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公共经济学教学效果改善策略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公共经济学教学效果改善策略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公共经济学教学效果改善策略

目前中医药院校经贸管理学院公共管理类专业公共经济学课程教学中几乎采用了与经济类专业一样的标准教材,主要侧重于介绍公共经济学的理论知识体系,涵盖内容全面、庞杂、冗余,与现实世界、学院行业背景以及学科背景联系不够紧密。一些不需要熟悉和掌握的内容也被放在针对中医药院校公共管理类专业本科生的教科书里,这就增加了该专业学生学习该课程的难度,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进而失去学习兴趣,这样教学效果难免不佳。

授课教师的教学方式机械,缺乏吸引力导致教学效果不够理想的第二个原因是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够合理。在缺乏高质量的针对中医药院校公共管理专业学生教材的情况下,如果任课老师能根据中医药院校公共管理专业学生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在课程教学中选择适合的内容与教学手段,提供合适的教辅材料,提高学生学习公共经济学课程的兴趣,也应该可以取得不错的教学效果。然而,任课教师在给中医药院校公共管理专业学生讲课时,往往过于注重公共经济学基本理论的讲解,很少与现实公共经济问题特别是医疗卫生领域以及中医中药领域的问题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往往缺乏互动与交流,机械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即使勉强去听课,其目的也不再是提升自己对现实公共经济现象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而是为了考试过关。这种情况下,这门课程教学的效果自然不会好。

授课教师没有考虑到不同专业的特点而做到因材施教导致教学效果不够理想的第三个原因是授课教师没有考虑到不同专业的特点而做到因材施教。中医药院校公共管理类专业通常包括医疗保险、卫生事业管理和药事管理等几个不同的专业方向,不同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培养目标有差异,授课教师在讲述公共经济学时,没有研究各个专业方向的学科特点和培养计划的要求,只是一视同仁地针对所有专业方向的学生采用同样的教学方式和统一的教学内容,这样不仅讲述的知识点与专业要求有所偏差,而且也不能和其余课程结合起来,甚至出现公共经济学课程与其他公共管理课程授课内容重复的现象,不仅教学效果不佳,而且增加了培养成本,浪费了学生、教师和学校的资源。

课程考核方式不够合理,期末考卷分值比重过大导致教学效果不够理想的第四个原因是公共经济学课程的考核方式不够科学合理,期末考卷分值比重通常设定为70%,而学生平时学习过程的表现,如平时的学习态度、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分析公共经济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分值比重通常设定为30%。在这样一种考核机制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就难以被调动起来,很多学生课前不预习、课堂上不参与不积极、课后不复习,更不会阅读与课程相关的文献,而是等待期末时任课教师画重点,然后死记硬背应付考试。此外,考试内容过于注重纯理论的东西,客观题分值比重过大,而案例分析、论述等主观题分值比重过小,特别是几乎不设置医疗卫生和中医药领域的题目。这种内容安排使学生过分注重背诵基本概念,而忽视了提高分析公共经济问题的能力。

提高公共经济学教学效果的对策

1.选用或编写合适的公共经济学教材及教辅资料对于中医药院校公共管理专业学生来说,开设公共经济学课程除了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公共经济学理论和方法之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运用该理论和方法分析公共经济问题特别是医疗卫生和中医药领域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所学内容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在这种情况下,要改善课程教学效果,根据所教学生的专业特点与培养要求选择或编写适当的教材和教辅资料是非常重要的。显然,合适的公共经济学教材包含的内容量不宜过多,表述上应尽量采用简单的文字,解释公共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再辅以适当的案例特别是医疗卫生和中医药领域的、能引起共鸣的、富于启发性的案例,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该课程的基本理论和思维方式理性地认识公共经济生活。在专业化、本土化的公共经济学教材供给不足的情况下,中医药院校公共管理类专业教师应该组织相关人员编写符合所教学生培养要求的教材,而且应该根据不同的专业分别编写相应的教学辅导资料,比如医疗保险专业公共经济学辅导教材,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公共经济学辅导材料和药事管理专业公共经济学辅导材料。

2.改进公共经济学课程的课堂教学方式在本土化、专业化的理想的公共经济学课程教材还比较缺乏的情况,任课老师能否在课程教学中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来提高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兴趣,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由于中医药院校公共管理类专业公共经济学课程课时量较少,一般只安排36学时。因此,在课程教学中尽量简单介绍和解释基本理论后,应该大量引入行业特色案例,设置案例讨论甚至辩论,从而提高课程的趣味性、学生的参与性以及运用理论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比如,在讲授公共产品理论时,可以引入案例分析某一区域医疗卫生领域某类公共产品的供给状况和需求状况;在讲授公共选择理论时,可以引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案例,介绍该政策诞生的过程;在讲授公共支出理论时,可以引入案例讨论欧美国家卫生支出绩效评价状况以及我国某一地区卫生支出绩效评价状况;在讲授社会保障理论时,可以让学生讨论社会化养老模式的优与劣、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在讲授公共经济政策时,可设置“安乐死是否应该合法化”这样的辩论题目,让学生开展激烈的辩论。这些案例讨论和辩论将大大提高教学效果。

3.开展学生参与性较强的研究式教学研究式教学是将教学内容延伸到课堂以外,通过设计热点问题或提出前沿性课题,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教学的参与性,促使学生了解学科发展动态,鼓励学生创新思想,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在针对中医药院校公共管理专业学生的公共经济学课程教学过程中采用研究式教学,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在讲完第一章绪论之后,教师可以布置学生根据专业特点和现实公共经济热点问题自行确定主题撰写文献综述,比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一体化运行研究综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研究综述等;第二,在讲授某一基本理论后,可以鼓励学生研究相关热点问题、撰写研究报告,甚至就类似研究申报校级科研项目。比如,在讲授完公共选择理论后,可以鼓励各专业学生研究本班班委和团委的投票产生过程,分析利弊,提出改进措施;在讲授完公共支出、公共收入、公共预算和分配理论后,可以鼓励学生研究卫生预算及预算分配问题。第三,在课程讲授进度过半以后,教师可以介绍课程论文的基本写作方法,要求学生根据专业特点和个人兴趣撰写相应课程论文,择其优者编成教学案例。比如,可以在期中和期末分别布置学生就“卫生服务均等化”、“新医改”、“新农保”等热点问题写一篇研究性论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评价打分,选择最优的10篇,全体学生参与制作成教学案例,教学相长。第四,教师说明自己的研究课题和研究兴趣,请学生在课程讲授期间和课程结束后自主参与教师的研究课题,以保持公共经济学课程学习的持续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4.变更考核方式,增加平时考核比重中医药院校公共管理类专业公共经济学课程的考核方式应该注重理论的实际运用,这就要求变更原来的重理论考试轻实践应用的考核倾向。可以考虑将平时考勤、课堂讨论辩论和作业汇报情况、课后作业完成情况、期中论文撰写情况、期末论文撰写情况、参与课题研究情况以及校级课题申报情况都纳入考核方式中,并分别赋予这些考核内容10%、20%、10%、10%、10%、5%和5%的分值比重,而只赋予期末考试30%的分值比重,以此综合评定期末成绩。在教学过程中,平时考勤记录由班级学习委员和教师每次课前执行,缺勤三次,平时成绩为零,以此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课堂讨论辩论和作业汇报成绩由授课教师和各讨论组组长相互打分共同确定,从不参与讨论辩论和作业汇报的,该项得分为零分,以此增加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课后作业完成情况由教师和学习委员共同决定,以增加负责学习的班干对学生的督促作用;期中论文和期末论文撰写情况及撰写质量的考评由授课教师在课堂点评和期末审阅后自行决定,全文转载网上资料的,该项得分为零,这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兴趣点,也有助于教师充实教学案例,增加师生研究上的互动;参与课题研究情况以及校级课堂申报情况由教师根据学生的研究和申报成果自行决定,这部分考核有助于激励学有余力的学生深化学习内容和开展后续研究,大大提高其理论运用能力。

作者:杨宇申俊龙孙瑞玲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经贸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