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略说地震伤员的护理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1资料与方法
设计出地震伤员登记表,并于震后10h后实施登记。在执行登记过程中,由于多种运输方式如私家车、救护车等参与伤员转运,因此对登记表作出修改,并一直使用到抗震救灾工作结束。为了便于患者就诊和病历管理,急诊患者的诊疗资料实行一式双份的方式,一份跟随患者,一份由急诊科资料管理员每天到各工作区收集整理,留在急诊病案科保存。地震发生后,仍沿用此模式,但增加了资料管理员对病历的收集频率,由每天1次增至每天3次。需急诊入院的地震伤员由入院处对其身份资料再次进行确认后,登记、存档作为伤员信息资料查询的基础,并通过在入院证上加盖“地震伤员”公章与普通患者相区别。我院住院部床位有限,不能满足所有接诊伤员都入院治疗,一些需要规范治疗但无危及生命情况而不需紧急处理的伤员,或是病情相对稳定但仍需住院治疗的伤员,由医院安排专门的工作人员负责联系转院事宜和转院伤员资料的登记和收集。“分诊提前”,即接诊伤员后快速评估伤情,危重伤员立即抢救;“登记提前”,针对飞机作为联系灾区与成都的主要生命线,我院派出专门队伍前往机场接诊,并在转运至医院的救护车上开始询问并登记伤员姓名、性别、年龄、地区、家庭地址、联系电话等基本信息。并将伤员的主要信息用不干胶粘贴在伤员上臂,方便查对与寻找。玉树地震伤员信息收集及管理,调整急诊功能分区,专区收治灾害伤员2009年我院开始运行医院信息系统,为方便电子资料的收集,将所有玉树地震伤员分诊登记在医院信息系统的创伤抢救区。所有伤员电子病历都通过创伤抢救区窗口处理,以方便地震伤员信息的集中管理和查询。而在地震伤员信息资料登记时,由于将伤员主要按病情轻重或专科情况分诊至抢救区、外科诊断室、甚至是眼科诊断室或耳鼻喉科诊断室,此种情况导致地震伤员电子信息与其他急诊伤员电子信息相对混淆,影响后期地震伤员的信息收集。头像采集技术的使用玉树地震伤员来自少数民族地区,采用之前的方法收集伤员信息时发现,由于伤员多为藏族,部分听不懂汉语,导致在沟通时容易出现伤员信息偏差,如同名较多和音同而字不同等情况。鉴于此,采取地震伤员头像采集技术,即在伤员来到急诊时,在采集伤员基本信息的同时,安排专门的人员,利用数码相机为伤员照相,在最短的时间内将伤员照片打印出来与伤员其他信息一起放置在伤员资料袋内。成批伤员信息资料袋和分诊信息卡的应用成批伤员来诊时由分诊人员根据伤员病情和伤情,分出红、黄、绿、蓝4个等级,并将颜色标签(不干胶)贴在伤员手部,以便将伤员及时放置于最合理的区域,以利抢救病情最危急的伤员。
2结果
在地震中,我院的伤员基本信息完整率为89.20%,急诊诊疗信息完整率为89.20%,住院伤员登记信息为100.00%,转院(回家)信息完整率为100.00%;在玉树地震中,我院地震伤员基本信息、急诊诊疗信息、住院患者登记信息、转院(回家)信息完整率均为100.00%,见表3。无患者身份核查错误。
3讨论
在地震中抢救及治疗过程中,为将伤员信息资料尽可能完整准确地收集,我科每天3次收集整理地震伤员信息资料,每日晨交班时通报地震伤收治情况,并在抢救区、观察室、监护室交班报告上增加交接地震伤员的收治情况,在伤员接诊数量最大的5月14日-30日期间,每2小时向医院抗震救灾领导小组汇报1次来诊地震伤员人次及特殊情况(如伤员死亡、气性坏疽等),使领导能在第一时间了解急诊伤员的情况,并对抗震救灾和伤员就诊的形势加以预判,并及时调整。另外,由于收治的很多伤员与家属失散,因此通过及时收集伤员的信息并通过多种形式对外公布,便于伤员家属寻找。自然灾害难以预测,通过对伤员就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分析伤员急诊伤情特点、就诊时间段、特异性感染等,总结伤员急诊信息存在的问题和获得的经验,为灾害伤员急救救援提供参考依据。伤员资料流失的原因及造成的影响地震发生之后,伤员数量巨大,病情紧急,加之由医院增派支援急诊的工作人员众多,流动性大,大多未接受岗前病历资料规范培训,为了抢救伤员,简化就医流程,缩短等待时间,造成了伤员资料的丢失,从而造成某些急诊地震伤员诊疗资料未留下备份,为其后的资料收集和寻找失散人员等工作的开展造成了困难。本研究中地震中共有238份伤员资料遗失,玉树地震中无资料遗失。获得的经验通过对地震伤员的信息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我们发现,只有重视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如在基本资料的收集中和在操作的过程中,发现资料登记不够全面,如没有伤员来诊时的交通工具(救护车车牌号、直升飞机及其他来诊方式),这些信息的丢失将对寻找失散人员带来不便,故作出调整,修改了登记表,并制定了新的接诊伤员流程,建立伤员基本信息快速登记与快速分诊流程。由于重伤员大多为救护车队、飞机集中转运,具有伤情重、时间紧的特点,为使伤员尽快处理,实行“分诊提前”和“登记提前”。为便于伤员识别查对与寻找伤员,将伤员的主要信息用不干胶粘贴在伤员上臂。同时收集伤员信息时需要考虑发生灾害地区人群特点。玉树地区居民多为藏族,不懂汉语,且有自己的民族习俗。因此为了避免交流障碍带来的影响,采用了地震伤员头像采集技术。进一步研究的方向针对大型灾害事件伤员的分诊和信息收集,国外结合信息技术开发出了一种以携带的独特的电子分诊标签工具方便院前急救和大型灾害救援,可动态跟踪患者的去向。但是在灾害现场,由于现场条件恶劣,人员短缺,伤员众多等,这类技术应用受限,所以我们在备灾过程中应建立信息收集预案并进行演练,以助于提高伤员信息收集的完整率。
作者:邹利群陈忠兰周越单位:四川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