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高校青马工程原则体系建设探究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高校青马工程原则体系建设探究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高校青马工程原则体系建设探究

摘要:“青马工程”是加强青年思想引领的重要载体和手段。提升“青马工程”质量,要从实施过程、内容选择、评价方式上遵循一定的原则,从而确保“青马工程”的开展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具体而言,“青马工程”的实施要遵循阶段性与长期性相统一、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整体性与个体性相统一的原则;“青马工程”的内容要遵循目标导向原则、问题导向原则、与时俱进原则和线上线下相结合原则;“青马工程”的评价要遵循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小组评估与他人评议、个人评价相结合,在校评价和离校后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关键词: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原则

加强对青年大学生的思想教育是新时代共青团的重要工作。“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以下简称“青马工程”)是团中央启动实施的一项重要举措,旨在培养政治上过硬、思想上积极、能力上突出、实践上丰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青马工程”在2007年开始启动,目前已经实施了十多年。“青马工程”在高校的人才培养上,特别是在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志向高远、有责任、有担当、有奉献精神的青年大学生上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青马工程”在取得重要成效的同时,也存在如“分层次的差异化培养机制不完善”[1]“重视集中培训而忽视了日常教育和长期培养”[2]等问题。因此,对“青马工程”的反思和对其原则的重新审视,有助于更好地开展“青马工程”,从而增强“青马工程”对青年大学生的引导力和影响力,提升“青马工程”的实效性。

一、“青马工程”的实施原则

1.阶段性与长期性相统一。“青马工程”是一个系统工程,它的开展要坚持阶段性和长期性的统一。“阶段性”是指在开展“青马工程”过程中,采用集中一段时间完成教育的任务和要求。阶段性教育的好处是可以集中人力和时间的资源,对“青马工程”的学员开展集中教育,省时、有效、便于管理和及时反馈学习效果。集中学习阶段也更有助于学员集中精力专注于培训的内容,保证学习质量和学习效果。教育的长期性,是指教育要遵循教育的规律,教育的过程是一个浸润的过程,需要循序渐进,需要潜移默化,不能一步到位,更不能立竿见影,尤其是政治教育、思想教育、价值观教育,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长期、反复、系统地加以教育和引导。强调“长期性”就是突出一旦成为“青马工程”的学员,就在大学四年一直是“青马工程”的学员,随时随地可以参加“青马工程”提供的各种学习培训、研讨交流、实践参观、服务志愿等活动之中。具体来说,可以将学员分为初级学员和成长型学员两类。对于初级学员,也就是刚刚加入“青马工程”的学员,要对他们进行集中学习,让他们通过集中学习方式尽快了解“青马工程”的课程内容,完成青马课程的核心课程,使其通过理论学习、参观实践,坚定信仰、启迪心灵、提升素养、开阔视野,从而达到“青马工程”对青年大学生的思想引领作用。完成初级阶段学习任务的学员身份转换成为成长型学员,成长型学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喜好参加“青马工程”不同期的内容,甚至还可以成为活动的主持和带队者,带领初级学员开展相关活动,从而从“青马工程”的接受者到“青马工程”的传播者、推动者和完善者,将自己在“青马工程”的所学、所感、所想应用到促进“青马工程”的提升完善中。

2.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一方面,“青马工程”必须要重视理论的培训。“共青团要努力帮助广大青年树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远大理想,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人生信念。”[1]“青马工程”最本质的要求是教育和培养广大青年大学生听党话、跟党走,要增强学生的价值判断力和价值选择力。马克思指出,理论一旦被掌握就会成为物质的力量。马克思主义一旦为广大青年大学生所理解和掌握,就会成为青年大学生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武器。因此,“青马工程”首先要坚持以科学理论引领、用科学理论武装,只有保持理论上的认同,才能做到理想信念上的坚定。“青马工程”要认真梳理理论教育的内容,既要涵盖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加强对理论原著的阅读,同时,对一些重大理论,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要设立专题讲细、讲透。总之,通过深化青年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凝心聚魂,筑牢信仰之基、强化精神之钙、把好思想之舵。另一方面,“青马工程”要注重知行合一,要强调理论对行动的指导作用,更要强调行动对理论的践行作用。“青马工程”要重视实践层面的教育,即通过参观、考察、实地走访、红色之旅、观看红色作品、到基层学习、参加志愿服务等丰富的实践活动,将主题教育的知、情、意三方面相结合,使青年大学生从情感上感动,从态度上坚定,从价值观上认同,从实践的角度更深刻理解理论的内涵,并做到知行合一。

3.整体性与个体性相统一。整体性是指“青马工程”的课程和内容统一安排,有着统一的目标和内容要求,所有参加学习的青年大学生需要按照要求完成相应的学习。“青马工程”是否能取得预期的效果,调动受教育者的主体性非常重要。只有受教育者充分地参与到“青马工程”的学习中,并主动学习和自我教育,才能更好地将教育内容内化为自己的思想、付诸个人的行动。因此,在整体设计“青马工程”的过程中,除了要优化选择课程和内容,更要重视课程实施方式的多样性和丰富性,要根据课程内容选择适合的课程方式。要发挥“小组合作、探究、研讨、自主学习、线上线下学习”等方式,不要仅仅拘泥于传统课堂模式、讲座模式,而是结合青年大学生的特点,采用演讲、辩论、朗读、知识问答、小组比赛、分享心得、团体训练、团体游戏、情景再现、历史模拟、翻转课堂等多种形式,有效推动“青马工程”的开展。“青马工程”通过形式的创新,变被动为主动,变“你讲-我听”模式为“讲授-互动”模式,从而增强学习的效果、丰富学习体验。个体性强调“青马工程”的学习要满足学员个体的需要,同时也是满足“青马工程”长期学习的要求。“青马工程”是一个过程学习,不仅仅是阶段性的学习。学员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随时回到“青马工程”的课堂。“青马工程”在课程安排上,可以采取菜单式管理模式,学习内容包括必修内容和自选内容。学员可以根据个人兴趣、需要、时间以及“青马工程”课程内容进行自主选择参加,随时报名参加。“选修内容”的学习时间原则上可以覆盖学员整个在校学习时间。个体性原则要求“青马工程”要考量不同学员的知识储备、个性特征、思维模式、兴趣需要等实际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设计具体的教育模块、教育形式、教育内容等,既要保证按照“青马工程”的要求完成各项教育任务,同时也要充分考虑青年大学生的个体需求差异,增强“青马工程”的吸引力,使“青马工程”能够达到预期效果。

二、“青马工程”的内容原则

有人把“青马工程”当作一个筐,什么内容都可以装。但是实际上,“青马工程”的内容选择必须有依据和原则,不能什么内容都往里面放。有一些内容在放进去的时候,要注意转换,要把内容转化成符合“青马工程”的要求。比如,实践参观,参观什么地方,参观这个地方要给学员哪方面的启示,这些内容都是我们要认真思考的。绝不能出现利用现有资源随意组合课程,并把这些都作为“青马课程”,这就使“青马课程”与学生干部培训、学生素质拓展培训、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培训等培训内容相互混淆了,而没有体现“青马工程”本质特点。

1.目标导向原则。明确“青马工程”培训的目标是开展“青马工程”培训的前提。“青马工程”不同于其他校内各类培训,它有着明确的目标指向和方向要求。政治性是“青马工程”的本质属性,“青马工程”就是为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青马工程”要以提升青年大学生的政治素养和道德觉悟为主要目标。因此,“青马工程”要将理想信念教育贯穿始终,增强青年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增强青年大学生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等自觉性和坚定性,培养青年大学生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践行者。

2.问题导向原则。“青马工程”的制定要以问题为导向,要凸显问题意识。“一个人的信仰或理想信念的形成和确立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功能。”[3]青年大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确立、巩固和稳定的关键期,他们思维活跃、接触广泛、求知欲强,但是由于社会阅历不足,加上各种错误文化思潮影响,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网络不良信息和虚假信息的误导,对社会转型期产生的问题和矛盾认识片面等原因,思想上容易出现偏离、政治上容易出现动摇、行为上容易出现失当,网络上容易出现跟风等问题。因此,我们在实施“青马工程”时,要及时了解当前的问题,重点解决学员的思想困惑和理论学习困难等问题。我们可以通过问卷、访谈、提问等方式,搜集学员的问题和困惑,结合学员的具体要求,设计实施“青马工程”课程体系,为学员答疑解惑。

3.与时俱进原则。课程形成体系,就容易内容相对固定,而固定的课程内容和形式容易使学员产生抵触和厌倦情绪,从而降低学习的积极性。“青马工程”为避免这一点,就需要重视课程内容的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富于变化。一方面,“青马工程”要关注时展,关注最新的形势,使课程内容不断更新,贴合当前国际国内发展形势,吸收当前最新的时事内容。在“青马工程”课堂上,通过讲故事、举例子、谈感受的方式,常说、敢说、能说、会说,引导青年大学生从实际出发,去理解相关理论。同时,也有效地防止和避免当下的一些不良思想和言论对青年大学生产生消极影响。另一方面,“青马工程”要建立开放式课程模式,积极采用互动教学模式,利用翻转课堂等形式,使学员参与到课程的建设之中,通过与学员的互动,了解学员的所思所需和所关注的问题,从而发现课程内容的新的增长点,使课程的内容真正与学员产生情感共振、思想共鸣,不断丰富“青马工程”课程体系内容,促进“青马工程”课程内容的不断更新和完善。

4.线上线下相结合原则。利用网络教育资源开展“青马工程”并不是新鲜事物。网络资源、网络课程,为我们提供了学习的资源,但是,线上教育一直以来只是起到辅助作用,而不是起主导作用。而突发的肺炎疫情使得线上教育成为高校教育的主要模式。疫情期间,更多的课程是在网上进行,老师变身“主播”开展线上教育。同时,一些优秀课程资源也成为重要的课程补充学习内容,保证了大学生课程学习的效果。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对社会政治文化、生产生活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也改变了我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学习方式等。虽然我们坚信疫情一定会过去,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疫情对我们产生的影响却会是深远的。不难预测,后疫情时代,网络课程资源和线上教育模式依旧会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青马工程”要发挥新媒体作用,加大宣传力度和宣传的感染力,扩大学习的影响效果;利用线上教育的优秀课程资源,拓展主题教育的方式途径;利用网络平台,建立网络资源库,分享学习材料和学习体会,方便学员自主获得学习资料,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自主性。

三、“青马工程”的评价原则

评价是指对“青马工程”实施效果进行评价,从而保证“青马工程”的开展能够取得预期效果。开展“青马工程”评价既是对学员学习情况的一个反馈,有助于学员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同时也是对“青马工程”的内容与实施进行评价,判断“青马工程”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为以后的“青马工程”的设计与实施提供重要的参考意见。

1.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青马工程”的结果评价是指通过考试的方式对学员进行学习情况的评价。考试是评价初级学员集中学习的有效方式。“青马工程”除了培养学员的识记性知识之外,更重视培养学员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而这部分内容通过一次或几次卷面考试方式,是无法很好地检测的,而且仅仅通过考试进行检测也是不科学和不完整的。因此,在对“青马学员”的学习情况评价中,要重视“过程评价”,记录学员在学习过程的参与度、积极性等表现,将学员的发言次数与质量、参与比赛与活动的表现、撰写的学习心得等都纳入学员考核之中,将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给予学员全面的评价。

2.小组评估与他人评议、个人评价相结合。每期“青马工程”都建立相应的班级,并在班级内进行分组。“青马工程”考核要将小组评估与个人评价、他人评议相结合。个人通过对自己进行评价,有助于反思自我学习状况,总结课程学习收获,加强自我约束力和促进个人学习。他人评议,即通过学员的相互评议,促进班内学员互动、增进了解,营造班级“家”文化。通过他人评议,学员之间分享意见,学员可以获得来自不同学员的建议,促进个人成长,使学员之间能够互帮互助、共同进步。小组评估,主要评估个人在集体中的表现和作用,个人是否在集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是有意识地培养集体主义观点的有效途径。“青马工程”要让学员了解评价体系,让学员在一开始就注意融入集体中,通过对他人评议、小组评估,培养学员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集体观念,并努力营造班级“家”文化,提升学员归属感。

3.在校评价和离校后评价相结合。“青马工程”的效果如何,每一期学员要对其进行评价,学员对“青马课程”相关学习内容进行认同度和影响度的评价。这一评价能够反映当下学员对“青马工程”的满意度,但是,随着学员年龄的增长,特别是随着学员毕业走向社会,他们对“青马工程”的认识,包括哪些内容使他们更加受益,哪些老师让他们更加印象深刻,会随着他们认识问题深度的增加、认识问题角度的转换和社会阅历的丰富,可能会产生不同的观点。因此,对“青马课程”的评价,不能仅仅局限在刚刚完成培训的学员,而是要邀请已经毕业的学员对“青马工程”进行评价。通过毕业学员的评价,还可以了解“青马工程”对其择业、就业或工作中产生的作用和影响,了解“青马工程”对青年大学生职业生涯初期的影响,更好地完善“青马工程”的实施和开展。

四、结语

高校青年大学生是民族振兴的重要青春力量。青春有理想,人生才不会迷茫;青春有方向,奋斗才会有力量。“青马工程”帮助高校青年大学生扬起理想的风帆,树立起信念的旗帜,因此,“青马工程”的实施及教育质量直接影响着为党和国家培养人才的效果。高校“青马工程”是一个意义重大、作用深远的人才培养工程。我们只有不断改进“青马工程”,提升“青马工程”的质量和效果,改进“青马工程”的实施和内容,完善“青马工程”的评价和反馈,从而将“青马工程”打造成为高校青年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大讲堂、锤炼品格的根据地。高校要积极依托“青马工程”的开展,帮助青年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仰,使青年大学生在青春成长路上更有方向、更有动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参考文献:

[1]蔡威,马悦.高校“青马工程”质量提升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20(3).

[2]李庭宪,郭超.用系统思维指导“青马工程”建设[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20(2).

[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关于青少年和共青团工作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64.

作者:杨颖颖 单位:大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