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写地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1石油地质类型概述
随着石油勘探技术的不断提高,对石油地质类型进行深入研究也越来越被重视。在分析一个地区的含油气情况之前,需要着手研究区域构造条件和形成条件等控制作用,以及研究地壳运动沉积的周期性、旋回性及基底结构等,最终判断出有利的含油区与生油区。一般来说,石油地质类型主要包括以下几种:一是生油层。能够生成并提供具有价值的石油和天然气的岩石称为生油气岩,而由烃源岩结构组成的底层就叫做生油层。生油层一般可分为泥质岩和碳酸盐岩。二是储集层。它具有两个特征:具备孔隙,以容纳流体物质;具备孔隙间的联通性,可渗透和过滤流体。储集层一般分为碎屑岩储集层和碳酸盐岩储集层。三是盖层。即封隔储集层以防止油气上溢的岩层,其主要的结构特征是:孔隙度低,可明显抑制流体的渗透,并及时阻碍油气溢散。就生油层的沉积环境或岩相来看,最有利于产生石油的区域是有利于生物繁衍、保存以及有利于石油岩发育的环境。而油层分布集中且广泛的区域,除了碎屑岩类和碳酸盐岩类之外,还包括火山岩、变质岩、泥岩等。另外,一般的盖层岩石类型包括盐岩、泥页岩、膏岩、致密灰岩等,对于盖层的勘察,是石油地质勘探的重要依据之一。
2石油地质类型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国内外在石油地质类型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形成一些较先进理论,如烃源岩研究、湖相层序地层学、金属-有机质相互作用原理、基底构造对圈闭的控制等。这些研究成果指导着石油地质类型的研究方向,具有较高的石油勘探应用价值。
2.1烃源岩研究评价沉积盆地的油气潜力,需要深入了解烃源岩的分布状况。层序底层学方法和气候模型都有利于判断及预测烃源岩。首先,通过层序地层学研究,可以了解盆地演化、有机物分布、沉积环境序列之间的关系。其次,通过运用气候模拟及地理变化知识,可以检验气候资料、有机质产量及保存的对比关系;可验证模型能否模拟一些关键性的变化;可评判过去及现在不同的气候预测条件;可通过对比地质资料来进行不同阶段气候模型的修正。
2.2湖相层序地层学层序底层学发展至今,已经具有研究陆相沉积环境的趋势,可利用钻井相关资料,结合沉积或侵蚀间断面以及特殊的岩相段,来确定各个湖相层序。具体来说,在海相沉积环境中,海平面变化和沉积补给是控制层序发育的两个主要因素,而构造和气候则影响着湖相层序的发育过程。
本文作者:陈正华1,2周斌1,2邓智1,2作者单位:1外生成矿与矿山环境重庆市重点实验室2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研究中心
现有资料及存在的问题
本次研究工作收集了武山矿区详勘报告以及大量剖面图、平面图、水文地质图等图件,读取钻孔数据资料169个。在对资料进行整理后发现,建立该矿区水文地质模型存在如下困难:①岩体穿越泥盆系到三叠系所有地层,在GMS中建模存在一定难度;②钻孔分布不均,主要是探矿钻孔,分布在矿体附近;③矿区南部缺少钻孔控制,仅有的少量钻孔且深度也不够。
解决方案
在GMS中,建立Solid模型一般采用“horizon”方法,“horizon”指的Solid实体中出现的每个地层上界面,自下而上依次编号,故在层序正常地层中应用广泛。而研究区中心出现大型侵入岩(γ),使原有的正常层序地层被打乱。针对这种情况,将武山岩体(γ)假设为某一沉积地层,厚度在没有岩体出现的地方湮灭,以这种方式尝试在有岩体出现地方建立水文地质模型的可行性。考虑到Q覆盖了所有地层以及岩体,定义其horizonID为最上层8,而武山岩体穿越除了Q以外的其他沉积地层,将其horizonID设置为7,其余地层的horizonID自老至新依次设置为1~6,按照这种horizonID设置再按步骤建立水文地质结构模型。另外,根据现有资料,在深入研究矿区地质构造、地层厚度及展布的基础上,依据剖面图、地质图等资料,虚拟钻孔78个,从而解决钻孔分布不均以及深度不够的问题。图1为武山矿区分布的247个钻孔。
建立水文地质结构模型
摘要:各种类型的工程建设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要想保证这些工程建设的有序进行和后期功能的有效发挥,就应当开展有效的工程地质勘察工作,进而对可能产生的地质灾害进行事前有效的预防,最终保证工程有序建设和运行。但是,实际上我国工程地质勘察开展的时间较短,在各个方面的经验和技术还不够成熟,所以工程建设单位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应当采取有效的地质勘察措施,进而形成对各类地质灾害的有效预防和治理。
关键词:工程建设;地质勘察;地质灾害;灾害防治
工程地质勘察是基础性工作,对于工程有序施工和工程质量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但是我国工程地质勘察工作还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建设单位的认识程度不够造成的。本文将对某工程基本情况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工程建设项目的地质勘察工作,最终研究该工程防治地质灾害的措施。
1工程实例分析
以在某市建立的钢厂区项目工程为例。该项目工程所在地原是斜坡地貌,整体发生滑动,为了满足修建厂区的需求,在场地的平整处理中依据规划进行大开挖坡脚位置,形成高度为8~10m的高陡临空面。开挖完成后,由于自重力的作用,有少量裂缝出现在坡体位置,但是相关人员并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在进一步的开挖过程中出现了降雨,最终导致在2014-11-23日产生整体滑动,进而形成了圈椅地貌,有多条裂缝产生于滑坡内。这样,宽为2m、切割深度为1.4~2m的裂缝就形成了。在滑坡产生滑动后,工程人员立即停工前缘开挖,滑坡状态区域稳定。后来,随着雨季的到来,滑坡再次产生滑动。滑坡极大地影响了前缘钢渣综合利用工程。如果进一步产生失稳滑动,就容易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将对场区安全造成严重威胁。滑坡北侧为边坡,为斜坡地带,从下至上的地貌分别为平台、陡坡、斜坡。后部为12°~17°的斜坡,局部陡坎高度为0.8~1.5m。由于开挖放坡,边坡前缘产生了高为10m的陡坡,坡度为30°~40°之间,坡脚处为粉砂质泥岩。下部为坡度为2°~5°的平台,是厂址区的所在地。边坡长度为85~110的,有105°~114°的坡向。后部山脊下为最高点,分布高程为1879~1980m,坡脚处为最低点,分布高程分别为1950~1951m。在该土质边坡中,边坡高度在10~15m之间。如果发生失稳破坏问题,周围建筑物安全就会受到威胁。
2工程项目的地质勘察分析
摘要:地质灾害隐患和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是一项公益性地质研究活动,该项研究在我国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文章对地质灾害隐患和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计划的进展情况进行研究,总结出相关的计划方案,为解决相关问题提供参考。
关键词:地质灾害隐患;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地质调查;计划进展
地质灾害隐患和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是一项公益性、基础性的地质调查活动,通常会根据相关部门的要求,通过完善地下水和地质灾害的监控系统来预防自然灾害,修复自然生态环境,进而提高应对突发地质灾害的能力,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1区域工程地质调查
本文针对我国东部地区平原覆盖出现断裂现象进行研究,形成了覆盖平原地区断裂系统调查评估方法,并凸显出关于断裂区域岩土层、裂缝和其他主要控制机制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影响工程的合作协调发展。以海南自由贸易区和其他大型工程建设项目为例,考虑到结构、演化以及土壤的稳定性,对崇礼冬奥会场地地壳稳定性进行了区域评价。首先,调查发现了琼北榴辉岩,从而确定西部海岸断层线的延伸与缝线构造在南部地块和中国东南海岸,构造由琼州海峡组成。了解琼北东寨港的地质结构演变情况,可有力支持江东新服务区大型工程规划建设。通过积极研究断裂构造,测量并实时监测区域地面,优化参数木寨岭陵隧道部分,解决阻塞兰渝铁路的问题。通过建造多学科理论体系和培训机制,进行地震滑坡技术风险评估,完成了地震滑坡1:1000000南北构造活跃地区风险评估,为科学规划、预防和减轻可能遭受严重地震的山地城市提供了技术支持。
2山地丘陵区地质灾害调查
1滑坡的特征及类型
在我国山西省的山区发生的滑坡地质灾害中,大部分的滑坡都是土质结构的边坡,并且滑坡地质灾害大都发生在雨季,边坡失稳一般都是以势能释放为主。在滑坡地质灾害中很多影响都是连锁反应引起的,即迁移式影响。原本稳定的边坡在开挖一部分之后,由于开挖之后的部分没有进行加固或者加固的不够结实,开挖部分会产生形变破坏。开挖部分产生的形变或者破坏会逐步转移,对临近边坡造成稳定降低并产生形变等的破坏现象。边坡开挖造成的迁移式影响是由开挖部分影响的形变引起的,破坏会逐渐发展,并逐步对临近边坡造成影响。在建筑工程中,由于开挖的坡体呈现局部性的应力集中,当应力超过了材料的强度,边坡的稳定性就会受到影响,必然会造成局部破坏使得坡体发生应力释放,应力转移和应力调整等破坏性的灾害,而且对相邻的边坡影响最大,如果不对其进行保护性的措施,这种不利的影响就会扩大,破坏面会不断的扩大。如果任由这种状况发生,会发生两种可能性:①破坏面会完全贯通,直接造成临近的边坡也形成大规模的贯通破坏面;②破坏面没有完全贯通,在延伸到边坡的另一面就停止了破坏。考虑边坡的迁移式影响对于滑坡特征及类型的分析是非常有必要的。
2滑坡形成的条件
要讨论滑坡形成的条件,就必须要考虑影响滑坡稳定性的各种因素,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因素可以分为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内在因素包括组成边坡的土质的结构,地质构造,土地应力和岩石结构等,它们常常对滑坡地质灾害的发生起着主要的控制作用。外在的因素包括地表水,地下水,爆破,工程载荷,地震,风化作用等,其中地表水和地下水是影响边坡稳定性的最主要因素,其他大都是起触发作用。
2.1内部条件
产生滑坡的内部条件与组成边坡的岩石的性质和结构有这关系。不同的岩石土壤它们的抗风化性,抗水侵蚀和抗剪强度的能力也是不同的,例如坚硬致密的硬质岩石的抗剪强度就比较大,抗风化的能力也比较强,在水的侵蚀下岩石的岩性也基本没有变化,因此由坚硬致密的岩石组成的边坡不容易发生滑坡地质灾害。反之例如页岩和片岩等岩石及一般的土壤的情况则会相反,它们组成的边坡比较容易发生滑坡地质灾害。从岩石与土壤的结构和构造看来,主要是岩石的断层面和裂隙等的倾向对滑坡的稳定性有着很大的关系,而且这些部分的抗风化能力和抗侵蚀能力也比较低。所以当它们的倾向与边坡的倾向一致的时候就更加容易造成滑坡地质灾害的发生。边坡的断面尺寸对边坡的稳定性也有很大的关系,边坡越陡它的稳定性就越差,越容易发生滑坡地质灾害。而且,滑坡想要向前滑动他的前面就必须要有一定的空间,否则边坡就无法向前滑动。在山区,河流的冲刷,河谷的深切以及不合理的大量切坡都能够形成高陡的边坡,从而为滑坡地质灾害的发生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总起来说就是边坡的岩性,构造和产状等有利于边坡的发生,并在一定条件下引发边坡的岩性,构造和产状等发生改变时就会造成滑坡地质灾害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