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职业教育教师创新构造探析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职业教育教师创新构造探析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职业教育教师创新构造探析

一、创新职教教师教育模式的原因

(一)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发展的内在需求

职业教育是为国家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基地,当今科技的发展要求人才的高素质和创新精神,因此首先就要求职业院校教师要具有高素质和创新精神。职业院校应通过创新建设一支体系化、系统化的教师队伍,改变中职院校和高职院校教师队伍之间相互脱节的现象。社会对于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要求中职院校和高职院校的教师队伍之间相互贯通、相互衔接,以培养出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目前我国的职业教师队伍还存在严重的专业设置不合理、年龄比例不协调、兼职老师过少、教师学位水平不高等缺陷。我国职业教育教师教育这种质量落后的状况无法胜任现代社会的需求,创新职教教师教育模式成为时展的必须。

(二)来自周围环境发展的外部需要

职业教育在加快我国小康社会建设、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征途中,具有举足轻重的特殊作用。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教育事业必须“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必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而要实现教育事业的这一宏伟目标,职业教育将扮演着重要角色。就高职教育来说,截至2009年底,我国有高职院校1071所,占据了高等教育的30.8,中等职业院校14427所,占中等教育的16.5l2]。因此,随着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建设一支具有职业特色的理论基础深厚、实践技术丰富的职教师资队伍势在必行。另外,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快速发展、科技竞争的日益激烈使教师的角色也在发生着巨大变化。近几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飞速发展,产业结构随之发生了变化,传统职业的逐渐衰退和新兴产业的不断兴起都对职业教育和教师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教师队伍首先要保持与时代同步,以职业的敏感性去发觉各行各业新的变化,根据这些变化调整职业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模式,才能培养出与时代同步的新型职业化人才]。因此,创新职教教师教育模式势在必行。

二、创新职教教师教育模式的途径

(一)多方建设职教教师教育平台

职教教师教育质量的提高需要从源头上来解决,那就是通过多种手段为职业教师教育搭建教育平台。只有为职业院校教师提供足够的教育资源,才能保证教育质量的提升。根据我国国情,具体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培养高素质的职教教师。

1.设立高标准、专业性的高等职业师范院校

此类师范院校设立的目的在于培养合格的职业教育教师。发达国家已经在办学体制、课程设计以及教学内容等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可以为我国提供借鉴。例如,苏联设立工程师范学院,培养职业技术学校、中等专业学校和普通学校劳技课所需师资;法国也设有国立艺徒师范学校、技术教育师资培训中心,培养各类职业高中教师;日本东京职业训练大学的主要职能就是培养职业训练指导员。设立独立性质的高等职业技术师范学校在对师资的培养上一般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进行两年时间正规的大学专业教育,与常规的大学教育相似,要通过相应的专业和资格考试来考察学生是否掌握了所学的专业知识。如果是会计专业,那么则要参加会计专业的资格考试,考试的范围包括了理论和实践能力考试。第二阶段是一年的企业实习,通过一年的实习期,学生将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融合在一起,并掌握一些企业的组织管理方法,对未来将要从事的职业环境进行初步的了解和熟悉。第三阶段主要是进行大约一年至两年的预备性实习和教师教育,这一时期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具有合格职业教师素质的人才。在这段时期,学生要学习和掌握有关学科教学的内容;掌握专业的教学方法和专业的工作方法;并能够独立完成专业课程的教学计划设计、组织、实施以及评价。

2.在原有师范院校设置职业教育院系

目前我国承担教师教育的院校基本上在师范院校,但是师范院校很少设置专门的职业教育院系,或者即使设立,也只是进行理论的教育,很少符合现代职教教师教育的需求。而我国师范院校的发展已经成熟,所以可以因地制宜,结合实际情况,利用师范院校的优势,设立专门的职业教育院系,为职业院校培养更多的高素质的职业教师。

3.对综合性大学、技术型院校进行模式化改革_

高等院校尤其是综合性、工科性、技术性大学有些在学科与师资方面具有优势,有些则在技术与实验上具有自己独特的一面,而这些优势既可以吸引优秀的生源,也可以为职业教育教师的教育提供丰厚的基础设施。为了解决这类院校毕业生实践应用能力和教学基本功较弱的问题,可以按照学校所拥有的优势,针对职业教育教师应具有的素质,对这些院校的教学模式与内容进行灵活合理的调整和改革。国外对职业教育教师的培养一般有两种模式:一是日本、美国模式,在综合性大学内部设立职业院校教师的培养机构,主要侧重培养普通教育型与理论型教师。这类培养机构的学习年限在四或五年间,招生对象一般是高中毕业生或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的学生;二是德国和英国模式,在技术类的师范大学或者多学科类的大学内设立专门为职业院校培养教师的师范或者教育系,此类院系的教育年限一般在五年左右,招生对象是具有中学资历的毕业生或者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在招生时会对要加入的学生进行相应的专业培训或考试,在考试达标后,方能入学。

(二)全方位提高职教教师教育质量

在职教教师教育过程中,要从课程改革、教育方式、教育标准、规范教师资格证书等方面全方位提供职教教师所受的教育质量。

1.积极进行课程改革

当前,我国的职业教育正在进行普遍的课程改革,而改革的目的正是为了打破以往以学科知识为体系的课程安排,而更多地从工作结构出发,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本位,开发职业教育专业课程。因此,在职教教师教育课程和职业教育两者之间应该建立其相应的联系接轨机制。职业教师教育课程内容在具备学术性的同时,还应该强调其应用性,密切联系如生产、管理、服务等一线的技术要求与流程的工作实际,重新调整课程结构,整合课程内容,让即将踏人工作岗位的职教教师拥有全面的职教所应具备的知识体系。具体来讲,课程应该基本包括:高职教育思想、办学理念、职业教育学、教师道德修养,包括教师职业道德、教师礼仪等;学科和专业知识的更新;教学基本能力的培训提高,包括教案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语言、教学资料等;专业能力培训。其次,职业教育的多变性和复杂性要求教师不仅是知识的机械的传授者,更应成为课程的创新者、开发者、管理者和设计者,成为职业指导的专家。如何做到这样,就需要职教教师能够根据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的实际情况以及时代的需求来拓展教育学科知识体系。而在职教教师的教育类课程改革方面,不仅要丰富课程门类,更要结合职业教育的特色,开设一些实效性高、应用性强、对学生有实际指导意义的课程,如职业的分析、教育、指导并建立其相应的培训政策等。最后,职教教师教育课程不仅包括丰富的专业理论和实践知识的学习,还要包括教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有关教学理论的学习,以使教学方法更加科学化。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式

职教教师教育应该采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教育方式。瑞士的职业教育在世界上属于顶尖地位,我们可以从其职业教师的类型中发现一些职业教师教育的规律。瑞士的职业教师分为三种类型:一种是普通教育类教师。这类教师主要在职业学校和培训中心从事基础文化课程的讲授,如国语、第二国语、外语教育以及一些社科类知识。二是专业类教师。这类教师主要是在职业学校或培训中心从事专业知识的讲授。三是实训教员。这类教师一般指企业中指导学生实践操作的师傅,也指职业学校中的实训教师。一般来说,对各类教师的培训都分为两个部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这部分主要由大学完成,或者从实际一线进行选拔。二是教育学、教学论方面的培养。这部分主要由瑞士联邦职业教育研究所培养。只有两者都达到要求才能上岗。由此可见,瑞士的职业教育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理论和实践教师是各司其职。根据我国国情职业教育发展相对不成熟,行业企业还未完全参与职业教育的现状,我国对职业教师的教育可以借鉴其培养学生的模式,即职教师范生既要进行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也要进入工厂一线进行实践操作学习,同时还要像一般师范生一样学习普通教育学、教学论方面的学习。

3.建立学位证书制度,制定职教教师标准

目前我国的职教师资队伍学历结构不合理、素质不高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尚未建立起正规完善的职教师资学位制度。并且,目前我国对职业教育教师还没有制定出比较科学化的职业标准,也没有明确规定和建立培养机构的相关标准和国家承认的学位证书制度。对于如何选拔未来职教师资,我们应当转变以往的选择提拔标准,注意从各式各样的优秀人才中选拔合适的,并开展有针对性的多个层次、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首先,要制定出规范的、科学的职教教师标准。目前我国的职教教师标准一般以学历标准作为唯一重视和选拔教师的要求和标准,这样导致许多优秀人才,特别是一些在实践上具有很高水准的优秀技术工人,很难进入职业教育学校教师队伍,为职业学校的学生进行实践指导。所以,当前我们应根据职业教育实践性强的特点,分层次、分类型、分专业、分科目、分级别制定职教教师人职标准,使更多在实践岗位上工作的优秀人才能够把自己的实践经验更多地传授给学生。其次,建立健全职教教师资格和学位证书制度。现阶段在我国,职教教师无论是资格证书还是学位证书的资历认证都十分单一。如,在传统的学位证书认证方面,目前我国只有传统的学士、硕士、博士学位,缺少如专业单科教育证书等这样适合职教教师特殊需要的学位,这就在相当程度上阻碍了一些有特长者或职业技术熟练者进入职教的教师队伍。此外,在我国教师资格证书也仅局限于作为一种上岗证书,而不存在一种完善的可激励教师持续努力的教师资格等级证书体系,如此便不能很好地引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道路,从而使教师资格证书失去了本身应有的意义。因此,应该设置多样化的职教教师学位制度,以适应职教教师的特殊需要,丰富职教教师资格证书体系,健全证书认证体系,定期对资格证书进行再认证,以保持其激励性、先进性。

(三)改革并规范职后培训

专家并不是通过单一的学习与练习造就成的,个体专业知识的获得必须经过专业实践的过程和经验;个体只有在专业实践的过程中才能逐步掌握规则、形成能力、积累经验,最后形成专门技术。所以,理想的职业教育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经历掌握专业知识、获得专业经验和教师培训三个规范化的过程。其中,专业经验的获得和教师培训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_5]。职教教师职后培训一方面可以使教学与时代保持同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另一方面可以满足教师本人的职业生涯发展需求。

1.改革职后培训模式

传统的职教教师职后培训和普通学校教师职后培训基本相同,即是进行专业理论的讲解。但是由于职业教育注重实践的特殊性要求,职业教育的教师同时要具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双重能力,因此,对职教教师培训就不能只限于理论的教导。针对以上所述情况,并结合我国国情,对职教教师教育可以采用校企合作的模式进行。很多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都是由不同的教师共同合作完成的。如在瑞士,学徒每周3—4天时间在工厂跟随有实践经验的师傅学习,其余1—2天时间到职业技术院校学习理论知识,所以职业教育教师可以是理论教师,也可以是实践教师。但是中国职业教育的现状和社会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限制暂时还不允许中国也采用这样的方法。所以依据现实,采用校企合作的方式来对职业教育教师进行在职培训还是非常可取的。校企合作的方式进行教师培训是指教师在学校中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到企业进行观察研究甚至实践操作。教师通过到企业进行实际的操作,可以了解企业的设备条件、管理方式、实际的生产组织和运行,了解本校的学生将来参加工作后的企业环境和经营范围,如此才能有效地完善教师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结构,提升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和水平,给学生提供更实际的指导。同时,教师的知识也会根据现实需要而进行更新,教师知识的更新和对现实的了解不会使教给学生的知识陈旧或到脱离实践。同时,职业院校的在职教师应该根据自身的需要选择不同的培训类型,学校应该为教师提供畅通的渠道。例如,需要提高与学生的沟通能力和教学能力的教师,可以申请去参加学校指定的课程,通过相关专家的指导提高这方面的能力;而缺乏对一线工作岗位相关技术了解的教师,可以要求去相应的企业接受一定的职后培训。通过职后培训,提高教师的职业能力和自身素质,从而提高教学水平和专业能力,进而不断提高教育质量。

2.形成一套规范的培训体制

2005年1O月,国务院颁布《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要求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地方各级财政要继续支持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建设和师资培训工作。建立职业教育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专业教师每两年必须有两个月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制定和完善职业教育兼职教师聘用政策,支持职业院校面向社会聘用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担任专业课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职业院校中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教师,可按照相应专业技术职务试行条例的规定,申请评定第二个专业技术资格,也可根据有关规定申请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在教育部评估师生比1:18的要求下,职业学校还要补充大批教师队伍,探索职业学校的教师培养标准是今后提高职业学校教师质量的途径”]。技术的更新是与日俱增的,对人才和教师的质量需求也越来越高。因此,职业教育教师的培训也不能有丝毫松懈,要形成一套规范的培训体制来予以保证。如对培训的时间、流程、培训质量等做出明确规定。一方面要形成职前培训、入职辅导、职后提高三个阶段相融合的培训模式。一、通过规范化的职前教育,帮助想要成为教师的人员获得国家认可的教师资格;二、入职辅导则可以帮助教师快速进入专业角色;三、通过相应的职后培训,教师可以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体系,提升其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进而成长为一名优秀的职教教师。另一方面充分开发利用企业、职业院校和大学三方资源,挖掘三方特色,积极推进职教教师培训的社会化。通过对参与教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养,全面提高教师的质量。这一模式可以明显使教师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缩短新进教师的入职适应期。

总之,目前我们国家的职教教师教育还尚有很多不足之处,我们需要坚持潜心研究,拓展视角,博采众家所长,创新进取,充分开发和整合各方资源,结合我国国情,采取有益的措施,积极推进我国的职业教师教育,设计出符合我国国情的特色职教教师教育模式和教育体系,从而才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