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谈警务经济研究情况及前景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谈警务经济研究情况及前景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谈警务经济研究情况及前景

2001年,陈训秋运用经济学相关理论分析了公安资源优化配置、推进信息警务、推进警务革命等有关公安实战问题[3];2003年,王世卿、杨永太分析了电子警务的经济效益问题,提出应强化经济效益观念,实现电子警务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4]的理念。2009年,赖俊鹏连续发表了几篇有关警务经济理论的文章,分析了警务资源的稀缺性与社会对于警务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探讨了警务经济理论的研究思路和现实意义,提出了警务经济的五个基本理论,对我国当前警务实务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赖俊鹏的研究应该是公安经济理论发展中的新起步,不仅可能是第一次提出了“警务经济”概念,而且把研究的重点回归到了警务经济基本理论的探索上[5]。

其后,“警务经济”一词逐渐被使用。2010年,于沙沙从分析警务资源的稀缺性与社会对警务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入手,提出了优化警务资源,进行警务改革的具体举措[6];2011年,崔磊分析了英国警务改革对世界警务工作建设带来的深远的影响,提出我国要借鉴英国警务改革做法,确立警力无增长改善的总体思路,引入警务经济理论,推动我国警务机制建设[7]的论断。然而,公安经济和公安经济学在2012年似乎又获得了新生,张兆瑞连续发表了两篇文章,对公安经济及公安经济学提出了明确定义,把公安经济学研究的中心目标确定为公安资源的有效配置及其所产生的治安效益,还对公安经济发展的历史分期,中国古代及现代公安思想发展脉络等进行了研究[8]。

在国外学者的警学著作中,也有部分关于警务的著述,但主要是以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和工具来研究相关的犯罪问题、恐怖问题、贫困问题、失业问题等问题,还没有警务经济理论或公安经济理论的专著,也未提出“公安经济”或“警务经济”的概念。国内也有几部运用经济学分析警务问题的专著:2002年,宋浩波出版了我国第一部《犯罪经济学》专著,运用经济学的原理和经济分析方法,研究、分析、探讨了经济利益因素与犯罪人的意识相互作用的规律及预防、控制犯罪的对策理论,分析了犯罪成本和收益、犯罪行为经济模型等概念[9]。2004年,李艳岩出版了第一本研究治安经济的专著———《治安经济学》,利用经济学的方法和手段,研究了治安的投入与产出、治安效用、治安的社会收益、治安对一国或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等,提出和分析了治安投资、治安成本、治安效益、治安经济选择、治安体制选择等概念[10]。总之,目前我国对警务经济理论或公安经济理论的研究,已经开始起步,但从大体上来看还显得分散、单薄、不成熟和不完善,还没有形成理论框架和理论体系,需要进行更深入的问题分析和理论研究。

加强警务经济理论研究的必要性

(一)警学理论的发展需要警务经济理论的贡献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对当代公安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也给警学理论研究提出了新的课题,警务成本、警务效益、警务资源配置等问题越来越成为警学关注的热点。警务经济理论研究将以经济学作为研究工具,运用相关经济学理论,分析、归纳、总结警务现象和警务实践问题,揭示警务经济的特征及发展规律,以一种新视角和新方法研究警学理论,促进警学理论的横向发展。同时,随着警务经济理论研究不断深入和扩展,将为构建警务经济学或公安经济学这一新学科的框架和内容体系提供理论知识准备,并以此为警察学理论的研究提供新的分析工具。

(二)警务资源优化配置的实践需要警务经济理论的指导市场经济相较于计划经济具有的优势主要在于通过市场实现有限社会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作为人类基本安全秩序所需要的资源之一,警务资源在一定时期内是有限的,但不能因为警务资源的有限而降低公安机关预防和打击犯罪、维护社会秩序等功能的有效发挥。长期以来,我国警务资源采取的是“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供给模式,警务资源存在区域、警种的差异,造成部分警务资源的闲置和浪费。公安机关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是如何在警务资源一定的条件下,实现各区域间、各警种间警务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优势互补,让有限的的警务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警务实践迫切需要相关的警务经济理论的指导。

(三)警务改革的需要呼唤警务经济理论的支撑世界警务在经历了警察职业化、警察专业化、警察现代化、社区警务等发展阶段后,正迎来“第五次警务革命”[11],即在西方兴起的警务社会化,其内容是在国家警务之外,市场化警务开始出现,在警务规划和执行中追求效率、效益最大化。顺应世界警务革命的发展潮流,我国警务活动也在悄然改革,如减少管理层级的试点改革、北京市的公共安全管理改革、上海市的警务车辆管理改革等,但我国目前在警务活动中忽视警务成本与效益,以长官命令代替科学经济规律进行决策和计划,存在大量高成本、低效率、高浪费等不经济现象。警务改革需要回答和解决的是如何兼顾警务经济效益与警务社会效益,实现警务效益最大化的问题,期待着警务经济理论的有力支撑。

目前警务经济理论急待研究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警务与警务的经济特性一般认为,警务是警察和警察机关履行自己法定职责时所开展的业务活动与勤务活动,也有学者认为“警务是警察公共事务或警察公共服务”[12],等等。需要对诸多警务概念的表述进行归纳、分析和总结,需要分析警务与警察职能、警务与警察机关、警务与警务管理的关系,确定警务的内涵与外延,完善警务的概念的学理界定。警务性质是多重的,具有政治性、法律性、纪律性,同时,警务是要讲效率的,要讲究快速反应,使其职能得到有效发挥,因而警务还具有经济性。为此,需要研究警务资源的稀缺性、警务供给的有限性、警务需求的无限性、警务产品和服务的公共性等。

(二)警务供给与需求理论警务作为一种公共产品,其提供的主体是警察部门,但警察部门提供警务的人力、物力、财力等公共资源是有限的,而社会与个人对警务产品的需求是随着社会发展不断增长的,这便导致了警务供给与警务需求之间的矛盾。警务产品供应不足是警察部门普遍面临的困境,造成犯罪率上升、治安秩序趋紧、犯罪难控、民众不满,警察部门面临挑战和压力。事实证明,传统的警务供给模式已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需要。国外“私人警务”正在兴起,一种警务的商业型供给模式开始存在和发展,为我国警务供给与需求的矛盾的解决提供了一条可参考和借鉴的路径。实践还需要理论的指导,需要分析研究警务供给与警务需求的概念、警务供给与警务需求的关系,研究合理、有序、有效地保障警务资源供给的途径和方式,研究多样性的警务需求及其满足形式,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符合警务供求规律,使有限的警务供给实现无限的警务需求的有效路径。

(三)警务资源配置理论警务资源是指警务活动中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总和。相对于人们的需求而言,警务资源总是表现出相对的稀缺性,从而要求对有限的、相对稀缺的警务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以便用最少的资源耗费,获取最佳的效益。为此,西方国家提出了“无增长改善论”,寻求在现有的警务资源的基础上,通过优化配置,提升警力。我国在推行社区警务化、信息化以来,警务资源有了更合理配置,警务效率有了提高,但还存在警力盲目扩张、警力浪费、基层警力不足、经费使用与保障上苦乐不均、警务装备闲置等问题,需要具体分析警务物质资源、警务财力资源、警务人力资源、警务权力资源等资源的最优配置原理,明晰国家公共警务与市场化警务的职能及实现的目标,找到国家公共警务资源内部以及国家公共警务资源与市场化警务资源之间的最优配置实现途径和方法,为警务后勤保障体制改革提供选择方案。

(四)警务成本收益理论长期以来,公安机关存在着为了发现客观真实,为了实现和维护实体公正,可以不计成本的做法和观念,这是与市场经济要求相悖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求公正与效率的协调统一,警务活动也应当有成本意识,公正与效益要两者兼顾,即在警务成本一定时,追求警务的最大效益,或在警务效益一定时,尽量减少警务成本。警务资源稀缺性,也要求我们重视警务成本收益分析。成本收益分析是微观经济学的理论之一,是对警务成本收益进行经济分析的基本工具。需要运用成本收益理论,分析警务成本与警务收益的概念,分析警务经济收益与警务社会收益的关系,对警务边际成本、警务机会成本、警务运行成本的构成进行具体分析,论证警务成本控制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找到在警务成本一定时的警务收益最大化的实现途径。综上所述,警务经济理论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顺应警务发展趋势,满足警务发展需要,加强警务经济理论研究,势在必行。通过对一系列警务经济理论与实践问题的研究,有助于构建警务经济理论基本框架和基本内容,为解决警务经济实务问题提供选择方案,为构建我国服务型、节约型警务模式提供理论支持。

作者:宋志国单位:湖南警察学院

文档上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