业对专业技术人员的素质和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并且迫切需求“零距离”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位于全国模具产业基地的高职院校充分利用这一地域优势开展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加强和推进校外顶岗实习力度,使校内生产性实训、校外顶岗实习比例逐步加大,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并与模具产业基地开展校企合作的“订单式”人才培养。
重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针对模具行业的岗位需求情况,应对中国论文联盟整理专业基础课程进行整合重组,减少课时量,增加一些针对当地就业岗位需要的课程,如浙江、江苏、上海等“长三角”地区急需增设Imageware逆向造型、模流分析、精雕、UGNX注塑模具设计、线切割、电火花等方面的课程。
提高师资队伍的技术水平和教学水平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关键,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因此,要求专业教师经常到模具企业进行挂职锻炼,学习模具行业的前沿技术,并应充分利用地域优势,聘请模具产业集群地的工程师、技师及能工巧匠来校兼课或开设讲座。
要创新评价方法,构建全新的人才评价方法体系,加强模具专业的个性化特征,积极推行职业技能多证书制,要求毕业生至少获得三项技能证书。根据国内的模具产业发展状况,要求模具专业的在校生必须获得模具设计师、模具制造工、三维CAD应用工程师及数控加工中、高级工等职业技能证书。
基于工作过程的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
高职模具专业课程如果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学习起来比较枯燥,因此,应针对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
首先,应构建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课程内容,由传统的“概念——理论分析——实际应用”的课程内容结构向“实际应用——理论分析——概念”的课程内容结构转变。如学习塑料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时,可以当地批量生产的注塑模具(如液晶电视机前壳)的设计制造作为典型工作任务,学习塑料模具设计流程和设计计算。
其次,应建立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场所,这是实施工学一体化教学的硬件基础,是实现课程目标、师生进行职业社会活动的第一个重要场所。职业教育只有基于真实的工作场景和真实的模具产品,营造真实的岗位工作氛围,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从而使学生的学习与工作更加主动。
再次,应改革考核方式,增加教学目标的职业技能性。要改革考试制度,由传统的应知考试转向掌握职业技能的应会考试,由考核单人成绩向考核小组成绩转变。考核内容应结合模具行业职业岗位能力的最新要求,涉及该职业岗位必需的核心能力、关键能力和基础能力。要改革考试方法,实行口试与笔试相结合,理论考核与实际操作评价相结合,现场抽题、现场操作、现场评分,突出技能培养的特色。
只要以模具行业的就业岗位为导向,结合我国模具行业的区域性特点,重点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与我国模具工业发展现状相一致的五种技能,重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模式,一定可以为我国模具行业培养出急需的具有区域特色的高级技能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