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石作业事故原因与措施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近年来,海洋石油限制空间作业事故频发,经常发生员工在限制空间作业时,因一些不起眼的“小原因”而引发大事故。例如某采油平台进行POI-2420破乳剂现场试验,上午生产例会上作业负责人把该工作安排给操作三班,但未强调清罐作业的安全措施;10时打开破乳剂药罐入口孔盖通风,12时15分开始清罐作业,由于甲苯味太浓,刺激鼻、眼,使人无法呼吸,工作人员A入罐提了3桶后,因体力不支倚在罐壁上呈昏迷状;职工B见状向班长C报告并一起下到罐内救人,C下到罐内推A,令B在罐口处拉,未能成功救出受害者A,且C也晕倒在罐内;12时50分,平台职工赶到,安全员取来消防用的空气呼吸器,13时15分,救出A,经抢救,脱离生命危险,其他人员对C进行抢救,但由于C的身高、体重原因,且脚又被卡在罐底盘管内,直到13时45分才被救出,经抢救无效,死亡。上述诸如此类的安全防护措施不到位就盲目进入限制空间内作业或救人,最终导致伤亡事故的不在少数。通过对海洋石油限制空间作业的各种事故案例及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分析可知,导致限制空间作业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有:①未进行作业风险分析,盲目进入。海洋石油生产装置或设备,在进行限制空间作业前,都要进行作业风险分析,但部分人员在管理上存在侥幸心理,认为生产装置或设备已经停车倒空结束,不会有什么危害,盲目进行作业,从而导致事故的发生。②未严格执行隔离锁定程序。在设备停车作业时,加堵盲板隔离上锁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从停车前方案的形成到停车后盲板的确认,每一个环节均需要专人进行管理。盲板加堵的位置、路线及上锁挂牌的程序均要符合工艺和限制空间作业的要求,同时盲板的尺寸也要符合管线的要求,以保障设备与系统或外界的连通完全进行隔离。因此,不能简单地认为只要加堵了盲板就可高枕无忧了。③限制空间内充氧或含氧量过高或过低。限制空间内的含氧量一般控制在19.5%~22%之间最为安全有效,过高或过低都有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④电气设备、工器具不符合安全要求。一般情况下,进入到系统内的电器设备如防爆照明灯,必须使用36V以下的安全电压,在潮湿环境或密闭较好的金属容器内作业其电压应不大于12V,同时电气设备线路必须完好无破损,灯罩必须密闭无漏点。另外,在清理作业时,所使用的工器具必须是有色金属或木制工具,以防止作业时产生的细小火星将可燃气体引燃发生闪爆,对作业人员造成伤害。⑤周边环境的影响。限制空间作业,作业负责人必须对作业监护人进行作业环境交底,对限制空间周围可能存在的不利因素要进行风险分析并制定安全措施。这是因为一方面海洋石油生产装置在生产或检修期间,部分隔离设备因其他原因造成泄漏或引起火灾时,可能波及到限制空间的周围环境,如果监护不利,就会造成严重后果;另一个方面,在限制空间四周作业,若管理或监护不到位,易使一些杂物落入其中而造成对作业人员的伤害。⑥违章指挥。海洋石油作业因违章指挥导致限制空间内发生事故的案例不在少数,另外无人监护,不采取任何措施,擅自进入限制空间作业从而导致事故的发生也大有所在。⑧劳保用品穿戴不符合要求。个人劳保用品是保护人身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由于劳保用品穿戴不齐全或不合适也是导致人员伤害的常见原因。
海洋石油限制空间作业的风险控制措施
进行作业安全分析
限制空间作业属于海洋石油“十大高风险作业”之一,在作业之前务必要进行作业安全分析(JSA),即在充分了解现场的情况下,识别作业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类风险因素,并提出合理可行的风险控制措施。JSA一般在控制房或作业现场进行,对于大型或复杂的限制空间作业,初始的JSA可以在办公室以桌面练习的形式进行,但关键是应由熟悉现场作业和设备的、有经验的人员进行作业安全分析。
取得作业许可证
限制空间作业属于危险作业,作业负责人必须按照《海洋石油工作许可管理》的要求进行作业前的申请、审批和许可,经批准后方可进行作业,并且现场要有监护人全程监护。
进行隔离与锁定
在进入限制空间之前,应严格执行《海洋石油隔离与锁定管理》的有关规定。首先要将该空间和与其相连通的工艺能源(气、液等)进行隔离或封堵,断开或锁定有关的电气控制系统,拆掉与之相连的观察镜、液位表等;其次尽量在靠近容器的地方拆开、加盲板,由于容器内的任何盘管、热交换器等都是容器的一部分,也必须通过盲板或断开来进行隔离、吹扫、冲洗等,以确保其内部没有危险物质;最后对受限空间内的运转设备如搅拌器叶轮、翅扇式冷却器叶片等同样要进行隔离,以防误动作。
严格清洗或置换
若需进入的限制空间存在有毒有害药剂,如在油(气)的舱、罐、容器或管线内进行作业,则需对限制空间进行排放、清洗、除气或置换作业,并达到下列要求:①氧含量一般控制在19.5%~22%,且在富氧环境下不得超过23.5%;②有毒气体的含量低于可接受的浓度;③易燃气体和蒸汽的含量小于爆炸下限的20%(体积百分数)。
进行通风换气
一般情况下,在作业人员进入限制空间前,应对限制空间进行充分的通风换气,以保证有足够的新鲜空气进入该空间。但有时为了防爆、防氧化或受作业环境限制,不能通风换气时,要求进入限制空间的作业人员必须佩戴自给式空气呼吸器或采取其他有效措施,以保证呼吸新鲜空气;需要通风换气的,必须使用通风设备,以保证限制空间内有新鲜空气供应,但要注意通风的气源应是干净的气源,禁止用纯氧气通风。
进行气体检测
进入所有的限制空间之前必须对限制空间进行气体检测,并做好记录,只有容器内的空气质量符合进入受限空间作业的标准,才可以签发作业许可证。气体检测应满足以下要求:①作业前由现场单位安全监督组织两人同时对限制空间内的空气进行严格检测,以了解限制空间内的空气是否符合安全要求;②气体检测仪器必须经过有资质单位的标定,且灵敏可靠,并需经过现场单位安全监督确认;③气体检测采样点应有代表性,对容积较大的限制空间,应在上、中、下各部位取样;④气体检测应连续进行,定时记录,至少每30min记录1次;⑤当情况异常时应立即停止检测,并撤离人员,且经对现场处理,并取样分析合格后方可恢复作业。
加强个人防护
个人防护用品是确保作业人员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在限制空间内作业的人员必须将个人防护用品穿戴齐全方可作业。个人防护用品分为基本防护用品和特殊防护用品,其中基本防护用品是务必要穿戴的,如安全帽、工服、工鞋、普通手套等;特殊防护用品关键要根据危害和影响的性质,配备符合限制空间健康安全环境控制要求的个人防护服装和物品,如:①对所要进入的限制空间,含氧量过低、含有超标的有毒有害气体或对气体情况不明确及清罐、清舱过程中人员首次进罐下舱测含氧量时,要配备自给式空气呼吸器;②作业人员在可能受到有毒粉尘、烟雾或蒸汽伤害的场所作业时,要使用防毒面具;③在需要穿戴面部防护用品的区域工作时,戴近(远)视眼镜的人员必须佩戴防尘眼镜、护目镜或面罩;④在产生噪声的限制空间作业时,要佩戴耳塞或耳罩等。
做好监护
限制空间作业,在受限空间外应设有专人监护。进入限制空间前,监护人应会同作业人员检查安全措施,统一联络信号。在风险较大的限制空间作业,应增设监护人员,并随时保持与限制空间作业人员的联络[4,5]。另外,监护人员不得脱离岗位,应掌握限制空间作业人员的人数和身份,对人员和工器具进行清点,并记录作业人员进入限制空间的时间,控制作业人员在限制空间内不得连续工作超过半小时,否则必须根据作业人员身体状况及限制空间作业环境等因素进行风险评估,采取额外的风险控制措施,以确保作业环境符合连续作业的要求。
制定应急预案
在实施限制空间作业前,相关人员应在危险源辨识和风险分析的基础上,在作业之前针对本次作业制定严密的、有针对性的应急预案[6],明确应急处置方法。当限制空间内作业人员发现危险时,应立即中止作业并报告监护人,然后有秩序地向外撤离;当监护人得到报告后,应迅速报告作业负责人,由其实施应急指挥,且监护人员应与在限制空间内的人员保持不间断的通迅联系;一般不允许人员再次进入限制空间,在进一步采取相应控制措施的情况下,才允许人员进入限制空间,但要尽可能减少进入限制空间的人数。另外,平时还要加强应急预案的演练,以提高作业人员开展自救、互救及应急处置的能力。
本文作者:段天须1姚永2作者单位:1中海油乌干达有限公司2中海油安全技术服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