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山区公路地质灾害论文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1.1崩塌对公路建设的不良影响
崩塌是山区常见的地质灾害之一,大规模的崩塌现象会在瞬间将公路摧毁,造成严重的灾害,零星的落石也对车辆和行人造成致命的威胁,因此崩塌对山区公路的建设和营运安全造成巨大的不良影响,需要引起我们的特别重视。
1.2滑坡对公路建设的不良影响
滑坡无论大小,对公路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通常情况下而言,一般小型滑坡会造成山区公路的阻塞,严重的情况下,大型滑坡会直接将公路毁坏,给山区公路的建设造成很大的危害。
1.3泥石流对公路建设的不良影响
泥石流具有一定的突发性,往往在短时间内产生强大的破坏力。泥石流在爆发的过程中都会表现出较强的剥蚀作用、搬运作用以及沉积作用,对地表产生强大的改变和破坏作用,可以将山区的公路掩埋,甚至摧毁,对人们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造成公路堵塞、断道,交通中断,给地区人民生产生活带来不变,甚至给区域经济发展带来很大损失。山区主要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很容易对山区公路的建设造成严重的危害,因此我们国土、水利、交通等各相关部门应当高度重视,并在公路建设的可研、勘查、设计、施工、养护等环节积极采取措施,认真落实。使地质灾害的防范和处治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
2建立健全系统化的地质灾害的联合监测机制
建立健全地质灾害的各部门联合监测机制,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体系化,是防范地质灾害、保证山区公路建设安全的首要工作。
2.1加强宣传教育
我们要加强地质灾害相关知识的普及,通过社会宣传和从业教育,使人们、特别是参与山区公路建设的人员都能够了解地质灾害的识别、防范知识以及地质灾害灾情的统计标准等,为保证山区公路的正常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
2.2建立联合监测机制
交通、国土、水利、地质各相关职能部门应积极协调联合,建立健全地质灾害监测体系,对各个不良地质地区进行重点监测。特别是我们公路部门自己,应将公路地质灾害监测工作纳入日常和养护工作中来,建立公路地质灾害数据库。联合监测体系中各成员应资源整合,信息共享,预防和处治工作统筹安排,争取最优的社会效益。
2.3加强汛期监测
在山区降雨的多发季节要主动提高地质灾害的监测力度,并将具体的监测结果准确、及时上报。因为在降雨多发季节,山区会进入汛期,此时极易引发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我们只有努力提高地质灾害的监测力度,尽最大努力加强对地质灾害的防范,在第一时间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在最大程度上减少地质灾害带来的损失。
2.4延伸参与图纸评审和施工监督工作
要让监测结果利用到设计和施工中去,就要让勘查设计单位充分享用监测数据,还要让监测体系的主要专家和人员参与可研和施工图的评审、施工督察工作,确保地质病害工作预防和处治工作到位。
3着重做好山区地质灾害的勘察设计工作
对于山区地质灾害我们有些见子打子,穷于应付,要做到心中有数,除了动态监测,我们还应着重做好山区地质灾害的勘察设计工作,做到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规范化。(1)要重视对山区公路地质灾害的研究。我们在对山区公路的建设进行可行性研究时,要积极获取和收集地质灾害监测体系的监测数据,并且要深入实地了解山区公路地质地形地貌,并制定防治地质灾害的相关规划,做好地质灾害的防治准备工作。(2)加强对山区地质灾害的勘察。我们要积极加强对山区的地质和地形条件进行勘察,对不良的地质构造和地形条件进行及时确定。(3)地质灾害的预防和处治措施纳入施工图设计。在施工图设计阶段,针对每个地质灾害点的具体特点,积极采取相应的防范和处治措施,做到公路地质灾害预防和处治有据可依,有章可循,工作规范化。
4科学化的地质灾害防范和处治施工
施工是地质灾害防治的最最重要的关键环节,要有科学的防治方案,还要靠老老实实的施工质量。因此,在施工环节,一是要注意防治措施的针对性和适用性,二是要认真保证施工质量。为了提高地质灾害防范措施的针对性,我们要针对不同类型的地址灾害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尽量采用常规的、针对性强的、造价方面经济的、效果上适用有效的措施,不到万不得已,应避免动辄采用桥隧那些高大上的方案。下面以崩塌、滑坡、泥石流三种常见地质灾害作重点讨论。
4.1崩塌
(1)崩塌形成有三个方面的原因。首先,一定的坡度和一定的高差是崩塌发生的前体条件,通常情况下而言,坡度在50度以上,高差较大才有可能发生崩塌现象。其次,结构松散破碎的岩石最容易发生崩塌,构造运动比较强烈、地震比较频繁的地区也是崩塌的多发地区。第三,人类的不合理活动以及降雨等天气因素也可能会引发崩塌。(2)崩塌常规防治。我们首先要对其进行严密的监测,随时注意可能发生的各种险情。其次我们要对各种危险岩石进行清除,并对坡度较大的山坡进行积极改造和绿化,对于那些规模比较大的大型崩塌,我们要采取积极避让的措施。第三,在公路的建设过程中要注意科学施工,避免对周围的山坡形成较大的扰动,在人工开挖和爆破的时候要注意采取防范措施,避免因此引发崩塌。
4.2滑坡
(1)滑坡的形成机理。滑坡由滑坡壁、滑坡体以及滑动面三个部分组成,是山区公路建设过程中经常遭遇的一种地质灾害[2]。其形成机理,从地质的角度来说,比较松散的沉积层很容易发生滑坡,尤其是下伏岩石比较坚硬,而上覆岩石比较松散的地区更容易发生滑坡;另外,如果岩层的倾斜方向和斜坡的方向一致,也很容易诱发滑坡。从地形地貌的角度来说,坡积物比较丰富的、植被覆盖比较差的陡坡地区也容易出现滑坡现象。从水文角度讲,水是滑坡形成的必要原因,当地下水排泄不畅,在底层中形成了软弱滑动面,一旦力学平衡突破临界点,就可能发生滑坡。(2)滑坡的常规防治。在进行山区公路的建设过程中,首先要注意主动避开滑坡多发地带,同时做好滑坡的监测。其次,减少人为活动的不良影响,同时从挡、固、减、排等角度采取措施防范滑坡的发生。挡主要是指修建相关的挡土墙,对下滑的岩体进行阻挡;固是指在容易发生滑坡的岩体内打上抗滑桩,使想要滑动的岩体和岩石本体进行稳固的结合;减主要是指在想要发生滑坡的岩体上方取土,这样可以使想要发生滑坡的岩体的负荷减轻,从而减小下滑力;排主要是指将滑坡易发区域的地表水和地下水排干,避免滑坡的发生。
4.3泥石流
(1)泥石流的形成。泥石流一般由山洪、大量的泥沙和石头等组成的,是一种具有巨大破坏力的地质灾害。泥石流的主要类型有粘性泥石流和稀性泥石流,通常情况下而言,构造运动强烈和岩性脆弱的地区是泥石流的高发地区,而且泥石流往往是由暴雨引发的,暴雨的降水量和泥石流的具体规模呈现正相关关系。除此之外,人类活动对泥石流的影响也非常大,植被破坏以及废弃土石方的堆积等都会为泥石流的发生创造条件。(2)泥石流的常规防治。我们可以根据其具体的区域进行有效的防治。在泥石流的上游区域提高植被覆盖率,并修建相关的排水系统,同时注意将泥石流的物质来源进行断绝。在泥石流的中游区域修建相关的阻拦设施,将泥石流携带的泥沙和石块进行拦截,使泥石流的速度和规模得到有效的削减。第三,在泥石流的下游区域,我们要积极修建一些排洪泄流的堤坝,使泥石流顺着我们修建的堤坝流动,减少对公路以及其他建筑物的危害。当然对于常规措施无法处治而又无可绕避时,也只有采取棚洞、桥、隧等高端方案了。
4.4加强施工质量
地质病害的处理,施工具体而琐碎,难以批量化、标准化的生产和计量,因此施工过程中,要求施工方精细化施工,监理和管理方要加强旁站、巡查和抽检,把质量落实到工序上,控制在验收前。以确保地质病害的处治效果。
4.5加强养护和后期监测工作
地质病害处治后,施工和设计方应加强质量回访,总结经验。公路管理部门应注意日常养护和后期观测,强化管养,动态监测。
5结语
综上所述,山区公路是我国山区经济发展的命脉,但很容易受到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破坏,影响到人们安全出行甚至地方经济发展。因此我们应重视地质灾害的影响,各部门联动协调,建立健全联合监测机制,着重做好山区公路地质灾害的勘察设计工作,针对性采取具体而适用的措施,精细施工,严格质量,做到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真正减少地质灾害的危害,保证山区公路建设和营运安全。
作者:青光坤 单位:四川兴蜀公路建设发展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