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干部人事档案造假现象及防治对策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近年来,随着党内干部监督机制的日趋完善及民众监督意识的不断增强,沉积多年的干部人事档案造假问题日益浮出水面。2010年共青团石家庄市委原副书记、石家庄市政协原常委王亚丽“造假骗官”案曾轰动一时,引发各界的热烈讨论与报道。2014年中央巡视组两轮巡视中,20个省份有15个省份的整改通报涉及干部人事档案造假。可见,剖析档案造假现象,研究档案造假防治对策迫在眉睫。
一、干部人事档案造假表现形式
干部人事档案造假是指以谋取不当利益为目的,采取篡改、伪造等手段,造成干部信息失真失实的行为。具体说来,一切有意而为之的不符合政策规定,不以事实为准绳的涂改、添加、抽出或虚构档案材料均视为档案造假。一直以来,干部人事档案造假现象并不少见,在档案中涂改年龄、增删履历、变换身份等已然成为一些地方干部人事管理的“潜规则”。
(一)干部人事档案中有关年龄问题的造假。
干部年龄造假是干部档案造假的“重灾区”。为达到某种目的,有意将年龄填大或填小。例如,招工、入伍、接班时年龄不够,将年龄填大;而干部选拔任用、退居二线时为争取提拔、延长任期,又将年龄改小,以至于出现依据部分干部履历进行逻辑推算,两岁就已经入学,十岁就已参加工作等怪现象。
(二)干部人事档案中有关履历、学历问题的造假。
干部档案在履历和学历上造假,主要体现在干部在招收为国家全民所有制工人、吸收录用为国家干部以及干部公开选拔和任用时,为达到所要求的在基层或某个职级工作年限、最低学历等要求,在档案中随意增删工作经历或者提供虚假文凭,严重破坏了干部选拔任用的公平、公正性。
(三)干部人事档案中干部身份问题的造假。
干部身份是进入国家公务员队伍的必要条件之一。在未实行“逢进必考”政策之前,有多种途径可以获得干部身份,但前提是必须满足相关学历、工作年限等条件要求。干部身份造假一方面体现在不符合取得干部身份相关条件,但通过关系获得了吸收录干指标;另一方面表现为钻政策的“空子”,采取“曲线救国”的方式。例如,先冒充已破产或倒闭国企员工,再以国企员工身份调入事业单位,等待时机通过借调、交流等方式进入政府机关解决公务员编制,巧妙绕过政策红线。领导干部子女及亲属是干部身份造假问题的高发人群。针对“三龄两历一身份”造假乱象,正在进行的全国性干部人事档案专项审核工作明确提出将干部的出生时间、参加工作时间、入党时间、学历学位、工作经历、干部身份、家庭主要成员及重要社会关系等信息作为重点审核对象,直接向干部人事档案造假现象“亮剑”。
二、干部人事档案造假防治对策
干部档案造假行为破坏了档案本身的真实性、严肃性,不利于组织人事部门选拔任用人才,同时也使公众对干部产生信任危机,进而影响社会信用体系。因此,从源头上解决干部人事档案造假问题刻不容缓。
(一)严格执行拟提拔干部任前考核制度。
2014年1月,中共中央印发了修订后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各省市根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要求,结合工作实际,研究制定适合本地本部门干部任前档案审核工作流程,变事后审核为任前把关,变被动应对为主动出击,防止干部“带病”提拔,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各地各部门应严格执行拟提拔任用干部前考核制度,对拟提拔干部档案进行全面审核。档案中“三龄两历一身份”等重要信息存有疑问的,应暂缓提拔任用,经调查清楚后方可上会讨论。
(二)加大档案造假惩罚力度。
档案造假乱象之所以能够长期存在,“低风险投入,高收益回报”是其主要原因。干部人事档案管理松懈,制度执行不到位,让档案造假有机可乘;造假轻易不会被发现,发现也不会被处理,让造假之风愈演愈烈。要想从根源上遏制档案造假现象,必须加大惩罚力度,细化惩治措施,强化主体责任,落实问责制度,从经济利益和政治前途上让造假者感受到“莫伸手、伸手必被捉”的威慑力,还干部人事档案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
(三)改善选人用人机制。
干部人事档案造假问题层出不穷,一定程度上与选人用人机制有关。一些地方为了便于操作和具体量化,设定了学历、资历、身份等“硬杠杠”,从而导致了很多富有学识、能干事、谋事的人都被排除在了大门之外。选人用人应把把品德、能力、担当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不唯学历、职称、资历与身份,这样才能调动广大干部的积极性,建设诚实守信、奋发有为的干部队伍。
(四)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综合素质。
很长时间以来,档案管理人员待遇低,晋升空间小,工作默默无闻,一度被组织人事部门边缘化。而实际上,档案管理是一项专业性、政策性、保密性都很强的工作,正所谓“好人不愿干,赖人干不来”。目前我国档案工作者素质不容乐观。从业务素质来说,专业人员少,在档案收集、整理、鉴定过程中不能把好入口关;从职业道德来说,许多档案管理人员就是档案造假的直接参与者,不能守住档案管理最后一道防线。组织人事部门应注重对专业档案管理人才的培养,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为日后档案工作奠定人才基础。
作者:肖伟华 单位:哈尔滨市干部信息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