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高校图书馆无形资产管理浅析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高校图书馆无形资产管理浅析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高校图书馆无形资产管理浅析

[摘要]本文在阐述图书馆无形资产概念的基础上,分析高校图书馆无形资产的管理现状,并结合新一轮“双一流”建设和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新形势和新要求,从加强组织领导,提升管理意识;加强制度建设,完善体制机制;加强信息化建设,提升使用效益;加强人员培训,提高专业技能等方面提出相应的管理策略,从而为其他高校进一步提升图书馆无形资产现代化治理能力和服务效能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无形资产;管理策略;一体化;全周期

在知识经济时代,无形资产已成为提高核心竞争力和价值创造的重要战略资源。图书馆无形资产是相对有形资产而言的以非实物与非货币形式存在的具有增值效益和特殊价值的资产和资源[1],它不仅能为图书馆的主体职能提供关键的支撑作用,还能保障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有效推进图书馆有形资产利用率的提高。长期以来,各高校在资产管理方面,尤其在有形资产管理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获得了丰富的成果,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备的管理方法和体系。大部分高校都设立了资产管理岗位来具体负责有形固定资产的账务管理,但对无形资产却缺少规范的管理和应有的重视。因此,探索和研究加强高校图书馆无形资产的管理、利用、创新和转化,不仅能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提高资产使用效益,还对提升图书馆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图书馆无形资产的概念分析

《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第四十三条规定,无形资产是指不具有实物形态而能为使用者提供某种权利的资产,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非专利技术、商誉以及其他财产权利[2]。无形资产本质是知识转化而来的一种权利,它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实物形态,一般能在较长时间内发挥作用,并能带来超额利润。无形资产主要具有非独立性、可转化性、可增值性、可交易性和潜在性特征[3]。综合来看,高校图书馆无形资产是指不具有实物形态而主要以知识和智力形态存在的具有价值增值功能的特殊资产,是能为高校提供某种权益或优势的重要战略资源。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并结合高校图书馆性质和理论界对无形资产的相关研究,高校图书馆无形资产可划分为5种类型,分别为知识产权类、特种权利类、服务类、人力组织关系类和综合类。

二、高校图书馆无形资产管理现状及问题

(一)管理意识淡薄,重要性认识不足

图书馆无形资产的虚拟性特征导致大部分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对图书馆无形资产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管理范围把握不准确,缺乏权益保护措施和有效的价值评估体系,因而不能对图书馆无形资产做出正确评估。同时,部分高校对图书馆无形资产的管理也往往只重视馆员队伍的学缘结构、学历结构,并没有深入研究和分析人力资源与图书馆建设发展的深层关系,也没有认识到图书馆其他类型的潜在无形资产的价值及其与图书馆高质量发展的关系,更谈不上如何去管好和用好图书馆无形资产。

(二)管理体系不完善,归口管理不明确

无形资产重在规划,制度建设是保障;无形资产成在管理,操作规范是基础。虽然国家和高校大都制定了国有资产管理相关政策法规或管理制度,但是针对高校图书馆无形资产管理的相关具体制度和实施细则却少见,不能有效支撑和指导图书馆无形资产的实际管理和开发应用工作。此外,部分高校并未设立专门的无形资产管理机构,无形资产管理归口不明确、管理职责不明晰、管理内容不清晰,使图书馆的大量无形资产游离在账外,其潜在价值无从挖潜,内在作用得不到体现,造成资产隐性流失。

(三)激励机制缺位,创新动力不足

从无形资产的形成机制来看,无形资产可以分为自创型和外引型两大类[4]。自创型无形资产是图书馆无形资产产生的不竭内部动力,相对外部引入的无形资产更有助于提升高校核心竞争力。大部分高校图书馆并未建立无形资产的技术创新激励机制,未形成无形资产产生与创造者贡献度的关联考评机制,不利于激发图书馆馆员的主观能动性和科技创新潜能,影响了图书馆无形资产效益的发挥,无法有效地支撑高校“双一流”建设的高质量发展及综合竞争力的提升。

(四)保护措施缺乏,利用率不高

经调查,大部分高校并未建立图书馆无形资产保护机制,因为其对图书馆无形资产类别不熟悉,特征把握不清,作用分析不明,无法有针对性地建立有效的无形资产保护措施,容易造成国有资产隐性流失。在部分高校管理者管理意识淡薄的情况下,图书馆馆员对无形资产的认知程度较低,未充分认识到图书馆无形资产开发利用和技术创新的重要性,使无形资产的价值成果得不到宣传推广,导致图书馆无形资产利用率不高。

(五)技术人才不足,管理手段落后

目前,许多高校图书馆管理者对无形资产的内涵理解还不够透彻,不具备专业的无形资产管理技能,对图书馆无形资产的管理职责、管理内容和管理方法等并不清楚,也认识不到图书馆无形资产在提高图书馆整体发展水平和发展实力方面的作用,更谈不上如何谋划好、建设好、管理好、使用好、评价好此类资产。此外,许多高校图书馆虽然建立了资产管理系统,但是仅局限于对有形固定资产进行记账管理,并没有将无形资产的管理纳入其中。高校在进行图书馆无形资产管理时仍以传统的手工记录为主,不仅管理效率低下,还会出现登记不及时、不规范、不完整的情况,且资产存量情况和种类无法进行即时、准确的查询,导致图书馆无形资产管理效能低下。

三、新形势下强化高校图书馆无形资产管理的策略

(一)加强组织领导,提升管理意识

领导重视是图书馆无形资产谋划好、管理好、使用好的基础和前提。做好图书馆无形资产管理,首先,领导需要改变“重有形,轻无形”的观念,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担当,落实领导责任制,明确单位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负责组织、制订图书馆无形资产管理工作方案,统筹、协调推进图书馆无形资产信息化和绩效化工作建设,促进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其次,图书馆馆员应加强责任意识,通过参加技术培训和学术讲座,提高自身对图书馆无形资产内涵的理解和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及时发现管理中的空白和漏洞,并通过优化管理机制和创新工作方法来提高无形资产管理水平和效能。最后,图书馆应不断强化无形资产政策的解读和宣传,促进全校范围内图书馆无形资产保护意识的提高,推动图书馆无形资产管理氛围和文化的形成。

(二)加强制度建设,完善体制机制

无形资产管理制度的形成是无形资产管理的基础,也是无形资产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保障。根据《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738号)、《教育部关于规范和加强直属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若干意见》(教财〔2017〕9号)、《政府会计准则第4号—无形资产》及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5-7],无形资产作为高校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须实行“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管理体制,并建立由学校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资产主管部门、归口部门、使用部门(使用人)共同组成的无形资产管理体系,以及相应的无形资产管理制度,来加强和规范无形资产的使用、评估和管理,以维护学校资产的安全、完整,保障图书馆资产管理事业健康发展。高校通过研究图书馆无形资产的内涵和特征,并结合学校“双一流”建设发展目标,制订与之相适应的配套制度体系及管理机制,才能保障图书馆无形资产的科学、规范管理及保值与增值。高校图书馆无形资产管理需要建立的基本制度如下。第一,建立图书馆无形资产日常管理制度。高校应明确图书馆无形资产分管负责人,设立具体管理人,落实管理责任人,明确图书馆无形资产相关管理部门职责人及其权限,从图书馆无形资产的管理范围、管理内容、管理职责、取得和计价、使用和处置、清查与报告、账务管理、监督与考核等方面进行规定和约束,防止图书馆无形资产的流失,提高其使用效益。第二,建立图书馆无形资产评估制度。高校应通过对图书馆无形资产进行分级分类和有效评估,提高图书馆领导和馆员对无形资产重要性的价值认同,增强图书馆馆员对图书馆自身无形资产的理解,促进图书馆无形资产的增值,充分发挥其价值。第三,建立图书馆无形资产建账制度。高校应通过对无形资产存量进行细致、深入的分类梳理和登记,帮助图书馆馆员掌握图书馆不同类别无形资产的特点、性质及潜在价值等,有助于提高图书馆不同类型的无形资产的利用价值。第四,建立图书馆无形资产创新管理制度。高校应采取政策激励、岗位激励、参与激励和目标激励等措施,引导和鼓励图书馆加强校际协同和校企合作,不断开发新技术和推动成果转化,并结合图书馆自身的文化理念、特色服务、核心业务和技术专长等优势,开发和培育具有高校自身特点、创新性的特色无形资产,以增强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第五,建立图书馆无形资产权益保护制度。高校应明确图书馆无形资产权益保护归口部门和具体责任人,通过加强无形资产知识的宣传和普及,提高管理者对图书馆无形资产的概念、特征、分类、管理、使用和开发等方面的认知。第六,建立图书馆无形资产绩效考核制度。高校应将图书馆无形资产的管理与图书馆馆员的个人发展进行关联,通过效益考核来激励其创造更多优质的无形资产,增强其保护无形资产的主动性和开发利用无形资产的能动性,提升无形资产的科技成果转化实效。

(三)加强信息化建设,提升使用效益

首先,高校应加强图书馆无形资产的信息化建设工作,推动建立图书馆资产一体化管理体系,打通图书馆无形资产与土地房屋及建筑物信息、设备家具信息、文物陈列品信息、动植物信息及图书档案信息的互通共享和资源共用,促进其价值的转化。其次,高校图书馆应与人事系统对接,实现图书馆无形资产与人力资源的精准匹配,提高图书馆无形资产效益评价结果对图书馆馆员职务、职称晋升的支撑作用。再次,高校图书馆应与财务系统对接,实现图书馆无形资产的“业财融合”,提升图书馆无形资产的管理效能。最后,高校应将图书馆资产管理系统纳入学校国有资产管理系统进行集约管理,提升图书馆资产数据统计上报效能,提高图书馆资产信息综合化管理的能力和水平。资产使用是效益发挥的途径,资产维护是资产保值的基础,开发创新是资产增值的举措,资产转让是成果转化的路径。高校应建立以使用效益为核心的图书馆无形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利用信息技术将图书馆无形资产的资产取得、鉴定分类、评估计价、建账登记、资产使用、资产维护、开发创新、产权转让、效益考评、资产处置进行全流程线上管控,确保图书馆无形资产管理流程的规范化和精细化,实现对各流程环节的可追溯、可查找、可核实。同时,用于经营或对外服务的图书馆无形资产需要签订合同,明确其使用方向和使用目的,确保获得使用效益,而长期闲置的图书馆无形资产应及时合理调配,充分提高利用率,盘活存量,发挥其最大效益。高校应规范图书馆无形资产的处置行为,杜绝处置过程中的流失和违规现象,需要产权变更的图书馆无形资产应督促相关单位及时办理登记或变更手续。高校图书馆应引导图书馆馆员进行技术创新,开发、创造更具价值的图书馆无形资产,并对图书馆无形资产进行转让、转化,以提高图书馆无形资产使用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此外,高校图书馆还需要加强图书馆无形资产的清查和数据统计上报工作,以便及时掌握其使用和运营情况。

(四)加强人员培训,提高专业技能

图书馆无形资产种类的多样化和不确定性需要具有不同专业背景和较高专业素养的管理人才去科学管理和合理使用才能充分发挥其价值。这就要求图书馆馆员应具备较高的知识水平和专业素质,能够在正确把握图书馆无形资产内涵和特点的基础上开展高水平的精细化管理。高校图书馆应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对图书馆无形资产管理制度的解读及相关培训,进一步提升图书馆馆员的资产管理意识和管理能力,让其充分认识到图书馆无形资产管理的专业性和重要性。同时,高校图书馆要针对无形资产中的自创资产激励措施、成果评估机制和共享制度等方面开展专项培训,进一步提高图书馆馆员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自创无形资产的质量和水平。

四、结语

图书馆无形资产是高校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能为高校创造不可估量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图书馆无形资产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高校应将其视为一项长期工作来不断推进和深入落实。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无形资产管理应在扎实做好顶层设计和制度建设的基础上,聚焦新一轮“双一流”建设目标及新时代图书馆的使命和任务,不断总结经验,加强信息化建设,在图书馆无形资产的谋划、建设、管理、使用、评价、处置、转化上下功夫,并通过强化高校图书馆无形资产管理来提升图书馆综合发展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以开创图书馆无形资产现代化治理新格局。

作者:王文君 刘婧婧 单位:山东大学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