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职业技能教育解读就业问题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1.1破解大学生就业困境.培养大学生职业素质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成为当今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有很多大学毕业生长期无法解决就业问题,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忽视了职业素质的培养,缺乏基本的职业能力,因而,高等院校应根据企业在选人用人方面的变化,把职业教育与素质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建立高校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保障体系,促进大学生职业素质的形成与提高,为大学生成功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破解大学生就业困境。
1.2适应社会需求,完善人才培养体系
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目标定位仍然是基于一种专业与行业对口的思想意识上,把培养窄深型、处方式的专家型人才作为培养目标,带有强烈的专业性和功利性特征,使普通高等教育特别是本科教育缺乏创造性和活力。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工业化的实现,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逐渐多元起来,高校不再是专为原来少数的社会优越部门的“精英”岗位服务,而要为社会各行各业培养高级专门人才。这就要求高校要改变培养目标单一化的倾向,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尊重个人选择,鼓励个性发展,不拘一格培养人才,建立起了适应市场需求的多样化高校人才培养体系,通过多种不同的教育模式,以因材施教的理念和方式提供各类“优质”教育,培养各行各业的“专业或岗位精英”。这是高教改革的发展趋势,也是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校的现实需求。而对大学生开展职业技能教育恰恰能够弥补其实践能力弱的不足,使其既能掌握现代经典理论知识,又有一技在身,为其以后施展才华和实现个人职业发展理想奠定基础。
1.3培养高技能人才。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离不开人才。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企业生产对机械自动化设备和操作技术的要求愈来愈高。而据调查,素质低、技能单一型的劳动力在我国不同地区占劳动力市场的68一82,他们无法掌握先进的设备设施,不能促进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社会急需熟练掌握先进技术工艺的高技能人才。对大学生开展职业技能教育,能够使其掌握先进的生产流程知识,接触基本的机器操作,形成比较系统和全面的感性认识,从而为社会培养理论与技能兼备的高素质人才,优化人力资源市场构成,提高人才队伍层次,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2大学生职业技能教育的中存在的问题
2.1大学生职业技能教育体系不健全
目前,许多高校仍停留在传统术科教学,对开展实践技能教育和大学生职业资格认证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职业技能教育停滞不前。首先是高校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教学力量薄弱,实践教学日趋理论化、形式化。其次是缺乏开展职业技能教育服务机构,服务体系不健全。许多高校缺乏指导大学生开展职业技能教育服务机构,对大学生参加社会技能培训和获取职业资格认证缺乏引导,缺乏信息咨询、培训等方面的服务。三是职业资格认证开设的统考专业比较单一,多是经济管理类,如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营销师、理财规划师等,工程、技术类专业较少,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培训需求。
2.2大学生参加职业技能教育意识淡漠
许多大学生由于受多年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认为大学毕业后随便就能找个舒服安逸的工作,对以后的职业期望没有计划性、方向性,缺乏为实现个人发展而付出努力的实际行动。对社会现实的认知不够深人,绝大多数学生还意识不到职业技能对就业的重要性,一部分学生虽有意识,但却缺乏行动。
3加强大学生职业技能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1)构建大学生职业技能培训的制度保障体系。高校人才培养工作要密切关注社会用人需求,适应用人市场的变化,促进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相互衔接,以培养“双师型人才”(即技师、工程师)为目标,在大学生中推行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并重制度,建立高校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保障体系。首先应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注重学术性、职业性的有机统一,将学历证书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教育相结合,强化理论联系实际,将职业教育贯穿与大学生培养计划中,把职业教育与素质教育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增设职业教育选修课、专题讲座、研讨会和社会实践等形式,多渠道、全方位地加强职业教育,指导大学生了解职业要求,拓展职业知识,培养职业精神,促进大学生形成较高的职业素质和优良的品质。使大学生毕业时,不仅获得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还能根据专业和兴趣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其次是要制定鼓励大学生获取职业资格证书的激励机制和措施,通过修订大学生综合测评办法和奖学金制度,鼓励大学生多渠道获取职业资格证书。三是要完善大学生职业技能教育服务体系,加强对大学生学业、职业生涯发展的规划和指导。在高校中开设职业规划课程,从入学起就开始对大学生学业、职业生涯发展进行规划指导,辅助其找到自己职业兴趣和职业目标。同时积极提供机会,引导学生多参与企业兼职、校外活动,加强实践学习,增强学生对社会与企业的了解和适应能力。可以安排学生用一个暑假到农村基层调研或工作,一个暑假到一个规模较大的企业实习,一个暑假到一个中小企业实习。以此改变高校教学偏重理论知识传授,忽视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倾向,提高实习、实验、社会实践、毕业论文等实践性环节在大学生学习评价中的比重。
(2)拓宽大学生职业技能教育渠道,搭建校内和社会两个平台。首先是要挖掘学校现有大学生职业技能教育的潜力,搭建校内大学生职业技能教育平台。建立大学生职业技能培训指导和考核机构、完善相关配套的人事制度、师资队伍的建设、大学生实训基地的建设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调整专业设置、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注重实践性教学环节,深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提升教师素质,积极聘请国内专家学者、工程师、企业家为兼职教师,打造既有较高理论造诣又有较强实践素质的”双师”型教学队伍,突出办学特色,使学校的专业设置与就业市场需求紧密结合,设置有利于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增强就业竞争力的课程,应尽量创造条件,让学生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不断加强专业应用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的训练,使学生在实践教学或职业技能培训后能顺利通过职业技能鉴定考核。其次是加强学校与企业、社会的联系,搭建职业技能教育平台,多渠道的加强大学生职业教育,结合专业特点和个人特长,引导大学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获取职业资格证书,促进大学生成功就业。
(3)完善大学生职业技能教育评价认证体系,多渠道地开展评价认证。一是完善学校的大学生职业技能教育考核认证体系,针对不同学科、不同专业分层次开展培训和认证,使学生多元化发展,多渠道获得职业技能资格认证。二是结合专业引导学生参加社会技能培训和职业资格认证,获取国家和社会认证的职业资格证书。通过开展职业技能教育,培养大批既有必要的理论知识,又具有职业操作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技能型、实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