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职教结构性失业改革措施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职教结构性失业改革措施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职教结构性失业改革措施

一、结构性失业问题存在的成因

尽管我们一直在探索高职教育培养人才的模式,但是定位准确、目标明确的高职教育仍然没有实现教育部制定的工作目标。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办学模式封闭单一,与本地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脱节

2000年以来,我国高职院校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产学合作方面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办学模式方面,高职院校主要依赖政府办学,这不仅增加了国家财政的负担,而且导致了许多有发展潜力但缺少资金的职业学校的倒闭;另一方面我国的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合作很少,学校培养人才模式与当地经济发展和企业人才的实际需要相脱离,结果是学校培养的人才常常不适应社会的要求,导致教育资源的严重浪费和高职毕业生的有业难就。主要表现为:(1)学校与用人单位的合作范围和内容狭窄、合作层次低、合作形式单一;(2)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连接渠道不很畅通,产学研合作教育机制尚未真正形成;(3)学校培养的人才结构与当地的产业结构、经济发展需要脱节。

(二)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滞后,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

尽管我国的高职教育已占据整个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绝大多数高职院校是2000年以后由具备条件的省部属中专学校升格而来,课程都是依据本科的课程体系而设置,讲求课程体系的整体性和单一学科课程的系统性,一般是按“公共课”和“专业课基础”和“专业课”三段式设计的,把课程体系变成了本科的“压缩饼干”。在课程开发方面,主要是由教育界专家组织,企业界人士极少参与,因此开发出来的课程陈旧、偏离企业的生产实际、不适应人才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实际。这样的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往往滞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无法实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

(三)高职教育“双师型”教师匮乏,不能满足培养目标的需要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人才定位为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必然要求每一个高职院校都要有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所谓“双师型”师资队伍是指既是讲师,又是工程师或经济师等具有两种职业资格证书的教师队伍,从事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师既要有普通高校教师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教学经验,又应当有高级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丰富的职业实践经验。但是,由于我国高职院校绝大多数脱胎于中专院校,师资培养主要依托普通高等学校,绝大多数教师缺少企业实践经验,师资培训或进修的机会也较少;同时从工商企业界聘用企业家、高级管理人才、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做兼职教师比例也极低。这种现状已经严重影响和制约了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

二、解决结构性失业问题的几点对策

高职教育所培养的人才主要是为了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应该是能够胜任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这也是高等职业教育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针对目前我国结构性失业问题越来越突出和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我们要善于利用结构性失业给我们带来的契机,加快进行高职教育改革,解决高职毕业生就业所面临的结构性矛盾。具体做法是:

(一)建立产学合作机制,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指出:高等职业教育应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也指出:“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与企业紧密联系,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完善产学研合作制,加强学校和企业的联系,是目前我国高职教育改革的重要措施。所以,必须充分调动企业与社会力量参与办学的积极性,有效运用市场机制促进高职教育的发展。建立产学合作制的最好方式就是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产学研结合的长效机制。所谓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学校针对用人单位需求,与用人单位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签订学生就业订单,并在师资、技术、设备等方面合作,通过学校、企业两个教学地点进行教学,使学生毕业后直接到用人单位就业。企业的“订单”不仅仅是一张“用人”的预订单,还是包括培养目标、课程计划、教学组织、教学方法、评估方法在内的人才培养方案。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好处有:

1.可以大力吸收社会物质资源和智力资源,解决了办学经费不足的问题,减轻了国家财政的负担,增强了学校办学的活力。并且有利于校企合作开展应用研究,共同进行产品开发。

2.可以了解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和培养要求,包括人才的类型与数量、职业知识、能力结构等,为学校的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3.可以通过企业的生产现状,了解科技发展及其在生产领域中的应用,依据企业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使教学内容不断补充、更新、修正和完善,为课程设置与改革提供依据。学校的专业设置、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等都应努力实现以“三个导向”(就业导向,市场导向,社会需求导向)为核心的根本转变,办出“品牌”专业,增强高职学校办学的核心竞争力。学生可以根据未来从事的职业岗位知识与技能的特点,培养自己的职业兴趣和工作爱好。这对于学生就业和岗位适应无疑具有重要意义。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最根本的好处在于高职院校可以根据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特点来确定人才培养模式,开发与企业生产实际相适应的课程,解决学校与企业相脱离所造成的高职毕业生就业无门、企业求贤若渴的结构性矛盾。

(二)根据高职教育目标,科学地进行课程设置

高职教育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就业教育,其目标就是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培养数以百万计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应该是既掌握必须够用的基础知识,又具备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的“实用型”人才,而不是知识面广博,实践能力相对较弱的“学术型”人才。另外,高职教育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实干、创新、创业的精神。这些是高等职业教育自身的特色,也是与普通“学术型”教育最重要的区别所在。高职教育构建课程体系应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就业目标为取向、以岗位技术要求为主线,以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为核心进行课程建设,其中基础理论教学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课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实践教学应在教学计划中占有较大比例。课程开发应把职业岗位要求作为基础,教育界与企业界相互参透,由来自企业界的代表和教育界的课程专家共同完成,这样课程教学大纲才能符合企业和社会的要求,有很好的针对性和实用性,能够充分展现职业教育的特色。学校也可以要求企业参与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估工作,保持两者间紧密的合作关系。

1.加强基础理论课程,增加实践性课程。基础理论知识是全部知识中最稳定、持久的部分,也是学习一切专业知识的基础。只有打好坚实的基础理论知识,才能有助于其他知识的学习。英国罗宾斯高等教育委员会认为,我们应该给学生“更普通的教育”,以便使他们能够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世界中生存。这里的“更普通的教育”就是指基础理论知识。为适应知识经济对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加强基础理论课程的学习,既让学生掌握了牢固的基础理论知识,为以后进一步接受高一级的教育打下扎实的基础,又为学生进入劳动力市场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职业教育与生产劳动是最直接的关系,职业教育的任务就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技能型人才,发展科学技术,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然而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我国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中实践课程安排得不多。因此,我国职业学校要在今后的课程体系中适度地增加实践课程,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2.增设选修课程。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要根据实际情况,逐渐加大选修课的比重,允许学生在选修方面有更大的自由度。如根据本地的经济特色,增设一些有利于本地经济发展的课程作为选修课。选修课的设置使学校的教学工作灵活多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和学习兴趣选修适合自己需要的课程,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个人的特长和才能,扩充知识面,而且也能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但是,在加强基础理论课程、增加实践性课程、增设选修课程的同时,还要把握好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适当比例,处理好几者的关系。

3.实施“双证书”制度。根据国家劳动保障部、教育部、人事部《关于进一步推动职业学校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意见》,把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放在突出地位,促进学生技能的培养,依照国家职业分类标准及对学生就业有实际帮助的相关职业证书的要求,调整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把职业资格证书课程纳入教学计划之中,将证书课程考试大纲与专业教学大纲相衔接,使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顺利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三)加强师资培养,推进“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在师资培养方面,一方面通过高等院校培养大批高学历、高质量的人才,提高师资队伍的学历水平、知识水平;同时,高等院校要与企业紧密结合,在提高知识水平的同时,也要加强教师实践本领与技能的训练。如教师在高等院校学习期间,必须到企业实践一段时间,并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才能有资格考取职业教育教师资格证书。另一方面,从社会大量选聘专业技术人员到师范院校学习基础文化知识,学习时间至少要一年以上,以保证教师综合素质的质量。修完基础文化课程以后,必须参加全国教师资格考试,通过考试者才有资格做职业学校的教师。高职院校还应该聘用兼职教师,招聘一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家或生产一线的高级技工作为兼职教师或客座教授,即实践指导型教师。教师的进修是建立“双师型”师资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根据教师的不同情况,进行不同程度的进修,可允许长期培训与短期培训、在职进修与脱产进修、系统培训与部分培训等多种形式交替进行。要重视教师的综合素质的培训,更新教学内容,转变传统的教育思想,完善教育方法。同时,对富余职教教师进行转换专业的培训,以解决教师总体缺乏和结构不合理的现象;对学历低的教师应该加强文化水平的提高和专业技能培训。高职教育更应该树立终身教育的观念,在提高师资学历教育的同时,也要搞好职教师资的继续教育工作,尽快完善职业学校教师继续教育体系,满足职教师资的基础文化知识、专业技能的更新和教师综合能力的再提高教育,以适应知识经济对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实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工作目标。面对当前越来越突出的结构性失业问题,高职院校肩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和历史使命,我们的高职教育就是要尽快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真正实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培养出一大批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加快高职教育改革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