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当前国内法律意识培育探究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法律意识是公民理解、尊重、执行和维护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的重要保证,公民的遵纪守法行为是在一定法制观念,法律意识的指导下实现的,具备了社会主义法律意识,才能积极维护法律的尊严。在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大背景下,重视大学生文化法制意识的培养具有以下意义:
(一)实现依法治国的必要保证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依法治国的实现有两个必要条件:一是建立起一套完备的法律制度;二是全社会公民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的提高。只有不断地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观念,才能使他们自觉遵守法律,才能对国家立法、执法和司法工作进行有效的监督,促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目标的早日实现。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要使大学生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不仅要大力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更要大力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才能确保党和人民的事业代代相传、长治久安。
(二)实现高校教育目标和提升大学生素质目标的需要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培养大学生法律素质,并把法律素质作为现代人素质的主要方面,这就为大学生的素质教育提出了明确要求。高校教育目标是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而法律素质、法律意识的培养则是高校教育目标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大学生不仅应该具备高水平的专业知识技能,而且更要具备比一般社会成员高的法律意识。我国的教育方针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而且强调把德育放在首位。只有把法制意识牢固树立,才能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三)维护大学生合法权益的需要培养法律意识
当前大学生要具备两个基本条件:首先,要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丰富的专业知识;其次,更需要具有一定的法律知识,明确自己的义务与权利,懂得利用法制武器维护自己正当权益。提高大学生的当选意识,有利于抵御不良的社会风气,维护稳定的社会治安,减少犯罪,反之,这样的社会大环境的氛围有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我们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继续借助文化内涵的提升来为经济建设的发展提供持续动力。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在此基础上,向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发出了“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号召,吹响了“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号角。这不仅是重大工作部署,也是具有广泛感召力的响亮口号,有利于调动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有利于动员社会各方面关心和支持文化建设。在此基础上,要做好文化建设重要内容的当代大学生法制意识培养,需要我们做好以下方面:
(一)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法制教育的自觉性
提高大学生的法制意识,首先在于提高其道德素质,实现法制教育的自觉性和权威性。具体来讲有以下内涵:第一,法律必须在整个社会调制机制和全部社会规范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不得以政策、道德、习俗等调整手段或其他社会规范冲击或代替法律;第二,社会主体的一切行为都要以法律为最高权威,严格依法办事,依法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第三,国家政治权力受法律的保障和控制,任何个人和组织不允许有凌驾于法律之上的特权。因此,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当前我国依然还有一些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甚至知法犯法、执法者违纪现象存在。一部分大学生低估了法律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把金钱、关系、背景看得很重,甚至凌驾于法律之上,对法的信仰产生困惑,发生冲突。为此,教育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法律信仰意识,树立以遵纪守法为荣、违法乱纪为耻的良好风尚,树立起大学生的“法律权威”意识。
(二)结合校园文化活动,把法律意识的培养渗透到各种活动中
一方面,积极开辟法律第二课堂,如播放法制教育电视录像、电影和专题广播;举办法律知识竞赛,组织有奖征文、“模拟法庭“等活动普及法律知识教育;另一方面,学校可以聘请有一定影响的法官、监察官、律师或立法工作者来校进行专场司法实践讲座,让学生感受社会现实生活中的法律秩序,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监狱,旁听有关刑事、民事、经济、行政案件的审判活动,使大学生亲历法律实践,达到升华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目的。特别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现阶段,法制建设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实现国家发展、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不仅需要强大的经济力量,而且需要强大的文化力量;不仅要有坚实可靠的物质基础,而且要有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没有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全民族精神力量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大学生作为文化法制建设的一环,具有重要的传承和纽带作用,要实现文化法制建设的目标,就必须利用各种活动机会宣传党和国家的文化建设理念,寓教于乐,结合校园文化活动,把法制意识渗透到各种活动中去。
(三)加强高校法律基础课程建设,积极拓展法制教育水平
要强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主渠道作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大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单纯的说教式教学难以让学生信服,必须进行教学改革。在教学方法上可采取多种形式,比如案例教学、课堂讨论、多媒体教学等,授课中要注意联系实际案例,尽可能透视社会现象,使课堂充满知识感和现实感,以提高学生学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达到掌握法律知识,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法律意识的目的。学校法制教育是德育教育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法制教育只有融合在其他教育中,与其他教育有机结合时,才能更充分的体现并分挥其作用。与此同时,在开展法制教育时,要结合我国法制建设的实际,联系学生的思想状况进行教育。开展法制教育,我们的其中一个目的是帮助学生正常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让学生理解这些政策并身体力行,自觉维护社会稳定和校园秩序。党的十六大强调,要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这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方向,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行动纲领。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其法律意识的强弱,法律认识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和影响着社会的文化法制建设进程。增强大学生法律意识,预防和抑制大学生违法犯罪,同时提高其运用法律进行自我保护的能力,促进大学生自身素质的完善,更有利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化、民主化、制度化的进程,最终实现我们文化建设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