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高校图书馆传播知识人本化管理分析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编者按:本论文主要从高校图书馆人本化管理的特征;高校图书馆人本化管理的原则和机制构建;高校图书馆人本化管理措施与要求等进行讲述,包括了尊重个性化发展、引导协调性管理、创设和谐环境、制定个性化的岗位职责、制定馆务、财务公开制度、制定读者服务制度、制定内部考勤办法和岗位津贴发放办法、建立合理的奖惩和考核制度、引入激励机制等。具体资料请详见:
论文关键词:高校图书馆人本化管理
论文摘要:知识经济是人性化经济。人本化管理就是在充分认识人的本性的基础上,通过有效的方法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性的优点,使人在创造社会财富的同时实现自身的价值。高校图书馆管理中的人本化管理就是要根据人的需求规律,通过科学管理,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建立一整套完善的动力、压力、约束等管理机制,激励员工奋发向上、争创一流工作业绩。
图书馆是传播知识、造就人才的知识殿堂。随着高校图书馆从传统图书馆向现代化图书馆的转型,其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也开始从以“物”为中心的静态管理向以“人”为中心的动态管理转变。“人”即图书馆管理员是构成图书馆系统各要素中最活跃、最积极、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图书馆只有以人为本,把调动人的积极性这个目标通过人本化管理营造出一种和谐环境,为实现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和个人价值目标的统一,这种管理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图书馆馆藏、设备、资金的作用,更好地为教学、科研、以及大学生成长成才服务。因此,人本化管理是高校图书馆管理中最重要的内容。
中国管理文化源远流长,其特征之一就是“以人为本”,高度重视人在管理系统中的地位。“人本化管理”就是以人为本的管理。它通过有效的方法来抑制人性弱点,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性优点,使人在创造社会财富,实现效益的同时,实现自身的价值。具体来说,人本化管理包括以下几层涵义。一、发挥人的积极性;二、提高人的素质;三、尊重每一个人;四、人的全面发展;五、凝聚人的合力,等。
高校图书馆人本化管理的内涵是指在图书馆工作实践过程中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满足人的需要、实现人的价值、追求人的发展、体现人的关怀、创造和谐的环境。最好地实现员工在图书馆工作中的价值,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在图书馆工作中的功能,将高校图书馆形成一个气氛和谐、装备现代、管理科学、良性循环和持续高效的团队集体。为读者服务是图书馆的工作宗旨,也是高校图书馆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高校图书馆的人本化管理就是以师生作为主要读者为根本,以师生作为主要读者为中心,尊重读者,研究读者,方便读者,为读者进入知识殿堂给足储备、保驾护航。高校图书馆业务工作中,采购、编目、参考咨询、系统管理等学术性、技术性、专业性较强,这些工作大多由受过高等教育的专业技术人员来担任。这些人员是高校图书馆最重要的人力资源,如同列宁所说:“图书馆馆员是图书馆事业的灵魂”。他们具有强烈的成就、尊重和求知需求。只有通过对他们的有效管理,才能使图
书馆各部门、各环节的工作协调起来,才能保证高校图书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高校图书馆人本化管理的特征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指出,人有生理、安全、归属与爱、尊重与自我实现等多种需要,其需要产生人的工作动机,也是激励人不断进步的因素。[1]人的个性也影响人的行为。个性主要是指人在气质、性格、能力等方面存在的个别差异,这种差异是一种客观存在,它不仅表现在经验和能力上,而且还表现在气质态度等情绪因素上。高校图书馆人本化管理不能采用千篇一律的管理模式,应因人而异,对不同的人使用不同的激励方法。
员工一般都有一个基本的积极向上的态度。自我实现是员工的最高动机,它的表现是对事业发展的忘我献身。人本主义就是要促使员工自我实现目标的达成。因此,高校图书馆在以人为本的管理上要极大地发挥员工的才智,要为员工创造各种有形和无形的条件和环境,为他们的自我实现和自我超越创造空间。
高校图书馆和其他图书馆工作性质一样,人员工作环境和场所往往独立。也就是说,图书馆的科室或部门常常由一个或少数员工负责。图书馆学习环境有其特殊性,大多数科室或部门要求有一个极其安静的环境。因此,高校图书馆人本化管理上,对员工的心理调节和矫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高校图书馆除了文本以外,还具备了以信息技术为重要载体的图书和信息资源。由于学校的学科或专业具有多样性、独特性和地方性等特点,高校图书馆人本化管理要求不断加强对员工的培训、进修、交流和实践以及科学研究工作的开展。
高校图书馆除了满足以本校高等院校教师和大学生为读者的服务对象以外,还担当起当地图书情报和图书资源的查询、咨询服务功能。因此,图书馆人本化管理还要加强员工的多方位、多门类服务意识,树立良好的对外窗口形象。
二、高校图书馆人本化管理的原则和机制构建
高校图书馆人本化管理就是要尊重人的发展需求规律,通过尊重人、关心人、激励人、改善人际关系等方法,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劳动效率和管理效率。[2]因此,要使员工在最佳的状态下工作以实现其组织目标,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一)尊重个性化发展。以员工的全面、自身的发展为出发点,在员工的岗位安排、教育培训等方面都以有利于他们的特性潜质发挥和根据个性特点、特长进行人力资源的最佳配置。
(二)引导协调性管理。在运作中要求组织中的员工平等友好地相互协调,使员工形成合力,共同完成组织目标。
(三)创设和谐环境。创设一个能让员工全面发展的环境,引导他们发挥潜能。这样的环境对组织内部而言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物质环境,包括工作条件、设施、设备、文化娱乐条件、生活空间安排等;二是文化环境,即图书馆拥有的独特的文化氛围。三是研究环境,即定期和不定期召开研讨会、聘请专家学者讲学、学历和非学历进修、校际交流、制订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方案和科研工作制度等。
有效地进行人本化管理,还要建立一整套完善的管理机制,使每一个员工都能处于积极、主动状态,激励员工奋发向上、争创一流的工作业绩。高校图书馆人本化管理要进一步完善以下相互联系的机制:
(一)激励动力机制。动力机制旨在形成员工内在追求的强大动力,主要包括物质动力和精神动力,即利益激励机制和精神激励机制,二者相辅相成,不可过分强调一方而忽视另一方。
(二)竞争压力机制。主要是竞争压力和目标责任压力。图书馆要鼓励平等竞争,在用人、选人、工资、奖励等管理工作中优先考虑那些有才干、有强烈事业心的员工,激励他们脱颖而出。同时各部门要有确立目标责任制,让员工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和职责。
(三)制度约束机制。建立健全制度规范和伦理道德规范。制度是有形的约束,伦理道德是无形的约束。要强化和内化制度约束,倡导和注重社会舆论约束,将规章制度转化为员工自觉的行为。
三、高校图书馆人本化管理措施与要求
(一)制定个性化的岗位职责
岗位职责的内容既有日常工作的一般性,又有未来目标的挑战性,每一个岗位职责,是一个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
(二)制定馆务、财务公开制度
制定《党政联席会议议事规则》、《馆务会议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等。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职工代表会、工会工作会等。
(三)制定读者服务制度
全方位的开架借阅方式提升了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层次,相应的服务措施更是方便了读者,如书库设立“新书架”和“周转书架”、采编组承担义务赔书代购业务等,多渠道、多部门加强与读者的理解和沟通。
(四)制定内部考勤办法和岗位津贴发放办法
采取对工作质量严格要求的前提下有一定的弹性管理,奖励忠于职守和贡献卓越的员工。
(五)建立合理的奖惩和考核制度
制定先进评选标准和高校图书馆内部奖金发放办法,对劳动强度大的岗位给予倾斜。制定年终考核细则,把人为的因素最小化,追求公正、公平,为个人未来发展建立档案。
(六)引入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主要包括:目标激励法、领导行为激励法、岗位激励法、奖惩激励法、情感激励法和环境激励法。
高校图书馆人本化管理要求重视两大主体和服务化理念。
(一)关注员工和读者两大主体
人本化管理意味着高校图书馆整个业务运作过程始终围绕着现代高校图书馆事业的两大活动主体,高校图书馆员工和读者。高校图书馆员工是现代高校图书馆建设的中坚核心力量,读者则是现代高校图书馆建设的强大推动力。[3]因而,高校图书馆在管理实践中既要调动高校图书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发挥他们的创造潜能,同时更要贴近读者、满足读者的需求,重视读者的反馈和能动作用。
(二)理解和践行人本化服务理念
高校图书馆要采取以人为本的具体有效管理举措。在图书采编管理上应以读者需求为导向,进行选书、购书。采编人员可直接采访读者和有关专家,采取问卷调查、网上调查等方法,直接获得用户信息需求。强化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主动、热情、周到地为读者服务。
管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高校图书馆管理又有其特殊性,因而在管理的整个过程中应始终重视管理的人本化。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读者提供更加优质的信息服务,为实现高校图书馆总体管理目标,为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功能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美]马斯洛.马斯洛人本化哲学[M].成明,译.北京:九洲出版社,2003.
[2]蒋永福,陈丽君.图书馆人本化管理:含义与原则[J].北京:图书馆建设2003(4).
[3]潘寅生.图书馆管理工作[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