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探究地质环境对建设的必要性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1地质环境条件
岩性主要有变质砂岩与绢云母页岩互层,岩层总体厚度大于2774m,与泥盆系呈角度不整合接触,与石炭系多呈断层接触,与印支期花岗岩呈侵入接触关系。泥盆系(D)出露于区域东部、南部和西北部,见上、中和中下统。与石炭系多呈断层接触关系。石炭系(C)本区域石炭系分布较广,主要出露于东部春湾岩溶盆地和西北部的罗阳墟一带,出露有中统和下统,与下伏上泥盆统帽子峰组与整合接触关系。二叠系(P)分布于区域东南部春湾镇清水塘至松柏镇一带,呈南北向展布,为一套碳酸盐岩及砂泥质含煤沉积,见上、下统分布,由灰岩、泥质钙质页岩、硅质层及少量砂质页岩组成,总厚度60~100m。侏罗系(J)小面积分布于松柏镇的南部,仅见下侏罗统(J1)。由砾岩、砂砾岩、石英砂岩、长石石英砂岩、粉砂岩、页岩及少量炭质页岩组成。岩层总厚度为437m,与上二叠统龙潭组呈角度不整合接触、与下石炭统测水组呈断层接触。下第三系(E)分布于松柏镇东南部,由砾岩及粉砂岩组成。岩层总厚度大于163m,与上二叠统龙潭组呈角度不整合接触。第四系(Q)评估区及外围第四系由河流冲积层和风化残积层和少量的人工堆积层构成。厚度0.5m~23.7m。岩浆岩呈北东向分布于本区域中部,按其侵入期次可划分为印支期黑云母花岗岩,燕山三期花岗岩和燕山晚期花岗斑岩。印支期黑云母花岗岩(γ51)大面积分布在区域中部,侵入于寒武纪地层之中,呈岩基状产出。燕山三期花岗岩(γ53(1))呈小面积分布于区域西南部,,燕山四期花岗斑岩(γπ53(2))呈小面积分布于区域东南部,呈小岩株产出,岩体形态保存完好,侵入于二叠系砂页岩之中。评估区及其外围分布的地层和岩石种类多,溶岩分布范围广,部分溶沟和溶槽底部有淤泥质亚粘土等软弱土体分布。评估区大部分地段的地层岩石有利于拟改建公路工程建设,但在西北部可溶岩区,溶洞和土洞及软弱土体的分布容易产生岩溶地面塌陷和软土路基变形地质灾害。评估区位于吴川四会断裂带的西南段,该断裂带由一系列北东向断裂和寒武系变质岩及多期次侵入岩构成。北东和北北东向断裂多为吴川—四会断裂带的主干断裂,构造规模大,并成组出现,主要有城垌断裂、罗冲保断裂组、坡面石录断裂、大陈墟分水坳断裂、黄岭顶合水口断裂、运塘三屋排断裂组。该断裂带多为活动性断裂,具有多期活动的特征,可能在加里东运动已开始形成,至印支运动时活动最为强烈,后来又一再复活,但更新世晚期以来,该断裂带的地表或近地表运动有所减弱。区域北西向构造以断裂构造为主,其规模明显小于北东向构造,但大部分切割了北东向褶皱和断裂构造。区内褶皱构造发育,主要北东向褶皱有春湾复式向斜、竹子山背斜、大塘石山向斜、牛角尖向斜。评估区及外围区域地质构造条件复杂。评估区所在的区域近代地震活跃,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余震活动逐渐减弱,基本地震烈度为Ⅵ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区域地壳稳定性为稳定。
2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
开挖山坡而形成直立的裸露人工边坡,人工边坡高度2.5~3.0m,边坡岩性为残积砂质亚粘土和全风化黑云母花岗岩。裸露边坡在雨水的冲刷作用下而产生崩塌,崩塌发生时间为2006年雨季,崩塌体积约30m3,属微型崩塌。暂未影响到369旧路和东部简易商场的安全,可能进一步产生崩塌的规模小,危害程度轻。另一处崩塌产生的原因也是由于在岭仔水库右坝肩山坡上开挖山坡取土,造成山坡临空,形成直立的裸露人工边坡,人工边坡高度约25~30m,边坡岩性为残积砂质亚粘土和全风化黑云母花岗岩,在雨水的冲刷作用下而产生崩塌,崩塌发生时间估计为2006年雨季。崩塌体宽约40m,高约25m,厚度约1.0~1.8m,形状呈扁锥形,崩塌体积约450m3,属小型崩塌。该崩塌体塌落于岭仔水库之中,未影响到该水库的正常库容和使用,进一步产生崩塌的可能性小。已发崩塌地质灾害的规模小,危害性小,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小。地质灾害预测根据拟改建工程所处的地质环境条件,结合工程建设的特点和施工方式等,预测拟建道路工程建设可能引发的地质灾害有:崩塌、滑坡、岩溶地面塌陷、软土路基变形等种类。经过几十年的风吹雨打,369线旧路边坡的稳定性较好。新建公路将产生一系列的人工开挖和填土边坡,地形高差较大,构成边坡的岩土层软硬不均,且当地气候多雨,人工边坡容易产生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评估区分布有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层状碎屑岩类裂隙水、块状岩类裂隙水、碳酸盐岩类裂隙溶洞水四种类型地下水,地下水类型多,水量贫、富不均,动态不稳定,碳酸盐岩类裂隙溶洞水动力条件复杂,水位和水量变化幅度大。地下水对拟建桥涵基础建设和施工有一定的影响,河谷和溪沟中的地下水,容易造成桥涵基坑失稳和淹没等;在中部山丘地带地下水的渗透压力作用下,容易造成边坡失稳。岩溶区地下水位大幅度波动,容易造成岩溶地面塌陷和地面变形等地质灾害。中部路段,为河谷和冲积平原地貌区,拟建公路沿线地表分布为第四系冲积层和少量第四系人工填土,底部分布有少量的第四系残积层,下伏为下石炭统大塘阶石磴子组灰岩。第四系冲积层局部分布有流塑状淤泥质亚粘土和松散砂层,容易引发软土路基变形地质灾害,危害到改建公路的安全运行。中西部路段,为中丘陵地貌区,分布为寒武系八村群变质砂岩与绢云母页岩互层和云母石英片岩等,为软~较硬岩。绢云母页岩岩质软弱,工程地质性质较差。由于该路段地形高差大,且有软弱夹层分布。拟建公路建设容易引发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西北部路段,为岩溶山地地貌区,该路段大部分为下石炭统大塘阶石磴子组灰岩,局部为测水组和梓门桥组砂、页岩,灰岩岩溶发育,部分溶槽、溶沟及小河谷的第四系堆积层中可能存在土洞,易遭受岩溶地面塌陷和地面变形地质灾害。拟建工程建成后,沿线的削坡和填土边坡在雨水冲刷作用下,容易产生崩塌、滑坡等边坡失稳地质灾害。边坡失稳地质灾害的危害性中等~大,潜在危险性大。软土地基变形既是工程建设引发的地质灾害,同时又是工程建设可能遭受的地质灾害,其可能产生的地质灾害主要发生在拟改建公路使用和运行期间。预测可能遭受软土地基变形地质灾害的危害性小,潜在危险性小。评估区内漠阳江河谷和河朗冲积平原地带,地表分布为第四系,其下伏为下石炭统石磴子组灰岩,属隐伏岩溶区;西北部路段,地表出露下石炭统石磴子组灰岩,属裸露岩溶区,岩溶发育,上部土层发育有土洞,当灰岩地下水位较大幅度波动时,可能引发岩溶地面塌陷,其危害性和潜在危险性小。
3结论与建议
改建范围产生崩塌、滑坡的危害性中等~大,潜在危险性中等~大,发生地面塌陷、软土地基变形的危害性小,潜在危险性小。应高度重视对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必须采取合理的防治措施,避免或者减轻地质灾害对工程产生的危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采取了必要和合理的防治措施后,拟建公路场地是基本适宜的。为保护地质环境,减轻和避免各类地质灾害对拟建工程建设的危害,建议在该工程实施前,应加强工程勘察设计工作,尽可能查明各种不良地质现象,特别是详细勘察、研究各种断裂构造和岩溶现象,为设计施工提供提供充分、详细、可靠的地质资料。应提出地质灾害防治措施,结合当地经验做好各类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建议在拟建桥梁桩孔施工之前,应采取物探和超前钻探等手段进行超前勘察,以保证桩端坐落在满足厚度要求的完整基岩之中。应加强公路边坡支护和高陡路基边坡的排水、抗滑、挡土和加固工程,确保该段公路的安全通行。阳春市春城镇大河移民安置区,曾于近年发生过特大级岩溶塌陷地质灾害。为防止类似岩溶塌陷地质灾害的发生,应加强评估区及其外围岩溶区的地质环境保护,特别应加强岩溶地下水的保护,防止岩溶地下水位大幅度波动引起重大岩溶地面塌陷地质灾害。
作者:周军凡单位:广东省阳江市国土资源局矿产资源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