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中职学生就业习惯养成思路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中职学生就业习惯养成思路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中职学生就业习惯养成思路

一、中职学生日常行为表现与社会对人才需求标准的差距

1.明确当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特点

现代企业已经不再单纯是对员工的专业知识提出要求,而是更加注重员工综合素质。首先是更加重视专业技能的要求,其次是要求员工具有处理各种问题的能力,第三是对个人综合素质要求提高,第四是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

2.中职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显示养成教育缺失

当前,中职学生不仅文化基础知识薄弱,而且在行为习惯、组织纪律、道德品质等方面也存在许多问题。相当一部分学生对自己的前途感到迷茫,他们以自我为中心,放纵自我.缺乏社会责任感和组织纪律观念,对父母依赖性较强,逆反心理较重。学习目的不明确,态度不端正,上课迟到、早退,说话、玩游戏、打瞌睡等现象屡禁不止,在日常生活中抽烟、喝酒,说脏话,厌学、早恋,打架、沉迷网络、夜不归宿等现象时有发生。这些表现造成的原因很多,主要原因是中小学时期养成教育的缺失。

二、就业指导工作中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性

以上这样的学生素质无法达到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标准,这种状况要想改变,培养出具有全面素质的适应社会的合格人才,必须做好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使学生逐渐地从思想及行为上形成自觉意识和自觉行为,才能为企业所容纳,为社会所接受。养成教育就是以思想教育为基础,以日常行为习惯训练为切入点,运用多种教育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最终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它就是人的道德品质这一内在品质和行为习惯这一外在表象的统一。而养成教育并不是在校开展一两个学期的德育课、做一两次讲座以及组织一些学生活动就能够解决的问题。我认为它应作为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就业指导水平的重要标志,从一年级开始展开全方位、多层次的就业指导活动,与企业共同参与,各部门齐抓共管,让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而增强竞争意识,自觉地去学习和接受训练,自然地养成坚毅、服从、努力、诚信、文明等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建立完善的就业指导体系。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1.各部门齐抓共管,营造就业指导浓厚氛圃,促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经常化

(1)上好德育课。充分发挥德育课的阵地作用,学生在课上接受职业道德、就业指导及职业生涯教育,学习完整的知识结构,为养成教育打好理论基础。

(2)开设就业指导讲座。就业指导部门抽调专人担任指导教师,总结案例,撰写培训教材,针对不同年级和专业开设讲座,进行集中培训,内容涉及团队意识、服从服务意识、面试技巧、礼仪礼貌、心理素质等诸多问题,使学生能够获取许多宝贵经验,对企业的用工标准进行进一步了解,查找差距,对自己重新定位,按照训练要求不断进行行为习惯的矫正。

(3)开办心理健康讲座。由心理健康指导教师或心理咨询师开设心理健康讲座,通过心理测试、一对一谈话等形式,调整学生心态,帮助学生做好就业前的心理准备,完成养成教育的“心理充电”,使学生能够理性从容地对待将来的就业。

(4)组织优秀毕业生报告会。邀请有典型事迹的优秀毕业生回校做报告,讲述其在校及就业、创业的亲身经历,用学生身边的成材事例,使学生更有真实感、亲切感,更容易受到激励,让他们看到希望,看到未来。借助榜样的力量引导学生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努力学习,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全面提升素质,以达到适应社会的要求。(5)加强法律知识宣传。通过法制教育讲座、法制宣传栏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法律、法规以及劳动法的培训,使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后,能够自觉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保护个人的合法权益,履行劳动职责,这也是养成教育的重要内容。

2.校企共同参与,创造良好的行为养成环境,使就业指导更加实用

(1)举行“企业文化进校园”系列讲座活动。邀请合作企业的高管与学生面对面交流,使学生对企业文化、工作岗位内容、员工素质要求等有了深入的了解,以增强提高自身素质,自觉接受养成教育的愿望。

(2)采用“产教结合,工学交替”的办学模式。①多次开展见习、实习等教学活动。通过到企业进行多次的见习、实习等教学活动,零距离地感受企业文化、管理模式、员工素质及工作环境,自身素质的差距显露出来,自然提高了养成教育的自觉性。②采用“订单式”教学模式。学校与企业签订协议,共同参与学生的教学和管理,企业管理人员深入课堂进行企业文化和专业知识的培训,学生定期直接参与到企业的生产和生活中,毕业后直接到该企业工作。在这样的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按照企业的要求不断调整自我,潜移默化地完成了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中职生而言,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其以后的职业生涯发展意义重大,这就要求中职学校必须树立”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的观念,要把就业指导贯穿整个职业教育的过程,用我们的爱心,用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方法,让教育不断贴近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在接受就业指导的过程中一次次地有所感悟,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