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新一代农民工法律帮扶思考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新一代农民工法律帮扶思考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新一代农民工法律帮扶思考

“90后”农民工可发展成为农民工维法生力军

正如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在《人民日报》撰文中所言,“90后”农民工有别于前两代农民工的主要特点是:他们从来没有种过地,对土地和农村没有父辈那样的依恋。他们进城打工,很大程度上不是基于生存需求,而是希望借此改变自己的生活。与此同时,他们中的很多人是独生子女,和父辈相比,没有挨过饿,没有受过冻,忍耐力和吃苦精神远不及父辈,这一点已经在就业结构中体现出来。上一代农民工很多是制造业的操作工,在生产一线就业,而“90后”农民工则主要在服务业就业,如卖服装的、卖保险的、搞推销的较多。此外,他们心理平衡度较差,难以接受“被歧视”。新一代农民工受现代开放社会影响,已经具有了朴素的但有时又有些盲目的平等和民主观念,对城乡差距、一城两制现象不认同。新生代农民工通常视野开阔,善于学习和接受新事物,习惯使用网络、微博等手段,有条件了解政策法律知识,维权意识和能力较强,具有更强烈的公民意识、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重点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普法教育,将新生代农民工发展成为农民工普法和维权的志愿者和生力军,可以带动整个农民工群体提高法律意识和维权能力。据有关部门调研,导致新生代农民工犯罪易发的原因主要有:工作强度高,工资收入低,工资收入对低下和就业机会的不平等容易引发新生代农民工对社会的仇视心理。法制意识淡薄,自我控制能力较差。福利保障差,与新生代农民工息息相关的诸如教育、就业、医疗、社保、住房等许多福利性保障大多以有城市户籍为前提。新生代农民工没有城市户籍不能享受所在城市对社会救济保障方面的优惠政策,极易造成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失衡而引发犯罪。遭受歧视,容易引发他们对所在城市归属感和认同感缺失。

灵活有效的普法工作让农民工生活在法律呵护的春天里

笔者建议,从创新社会管理的高度,针对新生代农民工这一特殊群体进行法律帮扶,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法律意识,提供便捷高效的法律援助和公益法律服务。

首先,要更加灵活、更加有效地做好新生代农民工普法工作,切实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法律意识。要将包括新生代农民工在内的整个农民工群体作为“六五”普法的主要对象,以法律工作者为主力,动员社会普法志愿者和民间公益组织的力量,面向新生代农民工普及法律知识。普法形式要通俗易懂、生动活泼、容易接受,灵活多样。不但要把法律武器交给农民工,还要实实在在地教会农民工如何使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教会农民工敢于和善于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敢于和善于依法表达自身对合法诉求。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成为农民工群体维权的主体,但是新生代农民工的维权往往缺乏合法、正规的途径。不少人习惯通过求助亲友、反复找老板等非正规方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甚至出现自杀或暴力犯罪等极端维权事件。同时也要加强对用工单位的法制宣传教育,明确用工单位开展农民工法制宣传教育的责任与义务,提高企业经营者的法律素质,规范企业用工行为,从源头上避免侵犯农民工权益现象的发生。把法律交给新生代农民工,让法律的春风温暖新生代农民工,让新生代农民工生活在法律呵护的“春天里”。

其次,要更加扎实、更加务实地加大对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法律援助力度,将新生代农民工法律援助打造成名副其实的“民心工程”。近年来,各地法律援助事业蓬勃发展,农民工法律援助也成就斐然,有效维护了农民工合法权益,成为促进社会和谐的一支重要力量。农民工法律帮扶既是政府有关部门的份内事,需要司法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劳动保障部门以及工会组织等通力合作,同时也是需要全社会共同支持和共同参与的一项社会事业。政府相关部门应善于整合社会资源,广泛动员社区、公益组织、高等法律院校师生以及广大志愿者等民间力量,积极探索新生代农民工法律帮扶的项目化管理、社会化运作、指标化评估、品牌化推广新模式。“春天里”是在新生代农民工中广为流行的一首歌曲,音乐语境的“春天里”表达了新生代农民工的真实和朴实的心声,而法律语境的“春天里”则能传递法律的力量和温暖,让我们掀起法律帮扶新生代农民工的春潮,把法律交给农民工,让法律的春风温暖每一位新生代农民工,让新生代农民工生活在法律呵护的“春天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