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交通工程特色专业建设概念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作者:任其亮单位:重庆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
1专业发展现状
交通工程学是研究道路交通的发生、构成和运动规律的理论及应用方面的学科,是一门综合研究交通流、路网和环境三者时空关系的新兴学科,其目的是科学地指导道路交通系统的规划建设和运行管理,提高道路网的通行能力和运输效率,减少交通事故,降低能源损耗、公害程度与运输费用,构建安全、迅速、畅通、经济、舒适和低公害的和谐交通体系。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引进交通工程专业,重庆交通大学于1984年建立交通工程教研室并开设了交通工程课程,1986年开始招收交通工程研究方向的硕士研究生,是国内最早创建交通工程研究室的几所大学之一,也是重庆地区目前唯一开设交通工程本科专业的高等学校,在1990年就试行开设本科专业,并在国内较早从事交通工程专业研究的李正宜教授的带领下编著了《道路交通工程》本科教材。由于当时我国正处于大兴土木的时期,该专业设在原来的道路工程系,主要培养道路交通系统规划与交通土建方向的交通工程专门高级人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将高端技术用于解决交通拥堵、交通安全等问题,为适应这一需求,1999年学校将交通工程专业划归交通运输学院(当时的交通及汽车工程系),并于2000年正式招收交通工程本科生。2001年,学校获交通运输工程领域工程硕士授权;2005年,获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硕士授权;2006年,获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学科硕士授权及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学科硕士授权、重庆市交通运输工程重点实验室称号;2008年,获重庆市特色专业建设点称号。经过二十多年的不懈努力和发展,本专业已具备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和较强的科研实力,为重庆和西南地区的交通发展、专业人才培养作出了重大贡献,培养的毕业生大部分在西部地区特别是重庆市进行交通规划与管理等相关工作,为本地区的交通事业和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重庆交大也已成为重庆市及西部地区培养交通工程专业人才的重要基地。经过二十多年的建设,重庆交通大学交通工程专业在取得以上诸多成就的同时,还存在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a)教师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本专业现有专业任课教师13人,从年龄结构看,40岁以上教师仅3人,30岁左右的教师有9位,年龄结构断层现象严重,从职称结构看,高级职称教师仅有4人,专业教师高级职称比例需要进一步提升;b)培养方案仍需进一步优化课程教学内容重复交叉,实验和实践课内容偏少,必修课比例偏大,选修课比例偏小;c)专业特色需更加突出体现山区城市交通特点的课程缺乏,与本专业立足培养服务于西部山地城市交通的人才目标有一定差距;d)实践教学环节有待于加强实践实训课开出率偏低,仅为70.5%,学生参与专业生产实践的时间较少;e)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水平有待提高目前,本专业教师承担的教改项目和教学教育研究项目偏少,省部级以上教改课题仅1项,无教学研究方面的学术论文;f)需加大精品课程建设力度本专业教师承担的课程中缺乏各类精品课程,目前,仅有《交通工程总论》、《交通管理与控制》两门课立项建设校级精品课程,《交通规划原理》立项建设院级精品课程,离本专业作为重庆市交通特色专业的要求有较大差距;g)教师出版专著和教材的数量和质量仍需进一步提高本专业教师参与编写并公开出版的教材及专著仅有3部,缺乏国家规划教材;h)教学手段现代化有待加强未建立网络教学平台,网上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还比较薄弱。
2专业特色
本专业在建设过程中,在保持与其他高校交通工程专业相同的基本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基础上,拟形成以西部山地城市交通为主要研究方向的鲜明特色。通过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因材施教,在不削弱理论教学的情况下,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增加实践教学时间,培养掌握交通规划、交通安全、交通设施设计、城市交通、智能交通等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山地城市交通规划、山区公路网络规划、山区道路交通安全、山地城市交通拥堵、山地城市公共交通等理论和技术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能从事交通教育与科研、设计与开发、行政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强能力”的创新型和复合型专门人才。
3专业建设目标
3.1总体目标本专业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改革为动力,以师资队伍和学科建设为龙头,以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改革为突破口,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服务社会能力为核心,以改善教学条件为手段,优化结构,发展内涵,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充分结合时代变化和市场需求进行培养方案的制定与修订,培养定位准确,能够符合社会发展需求并在国内同类专业中具有较为突出的特色。本专业面向国家和地方交通事业与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培养具有创新性、科学性的全面发展的人才为目标,重点培养掌握扎实的交通工程专业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良好的职业道德,面向现代化交通第一线,从事山地城市交通规划与管理、交通安全、交通环保与节能、智能交通和交通工程设施设计工作,综合素质较高的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本专业根据学校的办学定位,及时调整办学方向,修订完善培养方案。采用“大平台、小模块”的培养方式,公共基础课和部分专业基础课采用一个大平台,交通规划与管理、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两个方向各采用一个模块。形成基础平台厚实、培养方向各有侧重、富有弹性的人才培养计划和模式,这种培养模式既适应市场需求又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使毕业生既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实践技能,又具有鲜明的专业特色和市场竞争能力。本专业在保持专业基本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基础上,以西部山地城市交通和山区公路规划、建设和管理为背景,建成具有山地特色的交通规划、交通管理、交通安全和交通控制等实验教学平台,进一步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强化实践教学,既要重视基础理论的教学,也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既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也培养学生创新、创造、创业能力,通过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提升专业建设的整体水平,培养出“高素质、强能力”的创新型和复合型应用人才,为西部地区特别是重庆市培养交通工程高级专门人才。
3.2具体目标
3.2.12009年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二级学科达到博士点水平,为学校建成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奠定基础。
3.2.2在加强与现有实践教学基地合作的基础上,开辟一批新基地,2010年初步建成教学、科研和实践于一体的产学研培养体系,满足专业实践及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需要。
3.2.3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结构,争取到2010年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达到90%以上,高级职称教师所占比例提高到70%左右,建成一支执教有方、素质优良,在国内交通行业具有较强影响力、国际学术交流中活跃的教师队伍。
3.2.4加大教学实验投入力度,使教学和实验条件达到国内同类专业先进水平。
3.2.5提高教学质量,学生考研录取率提高20%以上,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社会对毕业生的满意度保持在90%以上。
3.2.6争取到2012年建成省部级及以上精品课程2~3门。进一步加大教学设施建设力度,积极探索新科技在实验、实践环节上的应用。继续做好专业图书资料的充实工作,加大对新兴交通科技类、有助于国际化人才培养类书籍的购买力度。
3.2.7争取到2012年出版符合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的新教材5~8部。
4专业建设方案
4.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措施有:a)教师要适应形势,主动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b)鼓励教师提高学历层次,对于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的青年教师在政策上给予支持,在时间上给予保证;c)对年轻教师要配备导师、压担子,使其尽快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d)建立激励机制,通过形式多样的讲课比赛等方式,激励青年教师奋发进取;e)采取自主培养和引进相结合的方式,积极培养学术骨干,争取每年选派2~3名教师出国或者到国内高校进行合作研究或短期考察;f)鼓励教师参加科学研究和国内外专业学术交流,立足学科前沿。通过以上措施,全面提高本专业教师的综合素质,形成一支具有国际视野、了解社会需求、立足西部交通技术、教学经验丰富、热爱教学工作的高水平教师队伍;同时聘请国内外本行业优秀人才到学校兼职授课,突出本科教学的前沿性、新颖性和现实性,提高本科生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
4.2修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适应现代交通工程和山区交通工程发展需要的课程体系根据现代交通工程技术发展及高等教育的要求,以立足西部、面向全国、具有特色为目标,修订完善本专业培养方案,进一步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加强现代交通工程和山区交通工程技术等课程的比重,既要重视基础理论的教学,也要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使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更加适应交通发展需要,努力提高本专业学生的交通基础理论水平。加强课程建设,课程内容要适应现代城市交通和公路交通的发展,充分反映山区交通和西部交通的新发展、新要求。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更新教学手段,改革教学方法,建设精品课程。独立编写或参编5~10门反映现代交通技术前沿、适合专业培养方案的新教材。
4.3积极进行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对专业培养方案进行修订,以保证课程教学内容的连续性,减少重复交叉授课内容,增加实验和实践课比例,适应社会需要,适当减少总学分,减少必修课的比例,提高选修课的比例,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当前人才培养需求和交通科技发展趋势。使修改后的课程体系不仅延续突出学生思想道德培养、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的风格,还要增强学生选课的灵活性,有利于因材施教和对学生个性的培养,特别是创新能力的培养。
4.4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充分利用本专业现有的校内外实习基地,积极进行教学实践改革,推进人才培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建立学生到科研基地、教学实习基地开展实践实习的有效机制。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出发,开放专业实验室,开设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课程。在实践教学中实行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形成“校内实践、校外实习基地教学和工程项目生产实习三阶段培养模式,大力推动大学生创业计划、交通工程专业挑战杯大赛和数学建模大赛的开展,有目的地重点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兴趣,进行基本科研能力和实际交通问题分析与解决的训练,夯实专业基础,扩大知识领域,使其能够更加顺利地开展实习和毕业后的科研或生产技术工作。建立学校、用人单位和行业部门共同参与的学生考核评价机制,努力提高本科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4.5多渠道筹集资金,改善教学实验条件改进措施如下:a)利用交通运输工程重点实验室、校企共建实验室等渠道筹集改善资金和提高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的实验条件,开展一批适应现代交通工程技术的新实验;b)鼓励科研团队购置相关科研仪器设备,开设创新性实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c)继续加强本专业教学实习基地和科研基地建设,为学生进行全方位的科研和实践营造良好的条件。
4.6加强学生管理,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改进建议如下:a)实行本科生导师制,使本专业学生从入学到毕业均有专业课教师全程指导;b)严肃考风,树立良好的学风;c)通过假期社会实践、社团活动、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挑战杯大赛等方式,进行学生的课外实践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达到90%以上,社会对毕业生的满意度达到90%以上。
4.7健全规章制度,加强教学管理在现行教学管理体制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校、院、系(教研室)三级教学管理体制和制度,明确职责、加强监管;进一步完善校、院、系(教研室)三级教学质量督导、检查制度,建立全过程的教学质量监控及保证体系;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网络评估系统,加强教学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体系。具体措施为:a)严格按照人才培养计划、教学执行计划、教学大纲组织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b)严格执行主讲教师报批制度,坚持专业基础课和主干课由教授或副教授讲授,要求教授、副教授每学年至少为本科生上一门课,同时作一次专题学术讲座和报告,明确教师备课、上课、辅导、批改作业职责并严格执行及检查;c)完善校、院、系(教研室)三级领导及教学督导专家听课制,贯穿于课堂教学全过程,并及时沟通和反馈。制定专家督导、学生对任课教师网上匿名评分、教师之间相互听课等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制度和措施,并将教师工资与专家、学生、领导、同事对其教学效果的综合评价挂钩,对教师的任用实行教学质量一票否决制,同时,相对质量较差的实行末位淘汰制,停止其一年的教学工作,限期提高教学质量;d)严格考试考核制度;e)加强毕业设计选题、指导教师遴选、毕业设计指导、答辩全过程的质量监控,确保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f)发挥校、院、系(教研室)三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作用,坚持中期教学检查制度,对教学文件(大纲、周历、讲义)、毕业设计文件(毕业设计任务书、开题报告、文献综述等)、考试试卷等实行不定期的检查和抽查。
5结语
特色是高等院校的核心竞争力,进行特色专业建设,是高等院校在新形势下求得生存和获得持续竞争力和竞争优势的重要战略手段。本文在对重庆交通大学交通工程专业的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本专业在新形势下的办学特色,提出本专业应该在全国其他高等院校交通工程专业的基础上,在人才培养和办学方向上突出山地城市交通特色,并对师资队伍建设方案、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实践教学、教学管理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建设要求和目标。