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风化裂隙含水层水文地质论文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一勘查区含、隔水层勘查区
水文地质工作主要进行了1∶10000水文地质测绘,水文地质孔抽水试验,钻孔简易水文观测等内容。由于投入工作有限,含(隔)水层的划分主要参考钻孔岩性统计、简易水文观测和水文地质孔抽水试验及邻区的水文地质资料。所以,对本区含(隔)水层的划分,含水层的富水性和补给排泄条件等水文地质特征达到基本查明程度。根据区域水文地质特征结合勘查区钻探成果及勘查区的水文地质工作综合划分含(隔)水层自上向下依次分为:第四系松散堆积物孔隙含水层、第四系粘土隔水层、东山组玄武岩裂隙含水层、船底山组玄武岩隔水层、白垩系风化裂隙含水层、穆棱组含煤群上部泥岩隔水层、穆棱组含煤群层间裂隙含水层、穆棱组含煤群下部隔水层(包括城子河组相对隔水层)。
1含水层
1.1第四系松散堆积物孔隙含水层厚度
在0.5~2m,主要分布于低洼地带及河谷两侧,由砂、砂砾石等冲积、洪积物组成,砾石分选差,棱角状,以火山堆积物为主,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地下水动态特征与大气降水基本一致,稍有滞后。砂砾石层含水性相对较好,水量比较丰富,地下水补、径、排过程较快。据水文地质测绘了解,井泉流量1~1.5t/h;地下水类型为:Ⅰ1—HCO-3—Na+、Ca2+型水,矿化度171mg/L。
1.2白垩系风化裂隙含水层
层厚40~70m,以粉、细砂岩、含砂砾岩为主,由于其埋藏深度不同,风化裂隙发育程度也不一样,靠近地表的部分,风化程度比较严重,埋藏较深的部分风化程度较弱,这样造成其富水性差异较大。该含水层主要以接受大气降水为主,岩层裸露的区域富水性较强,易接受大气降水,形成层状潜水含水层,地下水动态与大气降水基本保持一致,埋藏较深的掩埋区域富水性较弱,形成层状承压水含水层,以接受大气降水及越流补给为主,在低洼地形成泉溢出,流量在1.2t/h。根据钻孔抽水试验,单位涌水量为0.029L/s•m;渗透系数K为0.072m/d;
1.3白垩系穆棱组含煤地层
层间裂隙含水层厚度80~150m,穆棱组含煤地层由中、粗砂岩及城子河组上部中、粗砂岩组成,这一含水层距离地面较远,大气降水的补给相对弱,反而上一含水层的越流补给及构造裂隙贯通的地下水补给是该含水层的主要补给源,导致含水层的含水量相对稳定,季节变化不明显。根据钻孔抽水试验,地下水动态水位4672m,单位涌水量为0.021L/s•m;渗透系数K为0.020m/d。地下水类型为:HCO-3—Na+、Ca2+型水,矿化度252mg/L。
1.4构造裂隙含水带
这个区构成发育频繁,大小断层纵横交错,下部基岩形成了良好的给水通道,断层间种类及大小差异很大,导致个断层的富水性、导水性差异也很大,由于本次详查投入工作量有限,没有对断层构造裂隙水进行专门抽水试验,有待于在勘探阶段专门投入大量工作,进行水文地质调查。
2隔水层
第四系粘土隔水层,分布广泛,主要由粘土、黄土组成,对大气降水下渗和第四系孔隙水与下伏基岩水的水力联系有较大实际意义。
2.1上新统船底山组玄武岩隔水层
层厚10~110m,以下部玄武岩为主,不连续发育,在勘探区中部发育较厚,四周边缘较薄或间灭。
2.2穆棱组含煤群上部隔水层
层厚46~144m,以穆棱组厚层泥岩、凝灰岩为主,是穆棱组煤层隔水顶板,分布广泛,发育比较稳定。
二补给排泄条件在这个区中部地势高
四周较低,地表多为坡积、残积亚粘土层,且有植被覆盖,降水易被植物吸收和形成沿地势向四周流淌的地表径流,但大气降水仍是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地下水动态特征与降水量变化基本一致,稍有滞后。这反映出含水层的补给条件比较好,地下水沿地貌形态由高向低径流,比较流畅。风化裂隙含水层上覆的第四系含水层的渗透性大小控制着风化裂隙含水层获得补给的强弱,由于多数第四系坡积、残积层的渗透性小于风化裂隙含水层,在两地层接触带地吸收水溢出成泉。山间低洼湿地分布比较广泛,它是风化裂隙含水层的直接外流区;白垩系层间裂隙含水层层位比较稳定,在没有出露和断层沟通的前提下富水性比较弱,含水层距离地面较远,大气降水的补给相对弱,反而上一含水层的越流补给及构造裂隙贯通的地下水补给是该含水层的主要补给源,导致含水层的含水量相对稳定,季节变化不明显。这一含水层距离煤层较近,对矿井安全有一定影响。地下水的排泄主要是泉和人工取水,位于分水岭地带的高位地下水向两侧沟谷径流排泄和向侵蚀基准面方向地下径流排泄。
三结束语
文中对鸡西煤田邱家区含水层划分和隔水层进行了划分。含、隔水层自上向下依次分为:第四系松散堆积物孔隙含水层、第四系粘土隔水层、东山组玄武岩裂隙含水层、船底山组玄武岩隔水层、白垩系风化裂隙含水层、穆棱组含煤群上部泥岩隔水层、穆棱组含煤群层间裂隙含水层、穆棱组含煤群下部隔水层。邱家区构造复杂程度中等,各主要含水层的单位涌水量均小于0.1L/s•m,水文地质类型属于二类一型水。
作者:马云龙单位:黑龙江省煤田地质一○八勘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