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青年志愿者社区服务论文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文章指出高校青年志愿者社区服务是目前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通过这一活动的深入开展,无论对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还是社区功能的开发和利用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通过对高校青年志愿者社区服务实践的研究与反思,进一步提出旨在促进大学生个人、学校、社区与社会四者协调运作的实践思路。
关键词:大学生青年志愿者社区服务
高校青年志愿活动是新形势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中涌现出来的新事物。近年来,大学生走人社会、进入社区,积极开展“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的志愿者活动,深受社区居民的欢迎和好评,并成为大学生喜闻乐见和积极参与的社会实践活动形式。尤其在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和团中央、全国学联下发的《关于在全国高校开展大学生志愿者“四进社区”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两个文件之后,关于高校青年志愿者社区服务活动的关注与研究越来越多。事实证明,高校青年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无论对于自身素质的提高,还是对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以及对社区乃至中国社会的进步都有着积极深远的意义。
一、高校青年志愿者社区服务的状况
志愿者及其志愿活动最早起源于西方发达国家,后来逐渐在世界其他地区普及。在许多国家,志愿者活动正在逐步走向制度化、组织化,有越来越多的人,尤其是大学生都加入到志愿者的队伍之中。比如:美国的志愿者活动已经步人制度化轨道,其志愿服务创造的价值每年多达20亿美元左右,其中相当一部分属于社区志愿服务。韩国的志愿服务有50多年的历史,泰国政府为倡导志愿服务风气,提倡大学毕业生到贫困地区做1年的志愿服务,服务期满后将会有更多的机会得到一份好工作。墨西哥政府规定每个大学生在校期间至少要从事6个月的志愿服务,否则无法获得毕业文凭。在这些国家的志愿服务活动中,有相当一部分属于社区志愿服务。
我国城市社区志愿服务正式发端于20世纪8O年代末期。1989年3月,天津市和平区新兴街道建立了全国第一个社区服务志愿者协会,从此拉开了我国城市社区志愿服务的序幕。在这之后不久,我们的另一支志愿者组织——青年志愿者组织也应运而生,并很快成为社区服务的新生力量。1994年12月,团中央成立了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这标志着中国青年社区志愿活动逐步走上了正规化、组织化和规范化的轨道。十多年来,青年志愿者行动以其“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鲜明宗旨,为社会做了大量的、踏踏实实的工作,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同和好评。高校青年作为青年志愿者的主要力量,近年来其服务范围不断扩大,但社区一直是他们提供服务的基本领域。
目前,随着大规模的高校青年志愿者社区服务活动的开展,全国有很多高校都在驻地附近确定了自己的社区服务实践基地,尤其是较发达地区的高校志愿者组织。在各级共青团组织的领导下,在实践层面上已经开创了许多切实有效地服务项目,如广州部分高校开创的由大学生担任所在城区居委会主任的“社区助理”工作.就使得青年志愿者对社区服务的参与更加经常化、制度化、全面化。西北工业大学实施的“阳光工程”,自1998年以来共有3000多名学生先后为上千名下岗职工进行义务家教,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再如普及全国的为部分困难居民排忧解难的“一助一”社区志愿服务,“一助一”长期结对服务等项目,另外,很多高校还组织学生积极参与了社区文体、卫生、科技、法律和教育服务、为老服务、环境保护、帮助下岗职工再就业等活动,都收到了很好的成效。
二、高校青年志愿者社区服务的意义
高校青年志愿者社区服务活动的开展是一个需要协调大学生个人、学校、社区与社会四者并使之合理互动的系统工程,同时,良好的互动关系也使得这四者都能受益匪浅。
(一)从现代大学生良好个性的养成与综合素质的提高途径来看,在其参加社区志愿服务的过程中,能够将自己所学知识与技能运用于实践,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参与社区公益活动,组织社区文体、卫生、法律、科技等宣传活动,实施对弱势群体的关心和帮助,不仅可以满足大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认同感,而且也是他们树立正确价值观念的重要载体。
参与社区建设也可以帮助大学生走出狭窄的生活圈子,了解更为广阔的社会和人生,同时,在为他人服务时,大学生也获得了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机会,大大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提高了能力,从而更易于成为较全面发展的个体。
(二)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来看,高校青年参加社区志愿活动为我国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开辟了新的途径。通过组织大学生进社区,开展丰富多彩的志愿活动,使学校能利用自身的和社会的双重资源教育学生,帮助学生成才,不仅充分发挥了实践育人的优势,而且增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现代社区发展需要各种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人力资源的开发,而高校青年志愿者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和发展潜能,在开展社区志愿服务的过程中有利于推动城市社区建设和管理的专业化和科学化水平。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给予社区居民的不仅是物质的帮助和支持,更重要的是她从全新的视角为公民确立了服务他人,服务公益的价值理念和实践途径,有利于促进公民社会参与、团结友爱、自我管理等文明意识的养成,有利于改善城市中人情淡漠的现象,增强现代社区的亲和力、凝聚力和影响力。同时,大学生进入社区也给社区服务和社区发展注人了活力和新鲜的血液。
(四)高校青年志愿者社区服务致力于帮助有困难的社会成员,努力消除贫困和落后,消灭公害和环境污染,普及科学文化知识;致力于建立互助友爱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社会公德,倡导团结友爱、助人为乐、见义勇为、无私奉献的良好风尚,净化了社会风气,为塑造健康人格、消除社会失范现象做出了积极贡献。同时,高校青年参加社区志愿服务,参与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也能够提升人们的思想道德修养,提升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风尚,对推动我国社会保障事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维护弱势群体的利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
三、对高校青年社区志愿服务的思考
随着我国高校青年社区志愿服务的深人开展,我们也逐渐意识到这项工作任重而道远。由于起步较晚,缺乏系统的经验,以及其它种种的因素,我们发现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如连续性较差、持久性不强、不平衡性突出等,它们都会影响和制约我国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的进一步开展。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进行思考:
(一)应该倡导高校青年建立持之以恒的思想,把社区志愿者服务内化为大学生长期自觉的行为,从而提高该项活动的内涵。很多大学生把社区志愿服务看作学雷锋做好事,认为志愿者行动就是慈悲为怀,乐善好施的表现,把志愿工作看成单方面的给予和付出。这就导致了在现实中,虽然社区志愿服务经常搞,但往往更多的把它简化成一些具体的劳动和任务,最终变成了行政命令或组织任务,这样既挫伤了大学生参与者的积极性,也与志愿者行动的宗旨相违背,失去了原有的意义。
实际上社区志愿行动应该是一种自觉、自愿的行为,志愿精神应该是个人对生命、对社会、对人生的一种积极态度。高校青年志愿者活动采用激发大学生的同情心和社会责任感,公开招募、自愿报名和择优录用的方式,使大学生利用业余时问、无偿的参加志愿服务工作,这充分尊重了当代大学生平等参与的意识,体现了大学生服务社会、甘于奉献的思想道德素质。因此,加强大学生志愿者队伍的思想道德素质至关重要。
(二)应该拓展高校青年社区志愿服务的内容,增强活动方式的可操作性。从目前的整体现状看,由于我国各地区、各高校实际工作的不平衡性,大学生志愿者社区服务活动在实践中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有的地方走在了前头,可有的地方还有待深入,尤其是西部地区和一些理工科院校。
调查显示,有接近一半的人认为我国高校青年志愿者活动的内容过于单调,目前主要是在共青团组织的领导之下由青年志愿者协会组织开展活动,由于受到财力、物力及信息不畅通等因素的影响,他们所组织的活动内容、形式都比较单一,更多的集中在帮困扶贫、支教扫盲、文体卫生宣传、便民利民服务等较浅的层次上,而在社区文化、社区开发、社会正义和社区管理等知识和科技含量较高的层次上还有所欠缺。因此,我国高校的共青团组织一方面应该加强与所在地各级共青团组织的联系,做好大学生和志愿者组织之间互通信息的桥梁工作,并鼓励大学生参与形式多样的民间志愿服务;另一方面应着重思考高校青年志愿者如何更好的立足于校园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应该在提高服务层次,拓展服务领域方面下功夫,增强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的整体性和实效性。
(三)应该建立完善的工作机制和激励机制。
为了规范志愿者的管理,共青团中央、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日前曾颁布了《中国青年志愿者注册管理办法》,这标志着志愿者注册制度开始在全国普遍实施。《办法》对注册志愿者的定义、基本条件、权利、义务、注册程序、管理和培训、激励表彰等都做了明确的规定,它代表着社会对志愿服务的认可。相应的,各高校也应该建立一定的激励和补偿制度,对学生的志愿行动给予价值肯定。超级秘书网
志愿者服务是一种无偿的、无私的奉献,但这并不等于说对志愿服务者不应有任何回报,应该说,任何服务行动都应该有回报,但对志愿者服务的回报主要不是指直接的物质的回报,而是多种形式的综合性、间接性和长期性回报。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组织必须通过探索和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维持志愿者的热情,让他们在服务中感受到快乐,获得精神的回报。社会给予得精神激励、荣誉鼓励能够使志愿者感受到服务的价值,产生服务的自豪感和工作动力并由此提升工作能力、积累工作经验。同时,高校还可以通过成立区校共建服务基地来巩固高校青年社区服务活动的阵地管理,通过一定的学分补偿和评优总结制度来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从而能使更多的学生受到教育。
(四)高校青年进社区服务是长期的活动,需要各级领导和社区干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重点要解决信息的及时沟通、反馈和交流,寻找社区与学生的结合点,建立相关制度,并列入社区、街道的正常制度建设中,尤其是建立激励机制与长效机制,为高校青年施展才华创造条件,从而更好的培养大学生的能力,使高校青年社区志愿服务能更深人持久地开展下去。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开展高校青年社区志愿行动,既能服务社会,又是自觉成材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