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高职思政新变化及对策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一、改革开放3O年带来的社会场景变化
改革开放30多年,国家初步实现繁荣昌盛,综合实力大幅提升,一方面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但另一方面,也极大地改变了社会生活的场景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社会的思想意识。在以往我们更多关注的是社会物质层面的巨大变化,以及伴随这个物质的极大丰富而带来的一些社会“道德层面的问题”,却很少有人关注在个人和家庭被推向社会的最前沿之后,人们的思想意识随之发生的变化。
第一,道德作为社会的上层建筑意识形态总是伴随着一定的经济基础而存在的。经济运行模式的变化也必然带来人的意识的变化。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模式的铺开,在教育改革、医疗改革、就业改革、住房改革等等方面,政府逐渐从那个大而全的保姆式管理模式下解放出来,个人和家庭必须直面这个教育、医疗、住房的市场大潮,在市场的模式之下自己寻找路子。这样的一种经济利益模式导致在中国的社会场景里公德迟迟不能超越私德的发展速度。这也导致今天的新一代的年轻人在其思想意识之中,家庭、父母等私德血缘的利益往往占据了极大的比重。
第二,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大学逐步由过去的免费教育向收费教育转变。甚至有些地方抛弃了学校教育的公益性质。在这种市场经济的运作模式之下,老师和学生的传统意义的关系也在悄然地发生着变化。由过去的道德意义下的师生关系变成了市场体制下的一种购买与服务的潜在的利益关系。学校的角色由过去单纯的管理灌输意识形态的功能转变为或多或少地带有为学生提供学习服务的,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的次主导地位。而且,在市场经济的主导之下,教育资源的投人与产出,也必将成为广大的家长抉择升学方向的重要因素。现在每年都有一部分家长和学生放弃高考,甚至大学中途退学,不能不说正是这样一种因素的现象折射。
第三,伴随市场经济展开的同时,信息时代的洪流也不期而至,这一点对新一代大学生的思想成长过程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人的意识是其生活中的社会存在的反映,新一代的大学生必然在其思想意识中打下信息时代的烙痕。在信息时代互联网对社会场景最大的影响表现为共时性和挤压性两个明显的特征。
二、社会场景深层变化带来的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变化的趋势分析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当今社会经济运行模式发生内在深层变革,由计划经济模式向市场经济模式的巨大转变所形成的就业、升学、住房等方面的压力,以及互联网时代的挤压性特点,正在悄无声息地带给大学校园青年学子的巨大思想和行为的变化。
第一,大学生迫于社会市场模式的压力一改过去的散漫状态,个人的拼搏奋斗成为必然选择。现在,每年一到考研或者公务员开考的前夕,许多大学学生都在埋头苦读。而高职类院校学生往往一时难以投入到这种拼搏之中,但巨大的潜在压力往往使他们变得非常的彷徨和惶惑。
第二,巨大的社会压力所形成的学习的动力,往往使学生变得更加倾向于实用主义。这种实用主义的倾向进一步削弱了学生对不能带来直接利益的意识形态类课程的漠视,更加缺乏对社会人文类课程的关注。而对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大学生强调个体本位,注重优先满足个人利益和需要,社会、集体次之,把社会当做实现自我价值的手段。可见,80后大学生生长的社会环境让他们更关注个人的、现实的和经济方面的利益,而不是抽象的哲学或者信仰层面的东西。部分9O后大学生片面地把市场经济理解为对物质利益的追求,把个人利益和金钱的作用推向极端化,把义和利分割开来,以致价值评价标准趋向功利化——以金钱或者物质作为价值衡量:际准,即将其所追求的目标是否能给自己带来更大的利益、能否有利于个人的前途发展作为价值评价;际准。
第三,市场经济模式下,竞争成为社会的显性层面,过多地强调效率,导致社会收入的不断分化。在这样的一种:}土会发展模式之下,当代的大学生往往缺乏一种对未来的安全感。作为独生子女的一代人,一方面形成了对家庭社会的依赖心理,另一方面,社会巨大的竞争压力又使他们缺乏对社会的信赖感和对未来的安全感。这种信赖感的消失,导致当代年轻人对主流意识的淡漠,并且还具有一定的逆反心理,从而导致社会上“非主流”现象横行。
第四,互联网时代的信息的共时性、挤压性特点,使当代的大学生通过网络所获取的知识急剧增多。而挤压性的特点一方面使他们开始思考新的处理问题的方式,另一方面却往往容易脱离特定历史背景和各个国家的具体环境考虑问题,造成思想偏激和错误。
三、新时期高职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
面对社会经济运行模式变革,信息时代的挤压性特征等社会发展导致的高职学生思想变化的趋势,我们应该依据其发展的规律,进行有效的引导,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把学生的个人理想和奋斗目标同我国的共同理想结合起来,同世界发展的时代精神结合起来,懂得用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科学的知识正确地认识这个社会的发展趋势和各种社会现象。从而克服学生在市场自发的调节机制下所形成的奋斗目标以及价值观、世界观的盲目性、短视性,克眼其对各种社会想象的盲从和迷惑。
第一,为学生的成长塑造一个和谐文明的现代校园环境。校园是保障师生员工顺利工作、学习和健康生活的必要场所和条件。好的校园能使人心情舒畅,更加热爱工作,产生出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动力,能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向心力,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社会是大环境,校园是小环境。积极顺应社会发展场景的变化,变过去以管理为主的校园文化模式为以服务为主的校园文化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从美化校园环境、和谐人际环境、规范制度环境和优化外部环境等几个方面着手全力打造现代文明校园。为师生的学习和生活打造一个既有外延又有内涵的良好环境。
第二,激发与培养大学生积极的、深层的成就目标和学习态度,充分调动其研究学习、创新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学习不是一种机械活动,而是一个有意义的心理过程。其中成就目标和学习态度是影响学习的不可忽视的方面。只有激发与培养大学生积极的、深层的成就目标和学习态度,充分调动其研究学习、创新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其潜力,才能为国家培养更多、更好、更合格的创新型人才。
第三,要在心理上认同学生,接受学生,这是开展一切思想工作的基础。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面对今天的学生思想领域的各种变化,面对其不同的价值取向和个好,首先要找到其产生的社会深层次原因,不能一味地批评和否定。要用正确的理论帮其分析认清各种社会思潮产生的原因和可能走势。今天的教师角色应该由一个道德评判者转变为一个道德的先行者和探讨者,在同学生进行交流的过程中共同进步。尤其是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更需要自身价值的认同。因为在感情上认同学生,是开展一切工作的开始。
第四,要用渊博的学识征服学生,使学生信其师,学其道。马克思主义虽然具有很强的意识形态性,但它主要还是一门社会科学,是指导我们党和民族革命和建设胜利前行的指导思想。因此,在进行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教育的时候,一定要展现其观察社会生活,解读社会现象,把握社会发展趋势的科学性的一面。马克思的理论是用来解决现实问题、观察现实问题的,我们进行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要想取得实际的效果,就需要在教学活动中用这种理论来解析社会现象并把握社会发展的趋势,只有这样才会对学生形成真正的震撼力和号召力。与之相适应的工作,是高职要做好教师队伍的建设工作。思想政治老师要努力使自己跟上时代的步伐,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学习活动,不断地提高自身的学识水平。
第五,积极坚持“三贴近”的原则,从各个方面利于学生的发展。我国《教育中长期发展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原则。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把共享社会发展成果,促进社会和谐放到了一个重要的地位。如果说过去的十几年是注重效率的年代,而接下来注重公平则成为时展的诉求。因此,在高职教育中要强调服务原则。尤其近年来,国家对教育的投资力度不断加大,各种助学金等资金投入不断加大。高职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利用这个锲机加大社会优越性的宣传和教育,使其起到更大的教育意义。同时在教育资金的使用和分配上注重公平,向学校的弱势群体倾斜,使学生感受到社会力量的存在、党的温暖和关心。同时,还要积极开展各种公益活动,为学生实现自身的价值提供各种展示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