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中等职业教育财政公平性研究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中等职业教育财政公平性研究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中等职业教育财政公平性研究

一、中等职业教育财政纵向公平性差异分析

(一)地区差异

研究显示,2006年上海、北京的生均经费分别达到14789元和12838元,排名全国前两位,4000−6000元有9个省,3000−4000元有7个省,3000元以下多达13省。邱小健、邓云洲以生均教育经费为测量指标,对我国东部﹙上海市﹚、中部﹙江西省、河南省﹚及西部﹙贵州省﹚地区中等职业教育财政公平进行研究。研究发现,我国东、中、西部地区中等职业教育财政投入差异较大,东部发达地区在财政投入总量、增量以及增长幅度等方面,都比中西部地区强。李艳红则以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为测量指标,对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投入省级差异进行分析,发现全国性地区间投入不但存在差异性,而且这种差异巨大,需要高度重视。

(二)城乡差异

徐娅通过对北京市的调查研究,发现北京市职业教育资源区域分布不均衡。从2005年区县中等职业学校空间分布来看,北京市城八区占总数的61%,仅朝阳、海淀、丰台三区便多达70多所,超过了10个远郊区县的总数。中等职业学校空间分布的不均衡,直接造成了区域间中等职业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均衡。刘福军等对云南省的研究发现,由于城乡发展的巨大差距,职业教育存在着明显的城市价值取向。由于城镇体系两极分化严重,中等规模城镇出现断层,职业教育的优质资源绝大部分集中在省会城市昆明和离省会较近的地区,边境地区、县级职业教育资源极为薄弱。惠圣等对安徽省的研究发现,安徽乡村职业教育由于没有形成强烈的个人需求动力和社会需求动力,导致生源不旺、经费难筹。经费靠国家拨款,乡村地区财政拮据拿不出钱,只有靠受教育者缴交,农民人均收入少,农产品价格偏低,承受力也有限,因此安徽乡村职业教育经费不足矛盾特别突出,乡村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脱轨。

(三)校际差异

邱小健认为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校际之间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两类学校层面:重点学校与非重点学校之间的差异、公立学校与私立学校之间的差异,两类学校之间教育资源的配置不均衡。国家级与省级高水平示范性职业学校和普通中等职业学校相比,在校园文化、学校环境、师资水平、教学设备、教学质量、校企合作、教育实习、实践实验等方面优势极为明显。对比公立学校,私立学校办学资源需要得到政府更多的扶持。申家龙通过研究中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网的相关数据,发现城市中等职业学校在办学硬件设施等方面,都比农村职业学校更好,中西部地区中等职业学校更是如此。李艳红在对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办学条件进行了实证调查,结果显示农村中等职业学校教学仪器设备严重老化,实训基地建设也很滞后,学校办学条件非常差,近四成的农村中等职业学校校长认为本校的校内实训基地不能满足教学计划要求。

二、中等职业教育财政横向公平性差异分析

学者分别从中等职业教育投入在教育总投入中的比例、中等职业教育投入与普通高中以及高等教育之间投入比例的差异三个维度,从横向层面分析了我国中等职业教育财政公平性差异现状。

(一)中等职业教育投入在教育总投入中的公平性

张云华等学者认为,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投入不仅存在绝对量和相对值较小的问题,而且存在经费支出占全国教育经费支出的比例越来越低的问题,反映了中等职业教育投入占教育总投入比重偏少的现象,也反映出我国中等职业教育财政投入充足性缺失的现状。例如,1998−2009年,中等职业教育投资总量占全部教育投资总量的比例从12.34%降低到7.26%。以2003年为例,当年全国教育经费总支出为5733.58亿元,中等职业教育经费支出仅占7.40%,为424.46亿元;中央教育经费支出中等职业教育的支出比重为0.84%;地方教育经费支出中中等职业教育的支出比重为8.29%。相比同期高等学校、中学、小学等其他各类教育经费支出,中等职业教育经费支出的确太少。

(二)与普通高中教育投入公平性对比分析

沈红认为,当与同处高中阶段教育的普通高中相比时,过低的投入严重限制了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规模。在预算内教育经费投入上,2000−2006年间高中增长大约是中等职业增长的10倍。在总经费上,高中增长是中等职业增长的8倍。预算内教育经费占各级各类预算内教育经费的比例,中等职业的持续下降与高中的持续上升成鲜明对照,7年间,中等职业下降了70%,高中上升了160%。赵永辉按照全口径统计方法,分析了2008年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经费投入公平情况,结果显示2008年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投入平均3257元,相比全国普通高中生均经费4997.91元,明显低于普通高中。有学者从教育投资回报率的角度分析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投入公平差异。陈纯槿、胡咏梅利用新近发展的倾向得分匹配法,基于1989年到2009年开展的8次全国性农村住户抽样调查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农村职业教育比普通高中教育的投资回报率更高。肖化移发现中等职业教育的明瑟收益率增长速度及其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是普通高中的1.2倍、3.7倍以上,而中专生均经费增长速度仅是普通高中的1/2还不到。

(三)与高等教育财政投入公平性对比分析

许世建等通过分析2001−2010年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教育经费省级面板数据,认为近10年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生均支出的绝对差距存在越来越大的趋势,相对差距虽然有起有落,但差异依然较大且有上升的趋势,这表明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经费支出之最大值与最小值愈来愈悬殊,同时资源分配相对性公平程度在增加,但仍不及高等教育财政公平性。2006年开始,全国各地逐步推行的中等职业教免费制度显现了效果,中等职业教育生均支出水平的局部差距依然存在,但都在向好的方向转变,且比同期高等教育的转变效果明显,表明我国中等职业教育资源分配局部性公平程度正在得到逐步改善。这与近年来公共财政对中等职业教育的大力投入,特别是对贫困地区的大力投入是分不开的。

三、中等职业教育财政存在不公平性的原因分析

学者认为,造成中等职业教育财政不公平性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有以下三点。

(一)地方政府的努力程度不同

朱静颖等学者分析指出,我国教育财政决策基本上是行政部门领导的“官员决策”,在财政实力相当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差异会造成职业教育生均拨款的差异。某些地方政府对职业教育比较重视,其拨款额度就高,反之亦然,故人均财政收支同处于一个水平的省份,其拨款额度却有很大的差异。2001年发达地区的广东省与浙江省,其财政收入相距1位,生均拨款却相距19位;同处于欠发达地区的重庆市和湖南省,财政收入相距3位,生均拨款却相距13位。

(二)地方政府财政能力差异性

邱小健认为我国地方政府财政供给能力有大有小,发达地区经济水平,财政收支能力较高,政府对中等职业教育拨款的水平和意愿也高。反观经济落后的地区,由于财政收入总量有限,要办的事很多,政府没有能力加大对中等职业教育投入,这就造成了中等职业教育地区之间的投入差异。李艳红通过研究发现,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呈现出“中间低,两头高”的现象,也即中部地区投入低,东部和西部地区投入高。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教育管理体制的僵化。一直以来,我国的教育管理实行“地方为主”的体制机制,由于地方经济发展不平衡,财政收入大不相同,这就导致中等职业教育投入的地区差异,西部地区之所以能够比中部强,得益于国家对西部地区的优惠政策。

(三)财政分权的影响

田发等学者指出,我国于1994年实行分税制改革,各级政府间的财政收入分配格局由此产生了重大变化。一是中央政府财政收入迅速增长,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急剧下降;二是省级和地市级政府的财政收入有集中的趋势;三是县和乡两级政府财政收入下降。彭锻炼认为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加快了东中西部地区财政发展的不平衡程度,一些贫困省份的微薄财政收入甚至难以维持最基本的公共产品供给。再加上财政分权后中央财政只对少数中央所属的中专学校投入资金,中等职业教育投入的责任绝大部分落在了地方政府身上,东中西部地区在职业教育的投入上表现出明显的不平衡。换言之,中等职业教育财政不公平现状与我国财政分权制度有较大的联系。

四、提高中等职业教育财政公平性的对策建议

(一)加大中等职业教育投资力度

国务院参事、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原司长黄尧认为,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首先要完善职业教育公共财政经费投入机制,确保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投入稳步增加,不断提高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投入,提高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标准。华东师范大学张万鹏博士提出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加大国家财政拨款,建立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公平机制,建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企业共同投资职业教育的体制以及公办职业学校投资主体多元化改革等对策建议。高寅波等运用协整理论与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认为我国中等职业教育财政支出对GDP的影响并不显著,表明当前我国对中等职业教育的财政经费支持力度不够,因此有必要加大中等职业教育财政支出,健全财政经费的保障机制,优化教育经费的支出结构,以校企合作办学来拓宽经费来源。

(二)创新中等职业教育财政管理体制

邱小健认为促进中等职业教育公平,应创新中等职业教育财政管理体制,当前重要的一点是建立中等职业教育“分地区、分级负责”的财政管理制度。实行这种财政管理制度,可以明确各个地区各级政府对中等职业教育的财政支出责任,把全国按区域分为“东部、中部、西部”三类地区,根据地方财力的差异,采取不同的供给办法。辛斐斐认为由于职教存在一定的外溢性,地方财政在经费投入时往往存有顾虑,即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职校学生毕业后会流向发达地区,因此经费补偿机制的建立十分必要。职业教育财政投入可以按照1:5:4的比例进行划分,即中央、省、市县财政投入各占到10%、50%,40%的比例。根据地区经济情况,该比例还可以适当进行调整。

(三)实行教育券制度

沈有禄等认为,当前我国将逐步推行免费中等职业教育,如何在这种背景下让广大学生家长有充分的、民主的择校权,以及保障其受教育权,提高政府中等职业教育经费配置的公平性与效率性,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券是最可行的答案。朱静颖等学者对教育券制度在欠发达地区实行政策及路径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中央政府可把财政转移支付款以“职业教育券”的方式支付给欠发达地区,这样做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既可以较好地促进欠发达地区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又可以提高财政转移资金的利用效率。从办学实际情况来看,欠发达地区职业教育发展势头不错,具备了较好的基础条件,对欠发达地区职业教育实行教育券制度,具有较高的可行性。

(四)建立规范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高菁瞚认为,我国整体和东、中、西部地区的中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和支出都不能达到很好的DEA有效。因此,应该调整全国平衡,使投入冗余的地区拨出一部分款项支持投入不足的地区,在全国范围内达到更好的效率。调整平衡的重要措施是采取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的形式,将中西部地区投入的冗余补充到中部地区,提升中部地区中等职业教育的质量,平衡地区之间的中等职业教育财政水平,整体提高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投入的平衡和效率。对一般转移支付后仍不能达到均等化水平的贫困地区,应建立专项转移支付制度,给这些贫困地区适当的优惠政策,同时要明确专项转移支付的目标和要求,做到专款专用,以保证中等职业教育等社会服务项目达到均等化水平。

五、中等职业教育财政公平性研究展望

综合分析国内学者的研究,笔者认为存在以下几点不足之处:一是研究方法单一。大多数研究是进行现象描述和经验归纳,缺乏深入系统的量化研究,说服力不强;二是实证研究较少。大部分研究缺乏中等职业教育财政公平性的具体数据,不能清晰反映我国中等职业教育财政公平性现状;三是研究缺乏系统性。大部分的研究往往是就中等职业教育财政而论教育投资、教育经费投入、学生资助,局限于某一方面的论述,缺乏整体而系统的研究。中等职业教育财政制度公平性研究应在以下几方面进行完善:一是完善研究方法。对中等职业教育财政公平性的研究需要根据自身的研究特点,建立新的研究方法体系。不仅要有传统的个别访谈和问卷调查,而且要加强以县为单位的中等职业教育财政投入与支出的实地调查和统计分析;二是要加强实证研究。不但要有基于政府教育经费权威统计年鉴的面上数据统计,而且要有基于实证调查的第一手材料。从微观层面,及时掌握各所中等职业学校财政投入与支出的现实数据;从宏观层面,掌握现阶段我国中等职业教育财政公平性整体状况;三是进行系统研究。要立足我国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的时代背景,结合中等职业教育“公益性”和教育财政“公共性”特点,从教育学、经济学、财政学等多学科出发对我国中等职业教育财政公平性问题进行系统的、深层次探讨。

作者:邱小健王贤德程欣单位:赣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