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高职思政教育的立足根本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高职思政教育的立足根本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高职思政教育的立足根本

一、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失去职业特色

1.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脱离了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指引,导致其“职业”特色方向引导上的缺失。200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指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是“高技能人才”。“高技能人才”的内涵包括四个方面:一是良好的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法律意识;二是精湛的专业知识、技术和技能;三是能不断自我充实和更新高新技术和知识;四是拥有职业资格或高级技能类证书。根据对“高技能人才”内涵的认知,高职院校对高技能人才的类型、培养目标及其具体规格的定位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职业定位。高职教育必须按照专业面向的职业岗位或岗位群的具体要求,明确应掌握的专门知识、技能和具有的专业基本能力、核心能力和职业综合素质。二是职业发展。高职教育的长远目标是学生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职业发展”是使学生具备综合的、终身的学习和发展能力,能够在社会发展和职业岗位变化中轻松地“转身”或发挥“潜力”。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是直接面向“职业”本身的。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职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其内在规定性上被要求面向“职业”,以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为路向指引。然而,我们遗憾地发现,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在实践层面上,却很少有人关注这一导向,没有将“职业定位和职业发展”清晰而且明确地纳入自身的实践中,更多的是自然而且“方便”地沿袭了两个路线:一是沿袭中学的应试教育模式进行,二是直接照搬普通高等教育院校的模式,脱离了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

2.高等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方案和教材缺乏专f]针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职业针对性。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教育部在2005年出台了全新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O5方案”)。“05方案”的出台给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吹来了一股春风,无论是在普通高等教育院校还是在高等职业教育院校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出现了一派繁荣景象,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高校学生学习的状况。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新方案的台没有实际关注高职院校的需求,在提法上甚至没有现“高职”两个字,只是笼统地使用了“大专”的称呼。这不符合我国高职院校蓬勃发展的现实,不适应高职教育已经占据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的现状。这一实施方案对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来说,先天地缺少了“职业”特色,带来了缺憾,使教育教学针对性减弱。在“O5方案”中,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使用的教材与普通高等院校没有区别,导致教学内容的“职业”特色缺失。虽然“05方案”明确提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设置,专科院校必须开设两门必修课,即“思想、邓小平理论”和“‘i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后修改为“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但这与本科院校在教材上没有任何区别。可以说,“05方案”中,课程的设置和教材的使用更多倾向于普通高等教育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缺少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职业特色。

3.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被排除于高职院校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与实施之外,导致其“职业”针对性的最终缺失。在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和实施过程中,各高职院校都致力于面向社会、瞄准职业岗位群,设计学生应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体系,并寻求一切可利用的资源来实现这一目标。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在各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和实施过程中,作为人才培养基础的思想政治教育却没能“真正”参与到其中。思想政治教育只是作为既定课程被直接安排在其中,并没有真正参与到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和实施过程中。在这样的情况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者不能深刻理解和把握该专业所培养的技能型专门人才的职业特点、本质以及形成的机制和过程,不能使实际思想政治教育“落地生根”,为各专业人才培养服务。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热情高涨,因为学生清楚地看到它们的“有用性”,使学生获得直观的“成就感”。如学习计算机操作,学生在上完一堂操作课后,就可以清楚地知道自己会打字了、会发电子邮件了、会制作Flash了,而另一类属于思想类、素质类的学习,让学生觉得“远”“空”,不易把握和评价,因感受不到直观的“成就感”而失去兴趣。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如果失去了对专业的依托,就失去了其“落地生根”的土壤,会游离于学生的真实学习和成长环境之外,使学生对其“望而生畏”。这样的结果也必然会造成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脱离学校各专业育人实际,无法发挥其育人功能。

4.漠视高职院校学生“工具人”生成可能,导致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职业”突破性作用疲软。作为学校,高职院校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人。如果把人的教育局限在狭窄的专业教育范围内,只教人谋生的知识和技能,而忽视为人的培养,那么,这种教育培养出的学生只能是“工具人”。受就业压力影响,目前许多高职院校急功近利、只关注学生的第一次就业,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专业、轻人文,重功利、轻素质的现象。在思想上,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认识不到位;在实践中,以实用性、技术性和工具性教育为主,使高等职业教育沦落为谋生的技能训练,而这本身就背离了教育的本质。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肩负着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任务,对于纠正和弥补高职教育自身的缺憾,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在学校教育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常抓不懈的重要教育内容,高职院校从上到下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并将思想政治教育放在育人的首位。但目前,一些高职院校为了专业课的设置,无情地挤占思想政治理论课课时;一些教师或个别领导甚至无视或不去研究学校育人的本质,急功近利,把学校看做是“工厂”,把培养的学生看做是“产品”。

二、将职业特色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结合高职院校的“职业”特点,对“O5方案”所要求的通用教材,进行二次开发,突出其“职业”特色,形成高职院校专用教材体系。职业教育追求的是由工作过程所串联起来的知识的连接性、践行性和策略性,职业教育的实施趋向于使用项目驱动、任务驱动等操作性教学方法,开发与职业教育的践行性、策略性等特点相一致的高职思想政治教学用教材,使“德”能够在“行”中成长,是职业教育的必然要求。此外,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内容应考虑与学生所要进入的行业领域相结合,为行业第5期(总第717期)领域中的必备职业技能和思想政治素质服务。

2.以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为指引,明确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与意义。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要服务于职业教育,确定职业教育对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职业”导向性作用,努力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职业人”。学生的职业化过程是学生的社会化过程,在努力学习职业技能、养成职业素养的过程中,学生逐渐领悟并融人行业和社会的各项规范中,形成自我职业观、人生观和世界观。高等职业教育的育人目标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思想政治教育应在职业教育这一主线中,努力为学生顺利融入职业、融人社会服务,为学生养成具有优秀思想品质的职业素养服务,形成正确的职业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服务。

3.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应积极参与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与实施过程中。高职院校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都包含思想政治素质教育,但几乎没有一个方案在制订过程中认真思考过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的实际问题,也几乎无一例外地在制订过程中“排除”了思想政治教育者们的参与。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者要积极参与并融人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中,包括在制订过程中的参与和研讨。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应明晰所授专业学生未来的职业特点和本质,增强其“职业”针对性;要明确各专业的专业特点和职业岗位群,深入探究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执行中的契合点和磨合点,深入挖掘职业岗位群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突出点和必须着力加强的地方,并广泛采集涉及职业岗位群的典型案例、事件等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4.关注人文内涵,发挥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人文教育”作用,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狭窄的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人在知识、能力、思维、情趣上可能被“工具化”,进而使人的素质发展残缺不全。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教育内容就是“人文教育”,它的目的是实现人性的完整,使学生学会正确处理四种关系,人与自我、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在人与自我的关系上,让学生能够珍视生命,热爱生活,重视人的价值,树立远大的理想,具有高尚的情操;在人与他人的关系上,让学生能够具有平等的精神,关爱他人,追求和谐的人际关系;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让学生能够具有以天下为己任的宽广胸怀,富于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服务社会;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让学生能够关心人类的命运和前途,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综上所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与高职教育的实际相结合,立足职业特色,有的放矢,使自身教育实效性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