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大理剑川石窟档案文献论文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以大理剑川石窟档案文献为例,论述了如何在网络环境下,充分有效地开发和利用剑川石窟档案文献资源,努力为民族地方文献资源的建设和发展增添新的亮点。
大理位于云南高原西部,海拔1500米至4000米之间,地处东经99°~101°,北纬23°38′~28°01′,总面积为29459平方公里。大理地区的主要范围在著名的滇西横断山脉的中部和南部,云岭山脉、怒山山脉纵贯于其间。剑川县位于大理白族自治州北部,面积2200平方公里,总人口中的白族占90%以上,是大理白族的主要聚居区。其文化积淀深厚,素有"文献名邦"之称。剑川海门口文化遗址开了云南青铜文化的先河,石宝山石窟是全国第一批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数千年来科弟接踵,人才辈出。开发利用剑川石窟档案文献资源是顺应网络环境下民族地方文献资源建设和发展的需要,是适应大理地区地方民族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其意义十分重大。
1剑川石窟概略
古代石窟在云南虽不甚发达,但在南诏和大理国时期,却创造了灿烂辉煌的剑川石窟艺术。剑川石窟位于县城西南25公里的石宝山的支峰石钟山上,石窟群开凿于公元9至12世纪的南诏(唐代)、大理国(宋代)时期,正值南诏国"政教合一"和大理国佛教盛行时期,其再现了以白族为主的西南各民族智慧的结晶。石窟分布在石钟寺、沙登村、狮子关三个地点,共十七窟,造像一百三十九躯,碑碣五通,造像题记和其他题记四十四则。造像雕刻在红沙石上,内容有两大类:一类是佛教题材,有佛、菩萨、观音、天王、明王、力士、胁侍、罗汉等;另一类是世俗题材,有南诏王、清平官、南亚僧等人物形象。
剑川石窟有其显著的五大特点:一是南诏王室造像。"阁罗凤出巡"、"异牟寻议政"、"南诏第一王细奴罗全家像",是中国惟一雕刻君主议政活动的石刻石窟群;二是生殖崇拜物。女性生殖器(白语称"阿盎白")石窟是佛教密宗供奉的"女根",同时也是白族原始生殖崇拜的珍贵实物资料;三是外国人像。"波斯国人"窟和"梵僧"窟是白族通过蜀身毒道与世界各国进行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四是具有白族风格的观音造像。观音是白族主要的崇拜对象,"细腰跣是观音"(白语''''阿嵯耶'''')窟、"甘露观音"窟充分体现了佛教在白族地方的特色;五是大日佛会造像窟。此窟是中国惟一具有完备的八大明王和大黑天神造像的石窟。
剑川石窟是南诏历史的画卷,反映了古大理地区宗教碰击、演变的过程,也从此奇特的角度折射出南诏和大理国社会的风情和民俗。如石钟寺第八窟正中石台上的女性生殖器,当地白语称"阿盎白",是"婴儿出生处"的意思。附近乡民常在此塑像前跪拜求子,以至石龛前形如蒲团的巨石已因跪拜而被磨凹下去。
由此看来,剑川石钟山石窟显得尤其珍贵,它是中国古代少数民族艺术遗产之一,在中国以至世界石窟文化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剑川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有其不可替代的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加快开发和利用剑川石窟档案文献资源,为民族地方文献信息资源的建设和发展增添新的亮点,为促进地方民族文化、教育和旅游等各项事业的发展,为地方民族网络经济的建设和发展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2剑川石窟档案文献资源的内涵
档案是历史的真凭实证,是第一手的参考资料,可作为科学研究的必要条件。档案文献是整个文献的一个组成部分,文献又是人们在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有价值的文字、声音、形象的记录。石窟是文献的间接载体,是文献的外延,石窟档案是文献的又一表现形式,是人们在对石窟的发掘和研究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历史记录。
剑川石窟档案文献资源均属民族地方文献资源,民族地方文献是"民族地区的地方文献",地方文献是指关于一个地方的一切方面的书刊资料,它包括政治、经济、自然、地理、历史、军事、人物等一切自古至今的自然和人文方面的内容。在剑川,白族是主体民族,其民族地方文献极为丰富,尤其是佛教和世俗石窟档案文献甚多,所以剑川素有"文献名邦"之称。剑川石窟,是我国西南少数民族的艺术瑰宝,是佛教艺术的杰作,其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宗教价值甚远,对研究唐宋南诏大理国时期的历史和文化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虽然石刻造像日渐蜚声国内外,但其文献甚少,较为凌乱,纸质型石刻档案闲置退化,难以保存。这就需要我们重新对剑川石窟档案文献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加工,使之数字化、网络化和信息产品化等,以便更好地保存和开发利用。从而有效地服务于地方民族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服务于历史学、民族学和地方史的研究和发展,其内涵十分深远。
剑川石窟是古代白族人民创造的优秀艺术珍品,其档案文献资料是我们研究南诏和大理国社会历史和文化艺术的珍贵资料,也是白族与国内外各民族,我国与东南亚、南亚各国进行文化交流的历史实证。
3剑川石窟档案文献资源的开发利用
在网络信息化的今天,开发和利用丰富深邃的民族地方文献资源,弘扬优秀民族文化,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民族文化、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显得越来越十分重要。民族地方文献特别是民族地区的地方志,是民族地区的百科全书。可见,剑川石窟档案文献资源有必要值得开发和利用。超级秘书网
民族地方文献资源的"开发利用",实质上就是发掘寻找并利用地方文献资源中一切适合经济建设需要的数据、事实、经验、知识、情报和信息,为地方的民族经济和社会服务,为地方的民族文化、教育和科研服务,以及为世界各民族事业的建设和发展服务。就目前而言,剑川石窟档案文献资源,可从以下几个途径进行开发和利用:①编制剑川民族地方文献书目索引,进行剑川地方文献的书目控制,并编制一些专题目录数据库,以适应网络环境下,对地方文献资源的调查和研究;②在设立南诏大理史研究机制的同时,应加强剑川石窟档案文献资源的开发研究,如大理州图书馆,在原民族文献室的基础上,突出民族自治州图书馆特色建立的"南诏大理国文献资料中心"、大理学院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料室和视听资料室、剑川县文化局、图书馆以及档案馆和石钟寺文物档案室,都藏有较为丰富的南诏大理国地方文献资料,是我们开发利用剑川石窟档案文献资源的重要基地;③加快开发和利用剑川地方文献资源,对于地方民族学科的建设、民族教育的发展和民族人才的培养,都有可用之处,是西部地区施行科教兴国的一个重要方面和途径;④开发利用剑川石窟档案文献资源,为大理剑川地方民族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服务,其作用非常重大,其意义更为深远。
总之,拓展剑川石窟档案文献资源,增添民族地方文献信息资源的新亮点,构建新型的地方民族文献数据库
走地方民族文献信息资源的数字化、特色化和网络化发展之路,前景可望,意义重大,值得开发,值得研究,值得利用。
最后,试图将剑川石窟档案文献资源数据库意向性构建如下:
第一,剑川石窟研究期刊篇名目录及全文数据库:研究剑川石钟山石窟期刊篇名目录,作者共收录100余条。在此略举几条如下:①杨新旗.石宝山的原始文化初探.大理文化(大理),1998,6:45~47;②杨适夫.明清文人题咏剑川石宝山.云南文史丛刊(昆明),1991,1:184~186(转163);③张文渤.剑川石宝山旅游诗话.大理文化(大理),1997,6:51~53;④张楠.石窟寺与摩崖造像艺术.南方丝绸之路文化论:云南民族出版社(昆明),1991,11:379~385;其余略……
第二,剑川石窟研究书目及全文数据库:研究剑川石钟山石窟书目,作者共收录近40多条。在此略举几条如下:①宋伯胤.剑川石窟.北京:文物出版社,1958,6;②杨延福.剑川石宝山考释(白族文化研究丛书).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99,3[第一版];③陈兆复.剑川石窟.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0,7[第一版];其余略……
第三,剑川石窟图文数据库:剑川石钟山石窟是灿烂的东方文化瑰宝,也是世界艺术的宝藏。它既是中国石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石窟中少数民族边远地区壮丽辉煌的篇章,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建构"剑川石窟档案文献资源图文数据库",对于研究剑川石钟山石窟的历史与文化价值,促进石钟山石窟的保护和开发,促进民族传统文化的弘扬,促进剑川旅游事业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作者共收拍剑川石钟山石窟照片近60多幅。在这里举例两幅如下:①石钟寺区第七窟甘露观音像(见图1):甘露观音坐像高1.52m,左手捧钵置膝上,右手上举,似执杨枝,因毁坏不可辨认[4]。甘露观音容貌端庄而不浅薄,美丽聪明、善良慈悲而不轻佻。她的胸口被挖损了一长方形小洞,所以民间叫她"剖腹观音"。②石钟寺区第五窟释迦修行像(见图2):石钟寺区第五窟释迦修行像民间俗称"愁面观音",诚朴厚重。窟高1.2m,宽1.4m[5]。窟形仿堂屋建筑,窟檐雕有精致的图案纹样。"愁面观音"雕像身体微向前倾,目光俯视,眉宇之间有点忧郁,无言地凝视着悲苦的人间。
[参考文献]
[1]杨延福.剑川石宝山考释(白族文化研究丛书)[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99.5-77.
[2]宋伯胤.剑川石窟[M].北京:文物出版社,1958.12-27.
[3]杨锐明.南诏大理研究馆藏专题目录索引[M].香港: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出版,2002.73-165.
[4]云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南诏大理文物[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2.140-149.
[5]李昆声.南诏大理国雕刻绘画艺术[[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49-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