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写图书馆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深刻论述图书馆学理论基础
图书馆学理论基础也是学界长期探讨的问题之一,不同学者有不同观点。先生对问题的探讨总是系统而深入的,于是总会有再论、三论等系列文章的出世。先生这种“有感而发,一论再论”的写作风格令人钦佩。对图书馆学理论基础问题的研究也不例外。1984年,先生发表《试论图书馆学的理论基础》一文,在文中,他由恩格斯的相关论述,得出任何一门科学都有自己的理论基础,都要受一定哲学思想的支配的观点。认为全部现代科学的理论基础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唯物辩证法。图书馆学理所当然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唯物辩证法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如果说学科理论基础分层次的话,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包括图书馆学在内的所有现代科学的共同和最高层次上的理论基础,而列宁巧妙地、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所阐述的关于图书馆学和图书馆事业的纲领则是图书馆学所独有的因而是低层次上的理论基础。[10]两年多以后,先生经过学习和研究学界关于图书馆学理论基础的成果之后,对此问题有了新的认识,发表《再谈图书馆学理论基础的层次性》,重申了“层次观点”并阐述了理由。在这篇文章中,先生再次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作家们的言论中,得出理论基础是一种“行动指南”、“指导思想”、“指导原则”和“哲学论据”的推想。并根据这种推想认为图书馆学的理论基础是图书馆学的“指导思想”、“指导原则”和“哲学论据”。在以往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认为,应该把列宁关于图书馆事业的一系列论述作为图书馆学理论基础的第二个层次。而信息论作为第三个层次。[11]这就是先生图书馆学理论基础的“层次说”。
积极建构图书馆学理论体系
图书馆实践在发展,图书馆学理论体系也应该不断更新。在多年的图书馆工作实践基础上,先生开始了对我国图书馆学理论体系的新设想。1)构建图书馆学理论体系的思路。关于新体系,先生认为,它应该满足6大品格。[12]①必须具有真理的客观性。为建构新体系,必须要做到:确保图书馆的研究对象是客观存在着的而不是冥思苦想出来的;确保图书馆学的研究内容是客观真实的,而不是虚无缥缈的。②必须具有逻辑的严密性。联系到图书馆学,先生认为,第一,必须解决建构“新体系”的用语问题,确保概念清晰明确无歧义。第二,必须解决建构“新体系”的研究对象问题,确保本学科的研究对象有自己“独特性”或“专有性”,排除研究对象上的“共同性”或“通用性”。第三,必须解决建构“新体系”的途径问题。要坚定不移地认识到,实践既是科学的最重要的对象,又是科学的最本质的基础。第四,必须解决建构“新体系”的研究方法问题,采用多元方法并把它们有机结合起来以确保其有效性。第五,必须解决建构“新体系”的逻辑严密性问题,确保推理准确,无懈可击。第六,必须解决“新体系”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对图书馆工作具有实实在在的指导意义。第七,必须解决“新体系”的实际可行性问题,能够解决现实中发生的各种各样的问题。第八,必须解决“新体系”的公开性、公允性和公正性问题。③必须具有历史的继承性。新体系应以旧理论作逻辑起点,应在批判中继承,在继承中批判,必须是“亦旧亦新”的组合物。④必须具有对象的独特性。⑤必须具有结构的系统性。要建构新体系,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总结本学科定律和原理,同时新体系应反映全部现象及其联系。⑥必须具有过程的指导性。2)图书馆学理论体系的新设想。先生不仅提出了构建图书馆学理论体系的思路,而且创造性地提出了自己的构想。先生关于体系的框架如图。[13]从图1可以看出,先生的图书馆学理论体系由“三篇”十论组成。先生对体系进行了说明和讨论。认为一门学科如果不能对它所研究的对象作出理论上的解释,它就不能成其为理论。要建构图书馆学理论体系,首先必须从“现象论”、“本质论”和“比较论”3个方面开始。而分析是科学研究的基本属性,没有分析就没有科学。建构图书馆学理论体系,必须从“发展论”、“层次论”、“结构论”和“功能论”4个方面进行分析。同时,图书馆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图书馆学的理论价值决定因素在于应用。建构图书馆学理论体系,必须从“价值论”“、选择论”和“实践论”3个方面进行探讨。先生对每一篇的每一论都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先生以独特的视角、率真的语言对新体系进行的透辟分析,不仅启发了我们的思维,还丰富了学界的理论,是图书馆界的精神财富。
图书馆哲学的研究
关于图书馆哲学问题的总结
[论文摘要]澄清图书馆学研究中国化和本土化、中国化和全球化等概念之间的关系,并从西方图书馆学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学理结构上论证中国化将是图书馆学研究的永恒课题。认为图书馆学研究中国化内容主要包括三个层次,其中的重点应放在努力发现中国当今特定时空下、特定图书馆实践的新问题,去证明那些一度作为中国图书馆学研究中心的西方通则。
图书馆学研究中国化问题,是目前图书馆学界关注的焦点之一。但什么是图书馆学研究中国化?图书馆学研究为什么要中国化?图书馆学研究中国化的内容有哪些?在这些“关于”中国化的基本问题上,学术界并没有完全达成共识。这三个议题事实上涉及图书馆学研究中国化的概念、图书馆学研究中国化何以必要以及图书馆学研究中国化何以可能的问题,从逻辑学角度讲,它们共同构成了具有逻辑周延关系的图书馆学研究中国化的必然性,因而是图书馆学研究中国化所无法绕开的基础性议题。本文拟就这些问题进行初步辨析。
1、概念的澄清
1.1“本土化”是相对宽泛的上位概念,建议使用更为准确的“中国化”术语
图书馆学研究“中国化”更多地被表述为图书馆学研究的“本土化”。如吴慰慈先生1998年在(《图书馆学学科建设要本土化》一文中的倡言Ⅲ以及刘兹叵先生对图书馆学本土化的思考的一组论文等。那么,什么是图书馆学本土化呢?“图书馆学本土化是使来源于西方的图书馆学中的合理成分同本土社会的实际相结合,以增强图书馆学对本土图书馆现象的认识和在本土图书馆实践中的应用,形成具有本土特色的图书馆学理论、方法的一种学术活动和学术倾向”。这个定义预设了图书馆学学术落后国家引进和借鉴图书馆学学术发达国家理论的事实。但落后和发达是相对而言的,如19世纪美国曾派出大批学者“留洋”德国学习先进的图书馆学思想;又如,印度以阮冈纳赞为旗旒的图书馆学思想对英美有着一定影响,后阮冈纳赞时期的印度图书馆学界同时又提倡自己的“本土化”,并形成了印度特色的图书馆学“本土研究学派”。
显然,作为一种学术活动,本土化诉求是学术落后国努力摆脱对学术发达国的依附地位、追求学术话语独立权的行为,具有学术意义上的民族主义运动色彩。而图书馆学研究“中国化”是世界范围内的“本土化”的一种类型,提倡使用“中国化”这一术语,将有助于把问题局限在个案的水平上作出恰如其分地剖析。
【摘要】自图书馆学这门学科出现以来,经过了两百余年的发展,融入了不同时代的学术流派特点,产生了相应学派的多种方法论与思想,其学派的研究方法也各具优点。图书馆学的学术思想会对这个学科的探究方式有着多方面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一般会在图书馆学研究的事物,该学科的本质以及研究图书馆学学者的思想差异这三方面表现出来。随着时代的变迁,一些方法论会逐渐成为历史,所以图书馆学这一领域还尚待开发。
【关键词】图书馆学;学术思想;研究方法
1中国图书馆学学术思想及研究方法
1.1理论体系的研究基础与历史进程图书馆学这门学科的建立早期是从外国已有学科引进,至今已有超过百年的历史,我国图书馆学的研究历程是跌宕起伏的,我国相应的研究学会在1979年正式成立,此后,图书馆学就进入了更深层次的探究挖掘阶段,在三十年间,学会进行的五次国内的图书馆理论研讨会,在中国的图书馆学发展史上留下了深刻的烙印,起到了对中国图书馆学理论体系建设的根基作用。1.2图书馆学各学派思想简述对于图书馆学的思想理论研究,从发展初期到后期,经过了多种演变,这里将从三个阶段来简述。自1979年至1990年的理论基础在图书馆学著作《图书馆学基础》体现出来,在书中第一章就描述了图书馆学研究的内容与对象,书中的概念分别分成了三方面,分别是一般的图书馆学,科学图书馆学以及对比图书馆学,其中的一般图书馆学又分为理论上的以及实践应用的图书馆学,由于图书馆学是来自于图书馆的公共事业发展来,总结出的一种理论体系以及多年来的实践,所以反映出图书馆学是一门因为实践而来的经验从而上升至理论层次的学问。而关于应用图书馆学的内容,则包括有图书馆藏书学,馆内阅览者学,图书馆系统技术学以及图书馆的管理教育学等。在1991至2001年期间,图书馆学学者们开始从图书馆学的建设体系与学术思想来分析,众学者们通过总结几十年来图书馆学体系研究的成果,把其体系结构细化,总结模式,组合的方法以及塑造层次结构这些来进行区分,图书馆学正向着多元化的结构层次发展,所以将研究方向定义为:结构层级是怎样进行划分的,其中研究对象是什么以及边缘学科交叉与图书馆学应处于哪个位置等。而在2001年到2009年的发展时期,原先的图书馆学开始向新兴图书馆学转化,学者们发表了在21世纪的图书馆学,这门学科用长远的发展目光和宽广的视角去构建新的图书馆学理论体系的言论,结合21世纪的时代特点,将图书馆学的应用体系和现代化的技术支持进行有机地结合,应致力于从人类现实社会角度,在如今的信息化时代,利用社会作为载体与媒介,全力对图书馆的资源进行建设和开发利用,将其现代化和社会化。
2学术思想对图书馆学研究方式的影响
2.1研究图书馆学的对象对研究方法的影响研究图书馆学中的对象时一般会采取不同的研究方式,这里的对象指的是人们应进行科学认识的事物,对象应该以客观的立场作为基础,比如若是图书馆研究对象中的“矛盾”方面,考虑到的是采用哲学方式去分析,而应对“过程发展”应采用历史方法去研究,相对“事业”应该采用社会采样法,而“知识交流”应该采用信息收集法等。这些都体现了研究的事物与研究方法的相互联系,即研究的事物将会决定接下来研究的方式。2.2关于学科性质的影响在世界范围内的图书馆事业,由于不同时期,不同文明以及历史发展水平的不同,产生生产力与科学技术水平都不尽相同,实际上这些决定了图书馆相对时代反映出的社会职能与社会形态,而且会影响到图书馆的,运作方式,基于此情况,必然要应对此学科的本质进行深层次的认识。除了对此学科的研究事物进行理解与探究分析外,也要对其学科本质进行良好地把握。若将图书馆学视作人文类学科,则应重点放在人类发展现象以及价值追求方面;若视作社会类学科,则需要观察社会科学现象,利用调查法,统计法和比较法等;若将其视作一门管理学学科,必然要研究人类心理,结构性的方法等;如将其视作技术学科,则会涉及到数据的算法,数学的逻辑算法等。
1前言
由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知识图谱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空间,其研究的领域也在不断扩大,在学计量学中算得上是一个新热点。它能将计算机科学、图形学等学科和计量学结合起来,然后用可视化的图像把庞大的数据展示出来,这有非常利于推进人们对知识体系结构的研究。通过采用知识图谱,人们可以清楚看到整个知识体系中每一个领域的特点与结构,有条理地理清当今复杂的知识网络结构,并且还能对信息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进行科学的预测。因此,本文将把csscl数据作为研究的对象,并借助可视化的图谱技术、采用Gitespacell软件,对图书馆学知识图谱进行研究。
2图书馆学知识图谱的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
在CSSCI数据库中,把检索的时间设置为2005年至2015年,选择图书馆学二级学科的来源文献,一共检索出569条与图书馆学有关的文献,然后采用GietSPaecll软件对这些庞大的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并绘制出图书馆学知识图谱。因为Gites-paeell软件不支持CSSCI数据的格式,所以需要利用JAVA程序把下载的CSSCI数据转换成Gitespaeell软件所支持的格式。
3图书馆学知识图谱的数据分析和结果
3.1图书馆学知识图谱的研究机构分析
近几十年来,中国图书馆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图书馆的专业化水准也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不少图书馆,特别是一些基层公共图书馆,有很漂亮的馆舍,但藏书建设、参考咨询、读者服务、阅读推广、地方文献搜集与整理等工作都不尽人意。这种情况的出现是由于图书馆管理水平与馆员专业化水平不足所造成的。那么这是否说明中国图书馆学教育未能为图书馆事业培养出必需的人才呢?
中国藏书的历史至少已有3500年了,后人发现的甲骨文献在商代是被有意识地收藏的。文献典籍的收藏、整理、利用,对中国历代王朝与学者来说,都是一件神圣与重要的事情。中国第一本图书馆学著作《别录》是由汉代刘向(公元前77年—公元前6年)所撰,距今亦有两千余年了。这本书虽只有少量篇章存世,但我们仍能看出,作者对当时国家藏书所作的研究,并取得很高的成就。至此之后,中国历代图书馆学、目录学与文献学著作都有撰述,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藏书传统与研究传统。20世纪前50年,是中国教育向西方学习的时期,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现代的图书馆学教育开始形成。20世纪初的一段时间里,一些大学已开设了一些图书馆学课程。1920年,美国韦棣华(1861—1931)女士与中国沈祖荣先生(1884—1977)仿照美国图书馆学教育的模式,在武汉创办了我国第一所图书馆学校——武昌文华图书馆学专科学校。在此后的60年间,图书馆学教育没有太大的发展,基本上就是由两家教育机构支撑着全国图书馆教育的局面,他们是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与武汉大学图书馆学系。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图书馆学教育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目前,中国图书馆学本科教学点有30余家,硕士点有70余家,博士点有10余家。所培养的学生大致可以满足图书馆事业的需求。
我们再看看中国图书馆学教育所教授的课程,大致可分成几部分:(1)应用的部分: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文献信息组织、信息检索工具与实务、图书馆服务与用户研究、阅读推广、图书馆管理、古籍保护与整理、图书馆新技术应用或数字图书馆等。宏观方面涉及图书馆事业建设原理与组织管理体制、图书馆工作流程与机制,专门图书馆工作原理、特点、组织形式、管理体制和发展趋势等。(2)理论的部分:图书馆学基础理论、图书馆学史、图书馆学教育、比较图书馆学、文献学与地方文献、目录学与版本学、图书史、藏书史与图书馆史、阅读文化与阅读史等。从已开设课程来看,图书馆学教育的内容可以满足图书馆事业的需求。
那么,图书馆专业化的话题仍然被不断提出,在图书馆事业中仍然受到不断关注呢?也就是说,为什么图书馆学教育培养的人材,在图书馆事业中并没有发挥重要作用呢?我以为这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1)图书馆用人制度。不少图书馆,特别是一些基层图书馆,受编制或什么事业编制的限制,招收合同工,影响了不少图书馆学专业学生前往图书馆就业。(2)收入制度。在同一地区,图书馆工作岗位收入相对较低,这也影响了不少图书馆学专业学生前往图书馆就业。(3)领导意识。近期南京机场疫情反映的管理问题,印证了社会上流传的一句话:由专业的人来做专业的事。就我所知,不少图书馆,包括很多高校图书馆的馆长,都不是专业的人。很多机构实行轮岗制度,这是对专业化的最大破坏。一个馆长,即便不是专业人士,他在馆长位置上,通过学习、进修及实践,也可以转化成专业人士。但一轮岗,这样的转化过程就结束了。图书馆的主管部门或馆长对图书馆学教育的不了解,对图书馆专业化的不重视,严重限制了图书馆专业化水平的提升。因此,我认为,在中图,图书馆专业化发展不决定于图书馆学教育。但是,图书馆学教育必须关注图书馆专业化问题。
作者:王余光 单位: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