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电力企业管理探讨(5篇)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第一篇:电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分析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电力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要想企业立于不败之地,就要从管理角度出发,坚持以人为本,创新管理模式,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制定先进的管理体系,使各项工作的每个环节都按既定的程序,在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得到监控。近年电力企业推行各项达标管理,为电力企业创造了很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电力企业;达标;创新;效益
一、电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管理
电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即为利用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管理制度与操作规程的制定和建立,将隐患和重大危险源找出来并进行治理,构建风险分析与预控机制,对生产行为进行规范,按照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标准规范要求保证生产顺利进行,维持人、设备、环境与管理的有序进行。
1.安全生产在企业发展中的意义
首先,企业发展必须以安全生产为基础,要将安全生产贯穿于生产经营的方方面面。社会中必须以企业为单位,必须贯彻落实企业本身的安全,进而有效保证社会的稳定性,为企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和条件。其次,企业文化建设必须纳入安全生产这一重要内容。人类最根本、最重要的需求即为安全,安全能有效保证人的生命和健康,只有生命的存在才能保证基本生活和生产活动。总而言之,要以“安全第一”为永恒不变的主题。唯有安全得到保证,企业才能健康发展和稳步前进。所以,安全工作是第一位的,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2.建立特殊监管机构
企业法人(厂长)是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负责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建设活动。厂长下令由企业标准化主管部门牵头监督检查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工作,打破以往由安监部门牵头监督检查,这样有效遏制安监部门自评自满无人监管局面,但安监部门是工作组的牵头部门,带领所属其他部门按企业领导划分的责任分工开展工作。每个流程节点都由标准化主管部门监督检查,所有问题都形成闭环管理。
3.建立网上动态管理模式
开设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专栏,按时间节点在网上公布各部门达标进展情况,奖优罚劣,激发员工的积极性。采取网上征集合理化建议,为企业献计献策,不断推动达标进程。对于不配合工作的部门重处重罚,并关联部门领导年终兑现奖。通过这样的管理有效调动企业领导和员工积极参与安全生产达标的积极性。
4.推行现场安全隐患互查机制
在自查本部门存在的安全隐患后,可以再跨专业查找现场设备、技术、管理上的安全隐患,若本专业自查中未查出问题,而被非专业组查出问题的,通过领导鉴定、核实后要对其进行考核,对查出非本专业问题小组进行奖励,形成相互之间的监督促进,有利于深入排查现场隐患,共同提高安全生产管理。
5.建立长效监督机制
为提升企业安全标准化管理水平,保证安全标准体系持续有效运行,从而更加合理地考核本企业安全绩效,每年必须制定安全标准化绩效评定计划,并用安全标准化绩效评定管理办法、安全绩效考核实施细则来监督约束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从真正意义上实现PDCA循环的管理模式。在积极建设企业安全生产标准之后,贯彻落实各项安全生产工作,促进企业防范事故能力的增强,提高安全生产监管水平,促进企业正确转型,保证企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二、电力企业标准化良好行为试点达标管理
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是根据《企业标准体系》系列国家标准的要求,以标准化原理与方法,构建完善的以技术标准为主体,涵盖管理标准、工作标准等内容的企业标准体系,保证其顺利运行;同时在生产、经营等环节贯彻标准化管理,保证经济和社会双重效益的企业。
1.理顺企业标准关系
建立科学、系统的企业标准体系为达到生产、经营管理的目的,各种标准、范围、程序、工艺流程、指导书与大量管理标准、工作标准等都必须良好地建立在企业内部,这些标准属于哪方面,各个方面间是否和谐一致,和企业需求是否相符等,均必须应用系统管理的原理与方法把相互联系和影响的标准要求进行准确识别,构建合理、全面、科学的标准体系,在企业生产与经营管理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具有积极的意义。(1)收集整理企业法律、法规;(2)利用标准化“简化、优化、统一、协调”原则整合体系内容,使其统一到标准体系内。
2.进一步规范企业标准化管理
企业标准化管理即为应用标准化的方法对各项技术与管理工作进行严格要求和规范。在一些企业中对标准化工作非常不重视,认为这不影响生产,不影响发电指标,无所谓,没必要投入精力和经费。有这种想法的领导决不是好领导,领导若不懂得管理,则也难以经营好企业。利用建立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活动,能有效提高领导层对标准化工作的正确认识,完善原本不健全的标准化机构,加大标准执行力度,进一步深化“恪守标准”“标准领先”等意识。
3.标准体系的建立
为企业管理持续改进提供支持企业标准体系创造良好的基础性平台以便企业有效开展管理,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与管理的各个环节,其中,针对安全、环保、能源、信息、职业健康等责任方面的技术标准、管理标准与工作标准。换言之,企业标准体系中涵盖了当前企业普遍应用的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三、电力企业达标管理实施效果
1.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实施效果
安全生产标准化在企业内的开展,要求企业必须明确安全生产相关的工作要求,帮助企业树立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内容与目标,保证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企业身上,落实各项安全生产工作,能充分保障从业人员合法权益。企业执行安全生产标准,特别是教育培训与职业健康相关的规定和要求,能保证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方面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全面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经过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活动,长年得不到解决的现场标志、标识不齐全问题终于得到了解决,改善了周围作业环境,员工们的劳保待遇得到很大提高,部门之间多年相互推诿的问题得到落实解决,通过对设备的治理,隐患的排查,给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达标实施效果
企业未创建标准化良好行为试点工作前,无标准化组织机构,无组织机构图、无三大标准体系结构图,更甭说标准编号;文件的编写没有统一规范,特别是管理制度的制定、修编、审批无程序可言,随便几条就称为制度;管理标准中各项职责分工不明确,遇到责任归属问题互相推诿,标准根本没有形成体系;文件的编写没有统一规范,特别是规程编写格式错误百出;实施方案无固定格式规范;管理不能形成闭环。通过创建标准化良好行为达标活动,把不规范的标准全部按国标系列要求整理和编写,重新理顺标准之间相互关系,特别是把一些内容上存在交叉的管理制度进行整合,长期执行的管理制度上升为管理标准。管理标准中部门之间管理流程图的增加、工作标准中考核项目的增加,进一步提高标准的可操作性。规章制度编写框架结构和内容格式要求的规范,增加了规章制度的实用性,编制出结构合理、内容完整、文字准确、简练,逻辑关系正确,部门间职责界面清晰、分工明确,考核评价指标定位准确,可操作性强、管理流程规范,实现闭环管理的规章制度。每项规章制度都要从办公自动化系统(OA)流转审批,每项制度必须“送会签”→厂领导“核签”,然后再往下流转,最终形成带有部门文号的文件。技术标准是三大标准体系的主体,本企业660MW机组正值投产试运,其间对检修规程和运行规程的编写成为最大难点,为此标准化主管理部门专门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标准编写培训,通过全员不懈的努力,终于完善了技术标准编写工作。
总之,通过标准化良好行为达标试点工作,使本企业标准化管理水平有了质的飞跃,以往模糊管理不复存在,达到了“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据可查、凡事有人监督”,该体系的运转实现了技术标准(物)、管理标准(事)、工作标准(人)三者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员工做什么由工作标准来制定,怎么做由技术标准来指导,工作过程中遇到管理技术事项(涉及各部门管理职能准则问题)由管理标准来协调。电力企业标准化达标管理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如达标验收的繁琐,有些项目没必要设定等等,还有待我们继续创新发展,不断摸索管理新经验,为电力企业的蓬勃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毕永涛.安全生产与企业文化关系的思考[J].科技与企业,2012,(13):274-274.
[2]高翠莲,王阳.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与企业社会责任[J].会计之友旬刊,2011,(18):41-43
作者:韩淑红 单位:大唐长山热电厂市场运营部
第二篇:电力企业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探究
摘要:本文在对党建工作意义进行阐述的基础上,对目前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给出党建与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电力企业;党建工作;精神文明
一、发挥党建工作主体地位的意义
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支柱型产业,电力企业不仅在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更对经济发展起到支柱性作用。通常,在电力单位,其领导成员大多是由党委担当,进而以此来促进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党建工作的开展,对电力企业发展具有指导性作用,同时也可以推进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开展。所以,要充分发挥出党建工作的指导作用,进一步加强党建工作在电力企业的主体地位,进而不断促进电力企业的有效发展。自改革开放伊始,电力企业便开始受到市场经济的影响,之前的垄断地位也逐步打破,原本的经营体制得到了改革,并对市场经济需求做到了满足。对于电力企业来说,其党建工作便是要以电力改革创新精神为根本,来进行企业党组织建设工作。然而,对于电力企业来讲,要想做好党建工作,则必须对党员主体地位做到极大尊重,同时搞好内部党建工作,完成以党员为核心党内民主机制的构建。另外,电力行业的特殊性,也决定了电力企业党建工作,对其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影响,因此,要对电力企业党建工作进一步加强认识,不断做好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使企业在发展同时,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二、目前电力企业党建工作所面临的问题
1.对党建性质缺乏认识
对于企业来说,其核心在于追求市场价值最大化,所以,企业对生产所创造的经济效益尤为重视,但对党建的一些思想问题却有所忽视。目前,电力企业在党建工作开始时,通过党建与生产结合的策略,对企业党建机制进行了探索,采取领导班子配比的方式,使得生产与党建工作做到两手抓。然而,在实际工作开展时,由于一大部分党员干部工作繁重,主要时间都花在经济效益创造上,因此没有时间去学习理论知识,更忽视自身修养的提升,甚至会受到消极、不良思想的影响。另外,还存在少部分人,对党建工作缺乏认识,对党建与生产间的关系难以做到平衡处理,致使党建工作得不到落实与开展。
2.党员自身素质有待提升
目前,一部分党员干部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党建意识较差,党性觉悟不高,在工作开展过程中,对现状较为满意,从而缺乏上进心理,遇到利益时,将党性原则、社会道德等因素遗忘殆尽。在错误面前,变得较为麻木,在为人处世上,不讲究原则,身上总带有一些歪风邪气。
3.党支部相关制度不完善
对于一些电力企业来说,其党支部所建立的党建工作制度不完善,甚至没有建设相关制度,即使建设完成了,仍缺乏应有的完整性、严肃性与针对性。同时,还存在一些党支部,在开展工作时,较为随性,没有工作开展计划,或者拟定的计划较为空洞,因此在执行时,得不到有效开展,很多工作仅仅走走过场,流于形式,没有对应的约束机制与监督机制,从而对党建工作的开展,对电力企业生产积极性的提升,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
三、电力企业党建与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开展对策
1.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创建工作,进一步加强思想理论建设
企业在党建工作开展时,应坚持把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所得到的理论与实践成果总结与归纳起来,以学习或宣传视频的形式,让企业党员对这些理论著作与文化成果做到有效学习,使其个人政治修养得到进一步提升。同时,还需要坚持以党的管理为核心,做好青年党员的教育与培训工作,对企业经营路线与政策落实情况做到严格控制。创新党建工作与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方式,在对各项理论成果学习与落实的基础上,运用新形式与方法来开展党建学习,并借助灵活多样的学习机制,使党建工作机制得到有效建立。
2.加快对基层精神文明建设的工作
开展基层的党组织的工作机制还不够全面,具体的落实工作还需要不断地健全,因此要加大对企业的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不仅仅要关注管理层的党组织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基层员工的党建工作相对更加的薄弱,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和加强管理。首先要对基层的党组织建设的工作管理目标明确,要制定部门的考核制度和监督制度,对表现突出的优秀员工和基层人员要进行奖励。要建立客观地对基层的党建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些评价制度,在基层的工作开展要符合基层的实际情况,具有基层工作的特点,要多开展一些基层特色活动。依据在基层创建一个完整的党组织的标准,对基层的各种工作的开展和组织都需要有严格的考核和评价标准。另外,要对党建工作足够的重视,实现党建工作的标准化制度化和合理化。这样党员在开展组织基层活动时就能很好地将党建工作和精神文明工作做到高效和透彻。
3.推动构建电力企业的防腐体系
(1)加大廉政教育,提高干部的自律性党的十八大顺利召开,对贪腐的打击力度一直是处于一种高压状态,企业的各部门在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同时,应该认真地贯彻党中央管理纪律建设的一些要求。就企业内部而言,廉政教育一直是企业不可忽视的要点,同时企业每年还需定期地召开关于廉政建设,提高党组织的廉政执行能力的主题廉政教育活动,使得企业的领导干部和党员都能够有一个正确的价值观。对一些廉政典型我们要加大宣传的力度,促使广大的企业领导和党员可以真正地做到自律,严格地规范自身的行为。
(2)推进反腐廉政制度的建立对党中央的关于反腐倡廉的工作要认真地落实和实施,要有治理的决心,加大打击的力度,做到长期地坚持对反腐工作的打击和治理,绝不做只治标不治本的工作。要坚持早发现早治理,奖惩并施的处理模式,同时还要做好对反腐工作的预防机制,对企业的反腐倡廉的机制不断地完善和改革。对企业干部的财产实行公开透明的方式,对企业的党员和干部要实行定期向组织汇报个人的一些情况的制度,严肃处理腐败和违纪现象,对严重地伤害群众利益的不正当行为要坚决打击。保证党风的优良,从根源上解决企业的一些腐败行为,建立并完善企业的反腐廉政制度。
四、总结
对于电力企业来说,党建工作的加强,不仅是电力自身发展所需,更是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电力企业党建工作开展时,需坚持党的领导,不断推行企业精神文明开展,借助有效的学习与管理制度,不断提升党员素质,使党员在工作开展过程中,在电力生产工作完成的同时,养成为人们服务的思想意识,进而推进企业在未来获得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潘春娥.新形势如何做好电力企业纪检监察工作[J].工业c,2016,(6):76.
[2]杨眉.新形势下强化电力企业纪检监察工作的建议与措施[J].华东科技:学术版,2015,(11):277.
作者:伍贵兰 单位:国网江西省电力公司吉安市吉州区供电分公司
第三篇:电力企业经济审计问题探析
一、当前电力企业经济审计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对审计各项环节的管理不完善,审计重点不够突出
电力企业的经济审计工作是贯穿于其整个过程的,所以在各个环节都会涉及,但是当前的电力企业在各个环节的管控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一些电力企业只重视经济事项发生之后的处理,忽视了其预防工作和事件发生过程中的处理应对。例如成本费用的管理和审计是贯穿其中的,对前期的预防和计划工作的要求较高,尤其在采购、电建环节等,需要长久的监督,否则就会带来巨大的损失。电力企业的审计工作内容繁杂,包括很多方面的内容,但是还是有主有次的,需要对个别环节加以重视,重点突出,但是一些电力企业在资本的流动方面管控力度不够,重心偏移。
(二)审计执行力度有待提高
审计工作在进行审计完成之后,最需要的就是实际的执行工作和改进工作,但是当前一些电力企业在这方面做得不到位,有待改进。在管理观念方面还较为欠缺,一些管理制度只是空虚地存在,相关工作人员并没有切实地去执行,一些工作仅仅是停留于表面。如果在审计工作这方面,仅仅是看到了问题或者寻找到了方法,但是没有切实执行,这样带来的后果很严重。
(三)管理层对经济审计工作的认识不够
管理层的管理观念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工作的开展情况,在管理层正确的管理观念的引导之下,在基层员工的努力之下,有足够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的投入,电力企业才会产生更多的经济效益。但是当前多数电力企业的管理层在这方面的意识不够,对经济审计工作的重视程度也不够,在进行管理工作时,都会凭借自己的经验来处理,且没有做到以身作则,严格要求,导致整体的企业对这方面的认识不到位,经济审计工作涣散。
(四)电力企业内部经济审计工作缺乏独立性
首先,目前在多数的电力企业的组织结构中,经济审计部门机构的独立性不够好,权威性不够高,一些审计部门还在受到其他部门的支配与管理,这就使其失去权威,难以保证其审计工作的独立自主;其次,相关的审计工作人员的独立性不强。由于受到薪资等客观条件的影响,导致相关的经济审计工作人员在进行经济审计工作的过程中会有诸多顾虑,难以实现其工作的公平性和客观性;第三,审计部门的资金存在短缺的现象。
二、提高电力企业经济审计水平的措施
(一)完善对审计工作各个环节的管理,突出工作重点
电力企业的经济审计工作对真实性和公正性、合理合法性的要求较高,也就需要其突出工作重点,其成本费用的审计可以作为重点之一,明确成本费用管理的重要性和其工作内容,以帮助电力企业节约成本、提升工作效率等。另外,一些数额较大的数据及项目的审计也是工作的重点,要确保做到审计到位,防止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明确各个工作重点,改善工作涣散的现状。
(二)切实加强经济审计工作的执行力度
管理者要在管理方面加大力度,工作人员要提高自己的执行能力和工作效率,二者相结合。并在进行成本、预算等的审计时要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工作质量,做到工作计划与工作内容的一致性,并随时进行监督工作,建立适当的奖励惩罚机制,确保各项工作执行到位。
(三)加强对经济审计工作的重视,不断创新审计方法
首先要让管理层和基层工作者明白经济审计工作的重要性,然后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不断创新寻找新的审计方法,比如用口径数据比较法取代之前的资料查找法,口径数据比较法更容易发现问题所在,然后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用鉴证法可以确保数据的真实性与有效性,通过对各类数据的分析以及各个环节的把握,充分了解审计状态,保证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提高效率。
(四)进一步提高经济审计工作各方面的独立性
首先,针对电力企业审计部门不够独立的问题,要将审计部门单独设为一个部门,并提高其权威性,不能将其置于某一个领导的管理之下,而是要做到公正公开,避免受到某一个领导的制约和控制;其次,在审计工作人员额独立性方面,要提高审计工作人员的独立性就不能让其他部门的人员来进行审计工作,提高审计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也可以保证可以独立进行审计活动;第三,在审计部门的资金方面要保证供给,但也同样收到监督。
三、结语
电力企业经济审计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提高其工作质量,为其他工作提供良好的内部经济环境,提升工作效率,从而促进电力企业更好地为社会、为人民服务。子啊进行审计工作时也需要随时转变工作方法,不断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我国的电力企业的不断完善发展。
参考文献
[1]楼玉红.审计信息化系统对电力企业内审水平的促进[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8):165-165.
[2]唐文.我国地方电业局内部审计优化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3:39-41.
[3]周洁.现代企业制度下内部审计的发展趋势[J].沈阳大学学报,2005(1).
[4]吕伟康吴伟钊陈丹梅黄冰.电网企业工程审计信息化建设研究[J].中国电业(技术版),2013,(11).
[5]唐忠良程俊春王伟玲.电网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系统建设研究[J].价值工程,2012,(27).
作者:张宪庆 单位:大庆龙唐供热有限公司
第四篇:电力企业养老保险工作管理思考
摘要:为了加快电力企业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从而确保其处于正常运转状态,进而为企业节约更多成本,电力企业养老保险工作是一个长期且艰巨的任务。本文针对目前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背景进行简单概述,基于其现状探讨了目前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电力企业;养老保险;工作管理
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以及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的背景下,人们对于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性有了一个明确且充分的认识。电力企业养老保险在电力企业的改革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不仅促进了电力工业的快速发展,而且还提高了职工队伍的稳定性。但是,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电力企业养老保险由行业统筹转变为地方统筹,养老金待遇下降,这在退休员工队伍中,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因此,对于电力企业养老保险工作管理的探讨存在非常重要的价值作用。
一、电力企业养老保险的改革现状
社会发展推动经济发展,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下,社会保障制度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性日益显著,对于养老保险等相关保障的认识越来越普及。构建健全完善合理的养老保险制度,不仅可以保障社会稳定,同时,还有利于我国经济良性发展。电力企业是市场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养老保险事业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与进步。电力企业实施合理的养老保险制度,对于自身的发展与改革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随着电力产业改革的深化,其养老保险制度也应依据国情不断变化。例如:电力企业的养老保险制度由传统行业统筹变为新型地方统筹。针对企业的职工而言,则具十分深远的影响。合理制定养老保险制度、完善养老保险机制,是促进电力产业加速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此大背景下,电力企业应该充分重视并研究养老保险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措施和建议。
二、电力企业养老保险现存的问题
1.保险金额应与退休年龄挂钩
基于目前我国现有养老保险制度,企业职工所缴纳的养老保险费用与其离退休后所领取的金额挂钩,指企业职工所缴纳金额时间越长,在办理离退休手续后,所得养老保险金额越大。但在实际缴纳过程中,因受国家离退休政策及各种不可控性因素影响,例如:第一职工性别;第二,就业年限;第三,缴费年限等,最终导致少部分职工缴纳年限不同,从而导致部分职工在办理离退休手续后看,所发放的养老保险金额不同。结合相关资料发现,我国男性职工退休年限是65岁,女性职工退休年限为60岁,男性管理岗位职工退休年限是60岁,女性管理岗位职工退休年限是55岁,尤其针对电力企业中,不仅工种复杂,还因企业发展水平高低,不存在绝对的公平,使部分电力企业的职工由于性别或其他原因,从而导致养老金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最终出现金额发放不公平的现象。
2.企业性质的差异导致养老保险金的差距
依据目前我国现有养老保险金管理制度,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体系中并没有纳入政府机关部门,这使得我国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养老保险之间割裂开来,导致在缴纳养老保险金过程中,两者之间形成鲜明的差别。同时,我国电力企业在缴纳养老保险金过程中,应由企业与职工共同承担缴纳。其具体比例为:第一,个人缴纳比例为总体养老保险金额的8%;第二,企业缴纳比例为总体养老保险金额的13%。相较于机关事业单位,由于其并没有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体系,所以电力企业与职工个人都不需要再次缴纳。但在此制度实施之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范围并没有拓宽到机关事业单位之中,只是对原先的企业养老保险制度进行了一定的变动,机关事业单位的退休职工在退休之后,所领取的养老保险金额一般都比企业所养老保险金额的数额多,所以,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养老保险金的待遇差距正在逐步加大。
3.养老保险制度的执行缺乏明确的标准
首先,我国电力企业在办理职工离退休手续时,缺少明确执行标准。结合相关资料发现,我国电力企业离退休职工、干部可不参考《企业养老保险参考制度》,可参考《机关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实施。绝大多数电力企业因规章制度的空白,缺乏明确标准,以至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定盲目性,还使投入的人力资金到不到预期效果,反而增加了企业成本,最终导致部分企业难以划分职工退休具体时间及范围,无法确定其发放标准,出现部分企业职工养老保险金额发放不及时,甚至于少部分电力企业因规章制度空白,其养老保险金由企业全额发放,不仅增加了原企业负担,也阻碍我国电力产业发展及变革。
三、电力企业养老保险工作管理措施
1.构建具有电力企业特色的养老体系
指降低电气企业与其他机关单位的养老待遇差距,构建具有电力企业特色的养老体系。具有电力企业特色的养老体系是我国养老保险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体措施为:第一,依据电力企业自身经济能力,将企业效益与企业职工平均工资挂钩;第二,当两者达到一定比例水平时,企业应为职工办理养老保险;第三,当企业职工在办理退休手续后,企业便需按月或按季度发放养老保险金,以保障职工在退休后的稳定收入来源。例如:我国浙江省《养老保险条例》中明确表示,企业需要按照企业效益总额的5%计入企业养老准备金。
2.延长企业职工退休年限
基于我国法律,劳动是权利与义务的结合。在《企业养老保险暂行办法》实施初期,缩短部分企业职工退休年限是对其在劳动义务的体谅,不仅使少部分职工提早享受社会保障及退休补贴,也是一种福利型鼓励政策。由于当时绝大多数职工收入结构单一,在办理离退休手续后,收入不受其影响,而现今职工收入结构复杂,不仅有各种奖金,还有存在其他补贴、津贴等。并且,我国老龄化加重,缩短部分企业职工退休年限已不符合我国国情,企业应延长企业职工退休年限。具体措施:第一,制定统一退休年限,企业可基于国家政策灵活应用,可对企业男女职工实施同年龄离退休,或将女性职工离退休年龄延长至60岁;第二,取消部分工种提前办理离退休手续。
3.制定离休补贴标准
企业应依据不同地区的人员离休补贴标准,制定具有企业特色的离休补贴标准,便于日后能够进行管理。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大型电力企业在经济效益允许的条件下,可统一提高离休人员的补贴标准。首先,企业先充分了解其他省份的离休标准;其次,企业可针对现有离休人员的工资标准,结合企业经济效益,分层提高其补贴待遇,而政府相关部门则应加强对于养老工作管理的引导,负担部分待遇支出,可由相关部门统一发放其养老保险补贴。最终,制定具有企业特色的离休补贴标准,为推进我国电力事业的发展奠定夯实的基础。
四、结语
通过本文探究,认识到尚且存在诸多因素影响着电力企业养老保险的管理效率。为了使其效率得到有效提升,便有必要采取行之有效的应用措施,比如:构建具有电力企业特色的养老体系、延长企业职工退休年限等。从以上方面加以完善,电力企业养老保险效率将能够得到有效提升,进一步为推进我国电力事业的发展奠定夯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阎哲.简析电力企业养老保险管理[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3,(48):34-35.
[2] 王利京.电力企业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3,(33):37,38.
[3] 宋晓雨.当前电力企业养老保险的现状及科学化发展对策分析[J].中国科技纵横,2015,(22):128.
[4] 张淑萍.电力企业职工养老保险[J].科技与企业,2013,(24):304.
作者:田方芳 单位:沈阳电力建设总公司
第五篇:电力企业员工思想工作分析
摘要:“维稳”即是维持稳定,围绕当前的国有企业稳定大环境下去开展各项工作,构建和谐稳定供电企业的简称。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和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种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逐渐显现,不稳定因素增加,如何结合形势发展和企业实际,有的放矢地做好维稳工作,成为供电企业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务必要认真深入学习新的方针政策,从维护企业稳定发展的角度出发,在思想上提高对维稳工作重要性的重视,积极维护基层员工的利益,在处理涉及员工利益的不稳定因素时要从情、理、法方面着手。本文结合行业特点和企业现状,就如何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做好员工的维稳工作抛砖引玉,谈谈心得体会。
关键词:企业改革;员工;维稳
为了适应社会经济结构转型发展的需要,国有供电企业正在积极深化体制改革,由于在改革中常常涉及到一些员工的岗位、人事关系、薪酬待遇等切身利益,容易产生各种利益矛盾和其他一些不和谐因素,为此,要积极研究采用新的方法不断促进维稳工作。在改革面前,基层维稳工作人员,应加强对维护企业稳定重要性的重视,采取合理的方式应对改革中产生的各类矛盾及因改革而产生的各种群体性事件,积极为供电企业的改革发展营造和谐、稳定的内外部环境,推进改革工作不断深入。为了做好企业员工的思想维稳工作,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基于基层员工的实际需求,积极挖掘因改革而导致的各种不稳定现象,深入研究并采用科学的方法应对这些不稳定因素。对此,做好企业员工的思想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主要体现在:
一、培养“三个意识”是做好维稳工作的前提
为了做好维稳工作,首先要端正思想观念,尤其是企业维稳工作人员,更要树立和培养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前瞻意识。
1.培养大局意识
培养大局意识,要树立科学发展观,不断培养和树立发展的意识、稳定的意识,从企业和员工发展的大局和整体角度出发,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积极促进供电企业实现协调发展。经营效益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工作,但若没有稳定的员工团队和良好的工作秩序,将会给企业的经营发展造成不良的影响。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维稳工作成为企业面临着的新问题,为了响应国家号召,做好改革维稳工作,应培养和树立大局意识,立足大局,扩大视野,从整体利益出发,深入分析各方面的利弊,坚持推进维稳工作。
2.培养责任意识
培养责任意识,要求基层维稳工作人员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还要努力协调好各方的利益,坚持维护社会稳定和企业发展的大局,本着对企业、对员工负责的态度,正确看待和处理企业的维稳工作。坚持“稳定是第一责任”,将责任意识落实到实处,对电力企业改革中涉及到的员工,要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给予更多的关怀,坚决不能敷衍塞责、互相推诿,针对员工的诉求,及时与有关部门领导做好沟通交流,坚决落实改革中涉及到的问题的解决方案,切实保护基层员工的基本物质生活需求,坚持把工作做在前面。
3.培养前瞻意识
培养前瞻意识对基层维稳工作人员的洞察力、预见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能够从多角度深入研究分析因改革而产生的潜在不稳定因素和显性不稳定因素,并能对改革维稳的事态发展做出科学合理的风险评估,提前准备紧急事态处理方案,防止“小事变大事、大事变闹事”,做到未雨绸缪,把握住电力企业改革维稳工作中的主动权,防止因改革导致矛盾性问题的恶化发展。由于矛盾纠纷问题即使处理措施合适,也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基层维稳工作人员应当具备前瞻意识的基本素质。
二、加强维稳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是做好维稳工作的保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新思想、新技术以及新型企业模式等不断涌现,促使企业员工的思维方式不断变化,由此也带来了新的维稳问题。作为电力企业基层维稳工作人员,应加强学习,增强自身的本领,以能够有能力应对错综复杂的企业矛盾。为此,应加强对理论、法律和政策的学习。
1.学理论
学理论,应加强对党和政府的相关理论、方针和政策的学习,尤其应加强对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的学习,并将其作为理论更新的基础,积极用理论丰富头脑,用理论指引行动。随着电力企业改革的深入,维稳工作理论也日渐深入,电力改革企业要深入研究维稳工作的基本政策,加强对心理学、社会学、方法论等的学习,以此增强维稳工作的目的性和有效性。
2.学法律
法律具有规范作用和社会作用,学法律的目的在于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在维稳工作中,各类矛盾纠纷错综复杂,对于其是否合法、合理等问题,应采取不同方式区别对待。对于合法又合理的,应基于法律合理解决利益冲突,坚决维护当事人的权益;对于合理但不合法的,应基于实际情况采用合法的方式予以解决;对于合法但不合理的,应基于法律,根据具体诉求情况区别对待;对于违法行为,应坚决依法严肃处理。通过学习法律知识,用法律的武器去化解企业矛盾。
3.学政策
随着企业的改革发展,不断出台了一些新的政策方针,而具体的方针政策是解决企业现实矛盾的主要依据,因此,只有深入研究分析这些方针政策,才能正确处理电力企业改革中出现的各种矛盾。通过对这些方针政策的学习,基于政策办事,在处理矛盾过程中就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基层维稳人员要依据涉及改革的有关信访问题条例、规定、办法等政策文件,依据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处理改革中的问题,以应对维稳工作中出现一些新的不稳定因素。
三、掌握“情、理、法”是做好维稳工作的依据
古人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明之以法,即解决企业改革矛盾的科学方法是正确采用情、理、法。企业改革首先遇到的就是信访问题,根据对上访人所反映的问题的研究分析,他们普遍追求的是合情、合理、合法,因此,在处理改革中的矛盾纠纷时,应从上访人的心理需求角度出发,采用情、理、法的办法去化解矛盾,维护企业的稳定发展。
1.用“情”化解矛盾
在矛盾纠纷中,有许多人是因情而访,主要是由当事管理人处理方法不当引起的,如在执行落实政策过程中,方法简单、行为粗暴、缺乏耐心和热心等,导致当事管理人和员工之间的矛盾不断扩大,这些问题应更多地用“情”去化解,加强与员工的心理沟通,积极做好安抚工作,对于涉及到员工收入、岗位待遇、工作与家庭冲突等方面的,当事管理人应基于员工角度,积极提供帮助,协助解决问题。
2.用“理”化解矛盾
针对员工的信访问题,可简单分为有理和无理两类。对于有理的,应本着“员工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态度,积极协助解决,对于暂时难以解决的问题应当面说明事实情况,争得理解。对于无理的,要积极做好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对其劝返,并晓以无理上访的利害关系,对于“偏执型”“认死理”的员工,应努力做其思想工作,可邀请与其私人关系较好的同事好友一起参与。对于违法上访信为,可由司法机关介入。
3.用“法”化解矛盾
对于因法而访的行为,基层维稳工作人员要积极做好法律的宣传工作,尤其是对于不懂法律的弱势群体,要积极提供法律援助工作,协助弱势群体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矛盾纠纷。对于涉法上访的矛盾纠纷,要做好引导其走法律途径解决矛盾纠纷。
四、了解“详情”是做好维稳工作的关键
基层维稳工作人员应认真对待矛盾纠纷的排查化解工作,通过对矛盾纠纷的个别事件的深入研究,总结事情发展的前因后果,根据员工提出的问题和诉求,深入分析矛盾事件的起因、发展、矛盾焦点、当事人的心态与愿望等,并积极协助其制定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对于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以及涉及电力企业改革的各项方针政策,应加强对此的深入调查研究,明确因电力企业改革而产生的不稳定因素,从深层次角度出发去分析这些矛盾问题的产生及发展的原因,为上级制定和完善好相关的企业管理制度提供有效准确的参考信息。
五、把握“三性”是做好维稳工作的重点
基层维稳工作人员应注重对矛盾纠纷发生规律和特点的研究分析,并及时做好工作总结,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掌握“三性”,即时节性、群体性、针对性。时节性是指矛盾纠纷发生的时间,如法定节假日、劳动合同到期而单位不再续签等敏感时间。群体性是指一些不稳定的员工群体,如转岗员工、生产一线员工、退休员工等群体性人员,应及时加强与他们的思想沟通。针对性是指抓主要矛盾,深入研究主要矛盾涉及到的不稳定因素。作为基层维稳工作人员,应深入认识矛盾纠纷发生的规律、特点,基于此,进行矛盾纠纷的排查化解,有序推进企业改革的维稳工作。
六、关注“改制”员工的诉求,是做好维稳工作的根本
对于电力企业“改制”分流涉及的基层员工,他们在企业的改革中做出过较大的贡献和牺牲,造成他们收入降低,在企业的发展规划中不受重视,这些员工存在较多的不稳定因素,主要表现在:(1)年龄偏大,岗位竞争能力较低。这些员工普遍年龄偏大,文化水平较低、缺乏综合性的劳动技能,在思想上过于依赖企业,虽然按国家政策拿到补偿金,但转入社会自谋职业的意愿不强,易表现出自卑心理,自怨自艾,缺乏上进心。这些员工大部分处在企业的底层,家庭抗风险能力较弱,当企业的改革涉及到他们的个人利益时,就会导致他们的情绪反应激烈。(2)专业文化水平较低,心理承受能力较弱。企业为了运营发展,不断深入加强各项改革改制工作,这些员工由于受到自身专业文化水平的限制,难以满足企业生存发展的需要。随着企业中各层次员工的收入差距加大,这些低收入员工群体内心容易滋生凄凉,若改革中自身利益被损或利益分配不公正时,就会导致他们过激地进行上访。(3)企业改革后,由于自身利益因体制改革而受损,这些员工内心自认应该享受与主业员工相同的待遇,尤其是面对历史遗留问题,新体制可能无法提供合理的解决方案,就会导致矛盾激化。
为了维护社会稳定、不断推进电力企业发展规划,应正确看待和解决这些员工的思想和实际问题,做好改革维稳工作:(1)认真倾听改制分流员工提出的问题和诉求,了解他们诉求事项的原委,深入分析其合理性,并协助提出解决方案。(2)详细分析具体情况,对于符合国家政策的诉求应积极给予肯定答复,对于不符合国家政策的要求但符合情理的,应加强友好沟通,妥善处理,基于实际情况采取变通方式予以解决。(3)对不合理的诉求应从政策角度予以直接否定,并告知后果,但应以合理的方法和语言态度详细告知员工具体细节,避免造成当事人误认为维稳人员故意推诿敷衍,引起矛盾激化。根据基层维稳工作的总结,改制分流员工提出的诉求主要集中在经济待遇方面,由于受企业改制政策的影响,导致他们收入降低,此外,还有一些是因为员工的家庭发生意外而出现“救急”情况,造成经济困难。前者主要是因企业分配中的“不公正”现象而导致员工抱怨,如事情处理工程“不透明”,这些问题应基于实际情况及时处理。而由于员工家人患重病、发生意外事故等紧急特殊情况,在符合国家政策要求的前提条件下,应从多方面努力,积极做好心理安慰,在物质上给予适当帮助。
七、结束语
在电力企业改革的维稳工作中,我们要深入认识到当前维稳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基于社会稳定和电力企业发展规划,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忧患意识,始终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理念,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狠抓各项维稳工作措施的落实,使员工在构建和谐稳定供电企业氛围中共享企业的改革发展成果。
参考文献
[1]殷建华.基础维稳与综治工作探索实践[M].时事出版社,2008.
[2]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周小亮.深化体制改革中的利益兼容问题探索[M].商务印书馆出版社,2007.
作者:胡俊强 单位: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佛山顺德供电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