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数控技术双证融通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数控技术双证融通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数控技术双证融通

一、数控技术专业“双证”质量标准构建

构建质量标准是实施“双证融通”的基础。按照现代职业教育思想,高职教育应把适应与满足社会需要和人的发展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的核心内容,并贯穿始终;要在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应用性的同时,让学生具备一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最新提出的分层化的国家职业标准体系由职业特定技能标准、行业通用技能标准、跨行业职业技能标准和核心技能标准构成。而按照我国现行的职业标准体系,工种标准和职业标准仅仅是某一职业特定技能标准。从适用范围看,工种标准和职业标准相对较窄,所涉及的知识与技能大都是一个职业或工种特有的。取得其资格证书,只反映能力的一个方面。为了体现“高等性”与“职业性”的融合,我们在制定数控技术专业教学计划时,努力体现分层化国家职业标准体系的四种能力,围绕四种能力来设置课程,使毕业生既具有特定的数控机床操作能力,又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和适应不同工作岗位的能力,满足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二、课程体系重组与数控技术专业“双证课程”开发

重组课程体系是实施“双证融通”的关键。高职教育必须在教学中能体现两个证书的水平,真正把国家职业标准融入课程体系,形成高职课程对国家职业标准在教学内涵上的涵盖关系或专业核心课程与国家职业标准之间的对应关系,形成符合国家职业标准的“双证”课程,使专业课程内容与企业的岗位技能需求紧密结合。我院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标,开发与国家职业标准要求相符合的专业教学内容,努力使课程设置体现职业化和实践化的特点。我院对“加工中心操作工”国家职业标准进行了认真的分析,根据职业岗位或专业技术领域对知识和能力的要求,设置相应的课程和实训项目,并按照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对培训人员职业技能鉴定的具体要求,设置教学内容。例如,在数控加工编程与操作课程教学中,我们根据国家职业标准加工中心操作工中级和高级的要求,讲解孔加工、面铣、外周铣、内槽铣、攻丝加工指令和加工方法,宏程序加工等内容,使教学内容与国家职业标准完全衔接。这样即完成了教学任务,又满足了技能鉴定对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需求。为保证“双证”课程开发的有效性,我们通过“产学合作”,吸收现场专家参与课程开发与培养方案的制订,按职业的要求对课程内容进行创新整合,将职业要求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以及行业科技发展前沿的新知识与新技术整合为课程内容,从而保证了课程分析的准确性与课程结构组建的科学性,保证了课程开发具有鲜明的技术特征和较高的技术含量,保证了培养方案的可行性及其与培养目标的一致性。

三、建立以专业为主线、项目为结点、工作任务驱动的“双证”教学模式

改革教学模式是实施“双证融通”的突破口。我们在机床维护模块中,把数控机床电气控制内容分成机床低压电气控制、可编程控制器、数控系统原理与接口、伺服驱动技术和位置检测装置等项目,整个教学过程均安排在数控综合实验室的现场进行,讲、练、做结合,理论与实践融于一体。又如,在加工中心职业资格认证环节,我们通过一系列项目式的综合实践训练,强化岗位技能与综合职业能力。专门安排了加工中心基本操作、换刀、对刀、工件坐标系设定、设置刀具补偿、平面铣削、外轮廓铣削、内轮廓铣削、孔加工、攻丝和三维加工等项目。在整个综合实训环节中,我们将学生的职业训导贯穿于全部过程,培养学生对职业的热爱、敬业、执著、投入以及坚定的职业信念,培养学生高尚的职业道德、创新的职业精神。

四、创新促进学生能力形成与发展的“双证”

课程评价方法创新评价方法是实施“双证融通”的重要手段。为了适应高职教育培养目标,有利于“双证融通”的实施,我院进行了评价方法的改革与创新。我们以考查学生的能力与促进学生发展为根本目的,建立了“双证课程”评价体系。改变单纯以理论考试测定成绩的方法,不再单凭一纸试卷来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而是以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和工程实践能力来决定。我们积极实施过程考核和项目综合考核,借鉴国外多元整合的综合职业能力评价标准,尽可能地采用多种评价手段,如技能测试、模拟测试、实物制作、专题报告、口头与书面问答、直接观察、考察原有学习证据等。突出职业资格标准的导向作用,体现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教育的紧密结合,重视职业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考核,建立与专业培养目标、职业标准相匹配的职业技能考核制度,建立考核标准与考核大纲,从而使考试内容与职业技能鉴定规范相衔接,确立满足高职专业培养目标与职业标准的职业能力考核方案,加大专业职业技能的考试权重,逐步落实职业技能培养与职业资格考试同步的基本运行机制。我们还对毕业实习环节的评价进行了改革。要求每一个学生在毕业实习时,结合自己的实习岗位认真收集资料,研究实习时所加工工件的工装、刀具和工艺参数、加工工艺和程序编制等问题,并绘出相关图纸,写出设计说明书,毕业前返校答辩。教师以学生解决这三方面问题的能力和水平来给定毕业实习成绩。这种评价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学生毕业实习的质量。同时,学生收集的来自生产一线的资料对开拓教师视野也有很大的帮助。这种师生互动的教学评价体系体现了“产学合作”,对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推动作用。

五、建立真实职业环境,营造“双证课程”氛围

实训基地建设是实施“双证融通”工作的重要载体。常州大学城国家数控实训基地由我院牵头建设。我们在建设国家数控实训基地时,充分重视数控实训基地的硬件和软件建设。在购置实训设备时,我们选择生产型数控机床,使设备尽量与企业同步,并保证足够的台套数,让学生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得到锻炼。在实训基地设备布置时,参照工厂的布局,将基地分成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加工中心和电加工等实训区,学生进入数控实训基地就如同进入到生产车间一样。在实训基地环境布置时,我们也注重营造良好的职业氛围。如:一进入数控实训基地首先看到的是安全生产条例和文明生产指南,在每台数控机床旁都贴有操作规程,设有工具柜;在生产区域安排有半成品区、产品检验区、成品区。在数控实训基地的管理上,充分吸取生产一线的管理经验,加强对实训基地的规范化管理,要求学生在下课前,将数控机床打扫干净,并对机床进行保养,培养学生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在建设国家数控实训基地的同时,我院还重视校外实训基地建设,通过产学合作,建立了一批与专业实践教学相适应的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采取与企业联合建设实训基地或与企业签订合同,使用企业现有设备,在企业技术人员和教师的共同指导下完成实习、实训教学任务。学生通过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体验职业角色,感受企业的考核、激励、管理机制,体会职业竞争所带来的压力,提高对专业知识和技能要求熟练度的认识,积累工作经验。

六、培养“双师”,造就“双证”教学队伍

提升师资队伍是实施“双证融通”工作的保证。我院坚持“人才强校”方针,把提升专业教师水平作为学校的重要任务,制定了专业教师定期到企业锻炼制度,先后派出多批教师到大连机床集团、武汉华中数控公司等企业进修。我院还利用国家数控实训基地对专业教师进行培训,先后有近三十名专业教师接受了专业技能培训。此外,我院积极开展产学合作,促进“双师”教学队伍的形成。如:引入新科电子集团等企业的技术开发、人才培训和技术服务项目,与这些企业联合申报省市科技计划项目,使教师真实地了解企业、了解产品开发与生产过程,增强解决工业技术问题的实际能力,促进教师“双师”素质的提高;我院还聘请行业和有关院校的专家、学者作为兼职教师,一方面满足了专业教学的需要,另一方面引进了行业信息,培养了一批青年教师,更好地架起学校与社会之间的桥梁,使专业建设更贴近社会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