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地震地质灾害论文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地震地质灾害论文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地震地质灾害论文

一、典型研究区的选择本文

在进行研究的时候,选取了汶川地震当中的几个较为典型的地区作为研究区,这些地区都处于汶川地震二次地质灾害发生最为强烈的一些地区,具体的位置处于发震断层映秀一直到北川断层的两端及中央线的位置。(1)都江堰———汶川路研究区:这个研究区位于国道213线,选取的距离大概为90千米左右,汶川大地震发生之后,这个路段上也发生了规模比较巨大的崩塌和滑坡现象,而这些二次地质灾害的发生也非常严重的影响到了灾区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经过分析和研究发现,这一路段上基本上都是岩浆岩,而映秀到北川的断层正好是从这条线路上通过研究区。整条公路的沿线上一共出现了三百多个相关二次地质灾害触发点,整段路有大概25千米的道路都已经被这些二次地质灾害所破坏掉了,其中的大部分路段是直接被冲毁或掩埋。(2)北川———安县研究区:这个研究区位于北川、安县、绵竹和茂县的交界处,距离震中大约有110公里,这一研究区同样受到了非常严重的破坏,而且其中发生的大多数灾害非常明显的属于典型的地震触发,在汶川大地震当中所触发的最大滑坡———安县大光包滑坡就位于这个研究区内,第二大的滑坡现象———绵竹文家沟滑坡同样也位于此研究区当中。这个研究区总的区域面积达到了3000平方公里,主要的地质构造是板岩、砂岩、千枚岩、碳酸盐岩和砂浆岩等。

二、地质灾害的断层效应分析

1上/下盘效应

所谓的上盘效应,最早的提出者是两位美国学者,他们在详细的观察了发生在加利福尼亚州的各项地震记录之后,从中找出了其他的一些逆断层型的地震记录,然后就发现了在断层的上盘地区,其加速度的峰值系统往往要比其下盘的加速度峰值高一些;这与我国学者的一些发现不谋而合,同样也证明了上/下盘效应是真实存在的,同时他们也发现了在加速度的峰值方面,存在着这样一个规律:下盘加速度的衰减过程往往很短,而上盘加速度的衰减过程很长,衰减较慢。从汶川大地震的情况来看,可以从震源的机制和地震波谱来分析,它是属于一种逆冲方式,但同时又兼有右旋走滑运动的破裂方式,另外,我们还可以从地震和地质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分析结果同样可以证明它的发生是存在着上/下盘效应的。

2距离效应

通过我们对于这两个比较典型的研究区进行的数据分析上就可以看出,这次地震所最终触发出来的各种二级地质灾害,它们与断层的距离都比较近,而且是距离越近,二级地质灾害的具体分布密度也就越大,如果距离断层较远的话,密度就会比较小。如果对其再进行更加深入的探讨,我们还可以发现出另外一些规律:(1)如果触发的二级地质灾害与发震断层的距离相同,受到上/下盘效应的影响也是不同的,结果表明,下盘的地质灾害发育的实际密度事实上是明显的低于上盘的;(2)其次,在我们对以往的资料进行总结和统计的时候也发现,在距离断层上盘大概10公里的范围之内,是属于二级地质灾害发生最为频繁的地区,但是通过我们此次对于汶川大地震的实地调查来看,可以把二级地质灾害发生最为强烈的区域重新划分,大概是在距离断层上盘7公里之内;(3)通过我们的研究,还发现发震带当中的断层对于大型滑坡的发生和分布也具有着很强的控制作用,因为很多大型滑坡之所以发生,主要是因为地震波对于墙体产生的非常强烈的冲击。

3拐点效应

通过本次的研究我们还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处于地震区之内的几乎所有转折部位和错列部位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二级地质灾害,这说明这些地方是二级地质灾害的一个强发育区。这其实也不难理解,主要是因为这些断裂的转折点或错列部位往往会在整个断层发生错动之后,随之发生一种深度更大的剪断现象,从而就导致其发生破裂,这个时候,就会释放出很多的能量,从而就形成了一个次级的震源,因此就会在这个部位当中发生二级地质灾害。

4方向效应

一个地区的具体地形条件往往对于地质灾害的发生有着很重要和直接的影响,以龙门山研究区为例来说,其两侧的水系是沿着垂直于龙门山的走向进行发育的,正好是处于龙门山的断裂带发育区。因此,在通常的情况之下,滑坡也基本上是平行于这个走向来进行滑动的。这种滑动的方向除了要受到具体地形条件的影响之外,同时还和强震的地震波在断层当中的传播方向有关;往往地震波在断层中进行传播的时候会沿着垂直于断层的方向,所以坡体所发生的震裂就基本上会是沿着这个方向的。

三、结束语

本文只是简要的来叙述了一下汶川大地震发生时,触发二级地质灾害的断层效应,对震区当中的几个比较典型的区域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然后从中分析出了地震灾害发生之后的断层效应,希望能够给以后的研究者提供必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杨希单位: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