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高校职业教育现状(3篇)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第一篇:高等职业教育现状及措施研究
摘要: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尚不成熟的标志之一就是公众、高职院校学生及其家长对高职教育认识片面,认为高职教育比普通高等教育层次低。改变公众对高职教育的认识,将有助于中国高职教育的完善和发展。
关键词: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
0引言
高等职业教育在西欧和美国的发展相对成熟。中国是改革开放以来才开始提倡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特别是近10年来,中国政府在政策倾斜、财政支持、媒介宣传上,投入了较大力量,使中国的高等职业教育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迅速发展。2014年国务院颁发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2015年教育部研制了《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计划》)。《计划》从扩大教育优势资源、增强院校办学活力、加强技术技能积累、完善质量保证机制、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等方面做出了细致的筹划,并且提出了保障措施。
1高职教育现状分析
1.1大众普遍认为高职教育层次较低
该心理状态相当普遍。这一点可从中国家长、学生选择职高、技校以及普高的情况中得到印证。在中国,家长希望孩子首先要考入普通高中,不得已才会考虑职高、技校。很多家长把考上高职院校的学生视为在中学阶段不好好学习的学生,而没能将高职教育视为高等教育的类别之一,认为它只是高等教育的一个层次。高职教育的学校、专业等都低人一等。
1.2培养层次单一
在大多数中国人眼中,大学毕业后不应是蓝领而应是白领,不需从事一线的体力劳作,而是专门从事管理工作、研发工作。目前,就业单位出现的“技工荒”与“大学生就业难”的“二元”对立,反映出我国教育结构存在问题。同时,也明显反映出家长、学生将高职教育片面地理解成毕业之后在一线从事单纯的体力劳动,大众这种心态无疑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造成了影响。
1.3教育费用成本较高
由于高职教育注重实践环节,硬件投入较普通本科要多一些。当下,我国高职教育的学费比普通高等教育收费的标准要高。国内普通本科学费学年约4500元左右,而高职院校学生的学费则7000元左右。高等职业教育的费用较高,导致本来对高职就存在偏见的家长、学生在填报志愿时将高职作为第二或第三选择。
1.4培养效果不明显
高职教育特色并没有在太多学校得到体现。很多家长、学生也认为高职教育的很多专业均是传统专科的一个压缩版,各高职院校虽把“应用性”、“应用型”挂在校园里印在招生计划中。但真正体现出结合社会需求、培养应用型通才的特点不明显。
2高职教育存在的问题
2.1传统观念的影响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大众普遍看重理论而轻视操作,看中脑力劳动而轻视体力劳动,看中书本知识而轻视社会实践。另外,大众长期认为大学生应该是脑力劳动者,应该做理论性研究和指挥性工作,这种观念影响了对高职教育“应用性(型)”内涵的理解和接受,是大众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更多“应用性(型)”人才的大趋势认识不足。
2.2客观因素影响
从客观上看,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需求有一个逐步扩大的过程,还没有达到像美国、德国等高等职业教育体系成熟的状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目前的状态必然会改变。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尚在探索积累经验的过程中,其自身特色和优势还有待进一步在社会实践中接受检验。高职教育目前的大多数受教育者均是中等教育阶段成绩排名较靠后的学生,优秀的学生大多数都不会考虑报考高职院校及专业,人们的选择无疑受到相应的影响。许多不办高职的大学,特别是那些属于211、985的研究性大学,有意无意地忽视高职学生(曾经有过这样的案例:持有高职系列英语3级证书的高职毕业生,去某大学报考成人教育本科,其英语等级证书就不被承认)。中国高职教育的出现时间较晚,跟踪毕业生是需要时间的,当下高职毕业生较高校毕业生的优势还没能得到充分的体现。
3结语
高等职业教育迫切需要进一步的发展与完善,通过一定的时间充分显示自己的优势,家长及学生调整心态也是很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郭广军,刘兰明,林春明.打造“升级版”的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J].教育与职业,2014(08):5-7.
[2]朱雪梅,张建奇.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模式的反思与重构[J].职业技术教育,2014(31):5-9.
[3]徐兴旺,黄文胜.论当代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趋势[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32):55-58+79
作者:张利 单位:北京联合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部
第二篇: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高职衔接创新探讨
摘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将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有效进行中高职衔接。该文以珠海职业教育发展实际为蓝本,以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附属中等职业学校为视角探寻中等、高等职业教育合作发展新模式。
关键词: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高职衔接;创新发展
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我们需要在巩固“十二五”已有的成果之上继续创新进步。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当前和今后几年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而中职与高职之间的合作发展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内涵要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到2020年,要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有效衔接与合作教育模式。
1中高职衔接发展现状
目前国外流行的中高职衔接模式有3种:一是有国家确认的普教与职教文凭等衔接,该模式最早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的英国,澳大利亚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将该模式引入国内;二是通过专业补习来达到学历达标的衔接模式,该模式主要通过对中职学生的专门补习,使之达到高中段学历的标准,德国和法国主要采用此模式;三是通过教学大纲或专业课程衔接的模式,该模式的特点是通过大纲和课程的设计达到职业教学一体化的目的,美国和俄罗斯主要采用此模式。经过近年来的探索与实践,我国也已基本形成了自己的中高职衔接模式。“十二五”期间,根据国家教育发展规划,2010年广东省制定了开展对口自主招生“中高职三二分段”的衔接政策,这一政策对于促进广东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010年以来广东省每年都会挑选高职院校和中职学校的对口专业纳入“中高职三二分段”招生试点,而且数量每年递增。在专业挑选上也是选择经济社会发展紧缺人才,旨在解决加快转型升级所需的高技能人才紧缺问题。目前广东省“三二分段”中高职衔接教育已开办6年,收获了一定成效,但由于起步晚,学校教育师资不平衡、中高职教育合作模式还处在磨合期,要真正达到目标,还需要总结实践经验创新发展。
2中高职创新发展途径
在选择中高职衔接发展方向上一般院校都是定位在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的前提下,安排中职学段三年和高职学段二年的高技能型人才培养方案。在已经实施的“3+2”衔接模式中,主要采取由高职院校负责牵头组织中职学校共同制定定位准确、一体化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为例,2012年,根据广东省教育厅文件精神,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与其附属中等职业学校、珠海第一职业学校、珠海理工学校等中职学校经过多次交流、考察和探讨后,于2013年正式实施“3+2”中高职衔接模式。2013年珠海城职院与其附属中职在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开展对口中高职“三二分段”合作教育模式。2014年对口附属中等职业学校招生专业新增酒店管理专业。2015年对口附属中等职业学校招生专业新增会计专业。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三二分段”中高职衔接教育模式的发展,经过几年的试验,取得了不少经验,也发现了不少问题。实践证明中高职“三二分段”合作教育模式凸显了优势,体现了价值,培养了人才,但是为了达到更好的中高职合作教育效果,最终实现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目标,还需要总结实践经验,扬长避短,指导今后中高职衔接工作更好地开展。
2.1高职学校转变生源观念
高职学校的人才培养定位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高水平的综合职业技能型人才。高职学校以往入学的新生生源主要来源于高级中学的毕业生。他们通过普通高考途径,有着比较好的文化理论知识基础,但是相比“3+2”中高职衔接模式下由中职学校通过转段考试选拔的生源,普通高中毕业生缺乏职业能力和意识。所以,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倡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大背景下,高职教师在生源分析方面,需要转变传统观念,有效加强生源中来自中职学校的学生专业培养的连贯性。充分利用中职学生进入高职阶段的专业知识、职业素养的累积和提升。
2.2中职学校拓宽学生发展
中职学校的人才培养定位是培养具有一定职业技能的、有素质的中等技能型人才,这个跟高职学校的定位只是层次不同,但是方向是一致的。在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中职学校可以拓宽毕业生的选择,对于有意向继续升学的学生给予继续升往高职的方向指引。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是多层次的,既需要中等职业技能的职业人才,又需要高等职业技能的高级人才,所以,中职学校的毕业生,根据个人因素,既可以选择就业,也可以选择继续升入高职。这样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中职学校提供更多地选择让中职学生真正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
2.3中高职一体化对接,探索五年一贯制
人才培养计划中高职衔接,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优秀的高技能型人才能够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对人才不断地提升要求。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下设中职学校为附属学校,有着学院体制上的衔接优势。中高职五年一贯制人才培养模式,就是创新发展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利用同一体制内的不同学习阶段,有利于中、高职学校进行统一规划、人才培养计划和教学课程规划。
3中高职创新发展优势
加强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内部中高职之间的有效衔接,有利于中、高职阶段的人才培养,凸显招生优势,提供对口生源。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3.1有利于加强中高职联系,促进中高职的协调发展
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地快速发展,企业对于人才需求量不断地增加,特别是对高文化、高技能人才的岗位对应专业人才需求。中高职“3+2”教育合作模式是中等职业学校、高等职业院校互惠互利的举措,是推进中高职协调发展、构建新型职业教育体系的探索,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保证,是中国经济发展、产业转型对人才需求的有力保证。中、高职学校从教学过程到人才培养定位方面都有着差别和联系。中高职衔接是利用中、高职之间的关联部分,增加实力,进行更好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也给学校自身的发展找到了更多的机会。
3.2有利于职业学校的招生发展
基于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社会环境,中高职“3+2”合作教育模式不断地实践深化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以往学生及学生家长的传统观念中比较重要的部分就是希望学生能尽量升学到高层次的学历,然后再从事全职社会工作,所以,对于中职学校、高职学校的招生产生了一些影响。学生们都削减了脑袋往高级中学、普通大学方向挤,因为他们希望继续享受多些学校教育。所以,有了“3+2”中高职衔接模式的探索,每年的招生中有越来越多的学生都是明确继续升高职的意愿。从中职学校发展来来说,也是巩固了生源,提高了质量,在中高职衔接之路上也为高职学校提供了更优质的职业基础学生生源。
3.3有利于专业人才培养的连贯性
中职学校是学生进入校园学习过程中逐渐培养职业素养的第一个环节,教师要善于运用和把握学生的最初认识,引导学生加强职业素质和专业技能。高职学校定位于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复合型人才,所以,需要更高层次的职业素养和技能水平。中高职衔接有利于专业人才培养的连贯性,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中高职人才培养的“3+2”模式或五年一贯制,都是以同一专业中职、高职不同阶段、不同层次的人才培养方式,但是这样相比普通高中毕业之后通过高考进入高职院校选择具体专业,再通过3年学习通向高级技能人才目的地而言具有循序渐进的优势。中、高职学校可以更好地进行一体化的专业人才培养设计,更有利于高技能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周建辉,马玉环,张诚.“五年一贯制”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以北京现代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16(2):51-58.
[2]梁庆.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中五年制高职的创新发展[J].教育与职业,2016(10):27-29.
[3]武汉市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协会课题组.中高职教育衔接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职成教苑,2016(4)
作者:李勋 单位: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第三篇:高等专科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及措施研究
摘要:高等专科职业教育在中国蓬勃发展,但是近年来呈现出了一些问题,如教学质量没有显著提高、专业设置老化和雷同、师资力量薄弱等,本文从高等专科职业教育现状出发,分析探讨了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专科;问题;对策
在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分为三个层次:本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专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和中专层次的职业教育。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首次指出:“探索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重点举办本科职业教育。”“专科高等职业院校要密切产学研合作,培养服务区域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重点服务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加强社区教育和终身学习服务。”“巩固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整合办学资源,优化中等职业教育布局结构”。本文主要从专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角度,谈谈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及对未来的思考。
一、我国专科高等职业院校的发展现状及普遍存在的问题
1.我国专科高等职业院校教育教学质量堪忧。近年来,全国高职专科院校发展迅速,数量较为庞大:截至2015年5月21日,全国高等学校共计2845所,本科层次院校1219所,专科层次院校1334所。多年来,职业院校为我国经济社会建设培养了大量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但是,不容忽视的是,职业院校的数量虽增长很快但办学质量却没有同步提高,特别是高等专科教育办学质量上存在很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重数量忽视质量。近年来,各高等职业院校的经费拨款模式是按照招生人数核拨生均经费,各个学校的头等任务就是下大力气招生,为此,很多职业院校要求所有教职工都要全员参与招生,并设定每人必须完成相应指标且和收入挂钩。于是,所有的专兼职教师都在想法设法招生,用于教学的时间和精力就相应减少了。二是招收的生源质量年年下降,由于各本科院校一再扩招,一些学生及家长都认为,即使是上个高成本的三本院校,也比上专科职业院校强,上专科职业院校的一般都是无奈的选择,全国各地专科投档线就也是一再降:100多分的投档线。这样分数的学生,在高中阶段学习能力较差,不是睡觉都是旷课,不爱学习,高中班主任管不了,家长也无能为力,如果职业院校的管理者意识不到这个问题,不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手段、个性化的教育模式,这些高职学生即使呆在学校,也是前景堪忧啊!
2.我国专科高等职业院校专业设置较为统一,缺少个性化:纵观全国的专科层次院校1334学校专业设置,几乎都模仿一些综合性大学设置的大而全。我认为,各职业院校不必要别的学校设什么专业,也一定设置这个专业,即使设一样的专业,在专业方向上也要有区别,要有特色。因为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是有差异的。同样,如果专科院校培养模式和本科院校一样,而学生生源素质差,师资力量弱,培养的学生既没有特点,也不适应市场对分层次人才的需求,长此以往,职业院校的教学质量就无法提高,学生素质不提高,就业也没有出口。
3.我国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师资力量明显不足,特别是实践指导老师严重不足。近年来,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学生数量成倍的增长,但教师数量的增幅不大,各专科职业院校师生比大都在25:1甚至达到30:1以上的比例,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量大,实践指导师严重匮乏,因为90%左右的教师都是来源于高校毕业生,缺少实践指导能力,不到10%来源于企业,这样的师资状况对高职专科学生来说,要做到“工学结合,学做一体”几乎不可能实现。导致学生毕业后进入用人单位前都需要再培训,结果是学生、家长、用人单位都非常不满意。
4.我国专科高等职业院校社会服务能力较差,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及文化传承的能力水平有限。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社会服务意识和动力不强;二是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缺乏(这点和上面的第三点原因相同);三是教师社会服务的驱动机制不健全。
5.我国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意识不足。我国在1978—2008年改革开放的前30年中,中国实际GDP的年均增长率高达9.4%,比世界同期发达国家的增长率高出近3倍。但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的五年时间内,年平均增长9.06%;而2012—2014年年均增长7.6%左右。特别是2015,年增长只有7.4%。2016年第一季度增长为7%。经济下行的严峻事实告诉我们,靠廉价贸易驱动、靠外国设备加我国廉价劳动力代加工的不对称驱动、靠用国内市场换取国外先进技术的模仿驱动和配套的旧有经济发展模式已经不能再作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撑力。支撑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新动力”就是总理提出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我国高职院校达到1300余所,在校生人数达到1000万人,所以高职院校应该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而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普遍较弱且呈地域性的特别,东南沿海较发达城市的高职院校师生创新创业意识较强,而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明显不足,整体状况处在待发展状态。
二、针对我国目前高职专科学校存在问题的探究思路
1.稳步提高招生数量的同时,重点抓好教育教学质量,提高高职专科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要清醒的认识到高职学生的现状,花大力气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措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如针对高职学生不爱学习理论但是有较强的动手能力的特点,根据专业特点安排较多的实践课教学,这一点也正是高职专科学生和本科学生的最大区别,同时实现了专科和本科的分层教育,使专科学生在就业岗位的选择上就有了更大的自主权。
2.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中,要求各专科职业院校要“加强专业建设,凝练专业方向、改善实训条件、深化教学改革,整体提升专业发展水平。支持紧贴产业发展、校企深度合作、社会认可度高的骨干专业建设。作为高等专科职业院校,根据自身优势设置一些有能力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专业,重点建设,既可以与其他院校区别开来,又有自己的拳头专业、特色专业,对学生、学校、企业三方的发展来说都是互赢的。
3.关于高职专科院校师资力量不足特别是实践指导老师匮乏的问题,我认为,解决的途径主要有两个:一是对在职的教师进行岗位培训和实践能力培养。二是从企业一线大力引进有经验、懂技术、会指导的技术工人和专家,来学校指导或者让学生去企业接受指导,我国政府一直很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投入逐年攀升,对在职教师的培训也以脱产、企业实践等方式给与了大力支持,教师的实践能力确实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中提出:专业教师每五年企业实践时间累计不少于6个月。另外,从企业一线聘请技术工人和专家也是一种让学生充分接触实践的活动,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中也明确提出:新增教师编制主要用于引进具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教师。通过教师职业能力培养和学生实践参与水平的提高,双管齐下,真正做到让学生“来源于实践,服务与实践”。
4.提高职业院校教师和学生的社会服务能力,从自身的特色专业和优势专业做起。如水利工程专业,应结合国家和地方水利事业的发展需求,进行校企合作,学校选派专业教师去企业顶岗,教师也可以把课堂搬到施工现场,企业选派专业人员现场演示和讲解,这样的合作模式既可以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摆脱了死板的课题讲解模式,是教师和学生非常喜爱的模式。但是如果没有税收、补贴等激励措施,企业的支持度和积极性就不高。教师参与企业实践也需要学校的激励,不然大多数教师的参与度也不高。所以,职业院校的社会服务能力的实现,需要学校、企业、政府多方沟通、协调方能发挥的更好。
5.高度重视高职专科职业院校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指出“将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和创新思维养成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建设大学科技园、大学生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和小微企业创业基地,作为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具体做法有:一是通过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培养,启发学生对生活中、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思考,形成方案,找到解决的方法并进行推广应用;二是建立浓厚的校园创新文化,通过开展一些创新达人、创新秀、金点子大赛等形式,鼓励学生跨专业、跨区域组织创新团队,与企业行业一起,经受创新实战的训练。二是利用学校提供的平台和企业实践的参与,鼓励学生进行低成本创业,鼓励他们不要因为害怕失败而止步不前;三是对学生创新创业情况学校要选派专业的教师进行指导,从学分、学制、经济、精神等各方面给学生一定的激励。
参考文献:
[1].俞仲文,系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会长、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创校校长.高职院校要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
[2]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
作者:陈礼忠 单位:河南水利与环境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