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特色环境工程专业教学体系建设探讨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本研究以加强地方理工类高校学生的创新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为核心,研究构建面向“核环境”、“赣鄱”特色的环保类人才培养大平台,形成具有“核环境”、“赣鄱”特色的人才教学体系。主要包括:(1)构建了符合工程人才成长规律且体现我校“核”特色的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搭建了“一体化、多层次、模块化”的实践教学“大平台”;(3)建立涵盖专业教学各节点的质量评价标准和制度规范体系,形成了基于工程认证标准的可持续改进机制。
关键词:环境工程;工程教育认证;教学体系
通过基于工程认证的人才培养教学体系改革,强化环境工程专业“核环境”、“赣鄱”特色,使学生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的国防事业,满足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规划等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战略对环保人才的需求[1-6]。本成果按照高等工程教育的内在规律及发展趋势,围绕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的培养,依托环境工程江西省“品牌专业”“特色专业”和“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质量工程项目,逐步形成了基于工程认证的特色专业教学体系。
一通过建立“双参三联合”运行机制,进行专业培养方案特色化构建,促进教学体系与工程认证标准对接
(1)培养目标特色化。通过建立“双参三联合”运行机制,通过建立“双参三联合”运行机制,即企业参与培养学生的教育过程,学生参与企业的生产过程,校企联合制订培养目标与教学计划,联合进行教学和实践活动,联合评估培养质量,专业根据学校办学方向和办学定位,以江西省生态文明建设和核行业发展对环境工程领域人才的需求确定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解决复杂环境工程问题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2)课程体系的特色化构建。以省级教改项目“具有核特色的环境工程专业课程设置探索”、“具有核特色的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研究与实践”、“基于“核地学”、“赣鄱”特色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的环境类专业学生实践提升途径探讨”为依托,形成了具有辐射环境监测、矿山环境污染治理与修复等特色鲜明的专业课程体系。重点强调专业主干课程教学内容的特色化,如:《辐射环境监测》课程,强化铀矿资源开发与矿山环境问题中放射性核素的分析与监测;《环境工程微生物》课程,强化绿色铀矿山生产及修复生产造成的土壤及生态破坏问题;《水处理》课程,强化放射性废水及矿山废水的污染控制技术;《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强化气溶胶微粒中的重金属及放射性核素铀、钍等的污染分布特征及污染控制理论与技术等。
二通过专业“质量工程”项目搭建实践教学“大平台”,结合“党建+教学”模式的实施,促进学生工程创新能力的培养
(1)通过“品牌专业”的建设,打造精品教学媒介。通过省级精品课程及10余部教材建设,结合教师参加环境类教学相关会议及兄弟院校交流的形式,促进教师的成长,育人水平得到提升。(2)通过“特色专业”的建设,促进产学研融合。通过科研成果转化本科专业教学资源,搭建创新型实验教学平台,如形成了光催化还原处理含铀废水实验系统,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学生的工程创新能力。(3)通过“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的建设,打造扎实的校内外实践平台基地。本专业以“教育部核资源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为依托,建立了“核地学类应用开发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中水处理示范工程”等校内实训平台和“南昌水业集团”、“中核抚州金安铀业有限公司”等一批稳定的校外产学研实践基地,助推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4)通过“党建+教学”促进“立德树人”,构建以学生为导向的育人模式。环境工程系教工党支部为全国首批党建工作样板支部,为充分发挥样板支部的示范作用,贯彻工程认证中以学生为中心的培养理念,环境工程系教工党支部采取了“党员班主任抓考研促就业、党员教师抓学生促学风、党支部书记抓教师促教风,党支部牵头推动专业建设”的“三抓一推”新举措,推进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工程素养的形成。
三通过建立本科教学质量全过程跟踪调控体系,形成了基于工程认证标准的环境工程专业可持续改进机制,保障教学体系的有效执行
(1)学校以本科人才培养为中心,出台了《东华理工大学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管理与运行实施办法》等文件,建立了“校内校外两维度,校院系三级督导”为核心的教学过程质量监控体系。(2)本专业建立了较完善的毕业生跟踪反馈与社会评价机制和实施办法,定期对培养目标达成情况进行评价和分析。通过应届毕业生调查问卷、往届毕业生跟踪调查、用人单位跟踪反馈和社会评价等方法与手段,对学生培养质量、课程体系和培养目标达成情况定期进行评价,并将分析评价结果用于持续改进。(3)注重再评价,促进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再优化。近些年,东华理工大学环境工程专业建立了专业持续改进的信息反馈机制,出台了《东华理工大学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管理与运行实施办法》等文件,确保来自各方面的评价结果能够及时、有效地反馈给学院、专业负责人、任课教师等相关人员,用于培养方案、课程建设、师资队伍的持续改进。
四结论
通过基于工程认证的特色环境工程专业教学体系的研究,得到如下结论:(1)特色专业教学体系如何与工程认证标准对接。作为江西省高校特色专业,教学体系的构建如何既要满足国际工程认证标准,又突出特色,使环境工程培养方案符合工程认证要求的同时突出学校特色化培养。(2)特色专业教学体系如何与“双创教育”“立德树人”融合。地方普通高校人才培养更应注重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如何通过保障平台的搭建,增强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3)特色专业教学体系如何有效执行。如何通过建立教学保障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形成基于工程认证标准的环境工程专业可持续改进机制,促进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
参考文献
[1]陈井影,王光辉,王学刚,等.环境工程专业特色人才培养模式建设探讨——以东华理工大学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6,3(24):7-8+13.
[2]陈井影,王学刚,高柏,等.“核地学”、“赣鄱”特色环境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J].中国冶金教育,2017(01):82-83+86.
[3]刘迎云,刘泽华.核特色环境工程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1(8):27-28.
[4]赵燕.新形势下高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化工高等教育,2003(4):90-92.
[5]张冬梅,杜诚,牛显春,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对石化院校环境工程特色专业改革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9(30):112-113.
[6]杨统一,刘延鹏,陈芳艳,等.专业认证背景下高校环境工程培养方案的特色化构建——以江苏科技大学为例[J].高师理科学刊,2018,38(10):84-88+91.
作者:陈井影 郭亚丹 王学刚 王光辉 赵素芬 单位:东华理工大学水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