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论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多体系管理模式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本文分析了现代企业管理中多个体系并存的问题,提出以国际成熟的管理体系标准为基础,融合质量管理、施工企业质量管理、环境管理、职业健康管理、知识产权等多个管理体系,建立一套适合现代企业管理的管理体系。实践表明,建立多体系融合的管理体系,有效减少各体系之间的重复和冗余,满足现代企业管理中复杂的业务需求,节约管理资源和成本,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效率。
关键词:多体系融合;管理体系
1概述
为规范企业自身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建立符合GB/T19001的质量管理体系,已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一项最基本的要求。企业产品推向市场时,以及基于业务领域拓展时,则需要根据行业要求,建立不同的管理体系以满足市场需要。常见的管理体系有:GB/T19001质量管理体系、GB/T50430工程建设施工企业质量管理体系、GJB9001军工行业质量管理体系,另外还有GB/T24001环境管理体系、GB/T45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GB/T29490知识产权管理体系、CMMI能力成熟度模型集成等。各个管理体系侧重点不同,体系建立的时间也不尽相同,体系管理的归口管理部门也都不一样。因此,多体系融合的企业管理模式,为解决各个管理体系的独立运行提供了解决思路。
2多体系管理中的问题与共性
2.1存在问题
企业内部多个管理体系运行的独立性,各个体系侧重点各不相同,可能会给现代企业管理的难度增大、运行效果不好、贯彻执行深度不够、体系人员冗余等问题。多个管理体系同时运行的企业,在执行过程中易存在以下问题:各管理体系都要求每周期内进行一次内审、一次外审和一次管理评审,产生较大的工作量,这会给体系主管部门和业务部门带来相应的负担和重复的工作。在贯彻实施过程中,管理工作的内容时常交叉、重复,主管部门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用于协调组织工作。各管理体系都要求自己的体系文件系统,程序管理文件编写的颗粒度和维度难以保持一致,业务部门作业现场产生较大数量的文件记录,文件管理要求宽严各不相同。各个管理体系均配有内审员,沟通和交流易产生障碍,降低企业内部的管理效率。业务部门疲于应付各个管理体系的要求,难以理解各个体系标准的精髓,配合的积极性会受到较大影响。另外,各个管理体系归口管理部门不同,无效的信息沟通、职责划分不清等问题也随之产生。因此,多体系融合也就迫在眉睫。
2.2多体系管理的共性
通过对各个管理体系标准的深入研究发现,所有管理体系标准都有一些共性之处,例如GB/T19001、GB/T24001、GB/T45001等标准的结构方面,具有高度的兼容性和相似性。CMMI能力成熟度模型集成的部分过程域与GB/T19001的“产品和服务的设计和开发”等部分章节也有类似和相通。例如,各管理体系标准在法律法规、组织所处环境、方针和目标、领导作用、人力管理、资源管理,以及体系、产品和服务的策划、运行、支持,还有绩效评价和改进等方面的共性特征。而CMMI中的项目计划(PP)、集成项目管理(IPM)、需求管理(REQM)、需求开发(RD)、技术解决方案(TS)、产品集成(PI)、验证(VER)、确认(VAL)、项目监督与控制(PMC)、供方协议管理(SAM)、配置管理(CM)等,与GB/T19001的8.1策划、8.3产品和服务的设计和开发等章节类似和相通。各管理体系的管理原则基本相通。例如,在“领导作用、全员参与、持续改进、循证决策、关系管理和基于风险思维”等这些方面也是相通的。另外,文件、记录和产品版本控制方面,各体系的管理要求,以及CMMI的要求也是基本一致。
3体系融合建立步骤
基于多体系融合的思想,结合企业当前的实际情况,通过对各个管理体系的学习和研究,梳理各体系之间共性和差异,通过顶层设计,进行统一策划,统一设计体系架构,建设适用于企业自身业务发展的一体化管理体系,达到体系融合的目的。
3.1全面梳理各体系之间的共性和差异
企业根据自身业务范围,将需要贯彻的体系标准认真学习和研究,梳理出各个体系标准要求之间的共性,以及互相间的差异,深入理解并掌握各个体系标准的精髓,做到真正理解这些体系的目的和意义。在多体系融合时,做到“抓共性、补短板、促提升”,避免只是简单、机械地将各个体系文件排列组合,将体系融合工作形式化,这样就失去了体系融合的本质意义。
3.2确定体系深度融合方法,建立管理体系标准化构架
在理解各个体系标准要求和共性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对多个管理体系的顶层设计,进行统一策划,设计体系架构。下面以南京莱斯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为例,阐述体系融合的工作步骤。第一层次文件:纲领性文件,包括管理手册、体系的方针和目标,以及适用的法律法规等。第二层次文件:包括各个程序文件,包括策划、产品和服务的设计开发及知识产权要求、资源管理、风险管理、内外审和管评,以及相应的CMMI部分过程域要求。第三层次文件:操作性指导文件,主要为通用性和专业性的应用层面的指导文件、作业指导书、操作规范等,作为第二层次文件的细化和支撑。第四层次文件:各类应用记录,作为体系运行的证据。这样一个四层次的多体系融合的体系构架,使公司体系的有效运行得到保证,并且在环境管理和员工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等方面提供了可靠的保障,也是职能部门对项目进行日常监督、指导的重要依据。
3.3体系融合后的一体化管理体系宣贯培训
体系的有效运行,离不开领导的示范作用,更离不开全体员工的积极参与。融合后的体系构架和文件编写,与之前有较大区别,因此,需要对全体员工进行宣贯培训,把体系融合的思想融入到员工思想中去,让全体员工掌握体系融合后的贯彻要求,并积极应用到日常工作中去,将融合后的一体化管理体系要求落实到地,避免体系运行的形式化。
3.4持续改进
融合后的管理体系也需要遵循PDCA循环的原则进行持续改进。在体系运行实践中,领导层的大力支持,以及各个部门互相配合下,在体系运行过程中,不断收集各项数据,统计分析体系运行的薄弱环节,并总结经验,查缺补漏、取长补短,及时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完善工作程序,持续改进体系管理水平,增强产品应对市场的能力,从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4应用效果
开展多体系融合工作,经过两年的实际运行后,其应用效果较为显著:一是构建了合规的融合的多体系管理模式。多体系融合管理模式实施后,通过了相关的认证机构的审核,并得到了专家的认可和高度评价,可以作为典型管理模式进行推广。二是体系运行效率得到有效提高,减少基层员工的重复工作。利用各体系间的共性,执行统一的内审、管理评审、文件管理,以及产品和服务的设计与开发程序,避免了大量的重复工作,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效率。同时在体系框架内,项目管理水平也得到了较大的提升。三是发展适合企业业务特点的管理模式。多体系融合过程中,在满足标准的基本要求下,各项业务领域之间可以互相取长补短,进一步优化企业的业务流程,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管理能力,提升企业形象,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5结语
建立一个适合现代企业业务特点和自身发展需求的多体系融合管理模式,大幅度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和企业管理能力,稳步提升企业形象,持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最终提高企业的效益。
作者: 张强 单位:南京莱斯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