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乡村成人职教发展思路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一、积极拓宽补偿性农村成人职业教育的服务范围
要提高农民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参与能力,就需要改变农民的思想意识,提高农民素质,重塑昔日农民良好的社会形象,因此更迫切需要对农民积极实施补偿性教育。首先,补偿性教育旨在提高农民参与和享受现代生活的能力。《中国农村统计年鉴》提供的数据表明,2002年我国农村劳动力中文盲、半文盲占7.59%,小学文化程度的占30.63%,初中程度的占49.33%,高中程度的占9.81%,中专程度的占2.09%,大专以上的仅占0.56%⋯。农村成年人口文化素质低已经成为制约农村长远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很有必要通过行之有效的农村成人职业教育对他们进行文化基础知识和现代意识等方面的补偿教育,以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生活。另据2006年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我国适龄儿童的小学净入学率为99.27%,已经达到了全面普及小学教育的水平;初中阶段的毛入学率为69.97%,高中阶段的毛入学率为59.8%。然而,对于每年近2000万的适龄儿童来说,近百分之一的适龄儿童不能入学或辍学,这意味着每年仍然有几十万人成为文盲后备军;有30%以上的小学毕业生没有进入初中阶段学习,超过40%的初中毕业生不能进入高中阶段学习,这些没有机会接受初中和高中教育的人大多数生长在农村】。
因此,对农村人口实施文化基础知识和职业技能并举的补偿性职业教育仍然是一个数量大、持续时问长的[作。农村成人教育如果能够用合适的方法促进农村成年人提高生活所必需的基本文化知识和工作技能,必将为农村人口有效参与现代化建设和分享现代化的发展成果提供更好的基础和条件。其次,农村成人教育应从农民终身教育体系的视们术思考提离农【文化和技能问题,并着眼于全面长效地提高农崇质。要实现党中央提出的“在二•纪胁20个向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从根本解决“农”问题,重要途径之一就是大力发展农村耳JI,lk教育与培训,切实有效地提高农村人【l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水平。而现在,我国就业和经济发展正面临两大变化:第一个变化是正在逐步形成由直接就业走向先接受技能培训后就业的新格局,第二个变化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高级技工产生了强劲需求。从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大局出发,我们要认识到加强农民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发展农村职业教育中,应把农民的长远发展和提高素质纳入到农民终身教育体系中,以加速农村人力资源的二次开发,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把农民由一般性劳动力提升为专门性劳动力。这种开发对农村人口的职业转换具有积极意义。它有助于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转化,并实现农村发展与农村成人教育之间的良性互动。因为农业发展可以为农村成人职业教育提供新的发展空间,使农民感受到应接受进一步教育的必要性,从而主动地融人到终身教育框架体系中。其三,农村成人职业教育要逐步着眼于重塑农民形象。在中国古代,农民在士农工商四大阶级序列中居于第二位,而新中国的农民更以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世界上21%的人口,创造了让中国人感到自豪的成果,这都曾经让农民扬眉吐气。但随着现代化的推进,农民甚至被演化成落后愚昧的代名词。农民形象的矮小化和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降,都迫使人们重新审视农业经济结构的缺陷与农业和农民等相关的问题。有鉴于此,甚至有人对我们曾经引以为豪的事实作出了带有颠覆意味的判断。我国以狭小的耕地面积养活庞大人口的事实也被人们从新的角度来重新审视,如果考虑到我们是以占世界40%的农民养活占世界7%的非农民的话,曾经让农业和农民引以为豪的事实中就包括了许多尴尬成分。因为据新近出版的《美国农业》一书记载,一个美国农民能养活98个本国人和34个其他国家的人j。这一冰冷的事实无情地表明我国农业生产的低效率和低回报,它甚至揭示出农民单纯依靠传统农业获取收益必然难以走出收入低下的尴尬境地背后所隐藏的事实真相。
因此,如何使农业从低效率走向高效率,使农业生产从松散的个体活动走向严密的集约经营,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就是如何让农民接受合适的职业训练,使其转化为现代农民或者进入其他服务行业,以重塑农民形象。当然,在农民形象的重塑过程中,必然会对我国面向农村的成人教育产生很大的现实需要,这就需要我们不断拓展农村成人职业教育的发展空间。
二、强化农村成人职业教育的“为农”服务功能
农村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是提高农村的生活品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决定了有限的土地不可能容纳数量如此庞大的农民,传统农民数量必将大大减少,而与农业和农村相关联的行业将成为就地吸纳农村劳动力的重要力量,农村成人教育要在对传统农业的全面改造(或者说扬弃)进程中发挥积极作用。那么,如何通过农村成人教育(主要是成人职业教育)的发展来有效提高农民职业素质,培养多层次的农业技术人才,造就一批具有发展致富意识和较强劳动技能的新型农民②就成为一个越来越现实的问题。首先,国家要大力发展针对农村成人的职业教育,积极培养具有广阔的就业、创业适应性和心理健康、心态平衡的新一代农民,使之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中坚力量。对那些立志在农村发展的劳动力,特别是已经离校返乡的初、高中毕业生们,应对他们进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弓l导他们增强市场创新意识,帮助他们进一步学习和掌握农业高新技术知识,以提高他们在农村经济发展中不断开拓市场、驾驭市场的能力。同时还要鼓励他们发展现代农业,大力促进生态农业产业的发展,使传统农业产业从低附加值的农业初级产品生产向高附加值的农业产品开发的现代农业方向发展,逐步形成具有高附加值的农业产业链,从而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根本转变,并促使农民由传统农民向现代农民转变。通过提高农村农民的科学技术水平,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使农村成为与城市相媲美的生活场所和就业、创业场所。
开发农村劳动力资源,提高劳动者素质,最终实现农村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已经成为农村成人教育要获得长久发展和产生重要社会影响力所不得不直面的发展方向性选择。从总体上说,农村经济落后,教育资源贫乏,在较长一段时期内面对适龄儿童的普通教育与城市相比总体上处于不利地位,因而更需要富有针对性的职业教育对农村成人教育予以补偿。事实上,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每个人都会产生甚至强化发展自己、提高自己的愿望,而农村人这种愿望更需要国家予以引导、激发和满足。可以肯定,从理论上说,农村成人职业教育存在巨大发展空间和现实需要。这就需要职业教育能想农民之所想,采取灵活多样的办学方式,建立适合农村经济发展的办学机制,改变过去过于重视学历、忽视短期培训的做法,实现教育观念创新,并根据农村实际情况来办学,采取多形式、多渠道地向农村各类人员开展各种层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的补偿性教育和短期的实用技术培训,以满足农民群众对农技知识的需求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培养出能真正服务于农村生产,服务于农业小康社会建设的各类人才,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使农村成人教育产生新的硕果。如果农村成人教育能够脚踏实地向这一目标迈进,这将会既有利于促进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也将为更好地实现农村人口向其他行业转移提供物质基础。其次,农村成人职业教育要促进农民就地向与农业相关联的产业转移。农业的集约化生产,以及农业产品的商业化运作,不但意味着原来意义上的农民数量大大减少,而且意味着农民将向农业工人转变,这需要更高层次的农村人才和与农业相关联的技术来支撑。事实上,在2004年2月,教育部就启动了“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H,由中央电大牵头组织实施。截至2006年10月,全国就有31所省级电大、357个县级电大教学点参与试点项目。已注册学习的5.54万名学生中,80%以上是现职的乡镇干部,另外近20%的人是科技致富能手和乡镇企业职工。
电大和电大教学点的教师针对农村经济、文化发展及生产管理的需要,已开设了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11个专科专业,其中包括种植类的农业技术、种子生产与经营、园艺技术、林业技术、园林技术;养殖类的特种动物养殖、畜牧兽医、畜牧;管理类的农村行政管理、农业经济管理、乡镇企业管理等,以突出与农业生产和乡村管理等实用性方面内容的教学。此外,农村成人职业教育还应积极探索远程教育,希望远程教育资源能为中国农村普及农业科学技术,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和城乡协调发展,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做出贡献;并运用广播、电视、互联网络、卫星网络等手段,开展了多形式、多层次、多功能的农民教育培训,使农民不出家门就能上大学。如果今后能够把农业技术和农产品深加工的技术推广与农村人才培养真正结合起来,那么,农村社会的全面深刻变迁是可以预期的,而这种预期在发达国家实际上已经成为现实。其三,农村成人职业教育要注重提高农村对高素质人才的吸引力。高素质人才是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力量。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民所占比重较大,农民素质的高低和农民知识化进程的快慢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步伐,决定着农村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农村职业教育为社会培养大量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可以加速整个社会的现代化进程。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农业对国家经济发展具有的巨大约束力,农业发展跟不上,现代化就缺乏稳定的现实基础。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持续发展的农业,就没有持续发展的工业;没有农村的富裕,就难以有城市真正长久的富裕。而农业发展的根本就在于农业技术的发展和农业人才的培养,当然也离不开农村职业教育的大力发展。因此,作为我国现代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农村职业教育是农村工业化、现代化的重要支持力量。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是发展农村经济,推进农村工业化建设的一项战略措施。
目前,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9亿农民综合素质的提高,它呼唤农村成人职业教育的大力发展,而农村成人职业教育的良性发展又有助于新农村的建设。农村成人职业教育应以当地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需要为出发点,打破以单一学习课本知识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注重围绕当地农业主导产业,有选择性地开设课程,注重课程与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先进性、针对性、实用性和灵活性;在传授给学生以先进知识和实用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综合适应能力、自我学习能力和自主选择能力,以提高其为农业产业化服务的本领。与此同时,还应注重农村职业教育的实验实习基地建设,努力为学员创造良好的实验实习条件,让学员在经过培训后很快地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和满足个人致富的需要,从而提高农村对人才的吸引力。
三、优化农村成人职业教育的“离农”服务效果
三农问题的根本解决既在于提高农民素质,更在于减少农民数量。在目前的现实条件下,我们不可能机械地减少农民数量,只能努力实现农民的制度性转移,其根本点在于提高农民社会流动的愿望和能力J。我国从1949—1979年的30年里,农村人LI占总人口的比重只从89.4%降到86.8%。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劳动力出现了大规模的社会流动,到1999年,我国城市人口已经达到约占40%的水平。随着农村人口大量转移,我国工人队伍构成发生历史性变化,农民工实际上已经成为产业工人的主体。权威调查显示,在第二产业就业的农业户口劳动力已占57.6%,有些行业中农业户口的从业人员已占相当高的比重,如批发零售业和餐饮业占52.6%,加工制造业占68.2%,建筑业占79.8%【73。农村成人职业教育如何进一步帮助农民真正走出农业已经成为日渐凸显的问题。
首先,教育已经成为推动部分中青年农民走出农村、实现社会流动的重要力量。从理论上说,农村成人职业教育能够激发农村中青年劳动者的学习愿望并提高对职业教育的积极预期。在我国大部分农村,本来就有一些农民子弟通过正规学校教育在社会阶梯中占据了较高位置。他们所拥有的政治地位、经济地位和文化地位都明显高于一般农民,这些获得较高社会地位的人为其他的农民子弟树立了榜样。在改革开放后,农民因大规模社会流动而走出了农业和农村,但他们主要从事补充性劳动岗位,容易成为城市贫民。因此,应充分发挥远程教育的作用,大力发展农村成人职业教育,积极开展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培训,通过对劳动者进行文化和职业技能的培训,促使进城打工的农村劳动者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提升其就业层次,真正实现农民身份改变和人格转换,这将是农村成人职业教育越来越需要担负起的重要社会使命。因为只有从根本上提高农民的人力资本水平,增强农民向非农行业和非农产业的流动能力,从职业意义上最大限度地减少农民,才是抓住了“三农”问题的关键。目前开展的针对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就是一种比较好的尝试,它有助于解决需要引进农民工地区的民工荒问题和农民工输出地的劳动力闲置问题。其次,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实践证明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我国从2004年开始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今后,应围绕“国家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继续实施国务院六部门联合推动的“阳光工程”和“教育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进城农民工培训。而我国在今后能够像发达国家一样,采取有力措施鼓励一部分科研院所积极参与农业科学技术方面的应用性研发,以及参与对农村人才和农村人口转移的相关培训来为农民走出农业和农村提供更多的知识性和技能性支持,使农民接受更多的职业技能教育和培训,这既是农村成人教育发展所需要的一个现实条件,也是农民真正能够从农村转移出去而成为新型市民的必然要求。其三,农村成人教育要为促进农民成为永久的离开者贡献力量。
在目前的社会结构中,白领性工作岗位主要集中在城市和非农行业,经过良好的正规教育而成为农村永久流出者大都成为了白领,而经过二次教育实现农民白领化在目前仍然只具有理论上的可能性。事实上,农民自主性社会流动者主要从事城市和工业的替代性和补偿性劳动,也就是主要从事城市人口不愿意做的脏、苦、累和危险的工作。这种局面的存在其实也是城乡和工农不平等的一种反映,也折射出农村人口竞争白领性工作岗位无论在知识能力层面,还是在制度性开放层面都处于弱势地位。因此,如何通过农村成人职业教育提升农民进城的现实竞争力,并使他们成为农村永远的流出者和城市的永久居民,将是我国现代化过程中难以回避的重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