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电气自动化课程建设与人才培养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电气自动化课程建设与人才培养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电气自动化课程建设与人才培养

1遵循实用原则来选定课程内容

妥善处理好“理论知识”和“实操知识”两部分内容。“理论知识”是指概念性、理解性、论证性的知识,解决“是什么”的问题。“实操知识”是指策略性、经验性的知识,是解决在实践过程中应该“怎样做”、“怎样做得更好”的问题。如果能够做到二者的有机统一,那么对同学们的知识结构的设计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课程内容由单一性向综合性转化如《PLC技术》课程可将《电气控制技术》、《自动控制原理》、《单片机技术》等课程的内容综合,根据《PLC技术》的相关知识点组合上述课程内容。这样不仅可以拓展同学们的知识面,而且可以使同学们对所学的知识有所对比,激发起对学习的热情。

2内容综合模式

电气技术基础课一般有《电工学》、《电子测量技术》、《电机及拖动技术》、《电气控制技术》、《PLC技术》、《自动控制原理》等六门课程。前三门课程为电气技术的基础课程,可以三合一,综合为一门课程。后三门课程是电气控制部分的基础课程,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也可以三合一,综合为一门课程。而每门课程所讲述的内容均可以以某一问题为主线使其产生紧密的联系,寻找这条主线,是高职院校教师综合课程内容所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6]。教学内容体现对职业岗位群的对应性是高职院校教学特色之一。电气自动化专业岗位包含了一定范围的专业知识,与岗位有一一对应的关系。教学内容,以某一问题为主线,内容渗透到其他课程当中,这样,综合为一门新的课程可以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由此组合的课程既包含理论教学内容,也包含实践教学内容。当然,课程综合的方式不是唯一的,从不同的角度,根据不同的需求,可以有不同的结果。课程的综合是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的,是教学的一种方法而已。

3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建设可采用的措施

3.1把好教学组织实施关首先,制定教学大纲,并经产业界和学校相应专业的专家、教师组成的专家委员会审核。其次,制定一套保证教学实施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控制并优化教学质量。最后交给任课教师实施教学[5-7]。

3.2注意对课堂教学质量的控制电气自动化专业实训中心可以与企业联合共建,设备与人才做到共享,教学质量的检查与评估也积极邀请企业参与。尤其对专业任课教师,特别是对讲授与本专业跨度较大课程的教师以及没有教学经验的教师,应建立一套较为科学评价体系,并通过学生、教师、督学及其他相关途径,及时反馈课堂教学质量信息,使教学方法得到优化,教学精华内容得到提炼。

3.3发挥教师在课程建设中的作用在课程建设中,一方面要充分发挥专业教师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要培养一支善于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的、可以致力于课程建设的教师队伍。根据每位专业教师的特点,做到人尽其才,使他们不仅善于进行课程建设,同时也乐于进行课程改革。

4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

教育部关于《如何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指出:“高职学生应该在具备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因此,电气自动化专业学生的基本能力与专业技能的训练应根据国家职业标准规定的等级技能来开展。根据市场需要制定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使我们培养的人才能够满足社会的需要。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具有服务于地方、服务于行业的特点,实践教学、理论教学、顶岗实习以及就业都与行业有着紧密的联系,教学过程中的技能训练更是需要在行业中的具体企业中进行,根据企业需要,与企业联合培养,进而培养出企业需要的技能人才。由于高职院校自动化专业学生与其职业岗位对应性较强,因此,突出自动化专业特点,同时兼顾满足现代工业发展的技能需求,是高职院校教学创新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对自动化专业学生,我们本着理论教学知识够用为原则,实践教学以满足企业需要为原则。

5校企合作走产学研结合之路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发展、壮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举措。以就业为导向,坚持走产学研相结合的专业发展的道路,对学生进行职业能力培养,需要有与本专业相关的行业、企业为依托,因此,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可以依靠企业的生产环境和实习岗位进行实施。基于“深入交流、专业对口、就业对路、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办学,是高职院校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一种重要的途径。不仅做到了资源共享,还促进了人才技术交流。进而促进高职院校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具有针对性。

6结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不断地改革与创新,在新的形势下进一步探索新的思路与方法,只有这样,才能适应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基本方针,才能培养出具有竞争力的高技能人才。

作者:王志刚单位: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光电工程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