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职教与成教的融合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一、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一体化的背景和现实意义
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同属于基础教育后的教育,都是在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由于社会的迫切需要而产生的,两者的形成时间都比较晚,大体上都是在19世纪后期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萌芽,到20世纪60年代以后开始突飞猛进地发展,今天,无论从体制上还是实践上两者都处在继续发展和完善阶段。从本质上来讲,职业教育是对受教育者在一定文化知识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技术和职业技能教育,以“胜任某种岗位要求”为出发点,属于“技艺型”教育,其主要任务是培养生产、服务、现场从事成熟技术和管理规范工作的应用型人才,一般分为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成人教育主要是对已经走上各种生产或工作岗位的从业人员进行的教育和培训,包括基础文化补习教育、岗位培训、大学后继续教育、高等学历教育等,成人教育具有鲜明的职业性,事实上是职后的继续教育。职业教育是根据教育性质来划分的,成人教育则是以教育对象来划分的,这使得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存在着许多交叉的地方,二者是具有内在联系的有机统一体。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的需要以及改变中等教育结构单一化的要求,我国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方针。与此同时,由于我国又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致使成人教育的发展也强调要以岗位培训为重点;另外,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在完成“两基”任务后,正在向普及12年教育迈进,成人教育的重点也已放在成人职后职业教育上,而那些尚未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尚未扫除文盲的欠发达地区和贫困地区,往往需要将扫盲与实用技术培训相结合,文化补习与职业培训相结合,以取得较好的效果。因此,职后职业教育已成为成人教育的主体。无论在理念上还是在组织上,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的一体化进程已蔚然成行。实行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的一体化发展和沟通融合,对于促进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具有重要意义。具体而言,一是有利于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实现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教育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提高教育效能;二是有利于调动多方办学的积极性,推进办学体制改革;三是有利于完善和形成完整的终身教育体系;四是有利于加速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功能配合,共同为生产一线培养管理、服务与技术类人才;五是有利于提高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的规模效益,避免原有规模分散和过小带来的弊端。
二、科学职业教育观念的涵义
教育观念属于人们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主体认识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某些行为意向。“教育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技术,不是资源,不是责任感,而是需要一种新的思维方式”。[1](P86)科学的职业教育发展观念发源于职业教育的科学实践,是职业教育本质的必然要求以及符合社会、教育发展客观规律的正确认识。主要包括:
(一)系统的整体观
现代职业教育作为现代教育的一个分支系统,有其自身特殊的构成因素,并分别形成各个子系统:现代职业教育课程子系统、现代职业教育教学子系统、现代职业教育管理子系统、现代职业教育目标子系统等等。整体优化、合理组合、环境适应及动态平衡是保证现代职业教育系统有所绩效的基本原则。作为一切管理措施出发点的整体优化原则,它要求教育管理者注意各部分的协调,即各部分目标之间的相互衔接、相互配合、相互支持;排除各部分目标之间的摩擦。合理组合则是指对培训管理中的各个要素进行合理的搭配,通过明确系统目标、对各个部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形成系统的有序化。环境适应原则则是指任何一个系统都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中,人们要为培训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尽可能减少作为约束条件的环境对于系统的干扰,并使系统具有一种根据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自身、保持稳定的能力。作为物质存在形式的现代职业教育系统始终都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保持运动的动态平衡,是促使培训系统良性运转的保证。这些都要求教育培训工作者必须具备整体观念;体现在工作实践中,则要求对培训课程进行整体设计,对教学对象作各个方面的分析,对教与学展开整体策划,对教学资源进行全面盘点及充分利用,对教学目标进行全面规划等等。
(二)卓越的效能观
效能原是经济学上的一个概念,它是指在投入一定的情况下,可以表现出来的功能的程度。其包括“效”和“能”两方面含义,即指既要有效率又要有功能。“效能教育”理论是国内外教育专家在学校教育实践中的积极探索。教育的效能观念,其首要目标就是要为社会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生产优质的教育产品和创立优质的教育品牌。而要达到这一目标,必须从办学伊始就十分重视教育效率的提高。所谓教育效率亦指教育投资率、教育资源利用率、教育投资内部效率等,是从经济学中移植过来的将教育视为生产或经济活动而出现的范畴,意为教育资源的消耗与教育直接成果的比较。如果我们将效能中的“效”做更具体深入的剖析,其中除了效率的最高化之外,还体现在效果的最优化和效益的最大化上。而效果的最优化和效益的最大化的根本保证则反映在教育者对效能中的“能”的深刻理解上,效能中的“能”主要是指功能。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功能在本质上都归结于教育的基本功能———对人的发展功能和对社会发展的功能,两方面功能是内在的、统一的。单从社会功能来看,教育是生产力诸要素本身发展不可少的前提条件与伴随条件。社会主义建设者是生产力要素,科技是生产力要素,管理是生产力要素,它们连同劳动对象与劳动资料这些生产力基本要素一起构成现代物质文明的“投入———产出”系统。要提高教育效能,就必须打破传统的依靠增加物质要素数量投入的“外延式”发展途径,转变到依靠提高教育投入要素的质量,提高现有教育机构的资源利用效率的“内涵式”发展路径,促使教育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教育的集约化管理和规模化办学。
(三)先进的服务观
马克思把社会消费品区分为商品和服务两大类,以服务形式存在的消费品也是构成社会财富的重要内容。教育产品是教育系统向社会提供的教育和培训的服务,是一种以提高素养,传授知识、技能的服务。教育服务具有能够满足人们某种受教育需要的特殊价值,成为民众消费结构中的一部分。越是在发达的现代文明地区,人们用于教育的消费在所有消费中所占的比例越高。尽力满足教育消费者的需求,应成为办学的重要指导思想之一。教育部部长周济提出:职业教育是提供就业服务的教育。职业教育的服务观是由其功能和性质决定的,职业教育兼具教育性和产业性双重特性,是培养中、初级技术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一种层次类型的教育,其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主要是通过人才供需关系的平衡协调实现的。职业教育功能表现为持续开发实践型人才资源的功能、转化现实生产力的功能及对人的职业能力的调适功能,是劳动就业、技能提高和转岗的重要途径。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功能,有赖于按教育规律来运作,提高职业教育产业效益。这就必然要打破传统式的、封闭性的办学模式,主动介入经济发展的循环圈,研究服务对象,把握需求脉搏,以优质的服务融入市场经济大潮。具体而言,职业教育的服务观念是在下列客体上实施和体现的:第一,为国家的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服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劳动者;第二,为各类用人单位服务。设置社会所需要的各种专业,按照用人单位的需求调整课程的内容结构,可以针对某用人单位的特殊要求对课程、内容以及教学进程进行适当的调整;第三,为愿意接受教育的民众服务。逐步探索教育教学方案的个性化,允许和积极对待学生间客观存在的差异,通过创造条件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者真正成为主人。实行弹性学制,满足不同条件学生对学习进程自主安排的需要。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竭力帮助并热心鼓励每一个不同基础学生的成长和进步。特别要强调的是,教育的服务观对于作为担负具体实施教育责任的教师来说,意义更为重要。教师“教”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生存,这个“教”就是服务———尽管教育服务与其他服务在形态上有很大的差别。
(四)全面的质量观
教育质量是各类教育单位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教育质量观是衡量教育教学质量的指导思想是人们对于教育质量的内容、标准和评价方式的基本认识,它对整体的教育实践活动及个体的教育行为都具有重要的导向功能。教育质量观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各方面对教育质量的认识与追求,通常体现为教育思想,主要包含知识质量观与能力质量观,或人才质量观与绩效质量观等,是对职业教育质量的正确认识及其评价体系的构建,从本质上反映了职业教育机构在遵循办学规律的基础上,在现有条件下提供教育服务,满足国家、社会和受教育者需要的规定性。全面的职业教育质量观,一是体现在培养“产品”知识和能力结构的全面性上。除了考量学生掌握学科知识理论的深度和广度、学术水平高低的“知识质量观”,更要着眼于学生专业技能水平高低,即所谓“高技能质量观”;其二,全面的职业教育质量观体现于质量保障体系环节的全面性上。即从教学输入质量、教学运行质量和教学输出质量三个方面去确定质量标准,并加以科学的过程控制;其三,全面的职业教育质量观还体现在质量责任者的全面性上。
三、科学的职业教育观引领下的成人教育创新实践
(一)盘活存量,优化资源配置
长期以来,成教、职教各自为政、自成体系、分割封闭、重复交叉,形成了“小而散,小而差”的局面,造成教育资源严重浪费,严重影响了教育质量的提高和教育综合效益的发挥。实行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沟通融合,以系统的、全面的视角促进职前、职后教育一体化,对职教、成教及职前、职后教育进行统筹规划,运用市场机制配置教育资源,有利于合理布局,优化结构,使有限的教育资源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从而提高教育投资的综合效益。一些院校在职教、成教组织结构一体化后,通过体系内部结构调整和资源重组、优化配置途径,克服了规模偏小、专业设置重复、师资挖潜不够、学生技能不高等不足,盘活了资源存量,实现了1+1>2的优化效果。
(二)订单培养,革新教育模式
“订单式”教育培训借用了商品交易中的订单概念,它是教育与市场经济全面接轨过程中的必然结果,是教育适应现代经济生活的客观要求。借用新的营销理论来说,它是人才市场上的“定制营销”。由于人才市场需求的异质化、多元化、复杂化和个性化,必然要求人才培养的订制化。新时期的成人教育特别是成人在职教育,比任何时候都更贴近于市场,借鉴订单教育的新模式,改变传统的学校与市场两不沾边的“暗箱”教学,是成人教育模式改革的重要尝试。通过用人单位要求来调控学校的专业、课程设置、招生计划、教学管理等,学校毕业的学生能更好地做到专业对口,学以致用,适应市场要求。“订单”是沟通学校与企业的桥梁,也是企业对学校人才培养的“指令”,学校在人才市场以订单形式的“指令性计划”下进行有计划培养,避免了教育的盲目性,“推动定单教育,活跃市场”的良性循环就实现了。
(三)科学定位,重组课程内容
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要求成人教育要以可持续性发展为根本出发点,从实际出发,在课程设计、教学内容、时间安排等方面注重其针对性、适应性、实用性及学用结合的特点,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在具体安排上,应实行弹性制,允许各校在基础课与专业课学时、内容上有一些差异。要适当压缩基础课学时,增加专业课学时;要设置职业知识课程,扩大选修课范围,提倡文、理、管(理)渗透,培养复合型人才。在这方面,我们不妨借鉴一下美国成人高等教育的课程设置,以1970年-1971年、1975年-1976年、1977年-1978年为例,美国社区学院课程中基础教育课程与职业技术性课程之比分别为54•5%∶45•5%、44•8%∶55•2%、38•5%∶61•5%,基础教育课程所占比例逐渐下降,而职业技术性课程的比例则呈上升趋势。
(四)双证书制,契合教育壁垒
随着在职学历教育任务的日渐减少,成人教育特别是成人在职教育,全面走向以市场、职业和能力为目标定位的教育方向已勿庸置疑。而当前无论是教育观念还是教育体制、程式都尚未做好充分的转轨准备。现实中,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仍缺乏充分的沟通和协调,使得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一体化发展存在着现实性的沟壑和壁垒。实行“双证书”制(学员证书与技术等级证书制度)是解决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一体化融合发展、消除教育壁垒的有效途径之一。当今,复合型人才才能应付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形势,才具有较强的择业竞争力,作为一种理论学习与实际技艺统一的重要表现方案,双证书制顺应了社会对人才要求的新动向。具体而言实行双证书教育制度,一是可以明确办学方向。作为成人教育的主要社会职能就是要“直接”、“有效”地为经济建设服务,要按需设教,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实用型人才;二是通过开展“双证”教育也锻炼了师资队伍。形势要求成人教育的教师既要精通本专业的理论又要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否则就不能胜任地、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三是可以进一步完善教学设备、设施,促进一体化后的成人教育在软件和硬件方面更完善和更协调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