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高校图书馆管理思路(5篇)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本文介绍了RFID技术的概念、发展及在图书馆领域的应用,对自助借还系统、定位排架、安全门等应用中的相关问题作了探讨,并对RFID技术应用于高校图书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加以探讨。
【关键词】RFID;高校图书馆;应用
高校图书馆是高校师生查阅各类知识的资源中心,对教师、学生加深知识的深度,拓宽知识的广度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科技的日益发达,特别是无线射频(RFID)技术的出现并且已经融入了人们的生活、工作之中,RFID技术在图书馆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RFID技术把图书馆从“柜台”式服务转变为“超市”化服务,实现了一站式服务。
1.RFID技术概述
RFID是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的缩写,即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又被称作电子标签,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可快速地进行物品追踪和数据交换。基本的RFID系统由三部分组成:标签、阅读器和天线。将RFID技术应用到图书馆管理中,将对目前的图书馆管理模式和服务方式产生全方位的变革,可以实现对图书更有效、更及时的管理和控制,大大提高了图书馆的管理效率。在图书馆管理中,RFID技术具有简单实用、准确率高、识别速度快、受信号传输媒体限制小、简化借还图书操作流程、清点馆藏速度快、书刊整架归位效率高、方便提供自助式服务、可重复利用、具有穿透性及防盗系统可靠等优势。
2.RFID技术在图书馆领域的应用
RFID技术可以让图书馆实现真正的智能化管理,可以实现书刊的自助借还、图书自动整架清点以及图书馆自动编目等功能,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为读者提供方便安全的借阅环境,打破了传统图书馆的运行模式,拓展了图书馆的功能。将RFID图书馆的业务模块可分为图书盘点、寻找顺架模块;RFID自助借还模块;RFID检索模块;无线射频侦测模块及RFID芯片管理模块。
2.1操作简便的自助借还系统
自助借还模块是一种可对粘贴有RFID标签的图书进行扫描、识别和归还处理的设备系统。它的功能有:读者自助借书、还书、续借、图书消磁等。使用RFID系统后,借还实现无人化管理,实现了读者对图书的自助借还,并可同时对多本图书进行处理,极大地提高了借还工作效率。通过配备RFID自动借还书的外围设备,读者不再受图书馆开放时间的制约,可以24小时实现自助办理还书手续,给读者带来了极大便利。
2.2定位迅速的盘点整架系统
应用RFID技术,盘点实现智能化管理,每本书上的RFID条码在阅读器的扫描下会显示该书的信息和位置。移动式盘点书车可以帮助馆员完成顺架、查找和盘点等工作。运用RFID技术,可批量读取多个标签,对馆藏图书进行快速盘点,馆员手持阅读器,逐架逐层扫描一遍,就可以轻松完成图书的盘点。相对于传统方法而言,节省了大量的“下架——翻书——扫描——上架”的工作,让馆员从繁重的手工清点工作中解放出来,提高了盘点效率,缩短了盘点时间,不必为开展盘点工作而长时间闭馆,也方便了读者及时借阅。利用层标自动在书架或书库中进行图书盘点、顺架、上架、倒架等日常工作,可以远距离同时读取多个RFID标签,以防止错架、乱架和丢失图书等现象的发生,从而提高了盘点的速度和准确度,很好地解决了传统图书管理工作中的难题,加快了藏书的流通速度。由于该项应用的基础,立足于图书的正确定位和乱架或归还图书的及时上架,因层标定位的使用和还书量的增大,使得顺架、上架的工作量和时间要求也随之提高,实际对该岗位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3RFID无线射频侦测装置(智能安全门)
安全门是对粘贴有RFID标签的馆藏图书进行扫描、安全识别的系统设备。用于对馆藏图书进行安全控制以达到防盗和监控的目的。读者把没有借出的书带出安全门,安全门就会自动报警,还能显示出该书的相关信息,这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约束那些想要盗书的人,减少了图书馆的损失。安全门除了具有验证读者的身份功能外,还可以依据设定的条件对图书馆读者流量进行统计和分析,方便馆员进行及时、准确、详细地了解和掌握图书馆的流量情况。
2.4图书标签与层架关联定位
定位是将图书馆与书架的层架标进行数据关联,从而给每本书确定一个位置,以便日后对图书的管理和使用。图书所在面、层的定位信息也应该准确,书架的每层可分为左、中、右三个区,图书所在区的定位信息也应该准确。图书所在区的信息,是靠阅读器提供的标签后向散射信号强度RSSI确定的。RFID阅读时,控制多路开关连接到书架的特定面的特定层,以便读取该处的图书标签信息,这样就能够确定架上图书的所在面以及层的信息。在现有的RFID系统中,新书加工完成后,需要馆员首先进行常规上架工作,然后再对上架新书用RFID扫描设备定位,确定图书位置。
2.5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利用
RFID技术可以实现对馆藏图书利用率情况的统计、个性化需求服务、个性化学科等服务。RFID技术给图书馆的盘点、统计等工作带来很大的方便,馆员根据统计出来的图书利用率情况,分成最受欢迎的图书和最不受欢迎的图书进行展示,还可以根据读者借阅的取向,将喜爱的学科领域的新书推荐给读者,既体现了图书馆的人文关怀,又节省了读者的查找时间。在RFID技术的应用中需要以个性化的服务提供为核心,将读者卡的感应以及各种服务的相关方式结合起来,对读者的活动发生信息进行完整的记录,进而在读者下次进入图书馆的时候,对读者的RFID标签内容快速地识别,从而对读者的需求定制出人性化的服务。
3.RFID技术存在的问题
3.1RFID技术方案的选择
RFID的主要应用频段可分为低频(LF)、高频(HF)、极高频(UHF)、微波。在实际应用中,几乎所有实施RFID技术的图书馆都是使用高频技术的。RFID技术方案分为电感耦合方式和电磁波后向散射方式两类,前者阅读器作用距离很近,而后者阅读器作用距离较远。向散射方式RFID,电磁波频段有UHF860-960MHz以及微波2.45GHz可供选择。超高频RFID的突出特点有:RFID阅读器作用距离较远;采用适当的标签阅读防碰撞算法,可支持阅读器作用范围内多标签。所以超高频RFID技术方案是图书馆智能书架应用的最合理选择,RFID技术方案应选择超高频860-960MHz无源标签RFID系统。
3.2预约图书问题
RFID自助借还机上进行续借、预约、到期提醒和超期罚款等处理需要RFID系统和图书管理系统的协调配合才能完成。为做好预约服务,在自动借还操作中增加了一些设置。例如在自助还书的时候,RFID系统在读者已经预约的图书归还到馆时会发出提示信息,显示该书还书没有成功,需要到服务台进行人工操作,但是有的读者忽略了这些提示信息,加上整个过程都是由系统自动完成,馆员也不知道。这样,就会导致读者还书没有成功,使已经归还的图书还在读者的借书记录里,需要重新找出进行人工操作;也会导致此书在上架并被其他读者借阅时,馆员才能发现已经被预约,而且读者拿到了书但是又不能够借时会感到遗憾。要改变这种现状,就需要在自助还书系统后增加自动分检功能,将归还图书进行分检,其中一项为预约待分配图书。
3.3整架盘点误读、漏读
RFID技术无法穿透金属障碍,这样做馆藏图书盘点的时候和与金属相接时就会出现错误和偏差。RFID系统偶尔还会发生误读的可能性。由于书架金属隔板高度不够,部分图书封面含有金属成分以及过薄而小的图书都易引起读写器的漏读和误读,需要不断更改确认,导致操作时间过长,不能达到预想的理想效果。
3.4借还存在隐患
在自助借还方面,超大、超厚等非常规图书无法在24h自助还书机中归还,在自助借还过程中偶尔会出现不能及时借还的问题,虽然RFID在自助借还方面能够做到代替人工操作,但出现违规、罚金等问题时,还需要人工处理。标签一旦发生损坏,RFID系统将无法对其进行自动识别,也就无法进行自助借还系统。
3.5防盗能力和安全问题
RFID标签与磁条相比隐蔽性较差,很容易被发现并撕毁。电子标签一旦被损坏,其防盗功能就无从谈起,那图书丢失的隐患就不可避免,势必给馆藏资源带来极大的危害。RFID的门禁也存在隐患,如果拿超过四本以上的图书,则其中的书即使没有借出记录报警系统也不会提示。信号屏障也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如果把装有电子标签的书用锡纸包裹起来,阅读器就无法读到信号。RFID技术是通过无线传播,如果有人携带屏蔽仪器,或考试屏蔽的话该技术将无法运行。
参考文献
[1]杨国栋.馆藏调度:RFID环境下图书馆纸质文献管理的升华[J].图书馆论坛,2014(10):41-46.
[2]胡荣.RFID技术在图书馆在图书馆的应用[J].企业导报,2011(4):280-281.
[3]刘慧玲.需求视角下公共图书馆RFID技术应用探究[J].黑河学刊,2016(4):148-149,152.
作者:李春兰 单位:西华师范大学图书馆
第二篇:产教融合下高职院校图书馆管理与发展途径
【内容摘要】本文在广泛的文献调研和实地调研基础上深入剖析了当前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而基于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特点,对高职院校图书馆在履行教育职能和信息服务职能等管理问题进行思考。最后,在分析现状和理性思考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高职院校图书馆建设与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职业教育;图书馆
高职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职业教育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为出发点,为社会各行各业的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在职业教育蓬勃发展的今天,高职院校图书馆(以下简称“高职图书馆”)作为高职教育教学的重要辅助部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在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的职业教育大背景下,高职图书馆更应该顺应改革潮流,不断更新管理和发展理念。目前,在“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评建结合、重在建设”指导思想的大力敦促下,高职图书馆在文献资源建设、信息化建设、馆舍改建、读者服务等方面有新的动态和进展,无论是办馆的硬件条件还是管理的软件水平都得到了显著提升。但高职图书馆的发展还是存在一些问题,还不能满足高职教育快速发展的要求。高职图书馆如何适应形势,与时俱进,基于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充分发挥自己的特色和功能,更好地为学校教学科研工作提供服务,是当前高职图书馆界需要共同关注、共同思考的问题。
一、高职图书馆发展现状分析
(一)馆藏数量少、质量低,缺少特色藏书
馆藏数量是衡量高职图书馆办馆条件、办馆水平的重要指标,是衡量图书馆能否在教学、科研活动中发挥应有作用的硬指标之一。据调查,高职图书馆的藏书量情况并不乐观,大多都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由于高职院校一般是从中等专业学校升格或几所中专学校合并而成,图书大多以中专内容为主,且学科范围杂,高层次文献不多,有些内容已经失效,图书重复现象比较严重。同时,图书剔旧周期过短,导致大批量内容陈旧、质量低劣的充数图书影响了馆藏的整体质量。馆藏结构包括藏书的学科结构、时间结构、类型结构等,是考量图书馆馆藏质量的又一指标。高校图书馆馆藏结构在多大程度上服务于所在院校的相关专业格外重要。当前环境下,大多数高职院校无暇顾及馆藏结构的特色化建设,所藏书籍结构与学校专业不能契合,工程类院校图书馆的工程专业技术文献只占馆藏数量的一小部分,这是不合理的。缺少与专业相关的特色馆藏,直接导致图书馆文献使用率低下,读者满意度降低。
(二)图书馆经费投入不足
当前,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正处在发展阶段,往往将大部分资金投入到教学、科研和其他基础建设上。未对图书馆进行正常的年度经费投入,有的馆年度经费投入甚至仅数万元。尤其是这几年高职院校逐年扩招,图书馆的资金投入与迅速增长的学生人数不成正比,资金投入的缺乏导致一系列问题和不足。购书经费不足导致每年没有适量的新书入库,文献的更新远远不能满足图书馆发展及读者阅读需求,图书馆作为教师科研和学生学习助手的职能被大大削弱;经费投入不足导致图书馆的现在化、数字化建设脚步过慢。当前环境下,新兴科学技术应用到图书馆的各个环节,本科院校图书馆对电子设备的应用率较高,而高职图书馆对新技术的敏感度和使用率令人堪忧。另外,经费投入不足直接制约了部分读者服务活动,如定期讲座、图书馆宣传活动等,这些文献借阅以外的图书馆活动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三)读者服务模式单一
高职图书馆所开展的读者服务大多只停留在被动的、浅层次的文献服务,即重视以“藏”为主的文献资源建设,而更加主动、高层次的读者服务类型较少。如有针对性的、定期的讲座很少甚至空白;催还书系统使用率极低;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服务欠缺;参考咨询服务形式单一等。学科馆员是图书馆服务于教学科研的重要服务项目,然而高职图书馆由于工作人员专业素养低、上级支持力度小等原因无法像同期本科院校一样顺利开展学科馆员服务制度,成为图书馆服务教学科研的一大缺陷。总体来说,高职图书馆的服务模式单一,处在基本的、常规的、低层次的服务阶段。
(四)工作人员专业素养偏低,数量不足。虽然近年来高职院校迅速发展,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数量却很少,图书馆任务重,人手少,要全方位多功能地开展服务,显得力不从心。大量的读者需求和业务工作跟专业馆员数量不成正比,使得图书馆只能维持着正常的开放和简单的文献服务。此外,高职图书馆馆员学历普遍偏低,本科以上学历馆员较少,大多数馆员都没有受过相关专业系统培训,而且馆员工作量大,抽不出时间进行继续教育培训、在职培训和知识更新。整体而言,高职图书馆馆员素质良莠不齐,与《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的标准相差甚远,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图书馆的长远发展和各项服务的开展。
(五)现代化建设与管理水平低
图书馆要开展现代化的信息服务,就要进行现代化的图书馆建设。然而,据调查,高职图书馆的现代化建设情况与本科院校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一是现代化建设起步晚,硬件设施不完备,软件系统不统一,数据库不兼容,电子资源种类少,网站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等;二是缺乏现代化专业技术人才,馆员大多只能应付图书流通、编目、网站更新等日常工作,而不能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开展深层次专业技术服务,如参考咨询、课题跟踪、定题服务、课题查新、网络资源开发等业务;三是读者的信息素养教育没跟上,很多高职院校没有设立《信息检索》课程,入馆教育也流于形式,不够系统、全面,导致读者不会主动利用计算机进行检索、预约、续借图书等。
二、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图书馆的发展建议
(一)构建具有高职图书馆特色的馆藏体系
高职院校多为专业特色鲜明的技能培养型院校,如商贸、机械、机电、烹饪等类型院校,其中重点专业重点课程往往是该校的核心竞争力所在,是招生、就业过程中的招牌。因此,高职图书馆要结合本校的专业,加强特色专业文献以及重点专业文献的收藏,在职业教育特点鲜明的部分专业方面,尽可能全面地收藏该领域文献。另外,实训类馆藏是高职图书馆区别于本科院校及地方院校的重要指标,也是高职图书馆优势所在,尤其是在当今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环境下,做好实训类馆藏建设,收藏与合作企业相关的文化特色藏书,逐步建立起具有专业特色、实训特色与企业文化特色的藏书结构和体系,有助于高职图书馆服务社会的功能实现。
(二)积极合作,馆际互借,实现资源互补
与兄弟院校图书馆、本科院校图书馆、地方图书馆进行馆际互借,实现资源共享是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当今社会信息海量增长,各类图书文献高速出版,使得任何一个图书馆都不可能将所有的图书文献资料收集齐全,也没有必要全部收集。高职图书馆应把握这一时代特点,认清自身资源和服务的有限性,立足本校特色馆藏建设,积极参与各系统各图书馆之间的馆际协调、馆际互借,加强互相交流,以达到资源共享,最大限度为学校和企业提供文献保障。地区内馆际互借是互赢互惠的举措,高职院校在职业教育、实训操作等方面馆藏丰富,本科院校图书馆馆藏数量和质量具有优势,地方图书馆藏书和服务相对全面,如果各方积极交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馆际互借,对于高职图书馆而言,将是促进其进步的一大契机。
(三)积极创造适合于高职图书馆的读者服务新态势
随着当前教育环境、知识环境、信息技术环境的不断更替与发展,高职图书馆的读者服务也应该与时俱进,多开展高层次的信息服务,如针对师生的定题服务、课题查新、参考咨询、学科导航等;针对企业的专业咨询、竞争情报服务等专业性较强的服务,逐步缩小与本科院校图书馆之间的差距。高职图书馆读者群体主要是接受课堂内容,熟练掌握技能为主,学生科研能力要求较低。因此,高职图书馆的读者服务也因顺势而为,从学生自身利益出发,脚踏实地做真正有益于高职院校科研教学的服务。如定期举办基本的信息素养教育活动、用多样的形式引导读者在文献借阅、数字资源利用技能等方面有所进展;设立专门的技术指导岗位,指导在实训操作方面有困难的师生进行文献资源查找和利用等等。通过长期的坚持和创新,最终形成区别于本科院校读者服务的,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高职图书馆读者服务模式。
(四)馆员培训和读者培训缺一不可
高职图书馆应加强对现有人员的继续教育,有计划地对在职人员进行专业技术培训,逐步提高工作人员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培养一批业务能力强、工作经验丰富的业务骨干。2016年5月20日,中国图书馆学会高职院校图书馆分会成立,这对于高职图书馆馆员的专业素养和科研能力提升有着非凡的意义,高职图书馆应该紧抓这一契机,在馆员培训方面紧抓不舍。读者培训对于高职图书馆而言更是重中之重。高职院校受其办学基础和生源质量的制约,大部分学生读者学习意志薄弱,学习能力欠缺,这就需要高职图书馆努力开展各式各样的读者培训活动,从纸质资源到电子资源,再到其他服务,系统,定时对读者进行培训,真正达到使现有资源最大限度地服务于读者。
(五)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更新传统工作手段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图书馆工作流程及服务方式已发生重大变化。图书馆必须与时俱进,搞好图书馆的自动化、网络化和数字化,实现图书馆的计算机自动化管理。要购置一些先进的计算机硬件、软件,采购一些利用率高、专业性强的中外文数据库,加强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同时要充分利用网络上的免费资源,构建网络资源仓储平台,增强信息资源供给能力。此外,还可利用手机图书馆、微信公众号、电子邮件、网络聊天室等开展读者服务。利用手机图书馆方便读者随时查询馆藏、查看图书借阅信息;利用微信公众号向读者宣传图书馆新到的图书、新采购或开通试用的数据库、近期开展的活动等;利用电子邮件等回答读者咨询的各种问题;利用网络聊天室等组织读者,就当前某热点问题、焦点问题展开讨论等。
【参考文献】
[1]王晓麟.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转型[J].图书情报工作,2014,5:128~133
[2]毛维.现代信息化环境下高职院校图书馆管理与服务模式改革探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6,4:71~95
[3]黄巧娇.高职院校图书馆微信服务的现状和运营策略[J].科教导刊,2016,3:183~184
[4]卢丽丽.浅议合并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的发展[J].图书馆,2002,3:56~58
[5]王启.试论高职院校图书馆如何适应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J].图书馆论坛,2000,5:90~94
[6]何秀文.高职院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探讨[J].图书馆论坛,2007,5:87~92
作者:强学民
第三篇:高校图书馆管理体制改革思路
摘要:高校图书馆在高校精神文明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对高校图书馆管理体制进行改革,解决高校图书馆管理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对提升高校的口碑,加强高校的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管理体制改革;思考
本文分析了高校图书馆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性与高校图书馆管理现状,并研究了高校图书馆管理体制改革策略,为加强高校对图书馆管理体制的重视,提高高校图书馆管理效率与管理质量提供了科学借鉴.
1高校图书馆管理体制改革之必要性
1.1通过管理体制改革更新管理观念
在传统高校图书馆管理理念中平稳是图书馆管理的重要优势,传统高校图书馆管理体制缺少科学的激励制度,导致人员管理松散导致工作人员散漫、工作缺少积极性效率低下,人员专业素质提升缓慢,整体专业管理水平不高,使得整个图书馆的知识更新与读者服务水平落后于高校的发展[1].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图书馆的管理体制变革带来了契机,当前高校图书馆管理体制正处于快速发展、创新、变革的历史时期,传统的图书馆管理体积观念已经不能适应当前高校图书馆管理体制发展的需要,落后的高校图书馆管理理念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高校图书馆的发展,因此通过管理体制改革更新管理观念势在必行.
1.2通过管理体制改革顺应高校管理体制
目前高等教育改革已经进入到新的阶段,通过高校整合调整,高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高等教育教学水平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高效管理体制改革也取得了初步的成效,这一背景下高校的图书馆管理也已经从高校体制改革转变期进入到图书馆管理体制成熟与创新发展的新阶段,高校图书馆管理体制的改革已经成为顺应高校管理体制发展有机组成部分.由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进步对传统高校的管理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当前高校的体制改革充分借鉴了计算机信息技术发展的成果,因此在进行高校图书馆管理体制改革时更要注重顺应高校管理体制发展变革,使得高校图书馆鼓励体制的改革与创新发展能都与高效的管理体制充分匹配、对接.
1.3通过管理体制改革缩小与先进高校间的差距
由于我国高校改革起步较晚,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管理体制改革程度远远落后于国际先进高校的图书馆管理发展水平,主要还处于模仿与借鉴国外先进管理经验阶段,这制约着我国高校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也是我国高校整体教育水平低于国际先进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要解决这一现状迫切需要通过管理体制的改革缩小我国高校图书馆管理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之间的差距,继而提升我国高校的整体教学水平.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应当依据高校图书馆的藏书门类与数量设置相匹配的系统化的服务部门规模,为高校图书馆藏书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与服务,其次应当通过体制改革帮助图书馆管理人员树立对工作的正确认识,切实的以服务为第一,为读者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
2高校图书馆管理现状分析
高校图书馆是管理高校教师与学生所需文献的关键场所,因此高校图书馆管理对服务教师与学生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在目前高校图书馆管理现状中存在一些问题严重影响到图书馆管理效率与管理质量,不利于图书馆发挥其最大的功用,为满足高校师生的文献资料需求做出贡献.首先,高校图书馆管理中缺乏健全的人员管理体制,在高校图书馆中常出现一些素质较低的图书馆管理人员,不仅没有对图书馆中的读者进行有效的服务,还阻碍了图书馆的正常使用,其中图书馆管理人员素质较低主要表现在职业道德素质较低和专业服务技能较低两方面.职业道德素质较低是指有些图书馆管理人员在图书馆上班时间,没有严格按照图书馆服务管理要求,对图书馆的教师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服务,当一些学生到图书馆借阅资料和文献时,一些管理人员正在闲聊或者利用上班时间做其他的事情,而对学生的需求不够重视,或者为了省事提供虚假信息使学生误认为所查阅的文献根本没有或已被借走,还有一些图书馆服务人员服务态度较差,这样不仅影响了学生对图书文献的使用,还使图书馆人员在工作期间形成懒散、玩忽职守的现象,不利于图书馆的管理.服务专业技能较差表现在一些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不具备专业的图书管理技能,并且缺乏专业的技能培训,他们主要来自学校领导或教师的亲属,其不仅不具备相关的图书馆管理专业技能水平,对图书馆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也不足,将图书管理与服务工作看做简单的登记、查找、借阅、催还等工作,同时也没有意识到图书的收藏与管理、对教师与学生的服务直接影响到图书馆的发展,影响到高校师生的文化素养与学校的校风与校貌.
其次,图书馆管理现状中的关键问题还表现在图书馆服务管理在体制相对落后,目前信息技术的发展使许多发达城市的公共图书馆已经实现了数字化图书馆服务体系,但是大多数高校图书馆还采用传统的人员服务管理体制,由于高校图书馆是为高校教师与学子提供学习与汲取知识的场所,图书馆的服务功能直接影响到图书馆的使用与图书馆的发展和高校师生的文化丰富程度.传统的人员管理在高校图书馆中的应用,使图书借阅流程较为繁琐,浪费教师与学生的时间,师生到图书馆内借阅或者学习都要办理相关的图书借阅证件,在借阅过程中需要向图书管理人员出示借阅证件,之后图书管理人员再根据学生的要求搜索其需要的图书,由其他的管理人员去翻找图书再借阅给教师和学生,同时还要对借阅图书与借阅者的证件进一步的记录,这一系列繁琐的程序,使高校图书馆的管理体制受到严重的制约,不仅不利于高校图书馆服务管理工作效率的提升,还阻碍了图书馆管理的发展,鉴于此目前高校图书馆服务管理中传统服务体制严重缺乏便利性,影响到图书馆管理质量的上升.第三,由于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图书馆中还采用传统的管理方式,无论是对人员的管理还是对图书的管理都采用人进行管理,如今信息量的不断加大,人们对各种知识的需求越来越多,高校中的教师与学生也不例外,因此在高校图书馆中需要收藏大量丰富的图书文献才能满足教师和学生的不同需求,而单纯用人员来进行图书馆管理是远远达不到有效管理目的的,图书的收藏与保管以及图书的借阅,还有图书馆人员的管理都为高校图书馆带来越来越大的压力,使高校图书馆管理体制中逐渐走入困境,不仅无法使图书馆的管理为学校图书馆的发展提供有利的前提,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高校图书馆的成长与发展.
3高校图书馆管理体制改革策略
3.1建立完善的人员管理体制
建立完善的图书馆人员管理体制,首先需要高校的人力资源部门重视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的聘用,在招聘制度中严格规定图书管理人员所具备的道德素质与专业技能素质,同时要建立相关的人员培训体制,定期对图书馆管理人员进行培训管理,将培训效果作为绩效考核的一部分.只有不断加强图书馆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与专业技能素质,才能使其严格按照图书馆管理制度进行有效的图书馆服务与管理.此外完善图书馆人员管理体制还需要建立严格的图书管理人员绩效考核与工资制度,利用一些物质激励措施来提高图书馆管理人员的责任感,将物质激励与工资扣罚作为完善人员管理体制的一种有效手段,同时还应对管理人员实施精神激励机制,使其在图书馆管理与服务工作中实现自身的价值,在精神方面得到满足,能够有效的激励其不断的加强自身素质,提高图书馆管理工作效率.
3.2加强图书馆服务管理体制
加强图书馆服务管理体制需要跟随信息技术的发展,在图书馆服务管理体制中建立信息技术服务体制,高校应对图书馆加大投资力度,实现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的图书馆服务管理体制,在图书馆内设置相应的自助服务系统,使高校读者能够通过系统进行自助服务,利用信息化服务管理系统将传统的图书馆馆证借阅流程逐渐简化,摆脱以往在高校图书借阅中的一系列繁杂程序,节省广大高校师生的宝贵时间,同时在自助服务系统的帮助下学生和教师能够随自己的心意随意搜索需要的资料和文献,并通过系统方便的查出还有哪些与自己所需文献相似的其他资料,因此在高校实施信息自助服务系统有效的加强了高校图书馆的服务管理体制,为提高高校图书馆的服务管理质量做出了重要贡献.
3.3利用信息技术实现数字化管理
如今信息技术的发展,在大多数的行业中都实现了大数据控制与操作的管理方式,因此高校图书馆也应与时俱进实现数字化的管理,利用信息技术在图书馆管理中引进相关的图书馆管理软件,建立相应的人员管理数据库和图书管理数据库,将图书馆人员资料与信息、图书储藏信息与资料等录入数据库.数字化的管理不仅节约了大量的人力还能够有效的提高图书馆的管理效率,图书馆实现数字化管理体制,完善了人员管理中的人情化管理,完全摒弃传统管理中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管理方式,图书馆服务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数字化信息数据很直观的就能体现出来,因此数字化的管理对图书馆中的服务与管理起到了一定的监督与约束作用,为提高高校图书馆管理质量提供了重要依据.
4结论
综上所述高校图书馆管理体制改革,使高校图书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得以解决与改善,对提高图书馆的功用,发挥图书馆在高校中的知识职能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图书馆管理体制的改革不仅使高校图书馆实现与时俱进的信息化管理,还加强了图书馆管理人员的素质,为高校的发展提供了重要依据.
参考文献:
[1]王方.众创空间与高校图书馆服务的融合创新发展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6(04).
[2]薛孟晓.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参考咨询服务探析———以河南工程学院图书馆为例[J].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2).
[3]田静,李轩.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服务模式优化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6(05).
[4]王晓毅.移动互联时代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服务角色定位探析[J].科技展望,2016(14).
[5]高凡,何雪梅,胡秀梅,李睦,熊霞.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发展状况(2010-2014)[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6(02).
作者:王向军 单位:赤峰学院
第四篇:信息时代下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创新思考
[摘要]高校图书馆受历史、环境等诸多条件的影响,管理工作一直以传统方式低效运行。信息时代的到来,给传统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契机及全方位、多层次的影响。本文结合高校图书馆管理现状,指出高校图书馆必须根据信息时代的特点,创新管理模式,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以适应时展。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创新管理;重要性
面对信息如潮的网络高速发展时代,高校图书馆的硬件设施、资源配置、馆藏数量已不能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而目前,大部分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较少、很多工作由手工操作统计,且在管理工作上只限于购买藏书、编写目录、分类汇总及上架摆置,并没有形成完善的管理制度,没有对管理人员提出相应的要求,属于制约型管理。在新兴的互联网环境下,电脑、网络、通信等技术在高校图书馆的管理运用,对传统的图书馆管理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及挑战。高校图书馆若要在市场中取得一席之地,要适应时代的需要,就必须创新管理模式。
一、高校图书馆管理的重要性
作为文化知识传播的载体,图书馆是信息与技术广泛分享应用的平台,是引领文化前进的重要角色。尤其是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专业技术和信息资源的集中场所,其社会职能已经进化为一种文化精神的象征,它不仅是高校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高校教学教研质量、完善高校管理工作也具有重要作用。
高校图书馆与普通图书馆管理的区别在于,它是通过对人力、物力、财力、文献资源有效的组织调控来达到预期目标,根据学校教学科研的需要,收集整理社会最前沿的相关资料,提供给在校师生。其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图书馆是高等院校的三大支柱之一,高校院系林立,科目繁多,必然造就了高校图书馆馆藏的跨度大、综合性强,高校图书馆是教师从事教研活动的基地,更是师生查阅各类知识的圣地,是学生的第二课堂。另一方面,高校图书馆管理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活动及交流的载体,它承载着教学实践与教学交流的重任。高校图书馆对扩大师生知识面、增强对知识的理解,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高校图书馆作为高等学院的重要标志,其管理的水平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对外宣传、扩员招生及社会形象。由此可见,高校管理工作中不能忽视图书馆管理,不断完善与发展高校图书馆有着深远的意义。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与现代高校发展水平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
二、高校图书馆管理现状
1.高校图书馆中硬件设施不够完善,自动化建设水平有待提高。面对信息如潮的网络高速发展时代,各高校图书馆无论大小,都热衷于追求“大而全”或“小而全”,造成大量的重复建设及资源浪费,同时,高校图书馆还面临大量电子图书的冲击。这就要求当代高校图书馆要具备便捷的信息化服务能力,具备计算机软硬件设备和快速查阅的网络环境。然而由于地区差异,许多地方高校图书馆计算机硬件不够先进,网络化、自动化程度不高,对图书的查询及检索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2.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一方面,图书馆行业没有出台准入制,大部分高校图书馆管理员文化水平较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图书馆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图书馆管理人员在工作上缺乏创新意识,不能满足读者个性化的需求,学校对图书馆工作不够重视,图书管理人员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受限,薪酬待遇较低,降低了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导致整体工作效率低下。
3.高校图书馆资源配置不合理,服务针对性不强。许多高校图书馆图书种类单一,新书数量较少,提供的信息不够全面准确。由于学校对新书信息掌握不全面、采购不及时等原因,使得广大师生不能及时接触到最新的科研信息及成果。
4.高校图书馆的馆藏数量不足。由于国内图书价格的不断上涨,外文图书受人民币汇率变化影响,价格也不断飙升,使得图书馆经济压力较大,再加上学校对新书信息掌握不及时,导致图书馆新书数量增长较慢,而学校每年扩招,学生数量不断增加,学生人均图书量不能达到国家评估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师生使用图书馆的积极性。
5.大部分高校图书馆的社会服务意识有待提高。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从建设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看,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趋势更加凸显。但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图书馆由学校集中管理,缺乏独立性,没有一套完整规范的社会化服务规章制度,加之不少高校使用的是1950年苏联图书馆分类方法,大部分学校对图书馆工作不重视,使得高校图书馆止步于服务学校内部教学科研,缺乏服务社会的动力,丧失了社会服务功能。
三、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目前,一些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较少、大部分工作由手工操作,且在管理工作只限于藏书购买、编写目录、分类汇总及上架摆置,并没有形成完善的管理制度,没有对管理人员提出相应的要求,属于制约型管理。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电子图书信息资源更加广泛,高校图书馆除了要有一定规模的藏书量,还要能共享全球信息资源,这就要求高校图书馆必须由封闭式管理转变为开放式的管理,以满足不同读者群体的需求,积极分担公共图书馆的压力,实现资源共享,将高校图书馆打造成国内一流的信息资源库。
1.社会的发展要求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网络时代信息资源的开放在促进社会经济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高校图书馆是知识与信息的聚集地,文献资源的拥有量及图书质量在国内图书馆中都堪称一流,但目前的管理模式使得高校图书馆只属于某一所学校,甚至某一个部门。如何让高校图书馆的馆藏转化为促进社会发展的生产力,成为社会资源的一部分,是摆在高校图书馆面前的重要课题。高校图书馆必须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才能跟上信息时展的步伐。
2.高等学校的发展需要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近年来,随着高校不断扩招,部分高校的办学条件面临饱和,而由于经费、管理、场地等诸多问题,使得图书馆的馆舍面积和馆藏资源不能更好地满足师生的需求,图书馆的作用不能得到充分发挥。作为重要办学条件之一的高校图书馆,只有不断创新发展,才能适应社会及学校的发展需求。
3.高校图书馆自身发展要求管理创新。信息时代下网络技术突飞猛进,传统的封闭式的高校图书馆面临“转型创新”的课题。高校图书馆要不断创新,顺应时代潮流,积极采用电子现代化技术进行科学管理,摒弃传统的“重藏轻用”的思想,提高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在保证必要的教学条件、完成必须的教学任务之外,向社会开放,承担社会职能,体现其存在的重要价值,获得更好的发展。
四、信息时代下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创新
创新发展是时代的要求、社会的要求、国家的要求,对于高校图书馆来说,不论是管理者还是工作人员,都要不断学习,开阔视野,与时俱进,掌握最前沿的图书信息,结合本院校的实际情况,不断探索创新。
1.高校图书馆管理服务理念创新。传统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多以收藏纸质书籍、提供借阅服务为主,且图书馆的管理重点也多以藏为主,大部分的图书管理员都存在重藏轻用、重管轻用的思想,常常把读者放在次要位置。在信息时代,传统的图书馆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时代的要求,创新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服务理念,是保证所有工作顺利开展的首要条件。高校图书馆管理服务理念创新,首先要树立一体化发展的观念,由分散、封闭、孤立的传统管理模式向统一、开放、社会化的现代管理模式转变,使高校图书馆单一的文化教育功能向文化教育信息情报收集站、传播站功能转变,在做好纸质类藏书的同时,加大电子信息的存储量,以开放的心态服务社会。其次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了解人的思想、人的心理、人的需求、人的行为的前提下开展工作,要提供全方位、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将图书馆建成一个学习型、互动型组织,以良好舒适的阅读环境吸引读者,促进人和图书馆共同发展。
2.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优化配置。在高校图书馆管理中,重视人力资源配置相当重要,优秀的管理者是当代图书馆最重要的资源及财富,具有创新精神的馆员是图书馆内在发展的动力。传统模式下的高校图书馆人员队伍老化、人才组合不够合理、工作上缺乏主动性,导致高校图书馆的管理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要整合优化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配置,需要从五个方面入手:一是人才引进,高校图书馆应引进各类学科人员,比如古汉语、外语、历史、计算机、会计等等,以丰富图书馆藏书种类,逐步完善高校图书馆人才结构。二是系统培训,高校图书馆要形成一套系统的岗前综合培训机制,包含图书专业培训、管理培训、岗前培训、交换培训、进修培训等,也可以让馆员外出访学,实行馆员轮岗制度,培养全能型、复合型人才,让馆员全方位地了解图书馆工作,树立馆员的全局意识。三是竞争上岗,建立竞争上岗机制,真正从德、能、勤、绩、廉五方面选拔人才,充分调动馆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工作热情和活力。四是合理配置人员,管理者要充分了解每一位馆员,让每个人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发挥特长,最终实现高效管理。五是激发潜能,通过开展创新成果比赛、共创和谐图书馆、你献言我献策、服务1+N等活动,充分激发馆员的创新能力。
3.高校图书馆管理服务创新。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和网络技术的应用,部分学校建立了数字图书馆,这不仅方便了师生查阅资料,还增加了图书馆的文献藏储量,使图书馆实现了异地服务功能。在服务方式上,可以设立网吧化的电子预览室、iPad角,更新网上书库,方便教师学生查阅。在开放管理上,要做到资源开放、人员开放、时间开放,充分利用图书馆的藏书资源,除了本校师生办理的校内卡,还可以对外办理借阅卡,可以充分利用寒暑假及节假日的时间对外开放,以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需要。在日常工作中,为读者提供优质服务是图书馆管理的重中之重,一方面加大图书馆新书上市的宣传推广,在馆内可以设置指引牌,提供知识咨询、信息咨询等服务,并针对不同读者主动提供咨询服务、定题服务、专题服务、情报服务、网上服务、代检索服务等,最大限度地推荐馆藏,提高藏书的利用率。另一方面,馆员在做好整架、巡查工作的同时,要做到“眼勤、手勤、腿勤”,给读者创造一个干净、舒适、愉悦的阅览环境。只有这样,读者才能积极主动配合管理人员一起维护好开架阅览的工作秩序。
4.高校图书馆管理机制创新。高校图书馆管理机制创新包括:激励机制,根据馆员不同的工作种类,制定分层级的激励机制,以充分调动所有馆员的工作积极性,激励馆员爱岗敬业,督促其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及创新意识。竞争机制,摒弃定岗终身制,给馆员搭建展示个人价值的平台,充分利用每一位馆员的特长,挖掘每一位馆员的潜能,量才使用,择优使用,制定岗位细则,实行轮岗制度,在“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下,开展岗位竞争、效率竞争、服务质量竞争等活动,调动馆员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学习机制,高校图书馆作为一个学术性机构,应该注重馆员的培训与进修,让所有员工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结合工作需要,给员工提供继续教育的机会,建立长效学习机制,如制定年度学习计划、开展知识竞赛、在职学习进修等,有效提高馆员的文化水平及专业素质。
高校图书馆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人员多、内容广,需要依靠图书管理人员、学校、社会等诸多要素共同协作完成。在信息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高校图书馆若要有更广阔的生存与发展空间,就一定要与时俱进,适应时代与社会的发展需求,提高自身管理水平,要贴近读者、贴近社会,本着“以读者为中心”的服务宗旨,树立“读者第一,服务育人”的理念,创建书香人和的高校图书馆。
作者:张梅,李郄彬,李郄峰,赵占学,张华
第五篇:高校图书馆管理的分析
摘要:现代企业OEC管理模式能够实现全员全方位工作控制与管理目标。本文将该模式引进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体系,希望能科学组织馆内成员来共同实现图书馆整体管理运营工作目标,提升运营效率,改善工作氛围,为用户提供更优质服务。
关键词:OEC模式;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应用方法;目标体系
OEC(OverallEveryControlandClear)是首创于我国海尔集团的新型企业管理模式,它代表了全方位、全日制、全员、全事件控制和管理,实现每日管理、每日提高目标,促进企业不断发展进化。OEC管理模式涵盖了三大体系:目标体系、日清体系和激励体系。
一、OEC管理模式的三大体系
OEC管理模式是海尔集团根据企业发展特色与ISO9000概念而衍生出的一种企业文化延伸,它又被称为是“海尔之剑”。其中目标体系是指在企业明确整体发展总目标后对企业内部事务管理进行层层细化分解,从而实现对个人具体工作及责任的规划;日清体系则要求工作分工责任人做好各自份内工作细化,完成每天的工作任务检查和清理,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激励体系则主要是根据责任人来完成目标工作,并作出系统考评评价,从而为企业员工提供相对应的鼓励与处分决定。三大体系就构成了OEC管理模式整体。当今高校图书馆讲求“服务科研、服务教学、服务社会”,所以这也恰好迎合了OEC“争取最好资源、提供最佳服务”的基本服务理念。因此在高校图书馆发展改革进程中融入OEC管理模式,对合理规划馆内日常工作、强化馆内工作目标与馆内员工联系,实现图书馆服务水平提高都有好处。
二、OEC模式在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中的具体应用办法
基于OEC模式的三大分支体系,高校图书馆也应该厘清思路,从这三大体系着手来实现管理工作规范化,妥善应用OEC模式。
(一)高校图书馆目标体系的构建
高校图书馆的建设目标就涉及三点:争取最优良资源、运用最优秀技术、提供最优质服务。所以图书馆就目标体系构建应该做的三件事包括:完善资源建设目标、强化技术体系支撑和提升目标体系服务质量。为此,围绕图书馆目标体系建设的三大部门应该包括了资源建设部、技术部以及服务部。具体来说,上述的三大部门分别拥有自己构建图书馆目标体系的分工职责,所以资源建设部主要负责完善图书馆的馆藏资源类目分类和提高数字资源的利用效率,因此资源建设部还要下属分设两个子部门,它们分别为数据采编部门与数字资源部门,它们分别承担资源收集资源管理工作。而技术部存在的意义就是为了强化图书馆的软硬件设施建设,同时保障网络安全。最后是服务部,它在提升图书馆服务质量层面上主要追求四大目标:对图书借阅服务水平的提高、对读者文化影响水平的提高、对机构服务内容容量扩充的提高以及对学科服务范围扩展的提高。所以许多高校在自身的服务部设置了文化育人中心、流通阅览中心、现代信息科学中心以及学科咨询中心等等分支单位,目的就是全方位的分解目标体系,形成全面细化的岗位职责对称性适应,实现目标体系建设的快速推进。
(二)高校图书馆日清体系的构建
高校图书馆日清体系的构建体现了他们在对工作程序及质量方面的高要求,希望形成高效率工作执行力,合理统一规划员工思想,实现各个部门工作质量差距的有效缩小,达到统一推进目的。就日清体系来看,高校图书馆一定要实现以下两点工作服务内容。首先是图书馆工作的标准化,以标准化制定为主要工作目标,高校图书馆应该从不同方位角度、不同中心来细化工作内容,小到指示标识、接待用户用语、资源评价表的建设,大到图书馆馆藏的合理管理及评价。另外包括对图书采购的试用报告评价参数设定、读者评价内容量化规范和反馈等等也需要被合理纳入到日清体系的日常建设内容当中。其次是图书馆的研讨工作制度化,馆内各个部门工作人员应该召开每周至少一次的公开讨论座谈会,将图书馆内工作所存在的问题集中暴露出来,由大家共同讨论、体会并分享借鉴经验,使馆内工作形成连续性较强的有机整体,拓展馆员工作思路。再者,也应该在座谈会中纠正馆员工作错误思想,检验工作成果,使馆内工作制度更加规范化、人性化。
(三)高校图书馆激励体系的构建
图书馆应该基于目标、日清体系所积累的工作实践经验来强化和完善工作体系,为馆内员工构建激励体系,做到对馆员工作的培养,激发他们的工作动力。在激励体系中,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要双管齐下,最好采用积分考核制度来鼓励馆员争取成为“每月明星馆员”,实现公平评选制度,同时开展“馆员养成计划”,极大程度丰富该激励体系。具体来说,要根据目标及日清体系工作完成度来为馆员制定相关的考核评分机制。例如一学期累计考核评分为100分,其中基本考核评分为60分,出色表现加分为40分,图书馆员只要能完成本职工作就可以得到60分,但是根据馆员为图书馆所贡献的程度不同、创造能力不同,还额外评选40分加分。例如馆员为馆内工作献计献策、超额完成图书采购工作或者多次评选为“月最佳馆员”、“最佳服务之星”等等都会有一定程度加分。而激励机制中的津贴奖励也会随着馆员评分的升高相应提高奖励系数,形成一套完善的、公平的激励体系。
三、总结
总体而言,将OEC管理模式合理应用于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中是一种对自我体系发展的创新突破,也是对馆内整体资源管理的进一步优化。高校图书馆的职责就是为师生提供高质量、高效率服务,并严抓细节,适应信息社会发展需求,OEC模式基本能够全方位满足上述建设思路,所以它必将在我国高校图书馆工作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英,邓朝全,苏甜.OEC模式在高校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图书馆建设,2013(06):66-69.
[2]李思.高校图书馆管理中OEC模式的运用[J].知识经济,2016(8):176-176.
[3]王雁.浅议对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的思考[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11):200-201.
作者:高兴辉 单位: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