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地勘人才职教思路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地勘行业曾经是知识密集和科研人员集中、十分专业化的行业。但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由于单一的地质找矿任务的大幅度减少,地勘经济跌人谷底,地勘人才需求骤然缩减,使培养地勘人才的学校和专业也大量减少。但近年来,随着地勘行业全面融人地方经济的大市场,地勘延伸业和其它地勘经济工作开始全面复苏,地勘队伍人力资源需求状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今年上半年,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向安徽省地质矿产局19个地勘单位做了一次地勘专业技能型人才需求的问卷调查,并结合该局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专业人员情况进行了地勘人才需求的分析。调查显示地勘类九个专业人才需求数为166,占总需求人数的65.9%,其中,矿产地质、工程测量、岩土工程、水工环地质、探矿工程五个专业所需人数为巧2人,接近需求人数的印%,显然地勘专业人才缺乏明显。表2显示,前八个地勘类专业技能型人才需求为160,占总需求的71.8%。地勘类技能型人才也明显缺乏。反映的地勘类专业人才需求数据可看出:
(1)在地勘类专业中,工程测量(或测绘技术)、岩土工程、矿产地质和水工环地质四类专业占全部需求的60%以上,是目前地勘经济发展中急需且量大的紧缺型人才。其中,工程测量和岩土工程两专业需求量最大,矿产地质水工环地质和岩化分析专业需求次之,这是因为近几年国家拉动内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扩大投资、刺激经济建设持续健康发展的结果。就全国地勘行业而言此类四个专业的人才需求量就更大。
(2)在非地勘类专业中,市场营销、路桥、房地产开发、工民建及预算等专业则是地勘单位从无到有的需求,这是地勘经济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地质市场的不断拓展和其它地勘经济工作不断发展的结果。随着地勘延伸业在地勘经济的比重的不断增大,此类人才的需求潜力大,将呈现上升趋势。尤其是市场营销专业,当一个企业发展到一定的规模时,市场营销队伍的建立和壮大是企业持续发展的主要力量。近期我们对安徽省内企业人才需求的调查结果也进一步显示,此类人员需求比例大,占到总需求的33%以上。
(3)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软着陆”,一个经济发展平稳且长期保持增长的趋势已经形成。特别是经济的发展是以资源为基础,这对于实际上自然资源贫困(人均)的我国来说,发展科技、开发运用先进技术手段、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增加矿产品附加值等措施至关重要。因此,在加大地质找矿任务,增加国家资源储备和增强国际竞争力的同时,更为重要的是要加大此类人才的培养,为地勘经济的发展做好人才的储备。
2、地勘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有人才资源作保障
当今世界,人才资源已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谁拥有了人才优势,谁就有了竞争优势;谁能把人才优势转化为知识优势、科技优势、产业优势,谁就能够东得竞争的主动权。因此,人才已成为各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资源。随着国家拉动内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扩大投资,刺激经济建设持续发展,地勘经济也已渐出低谷。但是,目前地勘行业人力资源现状却不容乐观:一是人才总量不足且分布不合理,结构失衡、余缺并存。过去常说地勘系统人才总量过剩,但近十几年来,由于地勘工作的萎缩,国家财政拨款的减少,“裁员”政策的实施,地质院校纷纷改制为理工科或经济类院校,从而大幅度地削减了地矿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加上老知识分子的不断退休和相当一部分技术与管理骨干因待遇低纷纷调离等因素,导致在职的人才总量也随之大幅度下降。而且地勘人才资源在地域和单位之间分布两极分化的现象也日趋严重(相对集中在大中城市和经济效益较好的单位)。与此同时,地勘单位面向市场所需要的各类管理、经济、技术(特别是高新技术)的高级技能型人才更是十分短缺。二是年龄老化,知识陈旧,难适应朝阳产业持续发展的需要。因多年来新生的技术力量难补充,地勘队伍人员和知识的老化不可避免。目前的技术人员主要是1968年以后至80年代的大中专毕业生,工人大都是70年代大招工人员J其中有相当部分技术人员已超过50周岁,其精力和体力,乃至技术等均难适应市场经济的快节奏。特别是在已逐步形成支柱产业的地勘延伸业(工勘市场、基桩工程、矿产品开发)的发展上,因知识陈旧而难以为提升产品附加值提供智力支持。三是优秀人才只出不进或难以引进,人才资源日渐枯竭。由于行业职工收人的差异,市场经济人才流动的逐利性的影响,加上多年没有分配大中专毕业生和高素质人才引不进,导致地勘单位优秀人才越来越少,甚至有的单位难以选拔出德才兼备的中层干部和独挡一面的技术骨干。四是人人是人才的观念淡薄。地勘人才流失严重,与地勘经济低迷固然有直接原因,但与地勘单位不顾实际的人才高消费不无关系。一方面不量才适用一味要高学历(有些地勘单位只要本科毕业的人才),结果是高人才、高成本、低效益,不安现状,考研调走,留不住人才。另一方面还没有真正树立起人人是人才的观念,忽视对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人员技能素质的培养,这类人才具有学历较低、懂点理论、动手能力强、工作较安心的特点,他们才是直接产生效益的主力军。因此,地勘单位应该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大力培养和引进生产一线的技能型人才,为地勘经济的二次发展做好技能型人才的储备。在当今地勘经济复苏时期,以上人力资源现状若不能彻底改变,必将会严重地阻碍地勘单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地勘单位要抓住国家新一轮经济发展的大好机遇,加快地勘人才培养和引进速度。但从上述调查结果表明,地勘研究型人才已很难满足地勘经济发展对人才的现实需要,地勘行业迫切需要培养一大批在生产、管理、服务一线上以提高生产效率为目的,掌握运用先进技术手段的技能型人才。
3、高等职业教育是提供人才资源保障的重要途径之一
3.1高等职业教育及其特点
高等职业教育是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按照新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建立的高等教育。高职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因此,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就业型的培养目标:在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式上都有与学术型和工程型人才不同的特点,更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
(2)实用性的课程设置:以“就业”为导向和以实用为原则来构建课程体系,采用“双证”式教育。即教学安排除了要有高等教育专业理论教学外,还设有专业技能培养和专业技术等级证考核等相关的课程,使学生毕业时,既可以获得大专文凭,又可以取得相应的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因此,强调技能培养,实践教学占居比重大、要求高的特殊位置。
(3)“双师型”的师资队伍: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师必须具备理论与实践两方面的基本素质,其师资队伍主要由“双师”构成,既有教师,又有工程师、会计师等,他们必须具备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因此,高等职业教育要求其人才规格、课程设置、教学手段及实践能力上与用人单位的需求相一致,使培养出的技能型人才直接适应岗位的需要,职业院校同用人单位共同培养技能型人才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3.2行业兴办的高职教育要依托行业优势走特色发展之路
行业办的高职教育一般是以行业经济发展个性化专业需要为依托,兼顾社会需求和自身规模发展
要求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教育,其与行业经济发展休戚相关,所以隶属于地勘行业的职业院校与地勘经济紧密结合,为地勘经济发展培养人才不仅是义不容辞的责任,而且也是职业院校建立特色专业,实行产教结合,走出特色办学路子的优势所在。这种结合应该具有管理顺、成本低、师资好、手段优、能力强的特点,优势集中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管理体制优势,为合作办学创造了便利条件
在管理体制,职业院校和地勘单位同受一个地矿局的领导,这为教育资源的统筹调配和地勘行业紧缺人才培养在产学教育形式与内容的深层次合作上提供了良好的平台。职业院校可以低成本,甚至无成本的在地勘专业上实现产学研高水平的结合,为地勘专业精品课程的设计和品牌专业的树立创造了条件,更是为职业院校办行业特色专业,走特色办学之路提供了便利。如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宝玉石技术专业就是依靠安徽地矿局地质实验研究所在省内珠宝业独一无二的龙头地位,合作建立了实习基地,成为省内该专业唯一的重点建设专业。近年又依托中国地质大学珠宝学院雄厚师资支持,建立了省内唯一一家GIC知名证书培训基地和考点,这为该专业的精品课程设计和向国家级重点专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还有该院测绘技术等地勘行业特色鲜明的专业建设也正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2)人才优势,为“双师型”队伍提供师资保障
一是地勘经济单位高级技术人才是“双师”型教师的人才宝库。如安徽省地矿局积淀着3《X幻多生产、建设、经营、管理技术人才,他们可以为职业教育所用,丰富的现场工作经验和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是院校专业课、专业工艺课教学乃至实践性教学取之不尽的人才宝库。聘请或调人这类人员较容易,用他们充实双师型队伍,不仅能强化技能培养,提高教学质量,而且还能推动职业院校“大师型”学科带头人队伍的培养和建设。二是双方合作交流,促进人才知识水平的共同提高。各行业和部门都有其特有的人才优势,生产、管理一线的地勘专业人才为院校带来了新工艺、新设备的应用技能,不仅为专业建设和教学计划修订,制定适合社会需要的人才培养目标提供了依据,而且通过教师教研活动的开展,还能提高专职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实践技能。而职业学院专业的广泛性和人才集中度高,易于人才间的交流,加之较完备的实验条件和浓厚的学术氛围为人才的全面发展创造了条件。
(3)实训条件优势,为实习基地建设提供技术支持
由于管理体制的一致,职业院校和地勘单位设备余缺调配和调拨渠道通畅。一方面,职业教育培养需要的地勘单位闲置的设备可实现低成本重新配置,以满足校内地勘专业基本实验和实训的教学需要。另一方面,容易通过一定方式与地勘单位合作开辟一个专业多个实训、实习基地,能使学生真正学到代表行业的先进工艺方法等应用技术,实现学生职业能力与地勘行业一线岗位职业技能的对接。
(4)科研优势,为教科研发展注人活力
目前,工勘施工业的竞争,实际上就是优势专、!k技术的竞争,谁拥有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谁就抢占了市场先机。因此地勘单位也十分重视科技兴队工作,有对生产工艺和方法进行改造开发的要求和能力,具有一定的科研优势。小技改一般由企业自主完成,有的要借用外脑共同完成,而职业学院具有一定的人才优势,其间交往甚密,十分了解地勘单位的技改现状和需要的技术支持,两者应是科研开发良好的合作伙伴。通过密切合作,可以优势互补,不仅能达成产学研高水平结合,为职业教育的教科研发展增添后劲,而且更能快出、多出成果,用最短的时间转化为企业的生产力,加快产业升级,推进地勘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3行业办的职业教育应主动适应行业经济发展需要,为其提供人才保障
目前,高职教育已进入“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以服务求支持,以就业为导向”,注重规模、质量、结构协调发展的关键时期。特色是兴校之本、发展之本。而办学特色(特色的专业和特色的办学模式)形成是建立在自身办学条件优势与行业和企业优势紧密结合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构成“人无我有”(即独特性或个性)、“人有我优”(即杰出性或优质性)、“人优我新”(即开拓性或创新性)的专业优势和办学特色。因此,作为地勘单位重要单元的职业院校,理应主动担起培养地勘类技能型人才的大任,根据地勘经济发展的人才需求,设置一些地勘类个性化特色专业。在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手段等方面,按照地勘单位经济发展对岗位职业能力要求,设计技能型人才培养方案,利用行业办学的优势,强化专业建设,突出办学特色,增强办学实力,通过双方的长期交流与合作,为地勘行业技能型人才培养提供有力保障。
4、职业教育为地勘行业人才培养提供保障的实现途径
4.1妥善解决地勘行业人才培养的几个现实问题
一是要解决好地勘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的不稳定性和学校对人才培养规格的相对稳定性之间的矛盾。地勘单位主业与副业的相对变化、地勘单位主业的大规模改造、技术的提升、产品升级换代等必将导致对人才需求的不稳定性。高等职业教育因教育运行机制的规范要求,一定时期内对人才培养规格和标准有稳定的规定性,主要体现在专业教学内容、实践教学手段、从业教师人员和知识结构体系等的相对稳定性,以便能对培养目标进行监控和考核。这种情况必然会产生人才培养目标和职业能力适应不了地勘单位顺应技术而变的人才能力要求,这就需要地勘单位和学校的互动。其最有效的方式就是产学研结合,如德国的“双元制”、美国的社区教育、澳大利亚的TAFE、英国的“三明治”等都是适应国情和企业个性要求的职业技术教育成功的典范,这为我们采取何种方式结合,是一个很好的借鉴。二要获取准确的人才需求状况,采取灵活的办学形式应对。地勘经济的人才需求受产业技术升级和市场份额制约,呈现脉冲状态,时多时少,这就要求学校投入必要的人力物力,及时对地勘单位的人才需求进行全面调查,建立系统的数据库。以需求为导向确定学院专业建设方向,避免人才重复培养、浪费和积压;本着以服务求支持的原则,建成一种适应性强、转向灵活的多层次办学机制,可采取中等、高等职业教育及成人教育层次进行订单式、函授、短期培训等多种培养形式,满足不同环境和需求状况下地勘行业人才培养需要。三要确定好地勘人才培养规格和质量评价。为了培养岗位急需的合格人才,可成立地矿局、地勘单位和学校三者相结合的产教委员会。三结合的产教委员会的主要职能是对地勘行业人才培养目标、规格和职业能力进行设计,协调人才培养急需的师资、设备调配和实训、实习基地的建设工作,督促培养目标的实现,并考核人才培养质量。这种行业主管部门和用人单位参与人才培养以及评价人才质量的方式,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发展趋势,不仅能在培养过程上保证人才的质量,而且也是职业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重要补充。
4.2地勘行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
(1)订单式教育模式“订单教育”就是以地勘行业人才培养“订单”为导向确定教育目标。其具体实施方式为:在地勘行业根据岗位需求与学校签订用人协议后,地勘单位参与定人才规格、定课程计划、定评估标准,双方共同进行选拔学生、组织教学、考核上岗等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在管理体制上,采取前面三者相结合方式成立产教委员会作为地勘行业人才订单式教育领导机构,并制定一套包括校内教学和校外实习在内的系统的管理制度,加强教学管理。此外,还应建立校企合作教育的信息反馈系统,将生产上对人才岗位能力要求的变化及时传导,适时调整人才培养规格和教学内容。在专业设置与建设上,应该立足培养双方在对眼前和未来岗位能力发展进行深人细致的分析与研究的基础上创新设立,保证专业设置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前瞻性。在教学方式上,双方共同实施,学校负责理论教学考核,地勘单位负责实践教学考核,同时要注重课程设置、实践教学二个环节的管理。课程应动态开发,将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提炼编进课程,增强实用性和技能性。实践教学则应保证足够的课时(实践与理论至少1:1),充分运用专业基础理论的实验课、模拟实习、案例分析和实习基地生产实习等实践教学手段,采取“小循环”、“大循环”和预就业等形式强化实践教学效果,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学生职业能力与岗位需要的一致性。(2)函授教育这是一种针对工作紧、任务重,难以长期脱产进修而要提高岗位能力或学历层次的人员采取的行之有效的教育形式。教学以自学为主,面授为辅,学校将教材及其它辅导资料寄给学员,教师或定点面授或信函指导,使学员在不耽误工作的情况下完成学业。在地勘单位中仍存在一大批从事钻探、坑探和工程地质专业的中等技术人员,迫切需要知识能力和学历的提高,以适应地勘经济发展的需要,但这类人员大都是生产一线的骨干力量,难有脱产长期系统学习知识的时间和机会,而职业院校采取函授教育形式,为其升造打开了方便之门。如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成教院与中国地质大学在安徽建立了唯一一个成人教育分院,以函授形式培养地勘类专业本科人才,为地勘行业人才培养拓宽了培训渠道。函授教育利用校园网资源,通过网络课件教学等教学手段和学生直接在生产单位技能实勺!I,基本能保证函授的教育质量。这是一条教育成本较低,但收效较好的培养模式。(3)短期岗位能力培养对于新工艺、新技术、新办法等新知识的推广应用,采取集中编班,短期培养方式,提升岗位能力,具有短、平、快的特点。职业院校不仅能为此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而且可利用计算机和网络等先进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达到培养目标。(4)职业资格技能培养与鉴定随着我国劳动就业准人制度的实施,用工单位已高度重视资格证书,是否拥有相应的技能证书,或证书多寡已成为社会衡量应用技能型人才水平的不成文的标准。目前,职业院校大都已具备了相关专业职业资格培训的基本条件,因此,要充分利用教育资源,通过建立国家职业资格鉴定所,在扩大工种和鉴定区域基础上,立足地勘经济,从校内走向社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工作,为地勘行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提供有力支持。面对地勘经济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迫切要求,地勘行业办的职业院校应采取多种教育形式主动迎合。在技能型人才培养方面,职业院校应充分利用和发挥行业参与人才培养的多种优势,实现学校与地勘单位的物质和智力资源的共享,在人才培养七走出一条特色办学路子,实现职业教育与地勘经济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