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浅谈对地质环境的三维分析方式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1地球物理特征
浅层地震地质条件。测区内地势平坦,地势由西北向东南逐渐降低,地面标高+39.65~+37.16m,低降速带厚度5m左右,低降速带以下粘土、沙质粘土互层,潜水面距地表6m左右,激发条件稍差,面波干扰明显。深层地震地质条件。测区内新生界厚度96.5~247.2m,自西南向东北方向逐渐增厚。新生界底与基岩接触面的波阻抗差异大,为一良好反射界面,形成可连续追踪的反射波(T新波)。测区内B1煤层均厚为2.73m,且厚度较稳定,加之煤层与顶底板围岩存在明显的物性差异,一般均得到能量较强、品质较好,且能连续对比追踪的反射波(TB)。但在部分地段,由于目的层倾角较大(最大倾角35°),反射点离散距离增大,迭加能量受到削弱,因此影响目的层反射波的连续追踪。另外,在岩浆岩侵入区TB波品质变差,有的地方甚至得不到反射波,在解释中以此圈定岩浆岩的侵蚀范围。石炭系太原组赋存的煤层因厚度薄(1m左右),埋藏深,加之顶部灰岩对入射波能量的严重屏蔽作用,反射波能量较弱,难以识别和追踪。
2数据采集
对勘探区内的地形、道路、村庄等分布情况以及试验点的位置进行详细踏勘,并制定了试验方案。在按规定对地震仪器、检波器进行了月检并确认合格后,在测区选定了均匀分布的4个试验点,进行三维地震勘探前的激发井深试验、药量试验、干扰波调查、低速带调查。这些工作为三维地震施工较好地确定了野外数据采集参数,确定采用八线10炮束状观测系统。采集工作难点及技术措施本勘探区村庄较多且较大,主要有张楼、魏庄、谭楼、何大庄、何小楼、徐楼、梁庄、刘庄、曹瓦房等,严重影响了数据连续采集和村庄下地质信息获取。针对障碍物采取了有效措施,最终基本得全该区地震资料技术措施:针对区内障碍物进行实地踏勘和测量,确定障碍物位置范围,以便施工前进行变观设计;由于该区目的层较深(有效波在200ms以深),针对较小村庄则通过恢复性放炮方法,从而保证了地质信息的连续采集;针对较大村庄,则采用特观方法进行村庄下数据采集。特殊观测系统设计要充分利用村庄内有较大空档区域,进行深孔布设小药量炮点,尽量减少大偏移距对资料影响;村庄内检波器尽量均匀分散开,村庄内检波点、炮点进行坐标实测。
3全自动解释
火成岩侵入区2个,一个在西部边界,另一个在南部3~5孔,面积0.26km2,约占整个地质勘探区面积的3.0%。在北部边界圈出了一个面积5656m2异常区。通过该次三维地震勘探,查明区内主采煤层赋存和影响煤层开采的断层等地质构造情况,可以为矿井建设的开采提供重要地质依据。今后在高精度三维地震勘探过程中,应多利用地震属性等参数对岩性作进一步解释,将大大提高地质成果解释精度。系统的IESX地震解释软件,依据偏移后数据体,通过钻孔地质资料进行地质层位标定。然后充分利用地震资料人机联作解释系统的优越性,从时间剖面到等时切片,再到顺层参数切片对构造等地质现象进行解释;并利用方差数据体、相干数据体对目的层各种地质现象进行精细解释,最终获得精度较高的地质成果。该次三维地震勘探主要精确地控制了新地层厚度及B1煤层、中3下2煤层赋存形态,并对B1煤层厚度进行了精细计算,进一步圈定了区内岩浆岩对主采煤层的影响程度(如图4)。504.1主采煤层底板赋存形态煤层整体赋存形态为一由南向北逐渐加深的史楼向斜,在两翼各发育有1个次一级褶曲,即西南部桥东背斜和东北部的曹瓦房背斜;地层倾角6~32°,B1煤层标高-300m~-1110m,中3下2煤层标高-185m~-1010m。煤层的主要断裂构造控制和解释B1煤层断层50条,其中正断层39条,逆断层11条;可靠断层40条,较可靠断层8条,控制程度较差断层2条。控制和解释中3下2煤层断层36条,其中正断层32条,逆断层4条;可靠断层32条,较可靠断层3条;控制程度较差断层1条。区内未发现活断层及陷落柱。4.3煤层厚度变化趋势B1煤层的厚度在0.34~4.26m范围内变化且较稳定,南部及东北部的煤层赋存较厚。受火成岩侵入,西部边界煤层变薄,地震解释煤层变薄区1个,面积0.24km2;中3下2煤层的厚度在0~3.52m范围内变化且极不稳定,南部煤层赋存较厚,西北部、东南部大面积变薄,地震解释煤层变薄区6个,面积2.819km2。
作者:邵建国单位:宿州煤电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