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职业教育发展的现实意义研究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职业教育发展的现实意义研究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职业教育发展的现实意义研究

摘要:职业教育发展对阻断代际贫困、提高劳动者技能水平、促进贫困家庭就业创业等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脱贫攻坚战役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如何引导职业教育在脱贫攻坚中更好地发挥作用,促进帮扶贫困家庭和贫困人群真脱贫、脱真贫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意义分析—提出问题—提供建议”的研究思路,首先,对脱贫攻坚背景下推进职业教育的现实意义进行了分析;其次,对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经验、问题进行梳理;最后,尝试提出职业教育在助力脱贫攻坚工作中的改革建议。关键词:脱贫攻坚;职业教育;重要意义教育是最根本的精准扶贫,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2015年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指出,必须发展教育脱贫一批,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脱贫攻坚期内,职业教育培训要重点做好。一个贫困家庭的孩子如果能够接受职业教育,掌握一技之长,能就业,那么这个家庭脱贫就有希望了。教育关系发展大计,关系千家万户,寄托了每个家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多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扶贫特别是职业教育在脱贫攻坚中的特殊作用。2015年在《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提出了“加大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和贫困户教育培训工程实施力度”,正式迈出了职业教育助推精准扶贫的步伐。2018年在《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中专门针对贫困家庭劳动力提出要构建起预备制培训、岗前培训、订单培训和岗位技能提升培训等职业教育机制。在2019年出台的《关于办好深度贫困地区职业教育助力脱贫攻坚的指导意见》中,要求“着力形成职业教育与脱贫举措精准对接的有效机制”。随着党和国家一系列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出台,反映出抓好职业教育已经成为我国提高贫困人口脱贫能力,遏制贫困代际传递,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手段,推进职业教育发展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役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脱贫攻坚背景下推进职业教育的现实意义

1.1推进职业教育是推动个人发展、助力脱贫攻坚的重要途径。大多数处于中国现行标准下贫困家庭的子女通过接受国家义务教育,可以彻底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但仍有一些贫困地区家庭的子女,因缺乏劳动技能,普遍存在信心不足、意愿不强、动力不足的问题,通过职业教育的培养可以让一部分群体依托职业教育掌握劳动技能、提高劳动水平、提振就业信心、激发内生动力,推动家庭富余劳动力由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变,实现一人就业带动整个家庭脱贫,真正达到既富口袋又富脑袋的目标。

1.2推进职业教育是促进社会公平、实现社会和谐的有效抓手。职业教育是培养具有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较之于普通教育,更侧重于劳动实践能力的培养。职业教育的生源多来自于农村或者城市中低收入家庭。发展职业教育,使他们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掌握一定的专业技术,从而顺利就业实现脱贫,改善生产生活条件过上有保障的生活,真正达到“两不愁、三保障”。

1.3推进职业教育是适应国民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的有力保障。“邦之兴,由得人也”。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向好,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各地区加快构建适应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型产业,这些产业需要更多适合中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技能型人才作支撑。加快推进职业教育,可以有效缓解当前技术型、技能型人才队伍总量不足、素质不高、结构失衡的问题,提高技能型人才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收益,拓展以一技之长报效国家的就业渠道,在全社会营造尊重技能、崇尚技能、发展技能的良好氛围,为国民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1.4推进职业教育是解决就业矛盾、调整就业结构的根本举措。伴随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进程的不断加快,部分地区、行业、企业出现了技工短缺、熟练工短缺、新型高技能人才匮乏、人才比例偏低,结构分布不合理,劳动者技能水平和岗位需求不匹配的结构性矛盾成了制约我国产业发展和企业竞争力提升的重要瓶颈。通过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职业培训,能够使更多劳动者适应新型工业化道路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经济新业态,为进一步缓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就业矛盾,适应现代产业体系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培养出更多总量足够、结构合理、适销对路、素质较高的劳动力。

2当前推进职业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工作,职业教育有了很大发展,职业教育办学规模和实力逐年增强,办学条件有了明显改善,人才培养模式也在逐步完善,已培养造就出一批又一批高素质技能人才和劳动者。总结近年来推进职业教育助力脱贫攻坚发展的工作成就,梳理出了一些宝贵的经验。一是发展职业教育,必须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和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遵循社会发展的规律,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二是党和国家的重视和支持是职业教育发展进步的关键,提出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方针,职业教育发展迎来了崭新的春天。三是职业教育发展体制机制得以不断完善,制度建设不断推进,提升了职业教育发展的质量,扩大了职业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和国际话语权。四是必须坚持守正创新,破除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诸多因素,改变传统旧观念的束缚,不断扩大职业教育的影响力。五是必须坚持教育公平,坚持教育的普惠性,合理布局教育资源,扩大职业教育覆盖面,完善各级各类职业教育资助体系。在总结经验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在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大背景下,推进职业教育工作也面临的一系列新问题、新情况和新挑战。职业教育发展相对滞后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发展,特别是随着大企业、大集团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引发了优质教育资源不足与就业供求关系不平衡等现实问题。城乡之间、县域之间、校际之间职业教育发展还不平衡,教育硬件、软件等诸多方面还存在差距。职业教育发展规模与整体水平不高,推进速度和质量还无法满足社会发展和脱贫攻坚的现实需求。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和专业结构有些方面与用工企业需要结合得不够紧密,现有职业教育的办学规模、质量、层次及专业建设还不能满足新型工业化对技能型人才的旺盛需求,这些问题,必须要引起我们高度重视,深入研究,认真解决。

3发挥职业教育优势助推脱贫攻坚的对策研究

一是坚持党的领导是关键。“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扎实推进职业教育助力脱贫攻坚必须把加强党对职业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作为根本要求,始终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特别是要将思想政治建设进行全方位、融入式、嵌入式、渗入式的贯穿于职业教育的全过程,将发展职业教育的领导权牢牢掌握在忠于党的教育事业的人手中,确保始终沿着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不动摇,在缓解就业矛盾、实现脱贫的同时,培养出一批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并且怀有一技之长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合格劳动者。二是坚决贯彻落实好发展职业教育的各项方针政策,不断完善好发展职业教育的制度体系建设,主动把握和积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把握职业教育发展大势,面向企业和行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问题为导向多深入基层、深入有需要的群众开展调查研究,摸清经济社会发展对职业教育的最新要求,查找并研究解决当前职业教育工作中不符合、不适应新时期发展要求的认识和实践问题,提出明确的目标方向、措施任务和计划部署,科学分析新阶段职业教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不断探索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路径。三是善于创新职业教育培养模式,更好地适应未来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转换经济增长动力的攻关时期,经济发展前景向好,但也面临着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带来的困难和挑战,加之肺炎疫情的冲击,现阶段经济运行压力较大,对职业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发展职业教育,必须要以就业为导向,紧紧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构建布局合理、适合内需体系发展的各类专业,通过产教融合、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上岗实习和订单式培养等途径,努力满足社会和企业对人才选拔的多样化需求,家庭教育培养的多样化需求,学生人生规划的多样化需求,使职业教育发展更加符合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实际需要,更加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更加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期望。四是持续优化师资结构,努力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新型专业化教师队伍。推进职业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关键在教师。要始终加强高职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充分发扬优良传统,在全社会营造出一种浓厚的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不断提高教师待遇和职业幸福感,充分发扬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加大对高职中青年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校长、名教师的培养力度,坚持“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原则,多方面引进高层次人才,促进师资结构的优化,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五是营造职业教育发展的浓厚氛围。要大力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传承中华工匠文化传统,大力宣传党和政府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动员社会各界重视职业教育、支持职业教育,从根本上认识到职业教育对脱贫攻坚工作的促进作用,让拥有脱贫意愿、致富信心、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积极主动投入到劳动建设者的队伍中去,营造职业教育光荣、职业技能宝贵、劳动创造伟大的社会氛围,形成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强大合力新疆职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4结语

打赢脱贫攻坚战役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人民福祉。在这一背景下,通过本文的研究分析,职业教育的发展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意义非凡,因此,破解和改善当前职业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探索有益于职业教育发展的措施意见,为发挥职业教育优势助力脱贫攻坚作出新的贡献。

作者:王曼 单位:新疆职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