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区域地质特点与找矿前景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区域地质特点与找矿前景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区域地质特点与找矿前景

本文作者:彭桥梁1曾南石2李天虎1覃艳引2王伟1作者单位:1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2桂林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地球化学异常特征

在南延地区的化探扫面工作中,将与超基性岩熔离硫化矿化有关的Cu、Co、Ni、Cr及与期后热液活动有关的、渗滤性较好的Pb、Zn、As、Sb等元素作为重点考察对象。根据分析结果,Ni含量为58×10-6~1900.8×10-6,其低浓度晕的分布不仅受地层岩性影响,而且受构造左右,不均匀地分布在整个碎屑建造范围,且集中于挤压、剪切发育部分。异常的总体分布形态与碎屑岩建造出露范围基本吻合,碳酸盐和混合岩地段无异常显示。这种异常分布特征反映Ni在不同岩性的地球化学背景差异。与低Ni异常不同,所圈出Ni的中高浓度带呈一个个孤立的小透镜体状,见图1。这些浓集中心在测区中、上部较为零散,但在测区下方呈串珠状分布,形成一条近北西向展布的高异常带。与地质填图结果相对照,这些高Ni异常与地表出露的超基性小入侵岩体形态相对应。Cr含量为65.1×10-6~4518.2×10-6,其异常分布特征与Ni的异常分布基本一致,同样在测区可得到与碎屑岩建造相对应的低浓度异常,以及与超基性小岩体相对应的中、高浓度异常。但对Cr而言,其均匀地分布在碎屑沉积成因的变质岩中,反映了碎屑建造的高Cr元素地球化学背景。金川地区的超基性岩体Cr含量远高于那些碎屑岩围岩地层和早期的辉绿岩侵入体,不受硫化物相制约。因此,可认为它是在这一地区寻找与铜镍矿化有关的超基性岩体的最佳指示元素。以100×10-6作为异常下限,在化探扫面结果中Co的浓度分布没有出现类似于Ni和Cr与地层相对应的低浓度异常。用100×10-6~200×10-6所圈出的浓度异常呈不规则的小斑点散布于白家嘴子、塔马子沟和震旦系老地层中。以200×10-6~400×10-6所圈出的异常值区基本上反映出与超基性小岩体的分布形态相似的特征。推测那些分散的低值异常可能是来自早期的玄武岩脉,因为它们也多限于出露在白家嘴子组和塔马子沟组等老地层范围,表明它们之间也有一定的依存关系。所圈出的Cu异常不规则低浓度分散于整个工作区。测区没有出现特别的Cu高浓度区。根据对白家嘴子含矿岩体的不同岩相所携带的Cu浓度变化分析,Cu并不是一个非常理想的矿化标志;它的高浓度分布范围很窄,仅限于矿体及其边部,偏离矿体的一般岩体边缘相含Cu均很低。在测区圈出了Zn的中浓度异常,其分布与其他元素异常不同,限于塔马子沟组下部变粒岩出露范围。推测这与其原岩沉积物质来源比较特殊有关。As的浓度值很低,但在震旦系基性超基性岩脉较集中部位也略有显示,可能与这一时期的断裂活动有关。Sb的浓度异常则出现在泥盆系分布范围,反映了这一时期的沉积物具有相对较高的背景值。Pb的浓度异常尚无明显的规律。

高精磁测量与磁异常特征

研究区高精度磁测以100m×20m测网进行,仪器为美国生产的G856型高精度质子磁力仪。野外实际完成测线103条(-18线至84线),测点11381个。根据测量结果发现研究区高精度磁测ΔT化极异常主要成片出现在测区的中部及南东段,中轴线北东一带,走向北西。在这里自北西向南东将大片的磁异常区分别编号为M-1异常及M-2异常带和M-3异常带[6],见图2。M-1异常位于测区北西段,距北边界约1.8km,走向近南北,长约600m,宽约500m,呈椭圆状。极大值为500nT。异常等值线特征为北东陡南西缓,表明宏观磁性体向南西陡倾。M-2异常带由6个局部异常组成,M-2-1与M-2-2异常走向近南北,M-2-3至M-2-6异常走向转为北西,异常带走向长约7km,宽200~500m。M-2-1、M-2-2、M-2-4异常极大值为500nT左右,最大达到700nT,异常等值线特征同为北东陡南西缓,伴生负异常出现在北东侧,表明宏观磁性体向南西陡倾。M-2-3为复杂叠加异常,M-2-5、M-2-6异常极大值降低至300nT以下,宽度变窄,异常等值线特征基本对称或反向。M-3异常带位于M-2异常带中部北东侧,距离在300m左右。异常带走向北西,长约2km,宽400m左右。异常带由2个异常组成,异常极大值200nT左右。M-3-1异常等值线特征为基本对称,相对低缓,宽度稍大。M-3-2异常等值线特征为北东陡南西缓,宽度稍大。综前所述,高精磁测得出的主要磁性体信息与含磁性混合岩层分布基本吻合,主要磁性异常的分布不连续性归结于一些近东西向平移断裂(如F8)将该岩性带错断。由于含磁性混合岩带规模较大,所引起的干扰也非常强,它已将测区南部出露的小基性-超基性岩侵入体所携带的中-弱磁信息基本掩盖。从宏观意义上看,北西走向的磁异常带可能与深大断裂有关。测区北侧的已知矿带有F1大断裂,F1南西侧有自北西向南东的三矿区、一矿区、二矿区和四矿区,与超基性岩体有关的磁异常分布是一致的。在一矿区,这种异常已延至F1附近,已知矿下盘的隐伏超基性岩体异常已被测到。在南延测区,高精度磁测结果显示北西走向的磁异常带,宏观特征是南西缓北东陡,磁性体规模在深部增大,横向上似有多处被北东走向的断裂构造切断。这种迹象表明磁异常带深部可能有超基性岩体,南西侧及北东侧深部可能有这种主超基性岩体的分枝。

找矿前景

根据所获得的各种信息叠加,将由地层所引起的化探背景异常去除,利用Cr、Ni、Co的中、高浓度异常(Ni为90×10-6,Cr为150×10-6,Co为45×10-6)与出露变基性、超基性岩侵入体进行叠加,按其分布与衔接程度,可在测区南部的塔马子沟组和震旦系中圈定出2个较明显的走向北西的I类综合异常;在测区中部塔马子沟组和东部的白家嘴子组范围圈出2个II类综合异常[6],见图1。它们分别对应位于南部潜在的、下部贯通的超基性岩墙,以及在中部地区一些深部的隐伏超基性岩体。1#I类异常位于测区东南震旦系范围。在1#I类异常中,富铬的小侵入体呈串珠状分布,显示出与北面呈北西展布的白家嘴子含矿超基性岩体十分相似的构造特征,认为它们属充填在同一个拉张性构造体系的同源、同期产物。2#I类异常位于测区北西角,呈NWW走向,应是1#I类异常所圈定的超基性岩带向北西的延续部分。I类异常延长达8~9km,1#和2#异常间下部可能是相互贯通的,深部有可能存在连通的较大墙状超基性岩体。1#II类异常位于测区东南白家嘴子组范围,2#II类异常位于测区中部塔马子沟组范围。它们中间出现零星岩体,但显示出较强的高浓度Cr等原生晕异常和较好的多峰磁异常,它们可能仅是一些孤立的小岩枝,也可能是与深部大岩体相通的岩脉。

结论

I类综合异常区为研究区找矿前景相当好的地区,异常区内出露的基性超基性岩和矿区含矿岩体具有相类似的特征,可在该区开展大比例尺填图,详细研究其地层时代及构造,以便为进一步找矿工作提供更可靠信息。物探高磁异常与化探高异常并不完全重合,归因于研究区内混合岩磁性较强,将基性超基性岩所带磁性覆盖,如何消除混合岩含磁带来的干扰仍需进一步研究,这对研究区乃至整个金川外围地区进一步找矿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