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大学生法律

大学生法律范文精选

前言:在撰写大学生法律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大学生法律

大学生法律素养提高方法探析

【摘要】由于法律意识和素养的局限性,我国大学生主动或者被动参加实习实践时,自身权益经常会受到不法商家的侵害,虽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以保护大学生的权益,但是部分大学生却不懂得拿起法律武器。高校应该将法律素养的培养贯穿于学生的日常学习,这样才能从整体上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

【关键词】大学生;实习实践;法律素养

随着“互联网+”浪潮的袭来,电子商务、创客空间、众筹模式等一批新型商业模式迅速崛起,加上国家在政策层面鼓励“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大学生的创业热情也被点燃。据我们的调查问卷,在受访调查的大学生,大学生愿意尝试在校期间或毕业后选择自主创业的比例达到72%。大学生在校期间选择创业实践已经是大势所趋,与大学生被动在实习单位实习实践已经有了很大区别。因此,必须适应大学生实践发展的新趋势,对大学生的实习实践活动作系统性区分和类型总结,重新探讨如何从大学生思想认识提高和大学课程设计的关系上保护大学生在实习实践中的合法权益。

1大学生实习实践活动的类型

大学生实习,是指在校大学生到用人单位参加社会实践,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在实际工作中加以运用和检验,以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增强就业能力的学习过程。①随着大学生自主创业群体的不断增多,大学生的实践活动也逐渐呈现自主性、自发性的新特点。因此,笔者将大学生实践活动分为被动型实践和主动型实践。

1.1被动型实践活动

点击阅读全文

法律信仰大学生法律论文

一、西藏大学生法律信仰缺失原因

1.西藏法治环境的影响

受传统的封建制度、历史文化的影响,西藏的现实法律环境乱象丛生,人们对法律的执行与实施抱有质疑甚至绝望的态度。走访中的一些学生表示,他们有时候不得不“信人而不信法”、“信权而不信法”,“信教而不信法”,许多依照法律程序无法解决的事情,往往会涉及到一些特殊人员或特殊权力,权力滥用已经成为污染司法、污染行政、进而影响西藏稳定的严重因素。

2.西藏传统文化的影响

西藏受宗教文化、政教合一制度的历史影响深远。因而宗教信仰、权利信仰等代替法律信仰潜移默化地渗透到校园的各个角落,使得许多藏区的大学生形成了义务本位、不重视自己权利的传统观念。在需要用法律手段保障自己权益的时候,一些学生从主观上不会把法律作为保护自己的手段,从心理上排斥法律的适用,对法律表现出茫然退缩、犹疑不定的态度。这是因为在西藏的现实生活中,还没有形成对法律信仰这种价值观的普遍认同,从而成为藏区大学生法律信仰危机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3.学校法制教育的缺失

点击阅读全文

法律素质大学生法律论文

一、法律素质与公民素质

1.法律素质与公民素质的关系

何谓“公民”?古希腊时期,公民是国家中的一个特权阶层;中世纪时期,公民是指由于商业的兴起和发达而形成的市民阶层;近代以后,公民资格以国籍为标准,在内涵上体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地位。在当今社会,公民概念有多个方面的涵义。在法律上,公民是指具有一国国籍的人;政治意义的公民概念涉及个人与国家的关系,公民是一个国家享有充分权利的成员,是国家的主人,能参与国家的治理,而不是只是能俯首称命的臣民。亚里士多德认为,公民可以界定为分享决策权或统治权的人,不管是通过实际担任公职还是通过在公民大会或司法中享有表决权。民主制中身为公民的人在寡头政体中并不一定是公民。一个人是否是公民最终取决于政体的类型,而不是取决于诸如地理或国籍之类的因素。“素质”一词本是生理学概念,指有机体与生俱来的生理解剖特点,即生理学上所说的“遗传素质”。人的素质是以先天禀赋为基础,通过后天环境和教育的熏陶、培养而形成。人的素质是个体的才智、能力和内在涵养的综合,一旦形成就具有相对稳定的特征,它对一个人的思维模式、行为习惯、处事方式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具备一定的知识并不等于具有相应的素质,只有通过对日常生活和工作学习中所获得知识的内化和融合,并真正对思想意识、思维方式、处事原则、行为习惯等产生影响,才能上升为某种素质。东汉时期许慎在其所著《说文解字》一书中解释:法,刑也,平之如水,从水;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去。律,均布也。从“法”的词源看,“法”具有“公平、正义、正直”之义,“律”字具有“整齐、统一、一致”之义,“法律”喻意公平和正义。法律素质是指一个人所具有的法律知识和必要的法律意识,以及认识和运用法律的能力或素质。法律素质主要包含法律知识、法律意识和法律能力三种要素,法律知识即指对法律法规的了解和熟悉程度;法律意识即有权利义务、自由民主和公平正义观念,遇事能想到法律,法律至上而不是权力至上,尊重规则而不是重视关系;法律能力即在日常生活、工作学习和社会交往中运用法律的能力。其中,法律知识是法律素质的基础,法律意识是法律素质的核心,法律能力是法律素质的关键。公民法律素质的高低,是衡量一个民族、一个社会、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准。法律素质是公民个体素质的重要内容,也是法治社会良性运行的重要保障。大学生作为公民中受教育程度较高的成员,未来将成为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大学生法律素质对其他公民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我国高校大学生法律素质如何,将直接影响当前和未来一个阶段我们的法治建设,影响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发展。

2.培养大学生法律素质的意义

重视大学生的法律素质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迫切需要。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了依法治国的方略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任务。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载入宪法,赋予这一治国方略以最高法律效力,确立为一个宪法原则,这在中国几千年发展史上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标志性事件。通过大学教育,使大学生拥有较高的法律素质和较强的法治文明意识,这对于提高全体国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贯彻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推动我国法治进程、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第一,对个人而言,法律素质是现代公民的必备素质。具备优良的法律素质,使既能防止无意中侵犯别人的合法权益,也可以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全国首例因为铁路部门违约引起乘客状告铁路部门的民事纠纷案中,浙江某大学生金某持卧铺车票在郑州乘火车去往杭州,金某仅因未主动找乘务员换票而被剥夺卧铺使用权。起诉后,郑州铁路局向金某赔礼道歉,并退还金某车票差价款并赔偿金某经济及精神损失费。第二,对整个社会而言,大学生增强法律素质教育有助于树立社会正气,形成遵纪守法的良好氛围。我们都生活在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社会系统中,社会的正常运转不仅需要自律的道德,更需要强制的法律。大学生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可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护法扬法,维护弱势群体利益,促进社会正义。浙江大学学生雷闯,经过两年的不懈努力,拿到浙江省也是全国第一张乙肝病毒携带者从事食品行业的健康证,这是争取乙肝病毒携带者权益的重大胜利。第三,对于国家而言,大学生的法律素质对于建设法治国家、和谐社会和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法治保证社会的公平正义,有利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法治促进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利于激发国民的创造性和积极性,从而最大限度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法治是中国必然的选择,实现法治的关键是提升公民法律素质,国民信仰法律、敬畏法律、法律至上,“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

二、当代大学生法律素质现状及影响

点击阅读全文

大学生法律能力缺失原因分析

法律能力是公民运用所具有的法律知识来规范和指导自己的行为,解决冲突和矛盾,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追究违法行为的综合性的法律责任的能力。法律能力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仅要经过长期的法律知识的学习,更要把所学的法律知识运用到法治实践中去,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大学生法律能力是指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在知法、守法、用法、护法等方面体现出来的法律综合素质。

一、高校大学生法律能力现状

大学生这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未来社会的精英,其法律能力在整个社会中具有较高的示范作用。大学生法律能力究竟如何?为了了解这一问题,笔者于2015年3月对宜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的部分本科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虽然涉及人数不多,但也从一定的程度上反映出大学生的法律能力现状堪忧。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一)守法能力较差

守法是法治社会对公民的最基本的要求,法律只有在被全体公民普遍遵守的前提下,才可能对少数违法犯罪者给予有效的制裁,也才能实现法治的最终目标。笔者调查发现,大部分在校大学生均认同遵守法律的重要性,但也存在以下问题:1.徘徊在道德与法律边缘。如:在回答“你在互联网上有过哪些不良行为:A、传播过不良信息,B、查看过不良网站C、侮辱谩骂过他人”这一问题时,6%的同学选择A,18%的同学选择B,34%的同学选择了C,其他的同学选择了2种以上的行为。在回答“对亲朋好友或者熟人的非法获利行为:A谴责并加以劝告;B置之不理;C理解并羡慕”这一问题时,56%的同学选择了A,30%的同学选择了B,6%的同学选择了C,其他同学选择了2种以上的行为。这些问题的出现,至少在一个侧面反映出同学们法律意识的淡薄,分不清道德与法的界限,违法与犯罪的界限。2.大学生犯罪率也有上升的趋势,从2010年的药家鑫案件到2013年的复旦大学投毒案,这些发生在象牙塔内的大学生身上的真实典型案件,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大学生之所有会走上犯罪的道路,很大原因是对自己的行为是否触犯法律并不很了解,正如原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所说“我们一上大学就学了法律基础课,学了民法和刑法等法律,但我只知道猎杀野生动物违法,用试剂烧伤动物园的动物是不是违法就不清楚了,现在我知道是违法了。”

(二)用法能力较弱

点击阅读全文

法律素养大学生法律论文

一、当前我国大学生法律素养现状分析

(一)缺乏坚定的法制观念和法治信念

进年来,由于我国司法系统的腐败现象比较严重,接连出现多起执法者知法犯法的现象,使得部分大学生对法律的信念发生了动摇。当前出于一些经济利益,在部分相关职能部门的执法者不把人民赋予的权力当作责任,却利用权力大肆为自己谋取利益。这成为了他们发家致富、寻欢作乐的“护身符”。另外当前社会请客送礼风气严重,另外权力的大小、职位的高低成为财富多寡的象征等等这些现象使得当前的大学生迷失了方向,使得他们缺乏了对法律的坚定信念。另外有部分女大学生为了贪图享受,采取了部分不合法的做法,如陪酒伴舞、甘当情妇等手段来实现自己的想法,最后走上不归路。这些现象都说明了当前部分大学生未能树立坚定的法制观念和法治信念,未能使用法律素养精神来抵制各种与法不容的歪风邪气。

(二)法律意识比较薄弱,诉求法律维护权利的意识不强

大学生在大学阶段虽然通过课堂学习了相关的法律知识,但缺乏法律意义的理解,对生活中的法律现象也没有能注意到。当自身周边发生了法律事件,比如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以后,许多学生不懂得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而是选择了忍让。通过相关数据我们可以看到,在全社会的案件当中,大学生作为案件原告的少之又少,这不说是大学生没有纠纷,是说明他们利用法律进行维权的意识不强,法律素养较低。

(三)没有形成法律思维习惯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