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课堂教学公共管理学论文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课堂教学公共管理学论文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课堂教学公共管理学论文

一公共管理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学方式单一在传统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式主要还是以教师传授、学生听讲为主,教师在课堂中起着绝对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很少得到发挥。由于公共管理学课程通常是安排在大一、大二进行学习,该阶段学生对公共管理问题的认知还处在较低层次,因此对于学生而言,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易使得课堂内容枯燥且内容较难理解。课堂中也会设计一些互动环节,如提问、案例讨论等,但这些互动内容的核心主体仍然是教师,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只起“配角”的作用。在传统的以教师授课为主的教学方式主导下,加重了学生学习的被动性。

2.案例教学不够深入“案例教学是一种在教师的安排和指导下,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对已被整理出来的个别事物某一时段、某一方面的具体情况来理解同类事物的一般原理的教学方法”,“组织得当可以取得如下积极效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主动求知和应变能力。”但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由于缺乏对案例的有效设计和对学生的合理引导,教师在使用案例教学时主要还是运用例证法,通过举例子的方式来作为对理论知识的讲解和补充,或者以提问的方式试图引起学生对案例的深入思考,但学生难以从整体上把握和理解案例,对案例的思考也缺乏深度。从实际效果看,学生难以从案例教学中培养分析和解决公共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3.考核方式单一目前,对学生的课程考核主要还是通过期末闭卷考试的方式进行,卷面题目较大一部分内容是书本上一些记忆性的基本知识点,学生只要在期末进行突击复习就能通过甚至还能取得不错的成绩。不少学生通过与本专业的学长们交流,在掌握这一规律后,往往会出现平时学习不努力期末考试“抱佛脚”的情形,学生重结果、轻过程,更加重了对平时学习不够重视的情绪,陷入课堂教学效果欠佳的恶性循环。

二构建应用导向的公共管理学课程教学模式

1.根据人才培养目标,重新定位课程教学目标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本教学团队认为公共管理学教学的目标,不仅是让学生明白公共管理的相关概念、掌握行政管理基本理论与原理,更重要的是,能将公共管理理论应用于实践,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才能体现公共管理学学习的价值。在此教学目标引领下,需要调整以往授课的教学内容。在基本理论教学外,特别增设具有实践性的案例讨论、团队学习、成果展示、公文写作、实践调查等内容,以培养学生公共管理应用能力与实践能力,在课程实践中加深对管理的体验和感悟。由于学时限制,教学内容增加后,必须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可以采用“课堂教学+团队式学习与管理+课堂团队展示”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以理论教学与团队展示点评以及案例讨论为主,而将关注公共管理热点问题、读书报告等实践性活动交由学生团队在课外开展完成。这一教学模式的创新能使教学改革收效明显,主要表现在:学生课外学习投入明显增加,自主学习意识增强;团队意识逐步形成,合作能力提高;科研及实践应用能力提高。

2.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改变以往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教学方式,而是侧重于培养教师引导、学生发挥主体作用的互动氛围。如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法,让学生在具体角色扮演中感知公共管理问题的复杂性;通过情景模拟法,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培养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通过现场观摩,让学生把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充分结合起来,从而激发学习兴趣等。另外,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把课程信息、电子课件、教学素材上传至共享平台,并设立BBS讨论模块,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课余的互动交流,使有限的课堂讨论延伸至线上交流,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也能更及时地实现答疑解惑,帮助学生厘清理论知识、掌握调研方法等。尤其对于课程中涉及比较抽象的概念,坚持科研成果转化为优质的教学资源的思路,主讲教师不断地总结自己的科研成果资料和学生学习反馈信息,形成对知识点的有效补充,从而使理论联系实际,并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开发多层次、分类别的案例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是一种侧重于理论联系实际,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的教学方法,一般分为案例设计、学生准备、案例讨论、讨论总结点评几个阶段。其中案例设计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根据学生的特点,在课程导入阶段,案例教学以教师举例为主,通过讲解实际发生的公共管理案例,引发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正确理解现实公共管理实践中包含的各种理论。在课程进入重要知识点的讲授时,通过案例的引入、案例的讨论和案例的总结点评等形式,全面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在课程卷面考试中,合理设计理论考核与理论应用考核的比重,将案例分析作为考核学生理论应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分层次的案例教学,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公共管理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较好地解决了以往在案例教学中,学生对案例分析讨论中存在的认识模糊、理论应用困难的问题。同时,注重发挥学生在案例教学中的主动作用,即可以让学生参与搜集、设计和制作经典案例,并注重发挥学生在案例教学中的反馈、改进作用。

4.采用团队式学习的教学组织形式在课程学习开始,由学生自由组合成4~6人的学习团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团队为单位,开展实践调研、案例分析讨论、成果展示等教学活动,因此,该团队不仅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平台,更是一个学生自我管理和进行管理实践的平台。通过团队式学习,学生不仅对公共管理理论和原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时培养和提高了学生团队合作、沟通交流、协调平衡的能力。

5.尝试全课堂开放教学模式这是一种将教学过程由课堂内延伸到课堂外、将学生目光由书本转向社会、并全方位地组织教学素材的一种教学方式。在实际操作中采用经典阅读、实践调查、案例搜集及讨论、团队自我管理等方式加以实施,并将部分课堂搬至校外实践基地。校外实践基地的教学能将学生置于真实的公共管理情境之中,使抽象的公共管理问题变得具体而真实。对于学生而言,在校外实践基地开展这些活动,能成功地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有机结合,同时也将学生学习的目光由书本转向了整个社会,引导他们关心社会,运用课堂中的理论知识去观察分析社会中的各种现象与问题,开阔了视野,培养了学生的专业素养。

6.改革考核方式,采取全方位课程考核方式,力求课程成绩反映目标达成水平采用“理论考核与实践应用能力考核相结合、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个人考核与团队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考核学生学习成绩,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重视理论学习,而且注重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不仅重视期末考试,更重视平时每一个学习环节质量;不仅关注个人,更关注团队业绩和自身在团队建设中的作用,使考核真正成为促进教学目标达成的有效工具。具体实施过程中,将所有教学环节纳入其中,不仅有理论考核,更有对实践环节的考核,在实际操作中,将课堂表现、团队管理、案例讨论、实践调查、读书报告等全部计入平时成绩中,同时课程综合成绩由平时成绩与卷面考试成绩按一定权重组成,并不断提高平时成绩在总成绩中的所占比重,改变以往期末一张考卷定分数的局面,唤起学生对平时学习的重视,通过综合的考核方式来引导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作者:张岚单位:浙江大学城市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