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卫生事业管理专业课程设置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卫生事业管理”一词的词组重心在“管理”二字,我们最终要培养的是管理人才,而在此基础上附加的医学知识才是其特色所在,才是体现出“卫生”特点的“管理”。因此,在专业设置中,管理学与医学这“一主一辅”的关系是绝对不可动摇的。
一、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一)医学课程学时比重相对过大
培养目标是管理人才,而课时却以医学居多。医学课程相对过多,还将挤占管理学课程的学时,基础医学课程、临床医学课程在第一、第二学年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这将在有限的4年之内,阻碍管理学课程体系的形成,使人文管理学科体系结构出现断层,不足的专业课学时更难以让学生形成科学的管理思维理念。
(二)医学课程授课内容设置不合理
医学课程本身具有门数多、学时长、分科细等特点,这种情况对于从事卫生管理的学生显然是不合适的。面对每一门课程都是一本内容丰富、章节分类细致的医学专业教科书时,大刀阔斧地删减压缩就成了卫管专业教学最常用的方法,这就破坏了正常的课程体系衔接,给学生的系统学习造成困难,让学生难以宏观全面了解医学基础及临床课程的全面结构。作为一名卫管专业的学生,不应该把眼光只盯住个别散在的知识点,而应把重点放在基本的理论结构、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及诊断的原则上来,用较短的时间掌握最基础的知识框架。
(三)医学课程缺少临床实践环节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只有通过长期临床实践的摸爬滚打,才能真正胜任临床诊疗工作。而卫管专业由于学时所限,加之所学医学内容相对肤浅,尚不具备进入临床实习的能力。但卫管专业之所以开设医学课程,目的就是体现出其医学特色,就是要给日后在卫生机构从事管理工作带来方便。医学课程相关知识只停留在理论阶段,对临床诊疗工作的基本流程和临床科室的业务情况没有清晰的认识,这是显然不行的,这对从事医疗管理工作是极为不利的。尤其在医院的行政职能部门,缺乏临床实践知识将会给工作带来很大的被动。
二、建议与措施
(一)控制医学课程的相对比重
医学课程对卫生管理本科的学生来说,是要形成对医学的初步认识,以利于今后在卫生机构进行管理工作,学习医学知识是为日后的管理工作服务,相对于管理学,它具有辅助、辅佐的性质,管理学课程的主体地位不可动摇。有些院校考虑到将来学生毕业后,既能从医也能搞管理,故医学课程与管理学课程各占一半,在卫生管理专业开办初期,部分院校开设的医学课程甚至一度占到总学时数的60%,而管理学课程只占了不到10%,比例失调相当严重。医学课程的比重不应该超过管理学,而要处于一个相对次要的地位,这样才不至于因为要迁就医学课程而缩减作为本专业主体的管理学课程,从而保证管理学课程体系的流畅完整。
(二)增加临床实践环节
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在第三学年结束时就分别进入各个实习点进行为期一年的见习和为期一年的实习。而卫管专业仅仅四年的学时,显然无法做到这一点。而且卫管学生储备的医学知识相对薄弱,尚不具备临床实习的能力。因此建议在第三学年的结束,也就是当全部的基础和临床医学课程教学计划完成后,利用暑假两个月或三个月的时间进入医疗机构,进行临床管理的实习。实习期间,学生分布主要临床科室,定期轮转,从事日常辅助性工作。主要目的就是通过实践经历,了解基层临床科室的基本情况和工作流程,熟悉临床科室的基本业务,增加感性认识,为日后的专业实习和管理岗位工作作充分的准备。
(三)调整医学课程授课内容的设置
对医学课程简单机械地压缩课时,删减章节,不但达不到预期效果,而且会破坏其正常的理论体系。我们欣喜地看到,由人民卫生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科学出版社等机构出版的《人类疾病学概论》《人体结构学》《临床医学基础》《人体机能学》《人类疾病学基础》等非临床医学专业医学课程教材已经进入部分高校,开始在卫管专业的教学活动中陆续使用,这对于非临床专业学生医学课程的学习无疑是极大的帮助。
作者:王哲 单位: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