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写工艺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本文作者:朱庆华作者单位:山西兰花科技创业股份有限公司
煤化工工艺方法
1移动床气化
移动床气化是煤化工工艺的重要方式之一,它又被称为固定床气化,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煤气化方法。移动床气化一般分为常压与加压两种。较为简单的是常压法,但是这种方法具有局限性,那些熔点较低的煤无法使用。加压法则是人们通过对常压法的局限性进行研究而出现的一种更为有效的方法。这种方法采用氧气和水蒸气进行气化,能够很好地将煤炭气化。
2流化床气化
除了移动床气化法外,流动床气化法也是较为普遍的煤气化方法。一般情况下,在进行流化床气化法对煤炭进行气化时,使用的是八毫米以下的煤颗粒,再加上助于催化的气化剂,使煤炭得以气化。
对于工艺设计提出的几点建议
物料安全
化工工艺在生产过程中的原材料、中间产品与副产品以及产品和贮存中的物质都是以不同的状态而存在的,这些物质都具有特殊的物化性质,在一定状态下可造成危害。因此,要了解和掌握对这些物质的危险特性,而且要养成对其稳定性与化学反应以及毒性等相关的识别意识,进而能够做出有效的评价与分析,预防危害的发生。
工艺路线的安全问题
往往在一种反应中通常会涉及到几条工艺路线,因此,在设计的的过程中应该选用危害最低或者更安全的。在这个过程中,对于生产的条件以及物料都要进行充分的考虑,选用无害或者低危险的物料;在新型技术以及新设备的选用过程中要注意其三废的排放量,并且尽量实行循环利用,降低污染。适当的降低生产过程中对生产条件的苛刻要求,以此来缓解剧烈反应、
反应装置方面的安全问题
乙丙橡胶(EPR)是继Zieg1er一Natta催化剂的发明、聚乙烯和聚丙烯的出现后问世的一种以乙烯。丙烯为基本单体的共聚橡胶,分为二元乙丙橡胶(EPM)和三元乙丙橡胶(EPDM)两大类。前者是乙烯和丙烯的共聚物;后者是乙烯、丙烯和少量非共轭二烯烃的共聚物。EPR具有许多其它通用合成橡胶所不具备的优异性能,加之单体价廉易得,用途广泛,是80年代以来国外七大合成橡胶品种中发展最快的一种,其产量、生产能力和消费量在发达国家中均居第三位,仅次于丁苯橡胶、顺丁橡胶。1998年世界EPR总生产能力约为102吨,消费量为81.4万吨。初步统计,1999年消费量约为83.61万吨,预计2003年将达到98.0万吨。1998~2003年EPR的需求增长率为3.8%,高于丁苯橡胶和顺丁橡胶需求量的增长速率。
目前FPR工业生产工艺路线有溶液聚合法、悬浮聚合法和气相聚合法三种。下面将分别详细论述其技术状况及待点,并进行技术经济比较。
1、溶液聚合工艺
1.1技术状况
60年代初实现工业化,经不断完善和改进,技术己成熟,为许多新建装置所使用,是工业生产的主导技术,约占FPR总生产能力的77.6%。
该工艺是在既可以溶解产品、又可以溶解单体和催化剂体系的溶剂中进行的均相反应,通常以直链烷烃如正己烷为溶剂,采用V一A1催化剂体系,聚合温度为30~50C,聚合压力为0.4~0.8MPa,反应产物中聚合物的质量分数一般为8%~10%。工艺过程基本上由原材料准备、化学品配制、聚合、催化剂脱除、单体和溶剂回收精制以及凝聚、干燥和包装等工序组成,但由于各公司在某部分或控制方面有自己的专利技术,因而各具独特的工艺实施方法。代表性的公司有DSM、Exxon、uniroya1、DuPont、日本三井石化和JSR公司。其中最典型的代表是DSM公司,它不仅是全球最大的EPR生产者,而且在荷兰、美国、日本、巴西所拥有的四套装置均是采用溶液聚合工艺,占世界溶液聚合工艺生产EPR总能力的1/4.下面将以该公司为例进行说明。
论文内容摘要:挖掘陶瓷材质独有的艺术语言是陶艺创作的重要手段,笔者以陶瓷工艺为切入点,从艺术创作的角度对国内外烧成工艺发展的目前状况进行比较和实例分析,强调以传统烧成工艺为鉴,通过对烧成工艺的探索强化陶艺的艺术语言,使今日陶艺创作呈现更为丰富的面貌。
陶瓷艺术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历程,已融入现代艺术格局,陶瓷材质开始作为艺术媒介的一种,用以传达艺术家的精神内涵和艺术观念。和此同时,当代陶艺的某些表现形式不可避免地和现代艺术形式相重叠和融合,在艺术互融的趋向下,怎样使陶艺和雕塑等其它艺术形式“合而不同”,是值得陶艺创作者思索的新问题。同时,当代陶艺创作虽然有深厚的文化根基作为发展基础,但是,要走出我们这个时代特有的陶艺之路,除具备在创作观念、表现形式上的突破性,更需要在工艺的探索上下一番功夫。
“充分地展现人的观念和充分地展现材料的美感,也就是充分挖掘材料本身所具备的语言表达的功能是现代艺术的一个显著特征。”①当艺术家选择以陶瓷材料和陶瓷工艺作为艺术创作手段时,考虑更多的无疑是陶瓷材料在艺术表现上的不可替代性,泥土的质感、釉的变化等,而陶瓷的形、色、质都需经过“烧”方能得以体现。在色泽方面,烧成气氛是影响坯体及釉料发色的重要因素;在质感方面,烧成气氛会造成陶瓷表层或细腻或粗犷的肌理、质感效果;在形体方面,火的使用使造型成为永恒,火焰的强弱将决定造型是否变异以及变异的程度。通过对烧成工艺的探索充分展现材料美感,开辟新的陶瓷语言形式是陶艺创作进行工艺探索的重要目的。
一、国内外烧成工艺探索目前状况之比较
国际上,许多陶艺家都在致力于对各种烧成方式的探索性探究,以追求作品的特色和个性。他们多结合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改良传统烧成工艺,探索新的烧成工艺,发展为现代坑烧、熏烧、乐烧、盐烧、柴烧等烧成方法,同时,在每种烧成方法中,创造性地衍生出具有个人特色的烧成工艺手段,由这些工艺手段完成的作品甚至成为他们本人创作风格的代表。个性化和多元化是烧成工艺在当代陶艺创作中的发展和应用方面突出的特征。
纵观国内的当代陶艺作品,从烧成的角度寻求变化的作品却是屈指可数,这说明对于多样化烧成方式的关注度并不是很高,当形态的探究具备了相应的稳定性时,烧成的单一性制约了陶艺美感的发挥。许多陶艺创作者对作品本身造型语言、装饰语言以及观念表达的投入,远远超过了对工艺的探索,这也是造成陶瓷和雕塑界限模糊等现象的重要原因。国内陶艺作品烧成手段的单一和国际上众多陶艺家展开的轰轰烈烈的实验性烧成工艺探索,以及由此产生的颇具个人语言表征性的陶艺作品形成了强烈反差。
本文作者:陶亮亮达超超马雄赵亚洲作者单位:陕西理工学院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
1前言
脱毛浸灰是制革中准备工段的必要的工序。脱毛是利用化学方法辅以机械作用除去原料皮上的毛和表皮组织的一道重要的工序。此外,生皮的胶原纤维间含有很多可溶性蛋白和纤维间质,干燥后,它们把纤维粘在一起,使生皮变得很硬,不耐弯折,极大地限制了生皮的使用。因此,脱毛工序操作中还要兼顾除去这些纤维间质,使胶原纤维分散,再加上同时进行的浸灰工序,它们在制革生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着成革的质量和性能,因此有“好皮出在灰缸”的说法[1,2]。现在人们对环境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也认识到环境保护也越来越重要,面对传统的灰碱脱毛工艺对环境的危害,制革者试图找到一种无污染的方法取代传统工艺。
2传统的脱毛方法及其特点
传统的硫化碱和石灰脱毛法因具有材料易得、成本低、操作简单、脱毛效率高等优点一直是制革中广泛采用的方法。但这种传统工艺中的硫化物、有机物和石灰的高污染性是其致命缺点,废液污染负荷占鞣前加工总量的60%~70%[3]。此外,还有有机硫脱毛法、有机胺脱毛法等,下面将逐一介绍。
2.1石灰脱毛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