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必要性分析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一、构建完整、有效的实践教学体系
职业教育的实践教学体系主要由目标体系、内容体系、管理体系和保障体系等几大要素组成。它是一个有机整体,在运行过程中各组成要素既要发挥各自作用,又要共同协调配合,完成实践教学体系的总体功能。高职院校的发展需要积极探索构建一个与理论教学相平行的实践教学体系,从而切实提高学院综合办学实力。高职院校各教学职能管理部门、各系部要充分结合本院校办学方向、办学特点及各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在参照示范性专业评比指标等专业建设国家标准的基础上,通过去用人单位访谈、毕业生跟踪调查、邀请各行业专家论证等几种方式,准确地把握并认真落实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各要素。首先,要重视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在实践教学中的指导作用,做好既符合学院实际和职业资格认定标准,又反映出专业面向岗位(群)任职要求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体系的顶层设计。其次,要积极探求与相关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设计实践教学环节和教学项目,建立突职业能力培养的教学标准,创建“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内容体系。此外,要充分发挥院系教学两级管理体制的信息反馈与调控作用,进一步规范各教学关键环节的质量标准,细化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最后,学院要加大实践教学保障,尤其是实训基地建设和双师素质师资队伍建设的投入,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坚实的基础。
二、以校企合作为平台,深化实践教学改革
校企合作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经之路,利用企业的人力、智力和财力资源合作办学是实现教学活动与企业需求“零距离”对接的一条最佳途径,也是提高实践教学体系运转效率的可靠平台。这就要求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时刻保持学校与企业、行业的紧密联系,保持学校与企业“水乳交融”的关系。要注重加强学生的生产性实训环节,提高其技术应用水平与职业能力;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使其感受到企业内部真实的工作情景;吸纳企业第一线技术管理人员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的全过程,倾听企业对员丁的各项技能与素质要求。实践证明,校企合作稳定成熟的专业,其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清晰、准确,课程体系设置科学、合理,教学内容安排科学、实用。所以,高职院校要摈弃故步自封的传统办学思想,要以开放的心态走出校门,积极与企业联系,谋求双赢、持久的校企合作项目。有毕业生的专业必须创建一个以上的专业对口校企合作项目,带动一些相关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工学课程与教材开发、兼职行业专家聘任、“双师素质”教师培养、学生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等各个关键环节的工作。另外,实训基地是提高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是对在校生实施职业素质培养和职业技能训练必备的条件,要有效拓展校外实践教学资源,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这能有效弥补校内实践教学硬件条件的不足,切实保证学生毕业顶岗实习和各专业校外见习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组建专、兼职实训指导教师队伍
实践教学指导教师队伍是影响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重要条件之一。只有了解了企业工作过程和工作情境,熟悉了工作任务和工作职责,并具有一定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才能更好地、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独立解决工作问题,完成工作任务,从而最终形成学生良好的职业迁移能力。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指导教师队伍还存在两大不足:一是教师不固定,造成了实践教学的教研教改无法形成一股合力,教学环节和项目的设计随意性大,教学质量标准不统一;二是大部分教师并没有曾在企业实际工作过的经验,导致实际教学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高职院校应本着“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师资队伍开放性原则,坚持引进和培养并重的原则,努力营建一支“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这也能充分体现高职院校与企业结合紧密度。要积极聘请对口行业专家和能工巧匠担任实践教学兼职教师,逐步加大兼职教师的比例,形成校内实训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利用专业技术人员具备的较强实际操作能力和丰富实践经验,来培养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动手能力,弥补校内专职教师实践工作经验不足的缺陷。并定期邀请行业专家到学院举办专题讲座,开阔教师及学生的视野,同时加强对专业教师的实践技能培养,应出台相应政策鼓励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验,提高实践教学能力,积极培养自己的“双师型”师资队伍,这也是保障实践教学正常运转的重要人力资源条件之一。
四、课程体系建设多元化
构建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体系。按照职业需求来开发课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职业技能,从而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根据各门课程内容,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注重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要有针对性地采取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采用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研究式教学、案例式教学、情景教学、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结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建立虚拟社会、虚拟项目等仿真教学环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强调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注重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融“教、学、做”为一体,将教学内容划分成各项子任务,使学生在完成各项任务的同时掌握专业知识。要注重将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课堂教学重在启发,为学生留有足够的思维空间;课外活动注意引导,要把它视为教学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和教师工作的一部分。对学生的课外学习和课外实践活动加强指导和组织,加强计划性,使其成为学生自习、思索、实践和创新的过程。另外,坚持以职业岗位能力为重点,知识、技能、能力考核并重,加强对学生的技能鉴定考核,积极开展技能竞赛活动,重点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和技术操作技能,技能模块以过程式考核为主,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观察和记录学生的表现,还通过项目调查、课程设计、实际操作等形式考查和评价学生,使得考核模式多元化,以切实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综合水平。
五、引入多元化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都具有明显局限性,大部分是在学校内部对教师个体教学进行监控与评价,评价内容也主要围绕师德修养表现、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素养、业务水平、教学效果等几方面展开,没有来自学校外部用人单位的评价与反馈。这种封闭环境下的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社会需求的主体地位,严重曲解了职业教育能力本位的人才质量观,也模糊了学校与社会问的供求关系,失去了职业教育以就业导向的教学理念驱动作用,其后果势必会重蹈闭门造车、脱离社会实际需求来办学的覆辙。高职院校各教学管理部门要从建立畅通、高效的社会外部反馈信息输入学校内部质量管理的渠道人手,积极邀请用人单位来参与学院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评价,为调整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进实践教学内容提供参考依据。在参考相关职业资格标准和专业面向岗位任职要求的基础上,校内实训课程考核要以岗位工作过程为参照,以完成典型工作任务的职业能力鉴定为主线,贯彻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目标。校外实习要加大实习成绩中企业指导教师评价的比重,使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更具开放性和指导作用,充分做到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学校的品牌竞争力双提高。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发展体现了高职教育的发展规律,只有建立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并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优化和完善,才能满足社会对专业人才能力素质的要求,才能体现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强大的生命力。实践教学环节是实现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其他任何教学方式都无法取代它在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方面所发挥的作用。通过实践教学,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均能全方位得到训练和提高。实际的顶岗实践使学生实现理论与实际生产的紧密结合,学生的专业素质会获得全面提升,这也充分体现了高职院校“以实用为主,以必需够用为度”的教育特征。我们将继续改革创新,探索实践沏实保障实践教学水平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