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环境工程CAD教学改革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环境工程CAD教学改革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环境工程CAD教学改革

体现专业特色,充实教学内容

教材方面,本校选用薛焱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文版AutoCAD基础教程》系列。该系列教材结构清晰、语言简练、实例丰富,但绘图实例多为机械零件和电子元件,不涉及环境工程专业内容。为体现专业特色,教师在课堂讲述的同时需要加入环保治理的相关设备或构筑物的平面图、剖面图绘制等内容,如在授课时讲述如何利用Autocad绘制各种常见的水处理沉淀池,沉砂池;废气治理的除尘器平面/剖面图等。图1是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所采用的辐流式二次沉淀池(中心进水,周边出水式)。通过对此图的绘制演示,学生们既学习到了CAD的基本制图技巧(如直线绘制,多段线绘制,图案填充,镜像和文字标示等制图命令),又学习到了辐流式二次沉淀池的基本结构。在讲述CAD图块制作这一节时,可以创建环境工程常用图形CAD图块库,如水处理的各种管道连接及附件、各种检查井等。这样做的好处是既充实了教学内容又体现出“环境工程CAD”的专业特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注重上机和实践训练

在40个学时的教学计划里,除理论教学20学时外,剩下20学时为上机训练,且和授课学时交错分布,即安排一次多媒体课堂授课后,下次课就为上机训练。这样安排的好处便于及时巩固上堂课所授知识,利于知识的巩固与记忆。每次上机时,教师根据上次理论授课的内容安排上机作业,并根据作业的完成情况对授课内容进行适当调整。在“环境工程CAD”授课结束后,还安排有2次实践训练,将“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和“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安排在“环境工程CAD”结课后的一周。每个课程设计为期两周,学生除完成相应的课程设计说明书外,还要至少完成2张AutoCAD图纸。如“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要求完成某污水处理厂的设计并绘制厂区平面布置图(A2号图纸)和厂区主要处理构筑物平面图和剖面图,如格栅、沉砂池、生物池或二次沉淀池(A3号图纸)。“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要求完成某火电厂除尘器、脱硫塔的设计并绘制相应的平面图和剖面图(A3号图纸)。通过这2次课程设计实践训练,学生既巩固了专业知识,又提高了AutoCAD制图技巧。

“环境工程CAD”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心理学研究表明:心理因素是人从事学习活动的基本动力。消极的心理体验和状态会束缚人的能力发挥,甚至会窒息人们认知与创造的热情,因而缺乏活力、沉闷的课堂气氛是不利于学习的。为了保证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和教学活动各要素间的畅通,使每位学生都能自觉、主动地积极参与和全身心投入,并获得普遍提高,需要教师努力创设一种宽松、愉快、和谐、公正、平等的教学氛围和情境,来调动学生积极的学习情绪。“环境工程CAD”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为了突出其实践性,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应打破完全由老师讲、学生听,以教为主、学为辅的被动局面。制图教育的全过程应以学生为主,充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及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此,在授课时提倡采用互动式教学。所谓互动式教学是以现代教学思维和教学理论为指导,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变为教师引导、师生互动,集讲解、质疑、交流、讨论、归纳等教学手段于一体的合成式教学运作模式。互动式教学法将师生关系重新定位,改变过去那种以“教师讲为主,以学生练为辅”的状态。教师是组织者和参与者,学生的主导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这种教学方式的优点有:学生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其学习主动性、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由被动接收知识变为主动学习知识,同时构建出轻松、自由、愉快、和谐的课堂气氛,非常有利于学生的学习。[3-6]

作业形式和考核方式改革

平时作业也需体现环境工程特色,如可以让学生在课后完成一些简易的环境工程图纸绘制,如绘制简易的化粪池、农村家用小型沼气池、平流式沉淀池、格栅或城市污水处理典型构筑物等。这样既可以减少学生对传统作业的厌烦情绪,又可以通过对专业构筑物的绘制,提高学生专业知识水平,为后续的专业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打下一定的基础。“环境工程CAD”的课程考核方式建议由单一的卷面考试转变为更为灵活的考核方式:如依据出勤率,上课发言讨论的积极性,课堂回答问题情况和平时作业情况给出平时成绩,约占总成绩的30%~50%。减少期末考试的分值比例,而提高平时成绩的分值比例,可以更清晰地反映出学生真实的学习情况,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平时学习兴趣。

结语

“环境工程CAD”是环境工程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掌握CAD制图技术是环境类专业毕业生从事专业技术岗位所必备的基本技能。因此切实提高“环境工程CAD”的教学效果,让学生学有所用,学有所获,是每个任课教师光荣的使命和职责。

作者:周鸣许景明汤红妍单位:河南科技大学化工与制药学院河南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硕士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