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煤储层勘探论文:煤储层渗漏性及影响要素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煤储层勘探论文:煤储层渗漏性及影响要素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煤储层勘探论文:煤储层渗漏性及影响要素

本文作者:刘占勇1郑柏平1丁述理2徐博会2作者单位:1中国煤炭地质总局2河北工程大学

煤储层渗透性

在4个试井对目标煤储层进行了渗透率实验测试。从渗透率测试结果来看,2+3#煤层的渗透率较低(0.0067~0.268mD),平均不到0.1mD;10#煤层渗透率稍高(0.011~0249mD),平均为0.1118mD;试井获得的渗透率分析结果与前人实验所得的结论基本一致,即本区煤层的渗透率偏低(表1)。前人对本勘探区外围台头矿2+3#煤层和张节塔矿10#煤层中的暗煤分层进行了渗透率测试,其中2+3#煤层的渗透率为0.011mD,10#煤层的渗透率为0.02mD,二者均低于0.1mD[6]。说明本区域煤层的渗透率普遍较低。考虑本区主煤层以光亮煤、半亮煤为主且割理相对发育的事实,认为煤层的实际渗透率应高于上述测试值。

影响煤储层渗透性的因素

1裂隙、孔隙

在煤储层的孔隙、裂隙二重介质扩散渗流模型中,基质孔隙是煤层气扩散吸附的场所,而裂隙是由割理组成的网络,起到连通孔隙的作用,是煤层气渗流的通道[7]。煤储层的裂隙系统是其渗透性优劣的决定性要素,裂隙包括内生裂隙(割理)和外生裂隙(节理)和继承性裂隙。内生裂隙是煤化作用过程中凝胶干缩作用的结果,外生裂隙由古构造应力引起,继承性裂隙属二者的过渡型。内生裂隙,即割理包括面割理和端割理,二者相互垂直或近垂直将煤层分割成煤粒基质块体,对煤层渗透率贡献大,是煤储层渗透性的决定性因素。外生裂隙(节理)对储层渗透性起改善作用。因此煤储层的渗透率决定于裂隙系统的发育和连通程度,特别是割理系统的发育和连通程度,煤储层渗透率与裂隙系统的发育和连通程度呈正相关性,一般认为,煤样渗透率随裂隙面密度的增加而呈指数形式增大[7,8]。白额勘探区主要煤储层裂隙较发育,其中内生裂隙普遍较外生裂隙发育,偶见方解石充填现象。面割理走向NNE,与区域地层走向近乎平行,割理多为平直状,裂隙面平整,连续性好。端割理走向NWW,与区域地层走向近乎垂直,与面割理相比,端割理裂隙面平整性较差,常为不平坦状或阶梯状,被面割理切割,连续性较差。面割理切割端割理,组成内裂隙系统,是煤储层渗透性的主要贡献者,是煤层气运移的良好通道。通过对4-6、1-8、3-2、25-9钻孔煤心观察研究发现,西部、南部裂隙密度较东部北部大,但面割理多闭合,北部、东部面割理开启性较好。以10#煤为例,4-6孔煤层的煤心以块状-柱状为主,碎块状次之,外生裂隙2~3条/5cm,内生裂隙5~15条/5cm;1-8孔煤层煤心以碎块状-短柱状为主,内生裂隙1~6条/5cm,外生裂隙1~3条/5cm;3-2孔煤层煤心以碎块状-短柱状为主,粉末状次之,内生裂隙4~6条/5cm,外生裂隙2~3条/5cm;25-9孔煤层煤心以碎块状-短柱状为主,内生裂隙1~4条/5cm,外生裂隙1~3条/5cm。从裂隙发育程度来看,10#煤层裂隙发育程度较2+3#煤层高(表2),其渗透性也较2+3#煤层好。本区煤层的总孔容为36.0~67.5mm3/g,10#煤层的总孔容高于2+3#煤层。10#煤层和2+3#煤层的孔径分布特征相似,均以大孔(Φ>1000nm)为主(孔容:16~34mm3/g),过渡孔(Φ10~100nm)次之(孔容:14~20mm3/g),微孔(Φ≤10nm)及中孔(Φ100~1000nm)所占的比例最低(孔容分别为:4~6mm3/g和1~6mm3/g),属过渡型孔隙类型。由于过渡孔所占比例较大及含有一定数量的微孔,故气体在煤基质块体中的运移较为困难,这一点也由其排驱压力反映出来。从上述物性特征分析可以看出,煤储层孔隙中大孔占有较大比例,但孔比表面积则集中在过渡孔和微孔径段,在理论上有利于煤层气的吸附和储集,因而主煤储层具有较好的储集潜势。由于煤层渗透率较低,可能致使煤层气难于运移,这将给煤层气的开发造成一定困难。

2煤岩特征

宏观煤岩类型和有机显微组分是影响煤储层渗透率的一个重要因素。从宏观煤岩类型看,研究区2+3#和10#煤层的宏观煤岩类型以半亮型煤为主,煤岩成分以亮煤为主,含少量镜煤、暗煤及丝炭少见,镜煤一般呈条带状分布。从显微组分看,2#煤镜质组为78.8%,惰质组为21.1%;3#煤镜质组为82.1%,惰质组为18.0%;10#煤层镜质组为82.8%,惰质组为17.2%。2#、3#煤层镜质组均以基质镜质体为主,惰质组中的半丝质体多于丝质体含量,呈过渡型。10#煤层镜质组成分主要以均质镜质体为主,基质镜质体次之。从煤层显微组分组成和煤岩类型上讲,一般认为镜质组含量越高,割理越发育,渗透性越好;镜煤和亮煤含量越高,割理越发育,渗透性越好,光亮型煤的渗透性最好,其次是半亮型煤、半暗型煤和暗淡型煤[7]。2+3#、10#煤层均为半亮型煤,镜质组含量均较高,但10#煤层镜质组以均质镜质体为主,而2+3#、10#煤层以基质镜质体为主。有机显微组分的差异,可能是导致10#煤层渗透性较2#、3#煤层渗透性高的主要因素。

3煤变质程度

煤的岩石力学性质在不同的煤热演化阶段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煤储层孔隙、裂隙发育也表现特有的规律性,从而影响煤储层渗透性。毕建军认为煤级是割理密度的主要影响因素,割理密度一般在Rmax为1.3%左右时最大[8]。张胜利、宁正伟等认为中变质程度的亮煤、半亮煤中割理发育程度最好,储层渗透性条件好,有利于勘探开发[9,10]。通常随煤化作用的进行,从褐煤到烟煤,割理密度逐渐增大,而过烟煤阶段之后割理闭合,割理密度减少。研究区各主煤层Rmax在2%左右,煤变质程度相当于贫瘦煤阶段,从测试数据看,割理密度最大值出现在Rmax=2.149%时(图2)。由于本区煤层变质程度变化幅度小,故煤层外生裂隙密度变化也不大,在1~3条/5cm。

4埋藏深度和有效应力

煤层是应力敏感性地层,割理对有效应力非常敏感,有效应力越大,割理宽度越小,从而对渗透性产生负面影响。傅雪海、张延庆等通过模拟实验研究认为,随着有效应力的增加,渗透率呈指数降低,原地应力作用在煤层中,可以分解为垂直应力和水平应力。埋藏深度的增加使垂直应力增加较快,从而使渗透率降低[7-12]。从测试结果(表1)看,2+3#、10#煤层渗透率都与有效应力呈负相关性(图3)。有效应力对渗透率起控制作用,同一煤层有效应力越大,渗透率越小。

结束语

由以上分析可以发现,研究区煤储层渗透率不同程度地受到孔隙-裂隙发育程度、煤岩类型、变质程度、埋藏深度和有效应力的影响,煤储层孔隙以大孔为主,过渡孔次之,微孔及中孔所占的比例最低,这种过渡孔隙类型往往导致气体在煤基质块体中的运移较为困难,煤储层渗透率总体较低,10#煤层渗透率较2#、3#煤层高,这可能是10#煤层的镜质组含量较高,且以均质镜质体为主,从而导致其裂隙(割理)较2#、3#煤层发育所致。

文档上传者

相关期刊

国外油气勘探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地球物理勘探局

地质与勘探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

中国石油勘探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