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公共事业管理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当前各高校普遍重视本科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公共事业管理本科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其自身的特点.从公共事业管理本科生创新能力的内涵及重要性、公共事业管理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问题、提升公共事业管理本科生创新能力的途径建议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以期对公共事业管理本科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公共事业管理;本科生;创新能力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举措,是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当前各高校普遍重视本科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将加强本科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公共事业管理本科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其自身的特点.
1公共事业管理本科生创新能力的内涵及重要性
创新能力是技术和各种实践活动中不断提供具有社会价值、经济价值、生态价值的新理论、新思想、新方法和新发明的能力.具体表现为创新意识、创新情感、创新思维、创新技能四个方面.公共事业管理本科生的主要创新技能包括:
(1)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的基本体现;(2)人际沟通和组织协调能力———创新的基础;(3)学习能力———创新的基本保障.公共事业管理是一个新兴专业,注重培养具有现代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等知识,能在科、教、文、体、卫等公共事业单位从事公共管理工作的富有创新能力的高级管理人才.该专业突出强调实践性、灵活性、个体性和时代性.培养管理专业的创新型人才,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十分重要.积极探索公共事业管理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在于提高该专业教学质量,促进教育改革和培养创新型人才.
2公共事业管理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问题
2.1专业定位不明确,专业特色不突出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自上世纪80年代从国外引进以来,目前全国近200所院校开设此专业,发展速度很快.因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定位宽泛,涉及学科广,使得一些高校对该专业的内涵认知还不够明确科学,设置的专业方向可谓杂乱无章,五花八门,随意性很大.一些高校围绕教育部专业目录规定的文教、卫生、体育、环保及社会保险等方向开设.也有少数高校的专业方向严重错位,如定为房地产管理、行政管理、电子商务、政治学以及法学等.还有少数部分高校至今没有任何方向.由于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定位不明确和专业特色不突出,使得专业培养的针对性缺乏、导致学生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与课程认可度低,而且随着时间的发展,认可度在逐渐地降低,大三学生明显比大一学生要低一些.
2.2课程体系庞杂,课程设置不科学
目前各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庞杂散乱,课程设置规范不够统一完善.由于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学科领域较宽泛,包括管理学、法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导致课程设置存在结构上的缺陷,具体体现为:一是课程门数多、几乎包含所有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课时多.二是“重心”不突出,尽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涉及的学科比较广,但必须具备一组独特的专业技能的核心课程,以区别于行政管理、工商管理等其他管理类的专业课程,这样才能使毕业生的市场定位和去向明确.三是课程内容存在严重的重复和交叉现象,由于公共事业课程设置缺乏统一性且内涵不明确,任课老师之间又没事先很好沟通,使得学生重复学习相似内容,浪费课时资源.
2.3注重知识的灌输,忽视专业价值理念的培养
公共性是公共事业管理的最大特点.它是一门真正“承载着公众的期望”的专业,也直接决定了公共事业管理人才应该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竭尽所能为公共事业服务的精神和意识.然而,从目前各高校的情况来看,专门体现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价值理念或体现公共事业管理者素质要求和服务精神的课程基本上没有或者很少,由此,学生对这一专业的归属感缺乏,体会不到公共事业服务的精神与意识和作为一名公共事业管理者的“伟大”.甚至认为这是一门没有前景的专业,将来如果进不了高校或公务员队伍,就得长期从事社会基层工作,无法体现自己的真实价值.结果导致学生对本专业的学习动力和信心普遍缺失,专业意识和专业思想淡薄.
2.4教学方法和手段落后
在高校教育中,以“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获得高分得以升学乃至获得体面的职业俨然成为“铁律”,其结果导致“高分低能”、缺乏个性、缺乏创新.目前,我国高校公共事业管理课程课堂教学基本上都是教师对学生按部就班地进行传授该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缺乏对现实公共管理的拓宽拓深,忽视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心态比较功利和被动,缺乏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缺乏主动发现并解决问题的动机与意愿,只是继承了过时的知识,而没有吸取课外拓展的创新知识.这种传统的灌输式的僵化教学模式在公共事业专业不成熟的背景下,显得更加低效.因此,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必须改革,而且要进行革命性的改革,尝试采取多种课堂教学方式.
2.5实践教学薄弱,效果较差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要求学生不但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外,应该突出强调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实践教学在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方面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实践环节为培养创新能力提供必要的创新思维、信息储备、操作技能、和谐人际关系和自我调节机制.近年来,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发展很快,但是,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普遍较为薄弱,具体体现为重理论,轻实践,对实践的认识不够,往往流于形式;实践内容陈旧,形式单一,针对性不强;实践基地建设环节薄弱;实践环节的考核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不完善;实践教学的师资力量薄弱,教师缺乏实践经验.实践教学环节的薄弱直接影响到学生实践能力、就业能力和创新能力.
2.6课程考核机制不科学
首先,考核目的和观念陈旧.传统的课程考核注重于理论知识的检验,淡化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考评.这种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导致出现“教为考、考为学、学为证”的观念,造就了目前普遍存在的“高分低能”现象.其次,考核形式单一.目前课程考核存在“五多、五少”现象,即:闭卷考试多,开卷考试少;笔试多,口试、答辩及其他形式少;一次性期末考试确定成绩多,多次考核、学习全过程综合评价成绩少;考题标准答案试题多,不定答案试题少;理论考试多,实践考查少.这种单一的考核方式造成学生普遍存在“平时松、考前紧,考试作弊、考后忘”的不良现象.学生养成了死记硬背的习惯,严重禁锢了自由创造的空间.最后,考试内容呆板,题型不合理.考试内容多限于教材的知识点范围,以填空、判断、选择、名词解释、简答等记忆性客观性试题多,论述、案例分析、应用等分析性主观性试题少.由于试题答案唯一,留给学生探索创新思考的机会少.因考前教师划范围和重点,致使学生只要考前突击几天,复习重点范围,背熟笔记答案,考试时不用动脑思考,只需从大脑中“调出”记忆的内容,就能轻松过关.其结果对于认真学习的学生极不公平,严重挫伤了学习积极性,抑制了学习兴趣,导致学生对课程知识掌握不扎实,通常是考前背笔记,考时默笔记,考后忘笔记,更是阻碍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与发展.
3提升公共事业管理本科生创新能力的途径建议
针对公共事业管理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我们有必要从多方面进行改进,力争最大可能地提升公共事业管理本科生的创新能力.具体途径如下:
3.1更新观念,培养创新意识
我国传统教育思想特别强调教育的社会功能,突出共性和普遍性,而轻视学生个性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结果培养出来的学生千人一面.针对这种状况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树立现代的开放的教育思想和创新观念,破除束缚学生个性发展和阻碍教育改革的方方面面,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得学生的个性特长充分发挥.首先要转变灌输式的传统教育观念,教会学生自学能力、独立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并能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公共事业管理高级创新性人才.其次要转变以考试分数为唯一标准衡量学生的教育质量观,树立以学生综合素质和个性特长协调发展等综合评价的教育质量观.教育学生树立敢为天下先的雄心壮志,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创新积极性.
3.2改革现有的课程设置体系
课程设置必须以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为出发点,按照知识的有序性和完整性等特点改革现有的课程体系.具体措施如下:(1)优化整合专业基础课程.夯实公共事业管理本科生理论基础,按照“少而精”的原则进一步优化整合必修课的课程设置,对某些内容相似的课程,多次充分论证其开设的必要性,使得学生对专业基础知识掌握扎实.(2)加强通识教育,扩大选修课的范围.首先提供数量充分和门类齐全的通识教育课程和选修课程,打破专业壁垒,学生可以跨系、跨专业、跨学科选课,使学生达到触类旁通,一专多能.有指导地安排并鼓励学生选修相关交叉学科的课程.可以借鉴国外大学科学完善的选课修课制度.一是国外大学课程资源相当丰富,选课自由度相当大.大学所有院系、专业、学科的课程向全校各专业学生普遍开放,学生在开学初规定时间内在选课平台自由选课.学生入学时会收到学校提供的课程指南(Calendar),可以了解自己就读的院系本学年所有课程的选修条件和学分规定.例如加拿大的研究型大学基本上可以提供超过一千门以上的课程,多伦多大学选修课所占总学分的比例较大,超过了40%,课程数量的巨大和选课的自由度可以保证每个学生拥有自己个性化的课程体系,几乎找不到两份完全相同的个人教学计划.二是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兴趣爱好和学术基础灵活选择主修、辅修的多样化修课组合方式,例如多伦多大学修课方式分为specilist、major、minor三种不同组合方式,分别可以一个specilist专业的课程,或两个major,或一个major加两个minor,学生可以其中三选一.学生的选课自由对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3.3抓好课堂教学改革
大学教育中,课堂教学是培养公共事业管理本科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和主渠道,必须进一步改革和优化课堂教学.一是改革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教学的源泉,是教学的最基础部分,结合形势变化渗透大量新的教学内容,引入学科前沿知识,融入任课教师最新的科研成果,并有机地结合教材内容,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提高公共事业管理本科生的创新能力.二是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学方法,变灌输式为启发式教学,变单一式为多样式教学,变被动式为主动式教学,如引入讨论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立体式教学法、程序式教学法等,激活课堂教学,引发创新思维,激发创新欲望.同时,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运用合理,将网络课件、授课录像等上传至网络并免费开放,共享优质教学资源.
3.4注重实践具体环节的落实
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是学生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实践可以激发学生的社会参与热情,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积累社会经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丰富和创新实践的内容和形式.通过专业实习、实践调查、基地实践、模拟管理等多样化的实践教学环节,让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体验社会,和公共事业部门人员直接打交道,接触公共事业管理的具体工作,把学校的理论知识很好地运用到公共管理实践部门,这样学生不但巩固了专业理论知识,而且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也得到提升.其次,加强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和政府、公共事业部门加强联系,多方面沟通交流,长期合作,共建校外教学科研实践基地,以确保基地建设的数量充足,质量达标.再次,支持实践活动,建立科学可行的创新考核奖励制度,对学生的创新行为和实践成绩进行科学分析、考核、评价,提高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促进实践的不断深化和完善.最后提高师资力量,提高教师实践教学水平.
3.5建立科学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
课程考核是学校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不但要重视考核知识点的掌握,更要强调考核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借鉴国外大学科学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课程考核范畴应该涵盖教学的全过程,尽量使考核过程化、经常化、综合化,彻底摒弃考试等同于课程考核的传统考核观念.国外大学课程考核一般包括多项内容,非常重视平时学习态度和学习参与度.如出勤率、课堂参与度、专题演讲、平时测验、课程论文,交作业的有效期限都严格规定,每一个考核小环节出问题都会影响该课程的最终考核成绩.这样学生会自始自终认真对待每一次课堂表现和每一次课程小测验.首先实施多元化考核方式.根据公共事业管理课程性质和教学特点,可采用期中检查、期末考试、调查报告、专题演讲、小论文、小组辩论等多元化考核方式.要避免以期末考试成绩定终身的情况,根据学生多元化考核成绩综合起来评定评定该门课程的总评成绩.其次改革考核内容.如注重考核学生自学能力、独立思维能力、理论分析能力、科研创新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等.要求学生完成适当的专题调研报告和课程设计,通过做实证调研、查询资料,最后写出报告并做PPT演讲,并向班级展示.教师做最后结果评价,考核学生独立自力和创新能力.这样不但能使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而且能促进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和自主性学习,并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公共事业管理本科生创新能力的提升过程势必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从整个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层面来看,这又是一个不得不跨越过去的门槛.通过对公共事业管理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问题探讨,希望能对我国高校该专业本科生创新能力的提升起到抛砖引玉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卫.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设置问题探讨[M].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8,(11).
[2]孙晓娟,赵红梅.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施[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5).
[3]梅迎军.高校专业课程考核现状及改革[M].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12).
[4]刘波.加强教学环节与本科生创新能力的培养[M].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2,(12).
[5]马清珍,张宝魁.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M].理工高教研究,2008,(4).
[6]蒲青.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创新模式探析[M].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5).
[7]徐小渊.构建创新人才培养的理论与制度———浙江大学的探索[M].中国高教研究,2007,(9).
[8]张庆华,彭晓英.面向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高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施[M].继续教育研究,2008,(11).
作者:刘波 张丽桃 单位: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