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拓展国际职育市场的依据研究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学生及其家庭主要是出于学生本人或家庭中的孩子发展的需要,而选择消费国外的教育服务并为留学者“买单”(如自费留学);政府及社会机构主要是为了国家或机构的发展,而选择消费国外的教育服务并为留学者“买单”(如公派留学)。教育服务贸易的典型特征就是付费且跨国的教育选择。两种跨国教育服务消费方式相比较,选择效用最大化的教育服务当属主体为学生及其家庭的付费且跨国的教育选择。国际教育服务贸易理论为当今世界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之间市场化的教育服务贸易提供了理论基础,也为美国、德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开拓国际职业教育市场,筹措办学经费提供了理论依据。
1教育服务纳入《国际教育贸易服务总协定》后的发展
乌拉圭回合谈判,自1986年9月开始到1994年4月,历时7年半。通过该回合谈判,世界贸易组织将教育服务纳入到《服务贸易总协定》规定的服务贸易的范围之内。《服务贸易总协定》把教育服务划分为初等教育服务、中等教育服务、成人教育服务、高等教育服务和其他教育服务五大类。在世界贸易组织中,有47个国家(欧盟作为一个国家)于2006年3月至少对其中的一个教育服务类别作出了承诺,其中有38个国家承诺开放本国包括高等职业教育在内的高等教育市场。美国、德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凭借本国良好的教育资源优势,信息、人才和管理优势,纷纷在《服务贸易总协定》的框架内对本国包括高等职业教育在内的高等教育作出承诺,积极开放本国包括高等职业教育在内的教育市场。与初等教育领域和中等教育领域相比,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在包括高等职业教育在内的高等教育领域的承诺,限制很少或者基本没有限制。据美国一项全国性调查,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美国社区学院中,招收有海外留学生的社区学院高达80%以上。在美国一些优质社区学院,海外留学生的比例甚至高达学生总数的50%。
20世纪80年代末,在美国社区学院留学的海外学生有5万人之众,相当于美国本科教育阶段海外学生总数的1/3[1]。开拓国际教育市场,为美国筹措了大量的办学经费。据美国有关方面的统计,1997年,美国通过开拓国际教育市场筹措了83亿多美元的经费,2007年,美国开拓国际教育市场筹措了135亿多美元的经费[2]。在加拿大,包括高等职业院校在内的高等学校依据国际教育服务贸易理论,大力开拓我国的高等教育市场。据有关方面的统计,截至2002年底,加拿大与我国合作办学的机构已经达74个;从1994年至今,加拿大与我国合作办学的项目已经达140个,涉及25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3]。其中,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理工大学与我国11所高等职业院校开展了职业、技术类专业的合作办学。开拓国际教育市场,为加拿大筹措了大量的办学经费。据加拿大有关方面的统计,1997年,加拿大通过开拓国际教育市场,筹措了近5亿美元的经费,2000年加拿大开拓国际教育市场,筹措了7.9亿美元的经费[2]。在德国,职业学院和应用科技大学等高等职业院校依据国际教育服务贸易理论,大力开拓国际教育市场。据德国有关方面的统计,1992年,德国应用科技大学招收了22600名海外留学生,占德国高等学校招收的海外留学生总数的18.1%。目前,德国应用科技大学签订的德外合作办学协议高达1700多项,覆盖70多个国家。如,德国埃斯图林根应用科技大学已经与我国、美国、英国、法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约旦和捷克等40个国家的高等学校签订了合作办学项目协议(见迪特里系1997年在“中德高等应用型人才培养经验与发展趋势研讨会”上所作报告《德国应用科技大学25年发展的经验及其与中国高等院校的合作关系》)。
2教育准市场化理论
2.1教育准市场化理论的起源
英国开拓国际职业教育市场筹措办学经费所依据的理论是教育准市场化理论。这一理论起源于英国社会对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批判和对英国福利国家政策的批评。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是二战以来英国政党政治共识的根基,是福利国家这一庞大体系能够在英国建立的基础。直至20世纪70年代末,撒切尔夫人担任英国首相,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才受到激烈的批判,海耶克主义自由市场观点崭露头角,这一观点主导了撒切尔执政时期的教育政策。自由市场观点认为:自由市场这只无形的手优越于精心研究的、理性的政府计划。市场体制是实现经济发展和国民财富增长的最佳发生器。自由市场这只无形的手能够以人类思维无法理解的方式,协调无数个体的不同需要并使之得到满足[4]。
2.2教育准市场化理论在英国的实施
海耶克主义自由市场观点把完全市场和准市场作为市场运行的两种基本形式。所谓完全市场的运行形式,适用于许多公用事业,如水、气、电、通讯等。为保护消费者的利益,政府可以把这些公用事业向私有部门拍卖,政府只需通过与私有部门签订“服务水平协议”等方式,对其进行松散的管理。而至于教育、卫生等社会服务部门,则适合采取准市场的运行形式。20世纪80年代以来,英国政府将自由市场机制引入教育领域,对英国的教育进行改革,目标是建立与传统的以生产者(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为主导的体制完全不同的以消费者(受教育者和家长)为主导的体制。依据教育准市场化理论,政府是教育服务的投资者和购买者,包括高等职业院校在内的高等学校是教育服务的提供者及投资对象,英国包括高等职业院校在内的高等学校获取政府相应资助的基本途径是向消费者(受教育者和家长)提供优质、高效的教育服务。在这一市场化运作的系统中,包括高等职业教育在内的高等教育市场,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准市场。在这一准市场中,政府所扮演的是教育服务购买者,即顾客的角色,代表最终消费者(受教育者和家长)向包括高等职业院校在内的高等学校等教育服务提供者购买教育服务。依据教育准市场化理论,在教育领域采取准市场的运作形式能够有效地限制各种社会团体和垄断机构滥用利己主义权力[5]。实质上,英国教育准市场化理论的根本目的是在英国建立以消费者(受教育者和家长)驱动的教育市场,通过将自由市场机制引入教育领域,来优化包括高等职业教育在内的高等教育的质量,实现英国教育制度向受教育者及其家长提供高质量的、多样化的教育选择,利用自由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协调英国技能劳动力的供求关系,从而提高英国国家配置技能劳动力资源的质量和效率的目的。开拓国际高等职业教育市场、招收更多的海外留学生,正是英国教育准市场化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是英国包括高等职业院校在内的高等学校的准市场化改革拉开了英国大力开拓国际高等职业教育市场的帷幕。正是在英国包括高等职业院校在内的高等学校进行的准市场化改革之后,开拓国际高等职业教育市场才成为英国包括高等职业院校在内的高等学校在海外开展的一项颇具影响的活动,并为英国挣取了十分可观的财政收入。据英国有关方面的统计,1989年英国开拓国际教育市场、进行跨国教育的收入为22.1亿美元,1997年为40.8亿美元[6]。
3教育产业理论
3.1教育产业理论的肇端
教育产业理论是当今世界许多国家,如英国、澳大利亚、美国、新加坡和新西兰等国开拓国际职业教育市场筹措办学经费所依据的理论。在当今世界,率先提出教育“产业”的是英国伦敦大学教育学院的教师莫林•伍德尔。其论文《在英国大学教育中的生产力倾向》,从理论框架、投入与产出构成和教育效率等方面对教育“产业”进行了分析。美国教育经济学家E•科恩首次提出“教育是产业”的观点。他在其专著《教育经济学》中首次提出,教育与其他产业一样,能够创造价值,具有产业的属性。教育产业概念提出之后,随着教育投资、教育供需市场分析、教育经济学等一系列理论和方法的出现,教育产业理论逐步形成。依据教育产业理论,包括职业教育在内的非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除具有自身特有的性质外,还具有一般产业的共同特征,即必须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投入产出规律,必须遵循生产与消费互相制约、相互促进的规则和能够满足社会需要的特质,属于产业。
3.2教育产业理论的支撑
应该说,正是在市场经济发展的特定背景下,以提高教育投资效率为目的,教育产业理论才应运而生的。关于教育收益和教育贡献率的研究是教育产业理论的有力支撑。在这一方面,享有“人力资本理论之父”的舒尔茨和经济学家丹尼森作出了突出的贡献。1961年,运用“经济增长余数分析法”,舒尔茨对教育形成的人力资本在美国1929-1957年之间国民经济增长额中做出的贡献进行了研究,得出教育形成的人力资本的贡献率约为33%的结论;1962年,丹尼森也运用“因素分析法”,对教育形成的人力资本在美国1929-1957年之间国民经济增长额中做出的贡献进行了研究,得出了教育形成的人力资本的贡献率约为23%的研究结果[7]。虽然舒尔茨和丹尼森得出的结论,其数据差距较大,但它们却同时都表明教育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尤其表明对于个体和社会(国家)来说,教育都能够带来不错的收益。对教育贡献率的研究显示,美国教育产业的规模巨大,2000年美国教育产业的市场容量达7400亿美元,并且美国教育总支出以每年6%的速度增长。在英国,教育产业对英国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达5.6%。在澳大利亚,教育产业对澳大利亚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达5.5%[8]。教育产业理论认为,既然教育能为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能给社会(国家)和个人带来巨大的收益,就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将非义务教育作为产业来运作,并在开拓国际教育市场以筹措办学经费中发挥重要作用。
3.3发达国家在高等教育中贯彻教育产业理论的政策
正是在教育产业理论的指导下,20世纪80年代末,英国、澳大利亚、美国、新加坡和新西兰等国所进行的教育产业实践在包括高等职业教育在内的高等教育投资方面率先突破了完全依靠国家拨款的局面,进行收费制度的改革,开始实行“全成本收费”政策。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国家当属澳大利亚。1987年澳大利亚公布了名为《高等教育:政策讨论书》的教育绿皮书,明文指出向海外学生收取全额的学费,这一举措极大地增加了澳大利亚包括高等职业院校在内的高等学校的办学经费。澳大利亚《高等教育财政法》明确规定,所有在澳大利亚高等学校(包括高等职业院校)留学的海外学生,都必须向本校缴纳全部培养成本,在包括高等职业院校在内的所有高等学校均不得擅自降低对海外学生的收费标准。与此同时,澳大利亚政府解除了长期以来对海外留学生市场所实行的管制,允许包括高等职业院校在内的所有高等学校根据本校的实际直接招收海外留学生,海外留学生所缴纳的全额学费和学杂费归招生高校全权处理,同时高等学校原先享有的政府拨款保持不变。
4结语
教育国际化是世界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这一大趋势下,我国教育正在融入国际教育交流的潮流之中。综上所述,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些发达国家依据国际教育服务贸易理论、教育准市场化理论和教育产业理论,努力开拓国际职业教育市场、为本国职业教育的发展筹措大量的办学经费的经验和做法,对于中国开拓国际职业教育市场、让中国职业教育走向世界,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作者:黄日强李凯伟刘治民单位:东华理工大学南京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南昌市汽车机电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