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工商监管理论研究思索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本文作者:张国山作者单位:首都经贸大学城市学院副院长
对工商行政管理理论问题和前途的困惑、悲观,实质是对理论及其与实践关系的认识出了问题。其中,把理论神秘化,无意中将其与实践隔离开来,是很重要的原因。其实理论并不神秘,也不玄妙。理论就是规律和道理。任何一件事情,都有其产生发展的运行过程,这个过程都有其行踪和机制、原理、道理以及一定的规律。把做事情的原因、过程、规律描述出来,就是理论的初步形态,经过一定加工、提炼、归纳、演绎,形成较为系统的知识,就接近理论或理论体系。反过来,这套理论或体系成为指导我们重新、继续做事的方法和技巧,进而形成一种行动模式,人们可以学习模仿,从而提高了行动的效率与效果,这就是理论与实践形影不离的密切关系。工商行政管理是一项关乎国家、社会和人民的重大而广泛的事务,是国家和政府的一项管理活动,其业务活动广泛而庞杂,对其规律的认识有一定难度,更迫切需要有理论的指导。
工商行政管理理论的根本来源是实践。显然,工商行政管理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应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历史实践的需要、由国情的要求而产生并逐步形成的一套独特的管理体制、制度。由于工商行政管理业务具有跨学科、综合性的特点,其理论来源于与其业务密切相关的多个学科,包括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行政学、法学等学科理论。这些历史悠久、相对成熟的学科,是形成工商行政管理理论体系的重要学科基础。“科学研究的区分,就是根据科学对象所具有的特殊的矛盾性。因此,对于某一现象的领域所特有的某一种矛盾的研究,就构成某一门科学的对象。”①工商行政管理是为解决社会经济运动中的特殊矛盾而产生,起初将“综合性的经济行政管理”②作为研究对象,而今更加明确为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市场监督管理”③。事务的特殊矛盾以及由此形成的研究对象的客观存在和客观需求,是科学研究和专门理论产生的前提。加之探索的行动、方法和过程,经过一定时期的积累,就可能成就一门学科。我国学者于光远在谈到建立中国乡镇学时说:“建立一个学科并不神秘,因为它无非是系统化了的知识。只要有这么一种研究对象,它的范围不是很窄的,内容不是很简单的,对这个对象所进行的包括基础研究在内的全面的系统的研究便是以此为对象的科学部门。”④工商行政管理的范围是广阔的,内容是综合复杂的,依托的学科是深厚发达的,在现实行政管理和百姓生活中的地位与作用是不可或缺、举足轻重的。工商行政管理理论以一定的理论形态而存在。应该看到,理论是分层次的,从而有不同的理论形态。纯学术的理论以学术性规范的形式和思想性的内容为特点,以学术理论形态存在;以专业业务为依托进行研究所形成的系统理论以业务理论形态存在;以规范性和操作性为特点的技术业务知识为主要内容的系统理论知识则属于政策技术性理论。工商行政管理理论以第二种形态即专业业务理论为主要形态,兼具政策技术性理论的特点。并非只有纯学术理论才是理论,应用性理论是更加普遍的理论形态。就工商行政管理理论自身而言,也有三个范畴:历史理论、制度理论和业务理论。历史理论是工商行政管理理论的“根”,如《新中国工商行政管理史志》。制度理论即有关工商行政管理职能、体制、方式方法、运行机制的理论,是工商行政管理理论的“型”,如《中国工商行政管理概论》。业务理论即关于工商行政管理各专门业务的理论,是工商行政管理理论的“向”(即方向),如即将出版的由《市场主体准入与监管》卷、《竞争执法与市场秩序维护》卷、《消费者权益保护》卷、《商标管理》卷、《广告业发展与监管》卷、《直销监管与禁止传销》卷、《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卷组成的“中国工商行政管理分论丛书”。这三方面的理论研究均已展开并取得越来越多的成果,表明工商行政管理理论体系已经具备基本结构。
工商行政管理理论研究的不足
改革开放初期,工商行政管理系统领导干部高度重视理论研究,一大批领导干部以学习和研究为己任。高等院校积极参与,创办专业,研究成果不断推陈出新。此后至今的几十年里,理论研究也在不断发展,工商行政管理理论研究从体制制度到方式方法,从市场主体到市场行为,从消费维权到竞争垄断,从单纯经济行为规范到社会经济秩序维护,从服务发展到监管执法,从国情历史到国际比较,研究内容渐次展开,体系结构日益丰富。但是,仍然存在明显的不足,距离理想的目标仍有不小差距。主要是突破性研究、指导性成果和学术性价值明显不足。对此进行分析和反思十分必要。
(一)研究方法传统,缺乏新意
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十几年,是公共管理研究范式引进和转换快速发展期。一系列新的规范研究方法被日益广泛采用,相应地研究成果产出加快,类型增多。但这些方法在工商行政管理研究中很少应用。工商行政管理理论研究基本停留在传统的逻辑分析方法上。相应地,研究成果也就以传统老面孔复制为主。工商行政管理从研究方法到成果形式处于落后于时代的地步。
(二)研究起点定位低,视界较窄
理论研究有学术性研究、政策理论研究、业务理论研究等不同层次。工作性质的研究严格说不属于理论研究范围。工商行政管理理论研究应当多层次开展,相互借鉴和促进,共同发展提高。然而实际上,工商行政管理理论研究大多在业务政策层面和业务操作层面进行研究,学术性研究和应用理论研究明显不足。长此以往,整体性的研究水平与质量形成较低的定位,进而成为较低的工商行政管理社会定位和学术定位。
(三)缺乏规划与交流,重复研究
与前述有关,工商行政管理理论研究缺乏统一的高层次规划,缺乏分层次、分类别、分步骤的有序组织、推进和引导,沟通交流少。相应地,重复性问题、重复性层次研究甚至重复性类似观点较为突出。
(四)在既定框架下的研究多,批判性研究少
即在现行工商行政管理体制框架和工商行政管理业务格局下,政策法令研究多,缺乏探讨性、突破性的批判研究。理论研究如果一味地在既有制度下进行研究,就失去了理论研究的真正意义,必然没有活力,批判性和建设性应该兼顾。
(五)偏重监管对象自身运行规律的单一性研究多,侧重监管规律的整合性研究少
翻检回顾工商行政管理的研究成果,大多是各业务部门的分口业务研究,而且大多侧重监管对象自身规律的研究。比如有关电子商务的市场自身规律研究,有关企业、广告、商标、合同等自身规律的研究等。而就业务监管问题的研究薄弱。这就实际上偏离了工商行政管理的“管理”或“监管”的主流和规律性,难以真正体现有别于其他学科的工商行政管理的学科特殊规律,不利于学科的发展。
开拓工商行政管理理论研究新局面
实践的变革需要理论武装和指导。适应中国市场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管理体制要求的市场监管体制亟待重整和完善,迫切需要理论的配合、指导和支持。为此,推进理论研究工作应该有战略举措。
第一,高度重视理论和理论研究的地位。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必然是盲目的实践和没有层次、没有发展、低位徘徊、没有形象地位和卓越影响力的实践。要把理论建设作为一项工程和战略,置于与业务工作同等重要甚至更加重要的地位。以统领的高度,形成统一规划和战略。高起点、高位势、高视界地组织、推动、支持工商行政管理理论研究活动。建立广泛、深入、持续、富有活力的理论研究工作机制。开创工商行政管理理论研究新、全、强、盛的新局面。
第二,统一规划、指导和管理工商行政管理学术理论研究活动。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合作,形成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学术研究团体,多种形式开展学术研讨交流活动,营造工商行政管理学术文化阵地。
第三,搭建平台,打造品牌,聚集国内外专家、教授、学者等学术界、理论界、实践领域的精英,开辟和建设学术园地,成为工商行政管理专家学者理论研究的依附和依托,为工商行政管理理论研究和实践服务,开展多种多样的交流研讨活动。
第四,建立全国性、规范性的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制度。建立科学研究基金制度;建立全国性的工商行政管理课题、申报、评审制度;建立和组织经常性的国内调研、国际考察交流活动制度,等等。
总之,工商行政管理理论研究应该提高层次,走出系统,形成制度,有品牌,有特色,有活力;有组织,有队伍,有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